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石大米,两匹白叠布,还有五贯铜钱。
以至于,鸭绿水以南的许多城邦守军将士们,纷纷扔下了武器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还有不少的官员,已然主动地向大唐派来的那些人手联系,希望能够早一点投降,好换得更大的好处。
这才是最特娘让聚拢在平壤城的那些高句丽精英们绝望的。
随着大唐的金钱与粮食攻势,以及各种宣传,各地的军队,已然都不乐意听调遣。
哪怕是在平壤城中,如今投降派也已经占到了上风。
毕竟,就连他渊盖苏文都看不到胜利的希望,而且整个寒冬,高句丽的各种举动都没能让人看到一丝幸免的可能。
反倒是大唐的各种操作,让高句丽国内反抗力量犹如冰雪遇上了烈阳一般消融瓦解。
这让渊盖苏文等高句丽死硬份子终于完全地绝望,而就在数日前,大唐皇帝陛下已然遣使来到了平壤。
告之了高句丽新王以及臣工们,大唐皇帝陛下,将会在近期,亲率大军,进抵平壤城,接受高句丽君臣的请降。
渊净土手中拿着那封来自于快马信使匆匆传递而来的消息,满脸忧色地大步进入了兄长的府邸。
不大会的功夫,就看到了那呆呆地坐在书房屋外,看着那院落里渐发新芽的树木的兄长。
这才短短不过数月,原本只是两鬓飞霜的兄长,此刻,已然白多黑少,犹如一位行将就木的老人。
“兄长……”
“兄长……”
第3035章 恭送大莫离支归天,恭请大王出城……
渊净土连唤了好几声,渊盖苏文似乎才回过魂来,勉强朝着亲弟弟挤出了一丝笑意。
“二弟来了?可是有什么消息。”
“大哥,大唐天子亲率三万唐国精锐正沿阿利水北上。唐国登州水师战船亦沿阿利水,与唐国步骑齐头并进而来……”
听到了这话,渊盖苏文却连个表情变化都欠奉,缓缓地转头,看向那跟前发出了新芽的老树。
“还有,鸭绿水那边,大唐数只兵马,齐头并进,径直向我平壤扑来。”
“这一路上,都没遇上什么抵抗,那些混帐东西,早就已经背叛了……”
听到了渊净土那切齿的声音,渊盖苏文幽幽地长叹了一口气道。
“他们这也是看不到胜利的希望,反抗,也不过是搭上自己的性命。”
“与其继续为了我渊氏而枉送性命,倒还不如早点开城以迎天朝王师,说不定,还能够从大唐那里得到点好处,保全家小。”
听到这话,渊净土顿时不乐意地沉声低喝道。
“大哥!接下来该当如何?”
“还能如何?老二,可还记得我们弟兄之前的约定?”
渊盖苏文缓缓地站起了身来,高大健硕的身形,此刻已然显得有些佝偻。
看到渊净土似乎还有话要说,他抬起了手,缓缓地摇晃了下,苦涩一笑。
“就按照之前我们约定的去做吧。”
“大哥……”渊净土呆愣愣地看着兄长,好半天,最终缓缓地拜倒在地,朝着渊盖苏文郑重一礼。
“快去吧,等到大唐天子兵锋进抵平壤城,切切不可抵抗。”
“不然,我渊氏骨血,恐将半点不存于世,你可明白?”
“小弟,明白了……”
渊净土迈着有些蹒跚的脚步,缓缓地朝着院外行去,走到了院门口,回头看去。
就看到了大哥渊盖苏文,又缓缓地坐了回去,痴痴地看着远处的老树。
这个时候,一位泪流满面的老仆,战战兢兢地端着一个托盘行了过去。
托盘之上,摆着一壶酒,还有一个酒杯。
渊净土扭开了脑袋,最终,仰头看向天穹,喃喃地小声嘟囔道。
“早知如此……”
怎么也没有想到,立国数百年,被中原帝国连连征伐,仍旧能够屹立不倒的高句丽,居然会在他们弟兄的手上崩分瓦解掉。
若是早知道这个结果,他们又岂会与大唐为敌?
