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嗯,你也老大不小了,也该成亲了,既然你跟那莫小娘子对了眼。
改日就让你娘去走动走动,把你们的亲事给早点办妥当。”
“是,多谢爹,多谢娘亲。”程处默嘿嘿嘿地傻乐不停,惹得一旁的程处亮满脸幽怨。
看到了老二的表情,亲爹程咬金呵呵一乐。“行了老二,你还年轻,你不用着急,等陛下急了再说。”
程处亮一脸黑线地埋低了脑袋。大哥那叫老大不小,我只比大哥小两柱香的时间好不好?
等到这一场家庭会议召开完毕,娘亲崔氏这才心满意足地站起了身来。
“夫君,那妾身就先告退了,那边还有些书还得整理整理。”
程咬金赶紧起身体贴地亲自相送着温婉知性的娘子朝着厅外行去,一面关切地道。
“嗯,为夫陪你过去吧,虽然有了眼镜,但娘子还是要注意休息,莫要累坏了才是,为夫可是会心疼的。”
“哎呀夫君,孩子们都在呢……”娘亲崔氏不禁俏脸一红,还下意识地扭头扫了一眼。
刚刚还贼头贼脑的弟兄三人瞬间坐得笔直,眼观鼻,鼻观心。
“怕啥,这帮子娃娃,敢胡咧咧,为夫替你抽他们去……”
“夫君莫要说笑了,咱们老程家可是要诗书传家的,虽说棍棒底下出孝子,可是打多了也不好……”
“……”程处弼抹了把脑门上的汗水。想不到,娘亲这么知性温婉的女性,居然也很支持老爹用拳脚来让亲儿子感受慈祥的父爱。
……
果然,等到父亲和娘亲的脚步声一消失,原本还正襟危坐的大哥直接一屁股坐到了垫子上,朝着自家老三乐道。
“嘿嘿嘿……老三,你小子可真是发了。陛下赐给你那么多的好宝贝。
又是钱帛又是田地,还有宅院,看得大哥我都觉得眼红。”
二哥程处亮不愧是实在人,直接单刀直入道。
“就是就是,上一次,你升官发财,我跟你大哥,可是帮你挡了不少的酒,三弟你是不是整点好酒好菜来表示表示?”
程处弼呵呵一乐,直接蹲到了二位兄长前。
“二位兄长,上次府里边开宴,小弟我连口酒都没捞着。
倒是听说二位兄长很是大方,把小弟我腌的腊货拿去打人情,送出去不少?”
“谁特娘的胡说八道,明明是……明明是爹送的好不好?”
程处弼满脸鄙夷地打量着这二位显得有些恼羞成怒的兄长道。
“昨天晚上,也不知道是哪位兄长还在那大吹法螺,说你们若是喜欢吃,只管来拿,反正我家老三会做。”
“老二,肯定是你……”大哥程处默一脸恨铁不成钢地瞪了一眼跟自己长得一模一样,连胡子都一般浓密的亲弟弟。
“我?我怎么不知道?”程处亮一脸懵逼。
“废话,你都喝断片了。”程处弼抬手揉了揉眉心,很是无语。
昨个二哥喝大了,那边鸟贼大将军家的娃在那里叽叽歪歪腊肉好吃,可惜已经吃得差不多了。
结果二哥就直接拍胸口打包票,程处弼觉得不对劲,直接逮着李器逼问。
这帮子斩鸡头烧黄纸的兄弟们都表示,你两位兄长很热情也很好客。
当天晚上大家喝酒吃肉,觉得你家的腊肉和香肠味道很美好。
李恪提议大伙拼酒,要是干过你家两位兄长,那么一人送个十斤腊货。
结果嘛,自然是不言而喻……
“老三啊,你这么揪大哥和你二哥的小辫子可就是你不对了,咱们老程家,就得兄弟齐心,齐利断金。”
“你知道不知道爹那天一高兴,原本想把你的猪全给宰了,还是我跟你二哥苦劝了半天……”
大哥话音未落,就听到了亲爹的大嗓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窜了过来。
“谁特娘的在说老夫的坏话?!”
“没有没有。我们只是在跟老三说上回办家宴的事情。”
大哥脑袋摇得跟泼浪鼓似的,生怕摇慢点亲爹的大脚板就会射过来。
程咬金横了一眼老大,懒得跟这小子计较,打量着起身相迎的自家三郎。
满意地一笑,伸出了大手扎实地在程处弼的肩膀上拍了拍。
“唔……三郎,方才老夫还跟你娘说起你,咱们老程家想要诗书传家,这份重担,就要靠你了。”
“爹,这份担子是不太沉了点?”
