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第一世家- 第3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想想后世那些爱美的女性,简直犹如灯蛾扑火一般,前扑后继地窜去韩国,花上几十万,就为了整容整形。
  就连国家的许多整容整形医院,最喜欢的就是朝鲜族医学生,好歹也可以思密达几句,冒险韩国砖家啥的。
  坐到了榻上,缓了好一会之后,呷了一口茶汤,颜氏满脸今天不虚此行的表情起身辞行。
  而崔氏则显得有些忧心忡忡地与颜氏并肩而行,此刻颜氏已经重新罩上了纱笠,让人看不到她面部。
  “我说颜妹妹,你这么做,你也不担心你夫君。”
  由着白纱遮挡着面容的颜氏此刻表情显得美滋滋的,哪怕是眼皮上的疼痛。
  也阻止不了她到于熬过几日之后,就能够获得一双双眼皮的明媚大眼的期盼。
  “他这几日正忙于军务呢,回府的时间也不多,就是要乘着现在他还没反应过来做才好。”
  “再说了,小姐我爱美是为了谁?还不是为了他,正所谓女为悦已者容。”
  “这倒也是,以前颜妹妹你还为了这事纠结过,倒没成想,为了治那什么黄,歪打正着,解了你多年的心愿。”
  “那也是多亏了姐姐你,亏得姐姐本事,养了像三郎这么个好娃娃。既会治病,还会拉眼皮……”
  “哎呀,可惜我那闺女年纪太小了点,不然我都想跟姐姐你再亲上加亲呢。”
  “……”程处弼一脸黑线地打量着这位珠圆玉润,体格至少相当于娘亲两个的颜氏。
  也不知道那位李宗道的闺女,是不是也跟他娘亲同一样类型。
  ……
  又因为军务奔波了数日才回府的李道宗呆愣愣地看着跟前的娘子,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左眼已经于昨天拆了线,现如今只能耐心地等着右眼好转的颜氏看到了夫君那呆头呆脑的模样。
  颜氏不禁横了一眼李道宗嗔道。“夫君你看什么呢,妾身的脸上有什么不妥吗?”
  这眼神,李道宗突然之间,觉得爱妻砸过来的媚眼,越发的动人,越加的妩媚。
  甚至让李道宗觉得自己的爱妻的明眸似乎也变得深邃了许多一般。
  不不不,这些都不是重点,李道宗半天才想到自己刚才疑惑的重点,狐疑地打量着妻子,小心翼翼地问道。
  “娘子,为夫记得,你上次动手术的应该是左眼吧,为何你蒙的是右眼?”
  果然来了……颜氏抬手轻挽了下腮边的秀发,下一刻,明眸一转露出了一个尽展女性妩媚的笑颜。
  “夫君,你居然看出来了……”
  李道宗看着笑得明媚动人的妻子,不禁心中一荡,越发地觉得数日未见的妻子,真的变得有些不一样。
  特别是今天,似乎更乐意地展示她的魅力,抿了抿发干的嘴唇李道宗笑得份外的温柔。
  “那夫君你可有看出,妾身的左眼与过去有何不同?”
  “这……你,你的眼皮居然变双了?”李道宗仔细看了半天之后,震惊地发现了一个事实。
  “这就是你做那睑黄瘤手术的左眼?”
  “妾身就只有一只左眼,除了这只做过,还能有哪只?”颜氏有些不乐意地声明道。
  李道宗仍旧是满脸的难以置信,怎么也没有想到,做个手术,他之前还担心手术之后,会让爱妻的眼睛变得不好看。
  怎么现在看起来,似乎非但没有影响,反倒变得更加的漂亮了。
  “做了那手术,居然把你的眼睛从单眼皮变成双眼皮了?”
