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真想亲自去看看承乾他是怎么入城的
程处弼足足言说了差不多两柱香的功夫,这才住口,接过程发给自己端来的温开水一口抽干。
程处弼目光一转,朝着李承乾恭敬地一礼。“殿下,臣已经解释完毕。”
一只站在旁边,安静如鸡地太子殿下满意地冲这场典礼的总指挥处弼兄颔首一笑。
“程卿已经把事情说得十分的清楚,孤也已经听得很明白。”
“不过,孤还是担心诸位万一事急,出了差池。所以,已经提前让人准备好了明天的行动计划……”
宁忠上前一步,手里边拿着一叠纸张来进行分发。
赵昆也跟宁忠拿了一纸,看着那上面写得密密麻麻的字迹,安心地将这玩意给折了起来,递给了身边的书吏。
“诸位卿家可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若有,最好现在就向程卿请教。”
“殿下,臣没有问题,明日定当照此行事。”一位位的臣子纷纷出列朝着李承乾行礼答道。
看到了这一幕,内心此刻也是颇为激动的李承乾朝着四周一礼。
“明天,孤要让所有人知晓,孤已然痊愈,孤,还是大唐的太子,而我东宫上下一心。”
一干东宫齐刷刷地皆尽拜倒于地,大声应诺……
赵昆等到了会议结速,诸路主事者都离开了皇庄,这才如释重负地吐了口浊气。
“殿下,臣也要回宫了。”
“赵将军,辛苦你了,我父皇可有什么要交待的?”
李承乾看着那些人都匆匆而去,朝着赵昆温言问道。
“没有,陛下让臣过来,一来是告诉殿下,诸门守将皆已通知到位,明日午时前,臣会在明德门恭迎太子殿下入京。”
……
“赵昆怎么去了那么久还没回来,莫不是出了什么差池?”
皇宫中,甘露殿内,李世民正有些焦燥地踱步,时不时地扭头看向那静立于殿中的铜壶滴漏。
坐在榻前,手中拿着一册书籍,正在慢悠悠翻阅的长孙皇后有些无奈地抬起了头来。
“夫君,昨夜承乾他们就已经到了皇庄了,今日需要安排诸事,赵将军想必应该在旁听呢。”
“夫君过来坐着歇息一会吧,你绕得妾身头都晕了。”
听到了这话,李世民只能回到了榻前坐下,接过了爱妻递过来的茶碗,看到了妻子正在欣赏的印刷版《三字经》。
“娘子你怎么会想着看这个?”李世民不禁一乐问道。
“还不是为了小兕子,小兕子自打听说了《三字经》是程三郎写的,非要闹着要学,说是她现在是大姑娘了,也要开蒙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想到了自家爱女说这话时那一本正经的表情,长孙皇后脸上满是温柔与宠溺的笑意。
李世民爽朗一笑,薅着长须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不愧是老夫的爱女,喜欢向学,这可是好事情。”
“更何况,我也觉得这《三字经》比之《千字文》更适合开蒙。”
“是啊,这短短千余字中,居然有那么多的典故,由不得妾身不服气,有些人,就是天才。”
夫妻二人说话间,赵昆终于赶到了甘露殿中。
“怎么样,诸事可已安排就绪?”李世民招手示意赵昆上前,迫不及待地追问道。
“陛下放心吧,所有的事务,都安排得井井有条的……对了,这是臣带回来的,关于典礼的各项准备……”
李世民接到了手中,认真而又专注地看着那些关于太子入城典礼的各项事务。
上面条理分明地写着,哪一个门,出发的时间,到哪个坊,需要多少时间,在那个位置,会有私塾的学子加入……
看得李世民啧啧连声,忍不住抬起了头来。“这些都是程三郎那小子弄的?”
