《大唐第一世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第一世家- 第4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缺什么,需要什么,那医学馆都会尽量的满足道长,如此一来,道长也能够尽快的达成自己的目标。”
  “而有了那么多的医学才俊陪着你老人家一起查缺补漏,远远比你一个人辛苦劳碌要好得多。”
  程处弼就那么站在牛车跟前,嘴皮子翻得比那哄骗姑娘的渣男还要溜。
  看得一旁的于志宁一脸震惊,没想到这家伙蛊惑起人来,简直就是没皮没脸,什么话都能说。
  孙思邈一脸黑线地看着在跟前叽叽歪歪的程三郎,说来说去,反正就是自己怎么也要成为大唐医学馆的人。
  当然,要是自己不乐意,他程某人一定会隔三岔五上门求教。
  谁让你孙道长是大唐名声最大的那位医学工作者,不向你请教,还能向谁请教。
  “程三郎,你且等等会,贫道先考虑考虑……”
  “这当然没问题,孙道长你放心吧,你只管回去考虑,慢点……”
  看着那等牛车上的那些医学资料都搬空之后,孙思邈匆匆地登上了牛车离开。
  程处弼眼珠子一转,拽着于志宁叽歪起来。
  “我说程将军这样不合适吧?你这不是欺负人家忠厚长者吗?”
  程处弼听到这话顿时不乐意地朝着于志宁瞪起了眼。
  “有本事你再去找个跟孙神医有着同样威望的医学家来?”
  “再说了,咱们这只是给他老人家挂上一个荣誉称号。
  日后咱们编撰《大唐药典》有什么疑难之处,也才好登门求教是吧?”
  于志宁眨巴着两眼,最后得出的评价就是。
  老程家把厚颜无耻当成理所当然的行事风格,比自己更适合当文官。
  当然,说是不可能说的,毕竟为了东宫的文武和谐。
  二人再一次回到了东宫,跟李承乾这位大唐太子解释了一番。
  听闻居然是孙思邈孙道长,李承乾自然是喜不自胜,这位行医数十载,朝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并且在大唐医学界也有极大声誉的孙道长若是真的能够成为东宫医学馆的荣誉馆长。那自然是最棒的……
  “为何要在馆长这个职位之前加上荣誉二字?”
  “加了这两个字,就代表着孙神医可以只挂名,不干活。
  毕竟只要能挂上他的名,对于东宫医学馆而又本身就有着极大的好处。”
  “而且,臣觉得,不光是孙神医,还有袁天罡袁道长,也拉进咱们的队伍。”
  “有了这两位大名鼎鼎的医家担当咱们的荣誉馆长和副馆长。
  又有太医署诸多知名医家,还有未来东宫医学馆的诸多医学士背书。
  那咱们所编撰的《大唐药典》的权威性,谁也无法去置疑。”
  “如此一来,才能够最大程度的吸引我大唐诸多医家对于《大唐药典》的重视。
  让他们鄙弃过去那些有着这样那样错误和遗漏的医学著作,走到正规上来……”
  听到程处弼叽叽歪歪地扯了这么一大通,李承乾这才知道是自己想得太简单了。
  心悦诚服地点了点头,目光里边满满的尽是赞赏之色。
  “没想到处弼兄如此深谋远虑,考虑得如此周全,小弟实在是佩服。”
  看到程处弼这小子居然真的能够叽歪出一大堆的道理来,这让于志宁颇有些不服气。
  这位喜欢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程三郎,居然也有把事情说得井井有条,有理有据的时候。
  ……
  三日后的黄昏,头昏脑涨的孙思邈看着那已经眉开眼笑告辞而去的程处弼与于志宁。
  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看向站在自己身边的袁天罡。
  “咱们这是……”
  袁天罡含着一包眼泪,抬眼看天。
  “咱们这自然是搭上了东宫这条船了,而且还是陛下首肯的,你我又能如何?”