程处弼揉着差点脱臼的臂膀,实在是有点无力吐槽,我只是一位医务工作者好不好?
程咬金哈哈一乐,抬手指了指旁边的双胞胎大哥和二哥道。
“再沉又怎么样,你不是还有一帮弟兄帮你一起扛着?”
“对对对,爹说的对。三弟放心,有难同当,有福同享。”二哥脑袋点得跟鸡啄米似的。
大哥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爹说的对,正所谓兄弟齐心,齐利断金。”
程处弼一脸黑线地看着这二位兄台,放空炮一个比一个来劲,真要让他们诗书传家。
啧啧……还不如让他们多灌上二两来得痛快自在。
不过,程处弼倒有个疑问,想要跟老谋深算的亲爹讨教一二。
就是自己之前献上那铅活字印刷术之事,结果没有料想到的是,陛下却只字不提。
并且还派了赵昆叮嘱自己,莫要提及那活字印刷术之事。这让程处弼颇为不乐意,却也不知道是为了啥?
第666章 好好孝顺爹,有的是好处给你们
听到了程处弼在这里嘀咕此事,程咬金皱起了眉头,喝着程府秘制三勒浆,仔细地询问起了程处弼前因后果。
听闻那一百四十万册的书籍,就是在短短三个多月的光景里边印刷出来的之后。
程咬金啧啧连声地先是夸奖了自家三郎不愧是老程家鬼点子最多,最心灵手巧的娃。
然后这才慢悠悠地道。“陛下这么做,不仅仅是为你小子着想,更是为了这什么活字印刷术着想。”
“爹你这话什么意思,咱们家老三这本事,对朝庭可是极好的大事。”
“孩儿相信,若是那些寒门士子知晓此事,怕是敲锣打鼓的庆祝还来不及呢……”
看到了长子也是满脸不乐意的表情,旁边的老二似懂非懂地点头脑袋。
程咬金一脸无奈地摇了摇头,一口将杯中的美酒抽干润了润嗓子。
“你们说的没错,那些穷得想拿兜裆布当掉拿来换书的寒门士子,若是知晓此事,肯定会欢天喜地。”
“但是,有人高兴,就会有人发愁,你们觉得会有谁不乐意?”
“爹你的意思是那些世家门阀?”程处弼顿时反应了过来。
“嗯,你小子还算有点脑子,没错,就是世家门阀,跟咱们老程家一般诗书传家的世家。”
程处弼自动地把老程家给忽略掉,但是至少明白了父亲的意思。
“……前朝之时弄的那科举,就是在挖世家大族的根子,世家门阀不是不知道,可是知晓又如何,正所谓胳膊拧不过大腿。”
“你小子发明创作出来那三几个月就可以印刷出过百万册书籍的印刷术,也同样是在挖那些世家门阀的根子。”
“毕竟许多的诗书典籍,非世家大族才有那实力和财力能够珍藏。
也正是这个原因,世家大族才能够借着掌握的书经典籍,招贤纳士。”
“若是有了这印刷术,那些几乎掌握着天下大半印书坊的世家大族,你觉得他们会眼睁睁的坐看而置之不理?”
“说个最简单的法子,老夫让长安城内外从事此行业的万余人罢市。
就说你这活字印刷术断了大伙生存的饭碗,是想要大家伙的性命。”
“再加上有那些朝中的臣工遥相呼应,你觉得,陛下会怎么选择?”
