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第一世家- 第4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也看在李德奖绞尽脑汁,好不容易才从林邑国中部运出来的那一万五千多斤稻种的份上。
  决定划出七百亩地,交给这七户来自林邑国中部的汉民种植三季稻。
  结果,等到他前些日子忙完了其他政务,这才想到了此事,特地起了心思过来瞧瞧的时候。
  就看到了眼前这样一幕,看到了一块块水田里边,已然开始插进了秧苗。
  对于冬天居然能够种下稻谷,这简直就是刷新了作为北方出身的顾达的三观。
  直到李德奖把那位最年长的汉人老农带到了他的跟前,给他详细地解释了这种三季稻的生长周期之后。
  再加上那在水田里边旺盛发育的秧苗,终于让顾达从最开始觉得只是瞎胡闹,到开始变得半信半疑。
  一咬牙,他再一次拿出了一千亩官田,交给了那些农民,并且提供了大量的农具,甚至还派来了不少的农户来学习。
  到得今天,距离年关,已经不足半个月,这一千七百亩水田里边的水稻秧苗长势都十分的旺盛。
  “德奖贤侄,方才那位汪老汉的意思是,这到得明年的二月末,三季稻就能够收获了?”


第957章 大都督被哪位忧国忧民的士大夫附体了不成?
  李德奖此刻的装扮,也与普通的农人差不多,赤着脚,嘴里边还叨着根草棍。
  整个人已经被交州到了冬天依旧热辣的阳光晒得黑了至少两个色号。
  头上的黑发也是随便挽起了一个发髻,整个人就如同一位普通的交州农人。
  只是他那健硕挺拔的身形,还有腰畔那几乎从不离身的横刀,显示了他的与众不同。
  听到了这位顾都督的询问之言,李德奖吐掉了口中的草棍嘿嘿一乐。
  “叔叔放心吧,这位汪老汉,可是林邑国北城最好的农人,他的话,铁定没问题。”
  “那就好,若是真的能够在明年春末之时收割完毕,到时候,老夫一定会亲自向朝廷报捷。”
  “叔叔你可别太着急,真要报捷,最好还是带上已经收割完毕的稻米,一同呈往长安。
  如此一来,有了实物,看还能有谁敢不相信。”
  “到时候,小侄也正好回长安去,这一趟出来,立下了这样的功劳,想必我爹应该不会寻我的麻烦。”
  看到李德奖说到最后一句话时,下意识地摸了摸屁股。
  顾达直接就乐出声来,放声大笑着拍了拍李德奖的肩膀道。
  “放心吧,到时候,老夫会亲自给汝父去信一封,告诉汝父,贤侄的作为。
  想来汝父开心还来不及,怎么可能寻你的麻烦。”
  李德奖大喜,赶紧朝着顾达一礼。“多谢叔叔,如此一来,小侄也能松口气。”
  二人又聊了一会之后,顾达干脆下了高坡,来到了水田旁边,得益于这里的气候,哪怕是深冬时节。
  气候顶多也只是凉爽,根本就没有感觉到寒冷的时候。
  看着水田里边那些长得份外茁壮的秧苗,顾达吐了一口浊气。
  如果说这真的能够一年三熟,凭着交州都督府这片巨大的平原,其粮食产量,怕是都能否不逊色于江南。
  要知道,现如今,江南才是大唐最大的粮食产地,而江南之地的稻米,一年也才不过一季。
  如果自己这交州都督府能够试种这一年三熟的三季稻成功,陛下必定会龙颜大悦。
  而原本,这片只是作为军事战略要地的交州都督府对于大唐的重要性,怕是至少会直接上升好几个台阶。
  ……
  一思及此,顾达的心思顿时变得一片火热,几次都想转身回到了交州城内。
  直接给陛下写奏折或者是给李靖这位恩公写信告诉他们这个消息。
  可是,顾达又害怕,害怕明天一觉醒来,有人告诉自己,这些都只是你的一场美梦罢了。
  内心显得患得患失的顾达不禁长叹了一口气,咬着牙根站起了身来。
  蹲的有点久,眼睛都有些冒起了金星,顾达看着这片辽阔的农田,还有那无边无尽,尚未开垦的平原。
  不禁想到了之前那位陆知州多次跟自己提及,希望自己能够上奏朝廷在这交州之地屯田。
  过去自己爱搭不理,就是觉得这里根本没有办法让自己捞取足够的政治资本。
  一心只想着什么时候能够打上一仗,建立上一些军功,被征调回长安,或者是到其他地方去。
  可是现在,看着这些田地,倒让顾达心中开始骚动起来。
  且不说三季稻,哪怕是将这交州之地那广袤的平原给开恳出田地,用以屯田,那多少也是一件功勋。
  而万一等到了明年二月底三月初,这三季稻真的获得了丰收。
  到时候,大规模的推广种植,也同样需要大片的耕地。
  与其到时候再去做,还不如现在就提前做好。
  一思及此,顾达转过了头来,朝着李德奖笑眯眯地问道。
  “贤侄,你再帮我问一问那位汪老汉,这交州一带的水田和气候,种植这三季稻不会有问题吧?”
