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第一世家- 第4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程处弼在唱出了第一句这才惊醒过来,赶紧咬住嘴皮,双手仍旧缓慢而又有力地拉动着。
  作为一位优秀的专业级别旗手,不为外物所扰很正常。
  能够在嘈杂的喧闹声中,唱响国歌,升起国旗,这,就是一位优秀旗手的过硬素质。
  好在自己及时地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及时清醒过来,让那面唐字大旗缓缓升空。
  不需要说什么行注目礼,此刻在那激昂的音乐声中。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了那面开始飘扬起来的旗帜之上。
  远处的李世民与两个儿子,都愣愣地看着那面渐升渐高的旗帜,耳朵边传来了一阵熟悉的音乐声。
  听着那耳熟的《秦王破阵乐》看着那越升越高的旗帜,没来由的。
  令李世民遥想起了昔日意气风发大破敌军之后,万军鼓舞欢呼,旌旗烈烈的画面。
  只可惜,很快,随着旗帜升到了旗杆的顶端之后,音乐声也随之止歇。
  这让李世民意有未尽地砸了砸嘴,失笑出声来,朝着李恪问道。
  “有意思,这小子又是升旗又是奏乐的,这里边又是什么弯弯绕绕。”
  “父亲,处弼兄说这叫升旗仪式,升我大唐之旗,奏我大唐之曲。
  不但可以激励人心,长此以往反复,还能够起到教化人心之功效。”
  听到了李恪的解释,李世民只是笑了笑没有说话,因为这个时候,程处弼将绳索捆扎好之后。
  已然站到了讲台的最前沿。“请诸位就坐。”
  一干师生们,都纷纷再一次坐回了小马扎上,对于方才的这种古怪仪式倍感好奇。
  程处弼目光再次扫过那边,李世民、李承乾、李恪,也就是说,李氏皇族的三位大佬都蹲在这里。
  自己应该怎么做,当然是乘着这个机会表一表忠心,顺便拍拍马屁。
  毕竟自己建立这所大学的初衷,就是要将自己的毕生所学教给这些学生们。
  第二个,就是希望能够学习致用,为国育材,顺便利用自己头脑里边一个接一个的好宝贝。
  让大唐意识到科学以及除了四书五经之外许多学科的重要性。
  依托着大唐程氏大学的诸多学科,争取提前一千四百多年达成科技强国的道路,开创大唐以及华夏民族的美好未来。
  心念电转之际,程处弼也已然有了腹稿,朗声喝道。
  “诸位老师,还有程氏大学的同学们,你们好。”
  程处弼嘹亮的播音腔,开始回荡在这程氏大学足有足球场大小,却只有不过两百师生的广场上。
  “诸位学子,从你们踏进校门,在入学表格上,填写下你们姓名的那一刻。
  你们,就已经成为了程氏大学的一份子。”
  “或许,你们不了解,我为什么要在开学之际,弄这么一个升旗仪式。”
  “我可以告诉大家,之所以要有升旗仪式,这为的是让你们明白。”
  “你们今天的平安宁静的生活,来得有多么的不容易。
  与生活和挣扎在朝代更迭之时的华夏相比起来,现在的你们,应该为自己能够生活在这个时代而感到骄傲与庆幸。”
  让那些原本在低声议论的学子们都错愕地看向了程处弼。
  是的,他们的脑子都很是懵逼,国家大事,离他们还太远。
  朝代更迭,那也是历史,跟我们这些一心求学的孩子有半个铜板的关系吗?