程处弼砸了砸嘴,已然反应了过来,还真是这个道理。
陛下这是在帮自己苟发育,避免让自己发明出来的印刷利器,成为受天下诸多世家门阀攻击的要害。
“陛下不把这事摆到台面上来,如此,那些世家虽然很忌惮,但至少他们抓不着要害。
如果一来,他们也就没办法把劲捏成一个拳头往一处使。”
看到三个儿子都满脸心悦诚服地仰视着自己,程咬金呵呵一乐,将空了的酒杯搁到了案几上,语重心长地道。
“陛下这么做,既是在保持你小子,同样也是在保护你发明出来的那活字印刷术。”
“孩儿明白了,原来根子在这儿。”程处弼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毕竟这个社会,或者说在隋唐时期,世家门阀的力量还是极其强大,哪怕是李世民这样杀伐决断的英主。
也对世家门阀的力量很是忌惮,以致于朝庭编撰的《氏族志》,居然将清河崔氏,也就是程处弼娘亲的娘家,列在诸氏之首。
可是把李世民给恶心得不行,大怒之下,勒令重修,并且他还亲自下令,将李氏排第一,后族也就是长孙氏排第二。
单凭这一点,就可以想象一下,那些传承千多年来的世家门阀的影响力。
若仅仅只是因为一个活字印刷术,那些世家门阀只需要略施小计,裹挟民意,那就足以让朝庭应付得十分的狼狈。
或许正是因为考虑到了这一点,李叔叔才会叮嘱自己,不可泄漏。
想通了此节的程处弼满脸心悦诚服地看向亲爹,虽然亲爹已经弃文从武,但是脑子之灵活,着实令现如今的粉嫩程三郎深感敬佩。
“还是爹英明,孩儿拍马不及也。”
“哈哈,你们仨小子,记住了,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好好孝顺爹,有的是好处给你们。”
三颗脑袋齐刷刷地上下晃动不已,程处弼觉得,下次再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难题,嗯,找爹就行。
有靠山的感觉,果然还是觉得无比的舒坦与安稳。
……
“吴兄,你这是去哪了?”一位刚刚入京,正在准备着应付春夏之交的科举的读书人。
看到了比自己提前数日入驻长安的儒生一脸兴冲冲地正要离开客栈,赶紧问道。
“原来是辛贤弟,你这是上哪去了,来得正好,快快随我同去长安县衙领书。”
“领书?”辛茂将一脸懵逼地看着这位拉扯着自己前行的吴兄。
“你莫非忘记了,昨个我跟你提及过的,太子殿下向朝庭献书一百余万册,陛下龙颜大悦,恩准将这些书籍交给礼部和国子监分派。”
“就是为了分派给咱们这些出身寒微的寒门士子,咱们只需要拿着籍书还有路引,到长安县或者是万年县,就能够领到《三字经》、《千字文》各一套,《论语》一套。”
“真的假的,朝庭居然如此大方?”
家境贫寒,来到了京师赶科,住在这里城郊,显得有些破旧的客栈里,就是为了省钱的辛茂将下意识地抬起了脚步跟着吴兄前行。
“这可不是朝庭大方,都是太子殿下的功劳好不好?”吴某人洋洋得意地向着刚来的辛茂将解释起了前几日元旦之际。
太子殿下入城,百多万册书籍入城的壮观场面,听得辛茂将悠然神往不已。
“可惜小弟晚来了,不然,说不定也能够一睹太子殿下的风采。”
“那可不,太子殿下,最是仁厚不过,而且颇有贤名,前年的时候,皇后娘娘得了重疾,后来痊愈之后。”
“太子殿下奉陛下之命前往晋阳替父还愿,结果路遇惊马摔折了腿。”
“这本就不是什么大事,可是啊,总会有一些奸佞胡说八道,说什么太子足疾,是因为什么德行有亏,我呸!”
“断了腿,怎么就跟德行有了联系?”辛茂将也是一脸的不以为然。
第667章 领书的士子,头疼脑热的印刷行业郑行首
“那可不,好在天佑太子,太子在骊山汤泉宫治疗足疾,仍旧心忧天下贫寒的读书人。”
“深知现如今像你我这样的寒门士子,读书艰难,故尔这才设法筹措一百四十万册书籍。
以献朝庭,请陛下分发,以馈天下读书人。”
“今个一早,就有差役过来招呼,说是今日长安县,万年县都会分派书籍。
不过《论语》一日只会分派一千套,先到者先得。”
“若是贤弟你再晚来一会,怕是就喝不到头汤了。”
二人匆匆地赶到了长安县县衙外,就看到了无数儒生打扮的人已经排起了长龙。
操着天南地北的口音彼此寒暄不已,二人也快步挤到了后面。
而前方,那些儒生走到了书吏跟前,书吏接过他的籍书和路引,仔细地询问几个问题之后,将这些内容录于纸上。
交给旁边的主管官员,由着主管官员盖上了印鉴之后,这位身上的衣襟浆洗得有些发白的中年儒生。
从一名差役的手中,接过了一本《三字经》一本《千字文》,还有一套共七册的《论语》。
那位差役一边递过去,一边还特地交待道。
“一人只限领一次,别想着在我们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