  李德奖点了点头大步而去,不大会的功夫,领着那位莫掌柜的小妾的亲爹,林邑国种田老能手汪老汉快步行来。
  顾达放下了交州都督的身份,跟这位汪老汉亲切地交流了起来。
  听到了这位汪老汉那笃定的答案,还有这位老农对于农事的判断。
  最终让这位于生北方,长于北方的豪迈都督下定了决心。
  ……
  “顾都督来了?”
  正在公房里边处置着公务的陆知州,听闻这位交州都督府的主宰居然来到了自己的衙门,不禁深感讶然。
  因为这位顾大都督,可是向来不乐意跟自己这位岭南出身的官员打交道。
  而自己多次向这位兼任交州刺史的顾大都督请求屯田。
  把这位顾大都督烦得不行,甚至到后来干脆懒得搭理自己。
  但是今天,他居然出现在了这里,这着实让陆知州有些懵逼。
  不过他还是搁下了公文,快步赶到了衙门口亲自迎接这位主掌交州军政大权的顾都督。
  陆知州看到了衙门口,看到这位顾大都督表情显得格外的轻松,不禁有些好奇。
  “下官见过大都督,不知大都督今日到访,所为何事?”
  “哎呀,陆知州不必多礼,快快请起,今日本督来此,这一来,你我乃是同僚,本就该多走动走动。”
  “这二来嘛,陆知州你也多次跟顾某提到过在这交州都督府屯田一事。”
  听到了这话,陆知州原本满是讨好的脸色,不禁有些难看。
  勉强地朝着顾都督一礼苦笑道。“莫非都督是想要告诉下官,现如今还不是时候?”
  “哈,这你可猜错了。”
  顾达不由得爽朗地大笑出声来。
  “本督来此,就是想要告诉陆知州你,本督不但同意了你的要求,而且……从即日起,便要实施屯田。”
  陆知州仿佛挨雷劈一般呆愣愣地看着这位笑得份外张狂豪横的糙老爷们。嘛意思?
  你到这交州一年多的光景,老子找你至少得有七八趟,为的就是希望你能够伸出援手。
  希望让这些精锐的大唐勇士们能够在这里搞一搞屯田,如此以来,有了田地,就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口。
  可是你特娘的一听到这话就不耐烦,三番五次的顾左右而言他。
  到得这两三个月,你干脆对本知州避而不见。
  结果现在,你居然蹦出来,说要搞屯田,你是瞌睡没睡醒,还是被哪位忧国忧民的士大夫附体了不成?


第958章 但是此刻,程三郎的内心却是一片火热
  看到陆知州就这么愣头愣脑地傻看着自己半天也不放个屁。
  顾大都督顿时不乐意了,干咳了一声开口言道。
  “怎么,莫非陆知州你对于本督意欲在交州屯田有什么意见不成?”
  陆知州看到了顾达那双铜铃大眼一瞪,总算是打了个激灵清醒了过来。
  “不不不,下官,下官现在脑子有点乱,得好好捋捋……”
  “下官实在是有些想不明白,之前下官多次请求大都督屯田。”
  “大都督都觉得……嗯,都觉得不是时候,不知为何现在大都督改变主意了?”