  看着那大部份人那一张张错愕中带着不解的脸庞,唯有像许大师那些上了年纪的老师才有所触动。
  这让程处弼的脸色越地发显得严肃了起来。
  “在你们之中,兴许有些人想的是这些都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已经属于是历史的一部份。”
  “与平平安安的生活在如今的大唐朝的你们,能有什么关系。”
  “我要告诉你们,不仅仅有关系,而且关系很大。”
  “前朝大厦将倾之际,群雄逐鹿,天下烽烟四起,生灵涂碳,整个山东河北之地,几成赤地千里……”
  程处弼那激情澎湃的动情嗓音,还有伴随着他那犹如诗歌朗诵之时舞动的手势。
  描绘出了一个前隋末期,天下纷乱,民不聊生的凄惨场面。
  百姓们无以果腹,颠沛游离,不知道有多少无辜百姓冻饿之中毙于郊野。
  大唐的建立,平定了隋末之乱,还天下以安泰,让黎民得以耕作果腹。
  兴悍勇之师,守卫大唐疆域,清除匪乱,北征突厥,西讨吐谷浑,终有今日安宁昌盛之大唐。
  ……
  所有人都呆愣愣地看着站在高台之上,口若悬河,声音昂扬有力,面容坚毅,目光如电的程太常。
  那慷慨激昂的语气,有力挥动的手臂,渐渐地,让那些年轻的学生们觉得。
  自己的心中,仿佛有什么被这位年轻的校长点燃起来。
  通过程处弼的描述,让他们不禁回想到了自己父母曾经描绘的那个战乱的时代。
  仿佛变成了一张张充满硝烟与荆棘的染血画卷,在他们的眼前铺展开来。
  “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有具有强列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家国天下为已任,前仆后继,临危不屈……”
  “正是无数英勇的将士,才换来了我大唐今日之和平。而我等,也才能够在此安然讲学,传道授业……”
  许大师想到了他年轻的时候,长安城在隋末之际的动荡,身边的同僚与友人们。
  或是死于兵祸,可是没于战乱之中,甚至那时候的自己,也是一日三惊,惶恐不安。
  不知道能不能活着看到第二天的朝阳升起……
  胡博士业已经是红了眼眶,他的经历还有他的年纪,让他见得太多的生离死别。
  但是令他最害怕的,还是国家崩解,天下无序的可怕现象,好在,自己与家人平安地熬了过来。
  如今的大唐国内歌舞生平,又有精锐大军,守牧四方,才有了今日幸福与安详的日子。


第885章 观礼而感觉收获满满的大唐皇帝陛下
  李世民呆愣愣地站在远处,耳朵里边听着传过来的慷慨激昂的演讲声,半天都没回过神来。
  这些话,都显得十分的直白,直白到让李世民觉得程三郎这小子是在狂拍自己还有自己父皇的马屁。
  但是偏偏又听得十分的带劲,看看那些在场的年轻学生们的表现。
  他们之中,大部份人甚至都不再坐着,而是站起了身来,一脸激动地看着唾沫星子横飞的程三郎。
  便是许大师等人,也都听得颇受震动,呆愣愣地看着程处弼,努力想要听清楚他所说的每一句话。
  “你们从中学到的本事,为的是让你们能够学以致用,报效国家……”
  “程校长,我等不过一介平民,学的也是医道。我等就算是兢兢业业学了一身本事,又如何报效国家?”
  一位医系学的学生乘着程处弼喘气的功夫,扯起嗓子大声地道。
  听到了这话,一个人唱了半天独角戏,正感无聊的程处弼不禁一乐。
  “这位同学,不知道怎么称呼,是哪个系的学生。”
  “弟子姓邓,为医学系学生。”
  这位学子虽然有些揣揣不安,不过,看到那无数双投来的目光,让他意识到自己这个时候不能怂。
  “邓同学这个问题问得好,你们之中,有些人学的是音乐。
  有些人可能是学绘画,也有人是学数学,还有学四书五经,以及医学的。”
  “兴许在你们看来,只有那些读了四书五经,科举入仕之人,才是为国效力?”
  程处弼看到绝大多数人都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远处的李世民眉头微微一皱,虽然觉得有些不妥当,可是又偏偏说不出什么反驳之词来。
  一旁的李承乾与李恪这两个亲儿子,却只懂得一脸钦佩地看着处弼兄站在那高台之上。
  面对那么多人仍旧毫不怯场的挥散自如,大声疾呼着舞鼓人心的语句。
  “你们的想法,很有问题!”程处弼并指如剑,然后扫过下方的人群。
  程处弼清了清嗓子,很快就从容自信地一笑言道。
  “学习音乐,可以让我大唐百姓,闻弦歌而知雅意,和节而歌,鼓舞人心。
  学习绘画,可以将我大唐的大好河山描绘下来。
  以供万民供赏,亦可将无数英豪的凛冽英姿载于史册令人瞻仰。”
  “而学习医道,则可以施以妙手,以解百姓之病痛,保将士之生命……”
  “每个人,学到的东西,哪怕在你自己以为是微末之技,也都有是有用处的。”
  程处弼的这番话一出口,让在场方才那位情绪有些激动的邓同学哑口无言。
  甚至还面带惭色地朝着程处弼恭敬地一礼。
  “多谢校长解惑,学生受教了。”
  而他周围的那些学生们也纷纷地朝碰上程处弼恭敬地施礼。
  祖光也站起了身来,一脸心悦诚服地朝着程处弼一礼道。
  “程校长之言,深合吾心,这世上,就没有不实用的学问,只是在于个人的看法。”
  程处弼赶紧朝着这位数学大师还了一礼,这才颇为唏嘘地想到正经事。
  自己的开学典礼讲话,似乎刚刚忙着去拍老李家的马屁,结果偏题偏出了十万八千里远。
  这让程处弼有些赫然,干咳了两声之后进入了正题。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诸位可知道这说的是什么吗?”程处弼翘起了一根手指头问道。
  所有的脑袋都齐刷刷地左右摇摆,一脸懵逼地看碰上程处弼。
  不远处,刚刚听得心潮澎湃,颔首不已的李世民噗吡一声直接就乐了。
  “这小子,怎么一言不合就作诗?”
