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第一世家- 第4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既然程将军你如此气定神闲,想必你已然心中有了腹稿,还请直言相告。”
  看到于志宁那副气极而笑的模样,程处弼心中份外舒爽,果然,怼人更容易令人念头通达。
  “你还真别说,我的确有一件既利于国,又利于民的好事。
  既然于詹事你这么诚心诚意的相问,我便告诉你也无妨……”
  “……”于志宁一脸黑线地瞪着这个洋洋得意的程处弼。
  老子在怼你好不好,拜托你的脑回路能不能正经一点?
  等了半天,看到于志宁仍旧是那么一副气鼓鼓的模样,程处弼正要开口,就看到了李承乾从屋外快步行来。
  “处弼兄,是什么样的好事,可以让小弟去做?”
  “……”程处弼与于志宁的目光都落在了这位太子殿下的身上。
  然后扫了一眼跟随着太子殿下步入屋中,一脸诡色的宁忠。
  得,有过偷听前科的太子殿下,十有八九方才又在蹲墙角。
  ……
  程处弼与于志宁两个老司机都反应了过来,赶紧起身给太子殿下见礼,就像没有看穿太子殿下又在偷听墙样一般。
  李承乾略有些腼腆地一笑,还是忍不住主动开口道。
  “二位不必多礼,快快坐下吧,方才孤溜达了一圈,刚好到门口,就听到了处弼兄你那句话。”
  “事情是这样的,臣作为医者,在太医署呆的时间也不算短,知晓了不少大唐医家的情况。
  我朝的医者,所使用的医书,以及太医署所用的医学著作。”
  “有些是直接承自上古,有些则是经过历朝历代的修订编撰的医书。”
  “即便是前隋的名医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至今也有三十余载。”
  而大唐王朝立国至今,不论是民间医者,还是官方的医官,所使用的医学著作,也都是比较不成体系。
  甚至于有些医家,居然还是以秦汉朝时间编撰的医书为基础进行学习。
  各朝各代,对于许多疾患的称谓,甚至都不统一,而用药,也会有差异性,并且在治疗手段上,同样也有差别。
  而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还有各种药方的辩证,许多良方,却仍旧未能够广泛的传播开来。
  还有就是,从《神农本草》只记载了三百六十五种药物,直到陶弘景又增三百六十五种。
  但程处弼这位后世的医学生虽然不读中医,却也知晓后世的中药大辞典有多厚,曾经问过学中医的同学才知晓。
  建国后的中药大辞典,所收录的中药材就足有五千七百多种,大部份都是植物药,接近五千种。
  剩下的一千种左右则是包括动物药,以及八十多种矿物类药物。
  而这个时代,哪怕是南北朝时期的陶弘景又添了三百六十五种加起来才不过七百多种药材。
  就像胡博士告诉程处弼,例如那黑胡椒,味辛性温,可补脾、肾,有温阳驱寒,下气消痰的作用,对于缓解风寒有一定的好处。
  还能够用于脾胃虚寒引起的腹痛、泄泻,并且他是有实操经验的。
  但问题是,至今为止,却无有医学著作将其列入药物之列。
  所以,程处弼在兴办私学的时候,又邀请了那么多的艺术大师加盟。
  为的就是能够在时机成熟的时候,编撰大唐的医药大辞典。
  ……
  听了程处弼的这番陈述,李承乾愣愣地看着程处弼,小心肝已然呯呯直跳。
  甚至又重新抄起了酒杯开始继续喝酒吃肉,心里边则是越来越亮堂。
  直到程处弼砸巴着嘴皮子,抄起了一旁的茶水润嗓子之际。
  李承乾的目光落在了身边同样听得一脸懵逼的于志宁身上。
  “于卿,你觉得程卿的这个提议如何?”
  于志宁按捺住心头的悸动,目光直勾勾地看着这个一抬屁股就能蹦出一个好主意的程三郎喃喃地道。
  “殿下,程将军的这个提议,臣十分认同,但是听了程将军的这番分析下来。”
  “臣觉得,这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这里边要做的事情,那可是太多了。”
  “但若真是能够编撰成功的话,那这可真是一件,造福万民的医学巨著……”
  程处弼看到一脸意动的李承乾,还有那位同样目光也开始变得热切起来的于志宁。
  呵呵一乐,先给这两位浇上一瓢冷水,让他们冷静冷静。
  “这是自然,我大唐地大物博,单单是派遣人手,前往我大唐各地搜集药材,绘制药材形状,编撰药典。
  怕是所耗之时间少则数载,多则十数载,若是半途而废……”
  李承乾看着程处弼,不禁笑了起来。“处弼兄可愿助小弟一臂之力?”