  看着跟前这位肤色黝黑,岭南人士出身的交州知州那直愣愣充满狐疑的眼神和表情。
  顾达抚着自己那浓密的胡须,不禁呵呵一乐。
  “那自然是因为当时本督才来到这交州主掌军政,对于交州的风土人情一概不知。”
  “若是贸然屯田,得不尝失的话,反而辜负皇恩。”
  “所以,本督虽然没有答应你,可也没有拒绝于陆知州你。”
  “经过了这一年多来的走访和巡视,本督也已经心中有数,这交州之地,地确是地广人稀。”
  “若是能够大规模的屯田,自然能够吸引来更多的百姓,也利于我大唐对于此地的掌控……”
  看到这位嘴皮子都快要舌绽莲花的顾大都督,陆知州整个人都越发地显得迷茫。
  ……
  是自己的三观倒置了,还是特娘的这位之前根本不理会民政的顾大都督真的像他说的那样忧国忧民。
  不过好在,既然这位顾大都督乐意支持这屯田,对于一心想要做出政绩的陆知州也是一件大好事。
  等到陆知州毕恭毕敬地将这位顾大都督恭送出衙门之后,抚着长须,一脸的疑惑。
  一旁的主薄也感觉这里边怕是有什么问题,凑到了陆知州的身边小声地嘀咕道。
  “知州,大都督这是怎么了,之前对于屯田之事压根就不想理会,这会子突然一下子如此着急。”
  “不但是调派兵马屯田,还要求咱们号召百姓垦荒。”
  陆知州抚着长须,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这里边必有蹊跷。”
  “对了,这段时间,可是朝廷有来使?不对,若是朝廷来使,要求屯田,那本官也有知晓的权利。”
  “知州,下官倒想起了一件事情,不知知州你可还记得,顾大都督曾经接待过一位来自长安的贵客。”
  陆知州扫了主薄一眼,反应了过来。
  “你说的是那位卫国公府的李二郎吧?卫国公乃是顾大都督多年的顶头上司。”
  “对于顾大都督提携甚多,这些事,顾大都督都曾说过,他厚待于李二郎,这倒也不奇怪。”
  “不不不,下官说的是另外一件事情,那位李二郎前些日子回来了。”
  “下官还听说,咱们这位顾大都督也不知道的怎么回事,划了几百亩田地交给那位李二郎耕作。”
  “难道说,这里边有什么联系?”陆知州一脸懵逼地摇了摇头。
  “罢了,先不管这些,重要的是,既然顾大都督乐意屯田,这正合本官心意。”
  “尔等速速草拟公文张榜告民,这些,可都是我等的政绩所在,有劳诸位多多辛苦……”
  一干官员赶紧还礼,纷纷保证一定会努力督促交州百姓们大开恳,反正现在是农闲。
  与于让那些家伙呆在家中闲散,倒不如让他们多开垦一些田地。
  没两天的功夫,整个交州以及周边地区,都出现了难得的热闹场面。
  无数的百姓们扛着锄头牵着耕牛,推着犁,开始了前所未有的交州大开发。
  李德奖这位立志要成为名震天下名垂青史的游侠儿,对于这样的场面,并不感到有多惊讶。
  他的全副心思都在那一千多亩种植三季稻的水田上,还有那些志周道合的同伴们也都怀着同样的心情。
  满心期待着这些三季稻能够茁壮成长,早日丰收,他们才好带着这些丰收的三季稻。
  前往长安,让朝廷,让天下人都知晓他们的功绩。
  不过李德奖倒也不忘记给程处弼去了一封书信,告诉这位处弼贤弟他已经深入林邑国寻找到了三季稻。
  并且已经在交州都督的帮助之下,开始在交州试种,相信用不了多久,贤弟你就能够看到愚兄我王者归来。
  而顾大都督也写下了一份屯田奏折,命人送往长安。
  思来想去,最终他还是强忍住,没有将那三季稻的事情写在奏折上。
  不过,他还是给李靖这位恩公也写了一封信,告诉这位大唐军神,你家二郎就在末将治下。
  正在学着农人耕作田地,着实夸奖了李二郎扎实肯干是个好娃娃。
  ……
  长安城中,深冬的风雪显得那样的凛冽,但是此刻,程三郎的内心却是一片火热。
  不但是他,还有太子李承乾以及太子詹事于志宁。
  他们三人的跟前,摆着厚厚的两大本样书,封皮上写着关内道药典。
  但是里边却是扎扎实实的干货,关内道近五百七十余种动、植物、矿物类药材,都被尽录于其上。
  而且一部份的药材,都是过去官方编撰的医药典籍里边没有收录过,但是现如今的医生们经常用到。
  每一种药物,不但有药物详细地介绍,还有十分精准的图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