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不少的贫寒士子眼热不已,打探着消息。高大魁梧的任雅相看到了身边有一群儒童和儒生挤了过去。
然后涌入了队伍,开始大声地背诵起那朗朗上口的《三字经》。
忍不住朝着身边那位风姿俊逸的同伴上官仪小声地道。“贤弟,这莫非就是卢国公府的程三郎所著的《三字经》。”
上官仪也瞪大了眼睛,看着这只队伍从眼前路过,一面解释道。
“正是《三字经》,程太常虽说出身武勋之家,但是其人却是一位难得的天才。”
“其医术几可与古之华佗媲美,最擅开膛剖腹以解病患之疾,而他的诗才,更是一绝……”
“这《三字经》更是极其难得的开蒙奇书,如童谣一般,简单明了,朗朗上口,却又引经据典……”
听着上官仪言说不停,任雅相搓了搓手。
“真是期待啊,没想到长安居然出了这等文武双全的人物,实乃是朝庭之幸也。”
“看来提前来长安果然没错,居然能够看到这样的大场面,如此一来,嘿嘿……”
上官仪听得此言,不禁一乐,看向身边这位武孔有力的任雅相道。“怎么,莫不是兄台也已经想好了投卷的勋贵之家了?”
“哈,我就知道瞒不过贤弟,正有此意。”
“……没想到兄台居然跟小弟的想法一致。”
“你也要投给卢国公府,这是为何?”
“小弟我长于诗赋,虽然不及程太常多矣,然而像程太常愿意为了辛辛学子,而呕心泣血著出《三字经》。”
“足见其才学德行,所以,小弟焉有不投卢国公府之理。”
两人的交流声,很快就被周围百姓的喧闹声还有大声诵读《三字经》的读书声给淹没掉。
李承乾行走在朱雀大街的中心位置,距离这条路面宽度十分夸张的街道两旁,都各有大概二十五丈的距离。
可即便是这么远的距离,李承乾仍旧能够听到了鼎沸的人声时不时地涌来,钻入耳中。
哪怕是他听不清楚那些人到底在交流着什么,说的是好话还是坏话。李承乾都不甚在意。
他此刻只想要继续奋力前行,他要让那些长安城的百姓们亲眼看到。
大唐的太子,已经不再是那个意志消沉,百无聊赖的废物。
他有一双健康的腿,可以大步迈开,可以走,甚至是跑和跳。
他希望所有人都能够知道,他李承乾有着坚贞不屈的意志,哪怕是受了再多的挫折,他也不会退缩。
周围那高声朗诵的《三字经》,朗朗的读书声,遮挡住了四面八言传来的杂音。
而李承乾,就这样昂着头,挺起胸,大步地前行,他刻意地走出了两翼东宫诸率精锐的护卫。
坦然地站在了最前列,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到他的身影。
位于朱雀大街边旁的百姓们,此刻他们看到了太子,虽然距离较远。
可是他们还是能够看清楚他身上那套太大冠冕和袍服,看着这位健步如飞的太子殿下。
长安城的百姓们一面诅咒着那些胆敢说太子坏话,说太子腿瘸的坏人,一面大声地吆喝和鼓劲。
程处弼亦步亦趋地跟随在李承乾身侧,他与尉迟宝庆一左一右,拱护着李承乾,警惕地张望着四周。
毕竟太子殿下暴露在毫无遮挡的朱雀大街上,哪怕是事出突然,让别有用心者来不及做什么准备。
但是程处弼还是担心,所以他与尉迟宝庆只敢落后李承乾半步,就是担心意外出现。
“殿下已经走了快三里路了,要不要上车歇息歇息?”程处弼看到了李承乾的额角已然微微见汗开口问道。
“不必,我觉得很好,一点也不累,再走一走吧。”看到李承乾脚步不停的继续前行,程处弼也只能由着他。
也是,自己第二次见到这位大唐太子殿下的时候,就跟终于获得了放风机会的可怜人。
而今他又在骊山汤泉宫足足困了差不多半年的光景,想要浪上一浪,倒也能够理解。
“也好,殿下若是累了,知会臣一声就好。”
……
朝会还在继续,现在,几乎所有人的朝臣都是意识到了,陛下似乎是在等待什么人,正有意地拖延着朝会的时间。
哪怕是一个再小的藩属来使,陛下都会和颜悦色地详细询问半天。
这样的做法,弄得鸿卢寺官员一脸懵逼,亦让那些前来朝贡的诸藩来使,都有些受宠若惊乃致心惊肉跳。
直到这个时候,有宦官快步入殿,有事奏禀,李世民便迫不及待地喝问何事。
“陛下,太子殿下今日午时整回京,另太子殿下要向朝庭进献书百万余册……”
此言一出,含元殿先是一片死寂,旋及就暴发出了一阵激烈的喧哗之声。
“百万册书?你能确定?!”高士廉这位敦厚长者,此刻声调都走了调,带着了颤音。
一旁的房玄龄也好不到哪去,眼珠子差点鼓出了眼眶。
“这怎么可能?前朝数十载以来,网罗天下书籍卷典,也才不过三十七万余册、卷。
今我大唐藏书最多的崇文馆,也才不过二十四万两千余册、卷……”
“奴婢岂敢胡言,奴婢亲眼所见,那些书籍装载了足有数百车,如今,正通过长安的东、西和南面共九门同入……”
内心同样被深深震撼的长孙无忌扫了一眼不远处,那位脸色突然间变得十分难看的魏王李泰。
也站出了列班,朝着那名前来禀报的宦官喝问道。“那太子殿下现在何处?”