  “是啊,妾身也没有想到,居然还能够有这样的效果。
  所以妾身总不能一只眼睛单着,一只眼睛双着,那样岂不是难看死了,所以妾身又去寻了那程三郎,把这边眼皮也给拉了。”
  听到了这话,李道宗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愣愣地看着这位爱妻,几天没见,就拉了一边眼皮,再过几天没见。
  又把另外一边眼皮给拉了……
  幸好,爱妻就两只眼睛,李道宗默默地抹了一把额头浸出来的冷汗。
  “夫君,是不是也觉得妾身这样更好看了点?”颜氏又坐到了李道宗身畔。
  虽然被纱布遮挡了一只眼,但是另外一只变成了双眼皮的眼睛,的确要比之前明媚动人了不少。
  “当然。”看着妻子的眼睛,李道宗猜测,程三郎应该没本事把拉下来的眼皮给贴回去。
  “妾身变漂亮一些,夫君会不会开心呀?”颜氏有些不太好意思地垂下了头。
  李道宗最喜爱看颜氏俏羞的模样,哪怕是妻子不再窈窕,但是,他仍旧是那样的爱着这位相伴多年的结发妻子。
  李道宗很霸道总载风地伸出了大手,揽住了妻子那圆润的腰肢,手指头轻轻地勾起了颜氏圆润的下颔。
  看着妻子渐渐仰起来的俏脸,露出了一个含情脉脉的笑容。“不论你变得好看与否,你都是为夫的好娘子……”
  “夫君……”颜氏不禁满脸幸福地依偎进了夫君的怀中。
  早有准备的李道宗稳住身形,脸色不变,沉稳地揽着爱妻,轻抚着爱妻那犹如丝缎一般的秀发。
  琢磨着自己是不是该给程三朗打个招呼,别老往本王的王妃脸上耍刀子。
  不管是变美还是变丑,这三天两头一惊一诈,哪怕是宗室名将也顶不住。
  就在同一时刻,程处弼正骑着他的大宛名马,背负着药箱,晃晃悠悠地正朝着那卫国公府而去。


第634章 让李三郎继续在那里享受什么是当头棒喝
  程处弼这才来到了卫国公府门不远处,就看到了府门口处蹲着一个犹如一瘫烂泥般的物体。
  等到又靠近了些,这才看清楚,居然就是被军神伯伯很嫌弃的那位李三郎李德奖。
  李德奖也注意到了程处弼打马而来,直接一个鲤鱼打挺蹦了起来。
  “哟,这不是处弼老弟吗?怎么这会子才到,愚兄我可是在这里都等了你老半天了。”
  程处弼跃下了马来,打量着这位刚刚犹如一条死蛇的李德奖,直接就乐了。
  “我说德奖兄,你真是为了等小弟,我倒觉得德奖兄你应该是在府里边憋得慌了才对。”
  李德奖听到了这话,只能唏嘘地长叹了一声,脸上写满了不快活。
  “唉……都有都有,成日憋在府中,实在是难受,可又没办法,这回我娘都不乐意帮我。只能先熬着吧……”
  “等过段时间,我娘亲气消了,我再想办法离开长安,继续行走江湖。”
  说到了这,李德奖又开始变得意气风发起来,看来,这家伙的心志之坚,果然不是一般人。
  面对着这位出身武勋世家,偏偏不爱朝堂爱江湖的浪荡子,程处弼也是无言以对。
  朝着这位德奖兄抱拳为礼,一脸心悦诚服地道。“德奖兄言之有理,正所谓世界那么大,是应该去看看。”
  “哈,我的志向,可不仅仅只是看看这个世界那么简单,我要的是能够一如古之侠者一般,名垂青史,方才能够不枉此生。”
  听到了这话,程处弼用一种关爱智障的表情打量着这位洋洋得意的德奖兄。
  之前只是隐隐觉得不对,现在程处弼已经肯定,这货脑子肯定有问题。
  与李德奖并肩步入了卫国公府,看到左右无人,程处弼这才压低声音道。“我说德奖兄,你这话可莫要乱说。”
  “这可是我的志向所在,谁会成天挂在嘴边上。也就是觉得贤弟你挺投缘,才会说出来。”
  “怎么,莫非你觉得我的志向有问题?”
  “……德奖兄,我总觉得你行侠仗义,不是不可以,但是你也莫要忘记了,如今大唐四海升平,吏治清明。”
  “而且,当今陛下更是难得的一代明君。”
  “你说的没错,正是因为如此,愚兄我才会游历异国,也好找个扬名立万的机会。”
  “……”程处弼看了一眼这位满脸唏嘘感慨,几乎想要扼腕而叹的李浪子。
  嗯,看来这货不是没明白,古代的那些能够名垂青史的侠客中,程处弼所知道的专诸、聂政、要离、荆轲。
  全都是因为抄刀子捅当时的诸侯王,甚至是秦王而留名于青史。
  但是现在,大唐皇帝陛下就是他爹的顶头上司,再说了,大唐现如今可是贞观之治,这么好的政治和民生环境。
  他想要行侠仗义,也没有太多的用武之地,难怪这货会冒险乘舟窜去倭国行侠仗义。
  一思及此,程处弼忍不住小声地吐了句槽道。
  “其实扬名立万的机会多得的,没必要非要挑一条最危险的路。”
  听到了这话,李德奖直接就乐了。“怎么,难道扬名立万也还能够有捷径不成?”