只是,这个世上,可没有后悔药可卖,失败的苦果,只能老老实实地咽下去。
……
就在渊净土走出了院子之后,静静地立于院门外,直到听到了从院中传来了痛苦的呻吟声,还有瓷器摔碎在地上的破碎声之后。
早已经泪流满面的渊净土转过了身来,朝着院内深深地拜倒在地。
“恭送大莫离支归天……”
府中男女老幼,皆尽痛哭流涕,泣拜倒于地。
良久之后,渊净土这才缓缓地站起了身来,目光扫过那些闻讯赶来的兄长的那些妾室。
“我大哥已然归天,身为高句丽的大莫离支,切切不可走得太过寂寞了。”
“替我送一送她们,让她们在九泉之下,也好好的侍奉我兄长。”
“遵命!”此刻,那些早就已经准备就绪的渊氏武士们,朝着新任渊氏家主渊净土一礼之后。
大步上前,将那些哭得梨花带雨的女子,尽数往那间院子里边拖去。
很快,里边传来了一声声刺耳的惨叫与哀嚎,还有哀求声,嘶喊声此起彼伏。
渊净土的脸上没有任何的表情,只是安静地负手而立,静静地等待着。
最终,浑身染血的武士头子,回到了渊净土身边小声地禀报。
渊净土缓缓地点了点头,而就在这个时候,那位方才给渊盖苏文端上毒酒的老仆,又端着一个木盒子来到了渊净土的跟前跪下。
然后颤抖的手,缓缓打开了那个木盒子,里边,则是一颗用上好的木头雕刻出来的渊盖苏文的头颅,须发俱全。
渊净土不禁瞳孔一缩,就听到那位老仆小声地道。
“大莫离支吩咐过,请将此头,与其身缝在一起。”
“大莫离支还说,出城向大唐皇帝请降之时,务必携其首级亲往。”
渊净土看着这颗木质首级,两行浊泪,不禁滚滚而落。“大哥……”
声音已然嘶哑,犹如一匹绝望的孤狼在哀嚎。
……
军容鼎盛的大唐武贲,此刻疾行于阿利水北岸,数万精锐,犹如一条长蛇一般蜿蜒数里。
而在那宽阔的阿利水中,大唐的水师战舰,正缓缓地行于水面之上。
那些打开的炮窗,还有露出在炮窗外面闪烁着金属光泽的炮口,仿佛像是在炫耀,又像是在示威。
李世民此刻正安然地策马缓行,一干大唐的文武重臣,皆尽策马驰行。
不论文武,皆尽披甲,以彰大唐之武勇军威。毕竟这是在敌国,可不是在大唐国中。
一干大内侍卫于左右,那一营威震辽东的火将骑兵们,则随行于后。
此刻,大唐的侦骑,正在飞驰于大队伍的前方还有左翼,警惕地防备有可能出现的意外。
而最前方的侦骑,已然进抵到了那平壤城外,为首的胡郎将,勒住了身下疾驰的座骑。
打量着那座算得上是在高句丽所见到过的最宽广的城池。
而此刻,平壤城上的高句丽将士,也已然看到了这些衣甲明显与高句丽不同的唐军侦骑。
很快,平壤城的城门就缓缓地洞开,数十骑飞驰而去,与那吴郎将接触之后,又飞快地驰回了平壤城。
“末将参见大王,见过莫离支。”
“大唐天子的大军,离平壤城还有多远?”
新任大莫离支渊净土站起了身来,朝着这名将领喝问道。
“回大莫离支,唐国天子,距离平壤城,已然不足十里之地了。”
听到了这个回答,渊净土缓缓地站起了身来,目光扫过那一干高句丽文武。
最终,目光落在了自己亲儿子,现如今的高句丽新王高安舜身上。
朝着这位只有十三岁的亲儿子传递过去一个安抚的表情和眼神,渊净土沉声吩咐道。
“恭请大王出城……”
一身朝服的高安舜默默地点了点头,在亲爹的搀扶之下,迈着沉重地步伐,朝着城门方向行去……
第3036章 让天下万国知晓,犯我大唐者虽远必诛!(上)
随着一位位的大唐侦骑往来传讯,这个时候,李世民已然能够看到了那平壤城的轮廓。
高句丽国王,已然率领着高句丽的文武百官,尽数立于城池外。
而平壤城的两万守军,也放下了手中的武器,心情甚是复杂地站在周边,看向那只正在渐行渐近的大唐精锐。
而首先映入眼帘的,则是那些高大巍峨的战舰,此刻那些战舰船舷打开的炮窗,露出来的那些闪烁着金属光泽的炮口,令人生畏。
