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那位老先生的意思,这里边,怕是有什么蹊跷……”
李恪晃晃悠悠地打马朝着府邸而来,扶着那显得有些空虚的腰子,犹自在回味着昨天晚上的温柔乡。
等他晃晃悠悠地抵达了吴王府邸,跨步进入了家门之后,看着那些宦官屁颠颠地窜到跟前来行礼致意。
一想到头一晚上迎接自己的还是那些水灵兼水润的漂亮小姐姐,李恪就索然无味地哼哼哈哈几声之后,继续大步前行。
“本王昨个在城外的书坊忙得脚不沾地,实在是困乏,先睡上一觉,有什么事情,都等本王睡了再说。”
听到了这话,一干宦官管事都只能齐声应诺,看着这位呕心泣血地在城外书坊忙碌了一夜。
忙得一身脂粉味香浓扑鼻的吴王殿下扶着腰子大步前行……
来到了自己那张柔软的大榻跟前,李恪毫不犹豫地把自个扒个净光。
然后和身扑倒在了榻上,不大会的功夫,呼噜声响了起来。
……
“殿下,殿下……”一阵急促的呼唤声越来越近,近到仿佛有呼吸都已经吹到了自己的脸上。
李恪这才艰难地睁开了两眼,然后,原本惺忪的睡眼陡然瞪圆。
他看到了正急得一头臭汗低唤自己的宦官,还有那位站在宦官身后边的毛脸侍卫赵昆。
“赵将军你怎么来了?”李恪打了个激灵,本想一个鲤鱼打挺蹦起来,奈何腰力不足,只能挣扎着坐起了身来。
“奉陛下口谕,请殿下速速入宫。”
赵昆看着这位精神萎靡不振,犹如霜打过的茄子般的吴王殿下,还有那股子淡淡的脂粉味道。啧啧啧……
“不知赵将军可知晓是什么事情?”听到了这话,李恪的小心肝顿时悬了起来。
“略知一二,应该是跟吴王殿下你派遣人去长安城内外,跟那些诸多私塾打交道的事情有干系。”
“……”李恪一呆,旋及恍然。我就知道,果然,自己做什么都逃不过父皇的法眼。
上一次及时认怂是对的,但是……李恪那张恍然大悟的脸瞬间慢慢地开始变得煞白。卧槽!
那岂不是说,昨天自己去“城外印书坊”呕心泣血一夜未眠的消息,会不会也被父皇知晓?
“还请殿下莫要耽搁,速速随末将入宫去见陛下。”
看到了李恪那副如同吃了翔一般难看的模样,赵昆嘴角微扬,然后继续板着脸,维持着铁面无私的忠勇护卫形象。
忧心忡忡,感觉自己命不久矣一般的李恪,只能灰溜溜地跟前赵昆离府直入皇宫而去。
此刻,李世民正坐在甘露殿内,呷着菊花茶,打着哈欠扶了扶有些空虚的腰子。
昨天晚上,起夜太早,结果又因为有点失眠,导致李世民后半夜睡的不多。
之前倒也让太医给自己开了方子补了补,感觉还行,但是这段时间,那种空虚感又来了。
不过,一想到父皇五十出头,还能够给自己生下一堆的弟弟妹妹,李世民颇有些不太服气。
正在胡思乱想的当口,终于看到了殿门处出现了赵昆还有恪儿的身影。
看到了恪儿这小子,李世民淡然一笑,招手示意他过来。“不必多礼,来,坐下吧。”
心中有鬼的李恪份外乖巧恭敬地正襟危坐好之后,摆出了一副洗耳恭听的架势。
李世民有些狐疑地打量着这小子,总觉得李恪有些不对劲。“我说恪儿,你没事吧?”
“没有没有,孩儿没什么事,就是昨天夜里睡得不沉,嗯……有点失眠。”
说这话的时候,李恪还偷偷地拿眼角的余光扫了眼父皇。
听到了这话,李世民不禁又打量了一眼这位英果类已的儿子,一脸感同身受的表情。
“???”看到亲爹一脸唏嘘感慨,仿佛感同身受的样子,让李恪脑子有点乱。父皇这副表情是几个意思?
