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第一世家- 第4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程处弼与薛万均站在那院子的门口,东张西望老半天,却一直都没看到薛万彻的踪影。
  薛万均不由得有些发急。“这小子能蹿哪去了?”
  “我说处弼贤侄,方才没什么不妥当吧。”
  同样也是一头雾水的程处弼摊开了双手。
  “没什么不妥当啊,薛三叔也就是回去给那位姑娘收拾行囊还回去后就骑马离开了。”
  作为一位优秀的浪荡皇子,常年混迹于勾栏馆阁,对于男女之间的那种心理揣摩很有经验的李恪摸着自己的下颔。
  “会不会,会不会薛三叔又回方才碰到秀儿姑娘的那里去了?”
  “难道说,我三弟他……”薛万均不由得心中一动,莫非自家三弟在帮了那位姑娘一把之后。
  突然之间开窍了,于是乎,又蹿回去,想要来上一段不期而遇的不正经事情?
  一思及此,薛万均不由得猛一击掌:“这可不成,我得过去瞧瞧。”
  “还是小侄去吧,那边小侄熟悉。”李恪赶紧自告奋勇,只是还没等护卫牵来座骑。
  门口的三个人,都看到了薛万彻这位大唐猛将,脸上挂着犹如电车痴汉般的笑容。
  一手提着还在滴水的豆腐,一手牵碰上马,就这么带着一脸的痴笑,朝着这边行来……


第955章 再不赶紧找媳妇,难道再等上几年找老伴不成?
  看到了这一幕,三人都不由得整齐划一地倒吸了一口凉气。
  程处弼的脑海里边闪过了一个画面,这位刚刚治好了恐女症的薛猛将,莫不是遇上了一位豆腐西施。
  就是不知道是正经的那种还是不正经的。
  薛万均也觉得自己亲弟弟的情绪不对头,第一时间就冲程处弼与李恪摆了摆手示意这两个晚辈呆在原地。
  他则快步进迎面朝着亲弟弟快步走去。
  “三弟,三弟?”
  听到了远处传来的招呼声,薛万彻终于回过了神来,看到迎面走过来的二哥薛万均。
  薛万彻露出了一个爽朗的笑容,扬了扬手中那提着的豆腐。
  “二哥,你看这是什么……”
  薛万均看到了三弟手中提着用麻绳系着的包裹油纸的豆腐,不禁有些哭笑不得。
  “我说三弟,你这是去哪弄来的豆腐?”
  薛万彻看了一眼二哥身后,看到李恪与程三郎都离得远,这才鼓起勇气朝着二哥兴奋地道。
  “这是小弟我自己买的,跟一个小娘子买来的豆腐。”
  薛万均听得此言,不禁一呆,半天才反应过来。
  “你的意思是,你去买的豆腐?”
  看到了二哥那瞪圆的眼珠子,薛万彻不禁得意地乐出了声来。
  “不错,正是小弟我自己去买回来的豆腐。”
  “二哥,其实……其实跟那些小娘子说话,也不是什么难事。”
  看到三弟那副兴奋得无法自已,偏偏还要摆出一副这只不过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情那种复杂的表情。
  薛万均上前之后,接过了那一大提的豆腐,大巴掌用力地拍打在三弟那结实魁梧的身胚上。
  三弟,终于不再是原来的那个看到了女子就避之不及,畏之如虎的薛万彻。
  居然都知道去吃豆腐……呸,居然都知道去买小娘子卖的豆腐了。
  这简直就是一个堪称伟大的进步,这一刻薛万均的眼眶都有点红了。
  终于,这小子不用当一辈子单身狗,自己也能够向那早逝的父亲禀报这个好消息。
  另外,得赶紧给这小子找个媳妇,这都三十出头了。
  再不赶紧找媳妇,难道再等上几年找老伴不成?
  ……
  程处弼与李恪站在远处,只能看到薛氏兄弟哥俩似乎都很兴奋。
  这个时候,刚好从院门里边走出来的房俊看到了这一幕不禁乐道。
  “他们哥俩这是兴奋什么,不就是几块豆腐,犯得着吗?”