特别是经历过了那辽东攻防战,最终败逃侥幸回到鸭绿水以东的那些高句丽将士们。
看着那些炮口,想到了当初自己在城头之上,看到了大唐军阵之中火炮轰鸣。
喷吐硝烟与炽焰,令那些他们引以为傲的坚固城防犹如纸糊的场面,仿佛历历在目。
若不是这些威力惊天动地的火炮,他们这些自认武勇不逊于大唐精锐的高句丽勇士。
又何至于连跟大唐精锐对决肉搏的机会也没有,就已然胆气尽丧,抱头鼠窜……
随着这只军容鼎盛的大唐军队的渐行渐近,很快,高句丽君臣,也看到了那队伍中。
由马匹牵拉着的马车,以及挂在马车后方,被拖着向这边行来的火炮。
渊净土听到了耳边传来了一位武将的小声禀报。
“大莫离支,那便是唐国用来攻打我高句丽城池,令我高句丽坚城固寨也无法抵挡的火炮……”
渊净土因为需要掌握国中局面,看守好之前的那位大王高藏,所以整个战争期间,都未曾远离这平壤城。
所以,关于这一次战争中所发生的一切,都只能依靠兄长的口述,还有往来的那些战报所知晓。
而今日,他终于亲眼看到了那令高句丽的抵抗土崩瓦解,令高句丽将士们士气全无的武器。
而看着向着这边行来的,近百辆拉着火炮的马车,想到之前兄长所言,十数门炮,只需要耗费数日,便可将坚城的城墙轰塌。
百门火炮,还有那些游弋在水面上,一艘就足有十数门火炮的战舰。
让渊净土心中的最后那一丝不甘与愤怨,尽数化为了叹息与释怀。
……
伴随着军令,一辆辆的马车,在距离那平壤城约两里之地开始排列成横阵。
而无数的大唐铁骑,驱策着他们身下那远远比高句丽的战马更加高大雄壮的座骑,亦开始散开列阵。
一杆杆的旌旗,迎风鼓荡,烈烈作响。
越来越多的大唐精锐聚集而来,看着这些衣甲鲜明,武装到牙齿的大唐精锐。
立身于平壤城外的高句丽君臣们,已然都沉默了下去,默默地注视着这只大军。
当一阵惊天动地的鼓声响起之后,原本列成横阵的大唐军阵,从中间开始向两边移动。
露出了一匹十分醒目的毛色金红的披甲骏马,而在骏马的马背上,则是一位披挂着金盔金甲的高大男子。
“父亲,那想必就是大唐的皇帝陛下了……”十多岁的高安舜有些紧张不安地小声道。
此刻同样心情紧张的渊净土默默地点了点头,看着这只军威无敌的大唐军伍。
看到了那金盔金甲的高大男子,在近千大唐铁骑的簇拥与拱卫之下缓缓前行到了军阵最前方后停了下脚步。
渊净土深深地吸了口气。“大王随我去吧。”
“父亲……”
“不要叫我父亲,现在,你是我高句丽的大王,记住了,那可是掌握着天下命运的大唐天子,切切不可失礼。”
看到高安舜老实地点了点头,然后双手捧着那个装载着王印的檀木盒子,开始缓步前行。
渊净土从身边的亲随手中,接过了那个装着兄长头颅的盒子,感受着那沉垫垫的份量,咬了咬牙,恭敬地跟上了高安舜的脚步。
接下来,高句丽的命运,渊氏一族的命运,就掌握在那个金盔金甲的男人身上。
李世民安坐在马背上,好整以暇地打量着那些正迈着沉重的脚步,捧着各种事物,向着这边行来的高句丽君臣。
他的表情显得很平静,可是只有策马立身于他身边的赵昆才能看到,陛下握着马缰的五指已然发白。
另外一只手,一会握成拳,一会又松开,分明就是紧张得有点过头。
就在赵昆仔细观察的当口,突然听到了陛下口中问出了声来。
“程三郎呢?”
“啊,陛下,小程太保在后边不知道在做甚……”
赵昆伸长脖子打量了半天,这才注意到,程三郎那小子,跟那些在水师效命的狐朋狗友此刻挤在后边。
眉飞色舞的吹牛打屁,好不快活。当然赵昆不好意思直说,只能春秋笔法一下下。
“让那小子过来。”
听到了这话,赵昆赶紧答应一声,赶紧朝着身边的同伴吩咐下去。
此刻立身于另外一侧的马周亦不禁嘿嘿一乐,也是,大唐征讨高句丽能够如此顺利,不得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