  “……这是臣的本份,尽是臣的心愿。”程处弼当既郑重地点头应诺道。
  李承乾的目光看向了于志宁,于志宁亦与程处弼一般向着李承乾作出了表态。
  李承乾站起了身来,在屋中缓缓踱步,双手紧握成拳,目光坚毅地道。
  “孤不惧,莫说是十数载,便是数十载又如何?能为天下黎民百姓做些事情,孤焉有不乐意之理?”
  “前隋立朝不过短短数十载,都能够有《诸病源候论》流传于世,我大唐之盛,更胜前隋。”
  “我父皇仁政爱民,体恤天下黎庶,孤为太子,国之储君,自然也要效法父皇……”


第891章 咱们的做法,完全可以与《括地志》般类似
  太子李承乾很激动,程处弼倒也能理解,这位年纪轻轻,性格比较活泼好动的太子殿下。
  成为太子之后,这么些年来,简直就像是被圈养的哈士奇一般,很不快活。
  他想要展示自己的才华,展示自己的能力,却一次次地被东宫属臣推三阻四。
  这也是为何程处弼想搞事情,这位太子殿下恨不得举双手双脚赞同的原因。
  更何况,那边的米其林魏王都能够去奉旨编撰《括地志》,以获取名声,招贤纳士。
  那凭什么太子殿下除了观政听政之外,就不能多干一些有益于国家有益于百姓的正经事?
  想想历史上的太子殿下,指不定就是闲得蛋疼,才会在长孙皇后过世,李世民宠爱那个其米林魏王期间自报自弃。
  亲爹越不乐意他做的事,他就越乐意去干,亲爹征服了突厥,他就偏要跟突厥人混在一起。
  亲爹是个刚铁直男真汉子,他就偏要去搞基……
  唔……程处弼不得不承认,为了报复亲爹,那个时空的李承乾也算是付出良多。啧啧……
  不过,他能够这么有屹立的去跟自家亲爹过去不,相信他也有毅力干到正经事。
  ……
  于志宁抚着良久,目光落在了程处弼的身上道。
  “程将军,于某以为,这件事情,可不比阉猪养殖,又或者是印刷书籍。
  而是一件需要朝庭出面,方才能够办得下来的大事情。”
  对于于志宁这话,程处弼与李承乾都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认同了这位于詹事的观点。
  “所以,此事,必然会经有朝议,方才会得以履行,但我们直接向朝庭提出的话……
  此事很难落到太子殿下的手上。毕竟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情。”
  后面这两句话,让程处弼与李承乾都不由得脸色一变。
  于志宁这番话并非没有道理,而是很有道理。程处弼也反应了过来。
  那些朝中重臣,跟老程家很不对付,且又看太子殿下不顺眼。
  如果自己向朝庭上奏,要搞这件大事情,哪怕是提前先跟李叔叔通过气也好。
  事情要落到太子的身上,的确会很困难。
  之所以困难,就像于志宁说的那样,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若是那些朝中的重臣,听闻陛下恩准,要在大唐新修医学著作。
  这可是最能够获得天下百姓好感的大事情,程处弼用脚趾头想想都能够猜测得到接下来的画面。
  朝庭上的那些最好名声的斯文人,绝对能够为了这件事疯狂起来。
  为了抢这个能够名垂青史的工作,哪怕是在打破脑袋都有可能。
  而且那些人,都是朝中的重臣,各项业务都十分熟悉的老司机。
  不论是做事情的经验,还是各方面的能力,肯定都会李承乾之上。
  他们要是厚着脸皮哭着喊着请陛下把这项重任交给他们。
  呵呵……不论是谁,处在李世民那个位置都会为难。
  毕竟,大唐虽然是他们老李家的,可是,也不能把赚名声的好事都给赚尽。
  所以,想法是好的,但是怎么变成现实,让这个任务,落在李承乾的头上,这才是最大的难点。
  李承乾的表情变得无比的纠结,皱起了眉头苦思半天,苦笑着摇了摇头。
  “若真如此,孤的确是争抢不过那些朝庭重臣,毕竟,孤也不欲让父皇太过为难。”
  程处弼直接不乐意了,老子想出这件事,就是为了让你开心。结果没想到,才遇上了点困难你就怂了?