李世民下意识地扶了扶腰,另外一只手指了指堆在案几一角处那厚达尺许高的小折子,朝着李恪示意。
“来,你看看,这是这几日,绣衣从长安各处收罗来的消息……”
李恪伸手从上面取下了第一份,只看了几眼,脸色不禁变得难看起来。
“父皇,这是……”
“还有,继续看吧。”李世民没理会李恪,反倒抄起了一本书籍。津津有味地一边欣赏,一边喝着茶汤。
你们这帮混帐小子,成天在暗戳戳地捣腾些破事,害得老夫动不动就要给你们擦屁股,总得让你们长长教训才是正经的。
李恪只能硬起头皮一份份的折子翻看下去。这些折子里边,可是记录着从长安城内的那些茶肆、酒肆,客栈等人群聚集之地议论的话题。
而且全都是关于有人暗中与诸私塾交道,用免费赠送书籍为诱饵,让那些私塾教授《三字经》的八卦消息。
里边,有着各种各样的阴谋论,有些人认为是《三字经》的作者别有用心,另有目的。
有些人则认为《三字经》分明就是邪书,所以那位著作者不敢露脸。
总之,各种各样的猜测都纷纷喧嚣尘上,看得李恪两颊浸汗,作声不得。
第636章 谁敢跟恶名远扬的老程家抢《三字经》著作权
“父皇……”李恪放下了手中的折子之后,径直朝着李世民拜倒。
“这是孩儿想要替大哥的入城式,增加一些人气,才想到的法子……”
李世民板起了脸朝着李恪瞪了一眼道。“那为何不告诉老夫?”
“孩儿原本也想禀报父皇,可是,处弼兄说,这不是什么大事,若是事泄。
长安城里那些读书人若是借此事找麻烦,那就亮明招牌。
说是东宫臣工奉太子教,编撰一部比《千字文》更简单易学的开蒙书,准备等元旦时献给陛下为贺。”
“孩儿思来想去,也觉得处弼兄说的有理,所以……”
“……”李世民愣了愣,脸色迅速地黑了下来,果然,自己还是小看了那个混蛋闹腾妖蛾子的本事。
不过李世民也醒悟了过来,之前,把那《三字经》给放出来,又让李恪去找那些私塾去教授《三字经》。
炒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话题,不管是话题爆炸,还是话题跑偏,只要将身份一亮。
唔……李世民能够想象得到,太子承乾,自然可以博一番美名,而自己这位大唐皇帝,也肯定会心怀喜悦。
如此一来,可以在太子承乾未入长安之前,先收割一番声望。
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东宫的臣工,呵呵……
谁敢跟他们恶名远扬的老程家抢那《三字经》著作权,到那个时候,他程三郎怕才是最大的获益者。
这小子之前作诗已经收割了不少的才名,这《三字经》要是再问世,真不知道会令多少读书人羞愧汗颜。
“这小子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深谋远虑了?”李世民牙疼般的吸了口气道。
“父皇你是在说处弼兄?”李恪一脸懵逼地看向父皇帝。
就处弼兄那个做事向来顾头不顾腚,成天闹妖蛾子的糙老爷们,居然还能深谋远虑?
“……”看到恪儿那一脸难以置信的表情,李世民不禁扪心自问老半天。
嗯,也对,程三郎那小子真要是老谋深算到这样的地方,又岂会浑身漏洞,都要靠自己给他们擦屁股才算完。
“你仔细说说,你跟他到底怎么商议的?”李世民冲李恪勾了勾手指头,示意这位亲儿子最好说实话。
李恪还能说嘛,摸了摸鼻子显得有些腼腆地道:“之前散布流言,是处弼兄他们想的主意,而这跟诸私塾沟通,传播《三字经》则是孩儿的想法。”
“……”李世民愣愣地看着李恪,方才还以为是这小子仗义在给好朋友打掩护,结果没想到,居然是这小子出的主意。
李世民揉了把脸,真觉得有些哭笑不得。自己是不是应该多赐给恪儿点补脑的东西。
“父亲,孩儿是不是做错什么了。”李恪一脸呆萌地看着亲爹,总觉得今天父皇的情绪有点问题。
李世民失笑地摇了摇头。“你先回去吧,对了,老夫看你精神萎靡不振,多吃点核桃什么的,补补脑,知道吗。”
“好的父亲,那孩儿就先行告退了。”李恪一脸懵逼地离开了甘露殿。
总觉得自己是不是因为睡眠不足,导致思维迟滞,导致了这一切如梦如幻。
还以为要被亲爹狠狠的收拾一顿,结果到了之后,居然就这么轻描淡写的放自己出来了。
摸不着头脑的李恪打了个大大的哈欠,他觉得自己现在要的不是继续思考问题。
而是应该窜回府中好好地睡到天荒地老,等有了精神再去考虑这个问题。
……
早朝,李世民安然地坐在朝堂之上,由着一位位的朝臣上前奏事,等到诸部大佬都退回各处位置之后。
李世民正准备再寒暄几句,就要退朝的当口,就看到了有御史站了出来。
“陛下,臣有事启奏,这些日子以来,长安城内外关于《三字经》的各种流言纷扰,令人心不安……”
“臣觉得那位《三字经》的作者至今尚未露面,会不会有什么不可告人之处?”