  李恪听到了这样质朴而又天真的疑问句,一脸怜悯地打量着这位还没开窍的房二郎道。
  “贤弟,话可不能这么说,他们弟兄如此开心,肯定不是因为那几块豆腐,说不定,是因为卖豆腐的人……”
  “卖豆腐的人怎么了?”房俊一脸懵逼地看着为德兄,总觉得这位兄台说话涵义很深奥。
  程处弼拍了拍房俊的肩膀鼓励道。
  “贤弟别问了,再等两年,让你为德兄扶你一把,你就懂了。”
  房俊一脸黑线地翻了个白眼又缩回了院子,总觉得这两位兄长很不正经,肯定说的都不是什么好话。
  ……
  北方的冬天是那样的寒冷,牛韦陀还是冒着凛冽的寒风,率领着两百精锐再一次拔营而走,赶到了华阴城外扎营。
  扎营之后,自然就是开始埋锅造饭,不大会的功夫,用咸菜、肉干,还有一些香料熬出来的一锅肉汤就已然成形。
  然后,一百左卫精锐将士则纷纷将自己背负的小米倒入锅中,抒着空瘪瘪的肚皮,等待着小米煮熟。
  另外一半左卫精锐,则已经拿着各自的木碗盛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香浓肉汤,坐到了一旁,拿着一块约半斤重的压缩干粮。
  就这么一口热汤,一口压缩干粮的吃了起来。
  那压缩干粮既香又酥,硬是硬了点,可是还是能够咀嚼得动,再配上一口热汤,吃得份外的舒爽。
  “这玩意可真他娘的香,又香又甜,可比咱们平日里吃的那小米强多了。”
  “嗯,听说这玩意是那位程三郎弄来的了,这位程三郎,他弄出来的就没有一样不是好东西的。”
  “我说呢,一开始我还担心就这么一块小玩意,怕是根本填不饱肚子。
  这几日吃下来才知道,居然那么杠饿,而且吃了浑身得劲。”
  这边一边吃着压缩干粮喝着肉汤,很是嗨皮。
  而另外一边的人却还得老老实实地等待着那小米熬煮,这让他们心中很是不爽。
  却也无可奈何,毕竟就连牛中郎将都跟大家伙一样,也是在这里等着吃小米熬煮的粥食。
  等了半天,小米粥终于熬好了,牛韦陀也端了一大碗,坐在一根小马扎上跟那些士卒们一起开始进食。
  这帮子将士们自然也不好再说什么,都老老实实地各自进食。
  杜旅帅扒拉完了自己的吃食抹了抹嘴,这才晃到了牛韦陀跟前,朝着这位也刚吃干抹尽的牛中郎将一礼。
  “将军,那玩意能不能分点给弟兄们,如今大伙可都馋得紧。”
  牛韦院转过了头来看向杜旅帅,不禁呵呵一乐。
  “怎么,又把自个的责任给忘了?”
  “此番行军,为的就是试验那压缩干粮到底如何,而咱们这一百将士,为的就是跟他们作个对比。
  若是他们吃,你们也吃,那到时候,跟谁去对比?”
  听到了牛韦院这话,这帮子已经馋得不行的将士们只能咽着唾沫星子垂下了脑袋。
  看到这帮左卫精锐一副垂头丧气的模样,牛韦院语气转和。
  “不过诸位弟兄还请放心,等到此番行军结束,回到了长安。本将同样也不会亏待诸位。”
  “每人至少也能够拿到五斤压缩干粮,以奖励诸位弟兄这些日子的辛苦。”
  “牛将军此言当真?”旁边的一名士卒不禁两眼一亮大声问道。
  牛韦陀不乐意地瞪了一眼,还没开口,一旁的杜旅帅就踹了那小子一个踉跄怒道。
  “牛中郎将什么时候诓骗过尔等了?”
  “多谢中郎将,等回了长安,杜某一定要好好的尝尝那玩意,看看到底有多美味。”
  有了这位治军严谨,且在左卫颇有威望的牛中郎将的承诺。
  一干喝着小米粥的左卫精锐们总算是喜笑颜开,连连称谢不已。


第956章 这到得明年的二月末,三季稻就能够收获了?
  好不容易安抚好了这帮左卫的骄兵悍将,牛韦陀也总算是能够松上一口气。
  这才大步地朝着那些已经享用着压缩军粮,此刻正惬意地围在火堆跟前吹牛打屁的将士们走过去。
  看到了牛韦院过来,将士们纷纷起身行礼。
  牛韦陀摆了摆手,似笑非笑地打量着这帮子家伙问道。
  “怎么样,这几日下来,每天一斤压缩干粮可够?”