  莫明其妙的,程处弼那小子蹿过来跟自己叽叽歪歪一通。
  诚然,能够掺和到《大唐药典》这样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对于袁天罡而言,的确很爽歪歪。
  但问题是,成为那什么东宫医学馆的荣誉副馆长,却不是袁天罡乐意干的。
  毕竟自前朝开始,就没有哪一位太子殿下能够平平安安地登基为帝。
  可问题是,在这件事情上,陛下却站在了太子这一边,袁天罡既是道士又还是大唐的官员。
  只能认怂,并且他还不得不奉命陪着程处弼与于志宁一起过来劝说孙思邈这位道友。
  不过好在,之前程处弼的那番言语,已然深深地打动了孙思邈。
  所以,他答应了太子对自己的受职,成为了东宫医学馆的荣誉馆长。
  而他负责的东西,则是以他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编撰的《千金要方》为主。
  并且会给他调派大量的助手来协助他完成许多闲杂事项。例如对他笔记的整理与抄录。
  如此一来,必定能够极大的缩短他编撰《千金要方》的时间。
  另外,孙思邈在医药学方面的超高造诣,正好可以给《大唐药典》进行校验和指正。
  毕竟是能在王屋山两千多种植物里边挑出两百来种药物的大唐神农,还有谁比他在药物学方面更有发言权?


第984章 李靖与红娘子之间的约定
  李靖愣愣地看着手中的这封书信,这是来自于交州都督府的大都督顾达的亲笔书信。
  书信里边的内容写得十分的详细,大意就是,你亲儿子李德奖蹿到了这里。
  说是要南下林邑去寻常一种一年三熟的稻种,顾某人虽然千方百计的苦劝你儿子。
  但是这孩子太过倔强,悄悄地带着他的弟兄们离开了交州一路南下。
  之后,足足二十日之后,李德奖方才回转,回来的时候,不但带回来了数千斤据说是一年可熟三季的稻种。
  还带来了几户种植这种稻谷的汉人百姓,并且向顾达请求要在交州试种。
  顾达无奈之下,只能答应了李德奖的请求。
  至于这种稻种能不能种植三季,他顾某人不敢保证,不过李德奖还有他带回来的汉民却都十分笃定。
  所以,顾某人就特地给自己昔日的顶头上司兼恩公来信告知一二。
  反正你儿子要在这里当农夫,我也没办法,不过大佬你放心,他在这里肯定安安全全不会有什么危险。
  等到他折腾完,觉得没意思了的话,末将一会定派人护送李德奖回长安。
  一袭红衣,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到了李靖的身畔,一只纤纤素手,抄起了那封书信。
  那双入鬓长眉犀利如剑,一如她的性格。
  看着妻子仔细地阅读着那封书信,李靖颇为疲倦地轻叹了一声。
  读罢此信,红娘子的嘴角愉快地扬了起来,看到了夫君那副无可奈何的模样。
  伸出了手,细心地给夫君按摩起了肩背一面言道。
  “真没想到,二郎还真的寻到了那三季稻来耕作。”
  听到了这话,李靖忍不住闷哼一声。
  “那小子指不定是被那些林邑国人诓骗了,若是那林邑国真有这等一岁可种三季的稻谷,为何不献给我大唐?”
  红娘子忍不住撇了撇嘴,手指头轻点了点夫君那已然爬满了皱纹的额角。
  “夫君,你觉得林邑国是真心对我大唐诚服?妾身都不信。”
  “话虽如此,但老夫总觉得什么三季稻,简直就是无稽之谈。”
  “也就咱们二郎这样的愣小子才会觉得那东西是真的。”
  “哦?”红娘子看着满腹牢骚的夫君,嘴角不禁轻扬起来。
  “倘若万一是真的呢?”
  李靖就这么昂起了头来,看着站在身后,仍旧是那样的美丽动人的妻子。
  轻轻地握住了她的手缓缓地闭上了双眼,嘴角也扬了起来。
  “若是真的,那日后,老夫就不再过问他的事情。”
  “不过若是没有的话呢?”
  “若是没有的话,那妾身向夫君保证,押着这小子,让他老老实实呆在夫君你眼皮底下,让他早日成亲,如何?”