  看在他是军神伯伯亲儿子的份上,程处弼觉得自己有必要扭转一下他那过度偏执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当然不是捷径,我的意思是,你是想要游历天下,纵剑江湖多一些,还是想要让天下百姓都能够铭记你对他们的恩情多一些?”
  李德奖很认真地思考了一下,径直给出了答案。
  “当然是后者,当然,如同前后两者能够一起那就再好不过了。怎么,贤弟你有办法?”
  “这几日,虽然愚兄我没机会离府,可还是打听到了不少关于贤弟你的事情。
  你既然那么的学识渊博,要不给愚兄也出了主意?”
  程处弼看向李德奖,一想到这家伙连倭国都敢浪过去,唔……倒真可以给他一些建议。
  “小弟我曾经听到过这样一句话: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若是德奖兄真有一天,想要成为一位真正乐意为天下万万百姓付出的侠者,我们倒可以好好聊聊。”
  李德奖愣在了当场,脑海里边,反复地回荡着“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八个大字。
  就好像,给他行走江湖,周游天下,一心只想着要行侠仗义,路见不平的他,掀开了一扇明亮的窗户。
  程处弼看到李德奖呆头呆脑地僵立于原地,叫了两声愣是没把这家伙唤回魂来。
  只能示意那位引路的李府家丁领着自己先行一步,由着这位浪里个的浪的李三郎自己继续在那里享受什么是当头棒喝。
  ……
  五天的时间,李靖的双足脚丫之前糜烂的地方,已然变成了白痕,而原本的小水泡,则已经渐渐地开始消弭。
  看到这位老司机的足癣已经差不多,至于颜姨的眼皮还得好几天才能拆线,程处弼却也不敢再继续耽搁。
  前往李恪那里,得知现如今长安城内外的私塾近三分之二已经给出了承诺,剩下的还在陆续沟通。
  得到了这个好消息的程处弼终于可以心安理得地离开长安,直奔骊山而去。
  骊山汤泉宫,那些东宫诸率的将士们,都在大声地朗诵着《三字经》。
  而长安城内外的诸多私塾里,传出来的朗朗读书声,亦是《三字经》的内容。
  这自然也惹得有些人心生疑窦,前往去打听消息,得到的消息,亦让那些好奇心重的人嗅到了一丝不寻常。
  东市,一间最大的茶肆之中,既有商贾,也有官吏,亦有读书人,正在这里喝茶歇脚。
  但是很快,就被茶肆中央位置几位读书人打扮的年轻人的对答所吸引。
  “听说了没有,除了少数几家私塾之外,长安城内外,几乎所有的私塾,都在教授《三字经》。”
  “这我早就听说了,自打那《三字经》在长安流传开来之后。
  就有一些饱学之士,觉得这《三字经》比那《千字文》更加的适合开蒙。”
  “那些私塾里边读书识字的,不少可都是稚童之龄,他们学习《三字经》倒也正常。”
  “呵呵……事情若真是那么简单就好喽……”


第635章 李恪脑子有点乱。父皇这副表情是几个意思?
  那位开口说话的须发花白的长者,顿时成为了茶肆之中的焦点。
  迎着那一双双狐疑与探询的目光,他却没有半天拘紧或者是不自在,继续悠哉悠哉地饮着茶汤。
  旁边的一位读书人忍不住朝着这位一礼。“这位长者,莫非你那你有什么消息是我等不知道的?”
  “你们不知晓的事很多。”长者很是高深莫测地一笑言道。
  “例如说,长安城内外的诸多私塾都在教授《三字经》乃是有人暗中怂恿。”
  “老夫更听闻,还有人愿意给那些私塾赠书,但这里边得有个条件……”
  “条件就是他们都得在一个月之内熟读并且还会背诵《三字经》。”
  扔下了这么几句话之后,这位老者一脸高深莫测地离开了茶肆。
  留下了那些听到了消息之后议论纷纷的茶客。
  “莫非,那些人的背后,就是《三字经》的创作者?”
  “他居然敢如此大张旗鼓的找那些私塾,可他怎么就不敢露面,莫非有什么问题?……”
  “听那位老先生的意思,这里边,怕是有什么蹊跷……”
  李恪晃晃悠悠地打马朝着府邸而来,扶着那显得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