  “够了,牛将军放心吧,一块干粮一碗热汤下肚,感觉整个人都精神了。
  而且这玩意又香又甜还酥脆,可是比咱们平日里吃的军粮强得太多。”
  “是啊将军,这东西味道那么好,若是日后能够天天吃这玩意,谁还乐意吃那米粥。”
  “将军,这压缩干粮还不用煮,只需要有水或者是热汤,就能够咽得下,的确方便太多。”
  大唐的将士们倒是不会饿肚子,不过,军粮却是自古就传承下来的,小米加酱菜,偶尔来点肉干。
  比如说行军在外,到了吃饭的时候,就会薅点野菜,混着酱菜、肉干一起熬煮,然后再把小米倒进去搅和。
  这,就是大唐将士们的制式军粮,味道实在是好不到哪里去。
  只能说,至少能够吃得饱,能够保证将士们有足够的体力行军作战。
  但是程三郎弄出来的这种压缩干粮,则让将士们品尝起来,觉得简直就如同难得的人间美味一般。
  而且这种压缩干粮不但味道好,方便携带,而且还是熟食制品。
  万一紧急行军,无法埋锅找燃料造饭的时候,将士们一口干粮一口水,一边吃一边走都没问题。
  牛韦陀站在跟前,看着这些兴奋得眉开眼笑意犹未尽的将士们,话里话外,全是对这压缩干粮的褒奖之词。
  他也忍不住咽了口唾沫星子,不禁有些唏嘘,如果不是为了安抚那些吃小米的将士。
  自己肯定也更乐意吃那种处弼贤弟搞出来的压缩干粮,不但滋味很棒,而且十分的便捷。
  不过,自己作为一军主帅,自然要以身作则才是,不然如何服众。
  还好,等队伍进抵到潼关之后,就会回师长安,等回到了长安。
  嗯,去处弼贤弟那里蹭顿猪肉宴去,那玩意可比这压缩干粮香太多了。
  ……
  李德奖站在交州城外的高坡之上,一旁则是交州都督顾达,四十出头,年富力强。
  看着那已然正在田地里边耕作劳碌的交州百姓,还有那些跟随着李德奖他们来到了唐境的汉民。
  看着那一块块犹如镜面一般倒映着碧蓝天穹的水田,顾达的心里边也同样是升腾着一团火焰。
  他追随李靖东征西讨多年,立下了不少的汗马功劳,而且颇得李大将军照拂。
  便是这交州都督的位置,也得益于李靖大将军的举荐,而他来到了这交州也才不过一年多的光景。
  一直寻思着,怎么才能够干出一番大事业,能够受到天子赏识,希望能够更加一步。
  说不定有朝一日能够封妻荫子,遗憾的是,林邑国已是大唐藩属,主动挑起边衅,那可是要被打板子的。
  而在民治这一块上,他却没有太大的建树,一来,交州都督府所管辖的州县人口实在不多。
  所以,税赋收入,在大唐的各州里边,可以说是完全排不上号的。
  只是因为这里东抵南诏,南抵林邑,算是要害之地,才会设立都督府。
  而之前,李德奖这位自己昔日恩公的二公子蹿到了自己的地盘来,叽叽歪歪什么他要到林邑国一行。
  说是要去搞点好宝贝过来,顾达只当这位又在瞎胡闹,毕竟昔日在李靖身边的时候。
  就知道这位李二公子很不着调,成日就想着去浪荡江湖,行侠仗义。
  顾达好言相劝,奈何李德奖执意南下,顾达也只能好酒好肉的招待,又派人将他们送到了林邑国的交界。
  这一去,就差不多一个来月,这让顾达揣揣不安,已经寻思着是不是给李大将军去封书信,告达大将军你家二公子流窜入林邑之后行踪不明。
  倒不曾想,这边才刚刚寻思着要动笔,就有信使从南边匆匆地赶来,送来了一个天大的喜讯。
  李二公子,真的在林邑国中部,寻找到了一种可以一年三熟的稻谷,并且,还带来了七户精通各种这种三季稻的汉民农户。
  收到了这个消息的时候,顾达第一个反应是不可能,第二个反应就是谁特娘的敢跟老子开玩笑。
  等到他寻思了半天之后,最终还是决定亲自去见一见正朝着交州赶来的李二公子。
  等到见到了李二公子,还有那位莫姓商贩,以及那七户汉民农户之后。
  听到他们信誓旦旦的赌咒发誓,顾达也不禁有些半信半疑。
  李德奖告诉顾达,如果不相信,那就正好让那些汉人农户在这交州试种,就能够知道真伪。
  半信半疑的顾达,最终禁不起李德奖的叽叽歪歪,再加上看在李靖的面上。
  也看在李德奖绞尽脑汁,好不容易才从林邑国中部运出来的那一万五千多斤稻种的份上。
  决定划出七百亩地,交给这七户来自林邑国中部的汉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