  “……好奇怪的诗,苔花乃是何物?”一旁的李承乾满脸疑惑地扯了扯身边的李恪。
  李恪摊开了双手,无奈地摇了摇头。“我也不清楚,谁知道会不会是处弼兄胡编乱造出来的花。”
  看到没有人搭腔,程处弼只能自己继续说下去。
  “这首诗的名字只有一个字《苔》,描绘的是什么呢?
  是在那些阴暗潮湿,毫不起眼的角落里,才能够看到的青苔。”
  “青苔这种小小的苔藓,只会生活在阳光都照不到的背阴处,阴暗处,潮湿处。”
  “可是,即便没有阳光,它们仍旧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在萌动着。
  那青葱的绿意,甚至不亚于那些令我们赞叹不已的植物。”
  “而青苔的花,虽如米粒一般微小,依旧像那高贵的牡丹一样热烈绽放。”
  “这首诗,就是写给天地间每一个平凡而又尊贵的生命的。”
  “阳光照不到的角落,青苔自强不息,也能寻找到生命的价值。”
  “纵使身世普通、纵使长相一般、纵使天赋平平,也应学习潮湿角落里的苔藓。
  自强不息,信念执着,这样才能让生命绽放精彩,为这个伟大的时代尽到自己的绵薄之力。”
  “好!”一位学生在程处弼最后一个字吐出口的瞬间,兴奋地大声叫了起来。
  “多谢校长教诲……”更多的学生们,纷纷地朝着程处弼恭敬地长施一礼。
  远处,李世民方才也险些想要击掌叫好,最终还是忍住了,将双手负于了身后。
  看到李世民那一脸激动,目露欣赏的之色,立身于一旁的赵昆忍不住处小声地打趣道。
  “陛下,这小子给臣的感觉,似乎是比唐户部更适合去当说客。”
  赵昆口中的唐户部,指的是大唐一位巧舌如簧,多次身陷敌营,凭碰上一条三寸不烂之舌总能化险为夷。
  甚至还能够跟敌方的人交上朋友的老司机,户部尚书唐俭,这位绝对是文臣中的超级老油条。
  听到了这话,李世民直接就乐出了声来。
  “哈哈哈……卿说言甚是有理,改日倒可以让唐卿跟这小子打打交道。”
  此刻,李世民份外的轻松,总觉得今日真个是不虚此行。
  不论是那个升旗仪式,还是之后,这小子为了拍李唐皇室的这一通马屁,从而引申出来的那些东西。
  都让李世民觉得收获满满,他有很多的东西需要回去慢慢的体会和消化。


第886章 还有点时间,那我就再简单的讲两句
  更重要的是,这小子机敏的应对,还有那极具蛊惑力的言辞。
  实在是让这位大唐皇帝陛下越发地欣赏起这位处弼贤侄。
  一旁的李承乾也是唏嘘感慨半天,忍不住小声地嘀咕了句。
  “真应该让处弼兄去主持国子监,在这里,着实太浪费了些……”
  听到了长子这话,李世民差点乐出声来,看向这位跟自己英雄所见略同的亲儿子。
  “承乾,你这话与为父之前的想法不谋而合,不过啊,依为父之见。”
  “程三郎在这里,能做的事情,反而远远的超过国子监,知道是为什么吗?”
  看到父亲的目光,听到了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