  “一言为定!”李靖笑眯眯地抬起了巴掌。
  而红娘子也不禁嫣然一笑,伸出了手掌,合计之后,指掌再一次交握……
  ……
  北方的二月末,终于绿意尽显,那恼人的寒意,终于尽消。
  不过沥沥的春雨,似乎也夹杂着几许江南的烟雨色泽。
  而此刻,大唐帝国的最南方,也就是交趾都督府的治所交州城外,却让的误以为是来到了那硕果累可惜大丰收的秋日。
  一千七百多亩稻田里边的三季稻,此刻已然整株都金光灿灿。
  与周围的绿意盎然相比起来。在阳光下,显得那样的刺眼与醒目。
  不论是交州都督府的最高军政领导人顾达都督,又或者是那位负责治理地方民政的陆知州。
  都站在那片广袤的稻田跟前,看着那些兴奋的农人,正在欢快的收割着业已经成熟的稻谷。
  每一镰刀下去,都会有成熟的稻谷倒伏,然后被抄成了一困困的,到到了那些正在打谷子的汉子们手中。
  那些打谷子的汉子,就那么抄起金黄色的稻子,往那大斗的边沿狠狠地拍打。
  通过这样野蛮的抽打,让金黄的谷粒摆脱束缚,掉落进了巨大的木斗里边。
  还有孩子和老人,正在已然干水的稻田里边行走着,将那些掉落在稻田里边的谷穗或者谷粒捡起来。
  顾达这位来自北方的军汉,抬头看了一眼烈阳,看着眼前丰收的景象,实在是感慨万千。
  “居然能够在这样的季节,看到丰收的景象,顾某实在是……”
  陆知州点了点头,作为读收人出身的官吏,此刻的他却也笑得就像是一位慈祥的老农一般。
  “大都督所言极是,下官又何尝不是,第一次在这春末看到丰收的境象。”
  “听那位老人家所言,再过一个月左右,就可以再行播种……”
  “对了,李公子呢,下官怎么没看到他?”
  顾达呵呵一乐,指了指前方那忙碌的人群中那一帮子高大的黑脸汉子。
  这帮体格魁梧的汉子正在打谷子,毕竟大家伙都是游侠儿,力气有的是。
  顾达满意地打量着这位恩公的小儿子,这小子,简直就是自己的大福星。
  顾达开始的时候挺忐忑不安,毕竟,一年三熟,说出来太过惊栗了点。
  不过他没有担心受怕太久,当他在农田里边亲眼看到这些稻谷开始抽穗的时候。
  顾达与整个交州官场,包括那些交州百姓都差点乐疯掉。
  而之后对于交州这片巨大的平原的开垦,不论是将士还是百姓们,都越发地卖力。
  “对了陆知州,到四月之时,能够开垦出多少农田?”
  “禀大都督至上个月月末,共开垦田地二十万亩,而这个月上半个月,业已经开垦了差不多八万亩。”
  “等到四月耕作季节,怕是可以增长到差不多五十万亩。”
  “而且这交州一带的土地十分肥沃,且河道密布,以河泥为肥,这些新垦出来的田地的产量也不会差到哪儿去。”
  “只不过大都督,咱们人手已经不足了,安南都督府这数州之地中,唯交州是中州。”
  “可也不过有户两万,口不过十一万七千余,而青壮也才不过三万之数……”
  顾达的脸色不禁有些难看起来,不过很快,他就打起了精神。
  只有一年能三熟,陛下只要稍微有些理智,就肯定会明白,这交州都督府的重要性。


第985章 一年三季的稻米,居然真有,居然是真的
  就在这个时候,不远处传来了一声声的欢呼之声,越来越多的人朝着那边围拢过去。
  顾达与陆知州对望了一眼,快步赶了过去。
  排开了那些挡路的人们,顾达与陆知州终于挤到了欢呼的中央。
  然后就看到了李德奖正在那叉起了腰一脸得意地爽朗大笑。
  看到了挤过来的顾达与陆知州,李德奖大步上前,朝着这二位恭敬地一礼,脸上的笑容怎么也遮掩不住。
  “顾都督,这第一亩地的收成是两石八斗,足足两石八斗。”
  “不过汪老汉说了,晒过之后,还得减一成或者是一成一的份量,如此推算,一亩地的亩产也就在两石半左右。”
  听到了这个消息,顾达的大嘴差点咧着耳朵根后边去,催促着那些赶来帮忙的军士和百姓们继续。
  数千人一齐劳作,饶是如此,也一直到天色黄昏之际,才得到了这一千七百亩地的总产量:四千五百五十四石。
  扣掉一成的水份,收获的稻谷足有四千一百石。
  这下子,不论是顾达,还是陆知州,都兴奋得跟打了鸡血似的,嘴皮子在哆嗦,眼珠子都发红了。
  早在开始抽穗的时候,陆知州早就已经激过了不少天,所以现如今这才勉强维持住不哭出声来。
  一年三季的稻米,居然真有,居然是真的,光是想一想,都是觉得可怕,偏偏现在就在跟前……
  这样的稻种,只要能够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