  这让程处弼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位付出了满腔爱意的老实人广告设计师,刚刚给一位漂亮小姐姐同事搞定了一个新的概念。
  就被漂亮小姐姐含着泪水告诉他,对不起,这个完美的新概念我要送给我爹的朋友……
  唔……这么形容虽然有那么一丝丝不恰当,不过大致也就是这么个意思。
  程处弼闷哼了一声,心情份外不爽地砸巴着嘴道。
  “我说二位,你们这是什么意思,莫非我弄出来的这个主意,你们就想着白白拱手让人?”
  于志宁揉了把脸苦笑着摇了摇头。
  “程将军说的什么话,这样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情,谁不想能够把在手里边?”
  “可问题在于,咱们能不能拿得住,这才是最大的关键。”
  程处弼呵呵一乐,眼珠子鬼鬼祟祟地转了几圈。
  作为向来只有占别人便宜,没道理让别人占自己便宜的程家人。
  程处弼很快就露出了一个自信地笑容,朝着还在面狠难色的李承乾与于志宁一笑。
  “那既然如此,就先别上奏陛下不就可以了。”
  迎着二人懵逼的目光,程处弼嘿嘿一乐。
  “这还不简单吗?咱们先低调做事,先做出了成绩,到了那个时候。
  就算是那些百官眼红,却又不好来抢太子殿下的功劳。”
  “更重要的是,既然太子殿下已经做出了功绩,陛下拒绝那些臣工,也是合情合情。”
  这话让李承乾与于志宁两眼一亮,还真是这么个道理。
  “对啊,程将军你还是太常寺卿,而今太医署可就是由你在负责。
  程将军你本身就医道高超,又有那么多的名医、医官相助,咱们的确可以先做出成绩。”
  “只是这成绩……”李承乾看向程处弼,犹豫地问道。
  “很简单,我大唐共有十二道,咱们的做法,完全可以与《括地志》般类似。
  我朝将天下分为十道,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共十道。
  我们就可以先从关内道入手,先收罗计录关内道地区的各类药材,将它们的药性,特征等详细地记录下来。”
  听得这话,于志宁一巴掌狠狠地拍在了自己大腿上,然后疼得这货眉头猛皱抽了一口凉气。
  不过口中却是低声叫好。“果然,还是程将军你脑子活,居然能够想到这样的办法。”
  “太医署诸医官,又多为关中人士,他们对于关内道药材的熟悉程度肯定差不了。”
  “这真是见效最快,最有成效的办法。”


第892章 其实不解释我们也一样相信你是无辜的
  李承乾没有多说其他的,只是朝着程处弼郑重地点了点头。
  “那此事,唯有先拜托处弼兄你了。”
  “殿下放心便是,这样吧,择日不如撞日,殿下,若是无事,臣就剩着时间尚早,到太医署走动走动?”
  “也好,若是有什么消息,记得知会于小弟。”李承乾站起了身来点头笑道。
  “拜托程将军了。”于志宁也朝碰上程处弼一礼,很是激动。
  程处弼很清楚他的心思,若是太子殿下能够把这件事给搞定。
  陛下一旦恩准太子殿下负责编撰大唐药典。太子殿下肯定会交给自己的心腹负责。
  那他忠心耿耿的于詹事,肯定会成为最佳的人选之一。
  只要能够搞出成绩来,名垂青史,那也不过是弹指之事。易尔……
  程处弼打着饱呃蹿出了东宫,难得的早退,嗯,是得了领导批示的早退。
  程处弼离开东宫,叫上了程吉、程利哥俩,跟着自己朝着太医署而去。
  晃晃悠悠地又来到了太医署,在程处弼的眼里,东宫才更像是自己上班的地方。
  而太医署的氛围,嗯,很适合自己。
  当然,不是说他程处弼不是兢兢业业扎实干事情的人。而是因为这里总能够闻到一股子中药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