“正是,还有这一份,是当时程三郎在那里布置诸事所述,臣担心自己记不住,特地带了一位书吏去。”
李世民一边看,一边朝着赵昆询问相关的事情,足足花了差不多半个时辰,这才让赵昆退下。
看着赵昆离开的身影,李世民这才若有所思地抚着长须道。
“老夫一开始一直觉得,这小子总揽此事,怕是会出些纰漏。”
“可现如今看来,他行事之缜密,考虑之周全,实在是,感觉就像是一位老手。”
“妾身倒觉得,这倒跟程三郎做手术似的,条条框框,都写得分明,只需要照此履行,定然不会出差池。”
“看来,卢国公府,倒真是要出上一位将相之才……”
听到了妻子对于程处弼的夸奖,李世民微微颔首。
“是这个理,可这小子太年轻了,还得好好打磨打磨,不然,谁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又会胡来。”
“妾身真的很期待,真想亲自去看看承乾他是怎么入城的。”
“放心吧,为夫也已经做好了接应的安排,明天,就由着承乾好好的在长安朝野前好好的露个脸。”
“更要让那些别有用心之人,给朕死了那些心思。”
听到了夫君这话,长孙皇后伸出了手,与夫君的手交握在一起,久久不语。
……
元旦,一年之始,天刚刚擦亮,李承乾就已经睁开了双眼,坐起了身来。
而就卧在榻前休息的宁忠被床榻上的异响给惊动了,赶紧坐起了身来。“殿下,天色还早呢,你再睡一会吧。”
“嗯,行,孤再养养神。”李承乾缓缓地躺了回去,可是,头脑异常亢奋的他,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
“罢了,还是起来吧,孤实在是睡不着了。”
“是,那奴婢叫人过来,给殿下准备沐浴更衣?”
“嗯,也好。”
程处弼此刻已经在皇庄之内,巡视着各处,此刻,那些之前已经动运至此的书籍正在装车。
数十辆大车,装得满满当当的,让人很有成就感,车夫们从皇庄的杂役手中接过热汤和饼子,正在狼吞虎咽的大嚼。
另外一边,那些东宫诸率的将士们都陆陆续续地醒了过来,开始收拾行装。
程处弼突然听到了身后边传来的动静,一扭头,就看到了神采亦亦的李承乾正迈着矫健的步伐,朝着这边行来……
“处弼兄,我们什么时候出发?”
第656章 “恭迎太子殿下回京!”
长安城,是这个时代最巨大的城池,占地足有八十多平方公里,单单是朱雀大街的总长度就有五公里。
今天的天气相当不错,天空碧蓝如洗,随时太阳跃于地平线上,原本静寂的长安城渐渐地开始活跃了起来。
百姓们开始走出家门,原本冷清的街道也渐渐地喧闹了起来。
特别是东西两市,已然是人声鼎沸,诸坊的草市,也都开始聚拢行人商贩,买卖人吆喝声此起彼伏。
大家都欢天喜地地行色匆匆,好好地忙碌完之后,就要赶回家中,与亲人团聚,共渡元旦佳节。
而一干换上了华丽的袍服的官员们,也都已经开始朝着皇宫而去。
元旦朝会一般都不早,毕竟元旦朝会是大朝会,京官五品以及以上的官员都要参加。
而且元旦朝会还会有诸国的使节前来向大唐皇帝陛下进献,等到朝会结束,那就是规模空前的元旦赐宴。
李世民此刻正在那平时不常用的含元大殿之中,接见着臣工与诸蕃使节。
只是今年的元旦朝会,大唐皇帝陛下明显有些心神不属,频频地朝着一旁不远处的铜壶滴漏看个不停。
……
“这是怎么回事,这些人在这呆着干嘛呢?”
那些经由长安九门出入往来的商旅,还有贩夫走卒。
都很是好奇地频频朝着立于城门里许外,那严阵以待的甲士和车队。
九门的将领们,都频频地看向城门楼上摆着的日冕。
李承乾,此刻正坐在轮椅上,嗯,今天没有准备马车,唯一可以休息的地方,就是那辆经过程三郎打造的轮椅。
此刻,宁忠正在小心翼翼地给李承乾按摩着双腿,生恐太子殿下因为过度紧张而出现抽筋的情况。
程处弼,这位大唐东宫左内率副率,此刻正跟左内率主将尉迟宝庆蹲在一块,一边吹牛打屁一边频频地朝着城头张望。
不知何时,城头之上,扬起了一杆旗帜,开始摆动,那是信号,代表着距离午时,只剩一刻钟了。
“举旗了!”程处弼深吸了一口气,厉声大喝道。“列阵,准备!”