“太子殿下乃是从明德门步行而来,现如今,怕是距离朱雀门最多三四里远。”
“步行……”褚遂良心头一跳,前段时间不是刚说太子的足疾刚愈,需要休养吗?
这才过去了多久,太子居然自己从明德门朝朱雀门走来,这,这也太惊悚了点吧。
第658章 已然沸腾起来的长安城……
李世民立身于含元大殿,双手已然紧握成拳,看到了那些臣工们在听到了一百三十万册书籍之后,激动得不加掩饰的震惊表情。
还有听闻太子殿下从明德门步行而来的消息后,那一张张显得神情各异的脸庞。
宦官的陈述还在继续,他告诉在殿中的诸位臣工还有那些藩属来使。
有不少的私塾的儒童儒生们自发地追随在车队左右。
高声齐诵《三字经》,以贺太子殿下足疾尽愈,更贺太子殿下心怀天下,献百多万册书籍。
“朕的太子,终于回来了……”李世民深吸了一口气,很是意气风发地大声道。
这句一语双关的话,令在场的一干朝臣心中微震。
李世民目光如电,扫过了一干臣工之后,大声喝道。“诸卿中,有东宫职者,速往朱雀门,迎太子入宫。”
杜正伦、张玄素、刘洎、岑文本等诸多臣工纷纷出列领旨之后,快步离开了含元殿,朝着朱雀门的方向疾步而去。
“太子这半年来,到底都做了些什么……”左春坊之主官左庶子杜正伦疾步而行,忍不住朝着身边的张玄素看过去。
张玄素缓缓地摇了摇头。“这谁知道,太子殿下自往骊山汤泉宫,一去半载。
期间只是让于詹事偶尔回东宫署理诸事。”
“至于太子殿下在骊山如何,咱们这位于詹事半句也不肯透露。”
刘洎满脸难以置信地匆匆前行,一面小声地嘀咕道。
“之前陛下突然宣告,太子殿下足疾痊愈,已然令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现在突然一下子,太子殿下要献书百万册……”
听到这话张玄素忍不住闷哼了一声冷笑道。
“百万册,哼……老夫看能够有数万册,就已经是天大幸事。”
“我朝自上皇开国以来,宫藏承续前朝,那时候,仅仅剩下了不过十七万卷、册,经这近二十年来的收集整理。”
“也才不过二十余万册,这可是集举国之力,而凭太子远在骊山汤泉宫治疾养病,哪有时间去收罗藏书。”
“指不守是陛下为了太子殿下,才会特地……”
“好了诸位。”杜正伦目光扫过这些同僚,虽然大家对太子都有这样那样的意见,但那终究是大唐的储君。
“太子殿下足疾尽愈,又还能牵挂天下读书人,这可是好事。”
“诸位对于太子远离中枢,心中有怨,可太子殿下想必是为了治疾才会如此。”
“我等不仅仅是陛下的臣子,亦是太子的臣属,妄议太子,成何体统?!”