此言一出,不少臣工都朝着这边侧目相望,开始窃窃私语议论纷纷。
李世民微愕之后,安稳地坐在大殿之中,似笑非笑地看着那些臣工,果然不出朕之所料,这件事情肯定要出妖蛾子。
而这个时候,作为朝堂之中最博学的大儒孔颖达也清了清嗓子越众而出。
目光先是扫过殿中诸位臣工,这才慢条斯理地道。
“陛下,老臣也听闻,有人暗中与长安城内外的诸多私塾暗中勾结,以利诱之。”
“要让那些私塾教授《三字经》,甚至老臣还听闻,不教授《三字经》的私塾,受到了威胁……”
“由此看来,那位《三字经》的作者哪里是什么看淡世事分扰的高雅之士。
分明就是一个奸险小人,其秉性阴暗,实不堪用。”
“不错,陛下,臣也觉得,此人这么做,必是居心叵测……”
“陛下,臣附议……”
李世民看着站出来的臣子,半天之后,这才露出了一个玩味的笑容。
“诸位卿家,朕知道了,你们先退下……”
“陛下,臣以为,此事处置,益早不益迟,毕竟这《三字经》传播甚广,若是再不及时断处,老臣担心……”
“够了!”看到孔颖达等几人还在那里喋喋不休一副意欲追根究底的架势,李世民的脸色终于阴沉了下来。
孔颖达看到了李世民如此,非但没有退缩,反倒摆出了一副很强项的模样慷慨激昂地道。
“陛下,臣等所言,皆是发自肺腑,一心为国,绝无私心。”
“……你们的意思,是朕有私心喽?”李世民玩味地打量着孔颖达,不紧不慢地道。
可任谁都能够听得出来,这位大唐天子,已经有些拱火了。
就在这个时候,刚刚从大理寺少卿转任为民部侍郎的孙伏伽也越众而出,这位亦是有名的强项,也拜倒在阶下。
“陛下,臣也觉得孔常侍等人一心为国分忧,倒是那位《三字经》的作者。
陛下爱才,有意招贤纳士,他非但对陛下的爱材之心视若不见,反倒行事鬼祟,实非君子,还请陛下明查。”
“……”
第637章 他看到了陛下那张笑得份外诡异的脸
长孙无忌这个时候,也站了出来,慢条斯理地道。
“陛下,臣也觉得那《三字经》作者,行事诡秘,目的不明,是该当严查之。”
“你们,就那么想知道《三字经》的作者是谁吗?”李世民缓缓地坐回了御案后边。
“正是。”那些站出列班的臣工们都不约而同地颔首。
李世民的嘴角微微一扬,玩味地道。
“其实朕已经查明了这《三字经》的作者是谁了,只是朕在考虑,该不该说而已。”
“???”满朝文武都齐刷刷地把疑惑与懵逼的目光,看向这位笑容看起来怎么都觉得有点恶趣味的大唐皇帝陛下。
“陛下早就知道了?”房玄龄忍不住也趣出了列班,朝着李世民一礼追问道。
“这倒没有,朕也就刚刚知道。”李世民朝着房玄龄微微颔首答道。
呵,朕才不会那么傻,若说早就知道,岂不是让你们这些臣工觉得朕在调戏你们?
房玄龄扬眉再闪朝着李世民一礼道。
“还请陛下明言,臣有些迫不及待想要知道这位大才姓甚名谁?”
“这种行踪诡秘,行事鬼祟的人,岂堪大才之喻?”孔颖达心情很不爽地又吐了一句槽道。
这下子,另外一位忠耿之臣魏征不乐意了,站了出来,朝着孔颖达沉声道。
“孔常侍还请慎言,这位《三字经》的作者,既然能够作出这等开蒙佳作,其才之高,魏某亦是敬佩不已。”
“他不出仕,或许是有其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