很快,数百精锐之士,还有于志宁等东宫属官们纷纷整理衣冠,而李承乾的小心肝此刻不争气地开始骚动起来。
六百精锐,人手一杆长矛,矛尖处,都扬着一面鲜红的三角小旗。
而太子殿下的仪仗也终于展开。城门内,大量的精锐开始涌出,将那些百姓们先拦阻到了一边。
随着号令声,就在队伍要前行的那一刻,李承乾一咬牙,从那轮椅上站起了身来。
“殿下你这是……”站在他身边的于志宁不禁一愣。
“孤心里有数,坐在轮椅里,孤很不自在。”
李承乾的目光扫过于志宁等人,目光最终落在了赶过来的程处弼身上。
“既然如此,还请殿下移步……”程处弼还能说啥,朝着李承乾恭敬地一礼大声喝道。
“擂鼓,三呼!”此刻,立身在明德门上方的守将,看着这只队伍渐渐地行到了近前,更看到了时间堪堪来到了午时,当即厉喝出声。
一瞬间,几乎长安九门城楼之上,都响起了那震天的鼓声。
激昂而又震撼人心的战鼓之声,仿佛能令天地变成。
“恭迎太子殿下回京!”城上,城下的大唐武贲,齐齐高举起了手中的武器,厉声大呼。
“太子……那,那就是太子殿下?!”明德门那些被将士们拦阻在大道两旁的百姓们此刻都忍不住瞪大了眼睛。
他们看到了那位身穿着繁杂而又极为奢华的袍服,正在数百甲士还有文武的簇拥之下,大步朝着城门而来的年轻人。
“不是说太子殿下伤了足,人已经瘸了。”
“这像瘸的样子吗?”
“恭贺太子殿下足疾尽愈!”此刻,城上城下的那些大唐武贲,再一次高呼出声。
李承乾大步地朝前走着,一开始步伐还显得有些拘紧,甚至紧张得让他感觉自己又快要抽筋了。
可是随着看到了那些围观的百姓正对着自己指指点点,当听到了那些大唐武贲的欢呼声。
李承乾瞬间觉得头皮发麻,整个人反而放松了下来。
“恭贺太子殿下,献书一百三十万册,以馈天下有志之士。”第三声高呼再一次响了起来。
听到了这句话,再一次让那些围观的百姓们听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献书一百三十万册……太子殿下这是上哪弄来的?
就在这个时候,突然从道路两旁边,涌出了两三百名穿儒衫,头戴儒巾的年纪从七八岁的小娃娃,到十多岁的少年人。
整齐划地一地朝着李承乾恭敬地一拜。“谢太子殿下赐书之恩……”
反复三遍这样的招呼声之后,然后就看到了那些儒生与儒童们开始在白发长者的指挥之下,汇入了车队中。
然后就听到了孩子们那高亢的嗓音,大声地背诵起了《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随着他们的齐声背诵,很快,那些精锐的东宫甲士们也开口大声地背诵了起来。
近千人的声音,犹如浪潮一般在长安城明德门掀起了巨大的波澜……
……
李承乾听着那些稚嫩的、苍老的,有力的,高亢的声音,他们都在大声而又激动地背诵着《三字经》。
等到通过了明德门,踏上了那宽度达到了五十丈的朱雀街后眼前豁然开朗。
从这里,就已然能够看到了那巍峨而又高大的皇宫建筑群。
此刻,越来越多的百姓,都聚拢到了九门附近,听到了那些大唐将士们呼喊出来的话语。
更看到了那一辆辆满载着书籍的车辆被推入了城门。不少的寒门士子听闻了这个消息之后,都纷纷地涌到了街边张望不已,看到那一辆辆满载着书籍的车辆从眼前经过。
亦时不时能够看到,一群群的孩子们,会朝着那只行进的队伍恭敬地行礼,谢过太子殿下赐书之恩。
然后开始汇入队伍之中,一边走,一边大声地背诵起了《三字经》。
整个长安城,就如同沸水一般,瞬间沸腾开来……
第657章 太子殿下午时整回京,献书百万册
无数人听到了太子回京,足疾尽愈,还要向朝庭献书百多万册,以馈天下寒门士子的消息。
纷纷地闻讯赶往各门,而这其中,风姿俊逸的上官仪正站在人群之中,愣愣地看着隆隆而过的马车。
足足数十辆大车,每一辆车子上,都没有用蓬布掩盖,而是将那些装订成册的书籍垒叠在车上。
看得不少的贫寒士子眼热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