杜正伦这番话,令一干犹自生怨而议论纷纷的东宫臣工只能悻悻闭上了嘴,继续疾步前行,朝着朱雀门赶去。
……
李承乾身上穿着的乃是朝服,十里的路途,在他走了差不多四里的时候,在程处弼的苦劝之下。
加之考虑到自己一会还要以饱满的精气神去面对那些臣工以及父皇,李承乾最终在坐到了轮椅上休息。
等到距离朱雀门里许之后,李承乾再一步起身,继续前行。
长安城内,随着从九门进入的车队的移动,亦让长安城中的百姓们汇成了巨大的浪潮。
朝着朱雀门的方向汇聚而来,那嘈杂喧嚣的声浪,早就已经将诵读《三字经》的声音完全给淹没掉。
好在负责宫中以及京城巡警的左、右金吾卫早有准备,已然早早地就派出了大批的精锐之士,将那朱雀门一带设立拒马,列阵阻拦百姓涌入。
即便如此,朱雀大街两旁早就已经挤满了百姓,还有皇宫朱雀门附近也被挤得水泄不通。
男女老幼,便是面容娇好的妇人,此刻也顾不上会不会被吃豆腐,也都三五成群地连袂而至。
小娃娃们做在父亲的肩膀上,或者是被娘亲抱在怀中,纷纷地朝着朱雀大街的方向看去。
无数道目光,不停地扫荡,哪怕是太子殿下一行未至,但是关于太子的各种消息正成为这些喜欢热闹爱好八卦的百姓们口中的热点。
所有的人议论的焦点自然就是这位销声匿迹足有半年的大唐太子殿下。
之前太子殿下因为足疾变成了残疾,不良于行,而且遍访天下名医皆不能治。
传闻那是因为太子殿下德行有问题,惹怒了上天,所导致的后果。
一位来自于外乡的商贩好奇地朝着旁边的长安百姓询问,那位长安城的百姓理所当然地点了点头道。
“这些话可不是咱们乱传的,这些话,可是朝中的那些达官显贵向陛下弹劾太子的时候说的……”
“而且听说,朝庭里的大官人们,都很喜欢那位尊师重道的魏王殿下,都说魏王殿下比腿瘸了的太子殿下更仁政爱民。”
“真的假的,那位魏王只听说他颇有才名,可怎么就仁政爱民了?”
“我哪知道,大家都这么说呗……”
“来了!太子来了!”随着一声发喊,在朱雀大街到朱雀门之间那聚拢的无数人似乎被有按下了扭头的开关。
无数道目光都不约而同地朝着朱雀大街看过去。
哪怕是距离有些远,可他们还是看到了,一只队伍,正朝着朱雀门渐行渐行,而为首是一位一声华丽而又高贵朝服的年轻人,昂首挺胸,大袖翻飞。
他的脚步显得十分矫健,哪里有半分像是残疾的模样,分明就是一位精神抖擞,意气风发的俊逸年轻人。
身后边,是数百名步伐齐整的披甲精锐,和太子仪仗组成的队伍,当然还有那前前后后足足有数辆大车组成的夸张车队。
而且,为了能够让道路两旁的百姓们能够看得清楚,程处弼还特地将经由明德门进入的运书车队分成了两列。
几乎是紧靠着朱雀大街的道路两边朝前而行,以便于让那些百姓能够看清楚,车上的是书还不是什么乱七八糟的玩意。
“哇,那些真的都是书,你们快看……”
“居然不是竹简,而是书册,乖乖,这样一车,那就得好几千册吧?”
“那岂不说光这里就足有数万册?”
“不止数万册吧,你们没听说吗,太子殿下要献书一百多万册。”
“那得花多少财帛?一册书怎么也得好几百文钱一百多万册,我的个乖乖……”
“太子殿下过来了,我看到他了!”
第659章 命运在你大步进入长安的那一刻,已然完全改变
随着朱雀门附近的人潮的喧哗声越来越大,简直犹如浪潮般地,震得人心惶惶。
此刻,侍立于朱雀门外的杜正伦等人,呆呆地看着那行走在最前方,意气风发的太子李承乾。
过去的太子殿下,脸上永远只会挂着谦和的笑容,仿佛永远也不会有变化。
哪怕是被臣子当面弹劾,似乎他也能够强忍住不悦唾面自干。
但是现在,行走在朱雀大街之上迎面而来的太子殿下,似乎截然不同。
他整个人仿佛都获得了新生一般,步伐不再拘紧,那飞扬的神采,还有那渐显锋芒的目光,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