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第一世家- 第15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既然港口都叫了旅顺港,这城也叫旅顺城,自然是为了突出并加深大伙对这里的印象。
  面对着程三郎的瞎鸡儿乱扯,一干狐朋狗友都也翻着白眼喊六六六之外,也是无可奈何,谁让他才是这辽东州都督?
  若是船舶继续北上,再一日半,便可以抵达建安港,而从这里登岸之后乘坐马车。
  沿着水泥官道向北,亦只需要一天多的光景,就可以抵达辽东城。
  而且因为是不冻港,所以全年都可以往来通畅。从登州直达辽东半岛,只需要一日。
  倘若沿陆路而行的话,则需要绕行数千里,所耗费的时间旅途所需要耗费的财物和补给更是让人黯然落泪。
  现如今,自打那汉唐商行的三桅战舰在大唐天子跟前露过脸亮过相。并且还加入到了大唐登州水师之后。
  由于其优秀的船舶结构,以及极强的抗风浪抗沉能力,再加上它采用的新式风帆结构。
  使得它即使是逆风,也能够保持并接近于顺风时三分之二的航行速度。
  令大唐水师上下对其赞口不绝,而有了这些船舶,使得未来万一辽东有事。
  完全可以从容调动兵马,径直经由登州上船直抵辽东,不用担心因为风向不对而无法登陆辽东。
  咦……好像一下子,程三郎的思绪就随着那旅顺港口起名的由来,就飞到了十万八千里之外。
  这个时候,李世民挟了两筷拍黄瓜之后,看向跟前不知道在想些什么的爱婿,甚是有些唏嘘地道。
  “头疼啊……”
  “???”


第3023章 为了能够回家当好爸爸地程处弼再献良策
  “丈人可是血压又高了,来来来,小婿给你瞧瞧是不是这段时间营养太足。”
  听到了这话,李世民示威般地又挟起了一筷牛肉瞪起了眼珠子。
  “……你这小子,嘴里边能不能有点好听话,老夫又不是真的头痛。”
  看到这位心眼不大,而且还喜欢不讲武德的老丈人的表情,程三郎赶紧谄媚一笑。
  “那敢问丈人是在头疼什么事情,还请丈人直言相告,兴许小婿能够想到办法也说不一定。”
  “老夫所头疼的是平定了高句丽之后,接下来,如何治理好这些新占之地。”
  “陛下何出此言,小婿这不弄得挺好的吗?”程处弼微愕反问道。
  “老夫若是归京,又岂能再让你留在这辽东,就算是老夫乐意,怕是会有很多人让老夫不乐意……”
  “你是老夫的爱婿,亦是承乾的执友,更是大唐年轻一辈之中最杰出者。”
  真要是把这小子撂在这辽东之地呆上三年五载,呵呵……
  李世民觉得自己绝对会被掌上明珠李明达、心爱的妻子观音婢、幽怨的亲儿子李承乾、英果类已的嫡孙李象、还有那朝堂第一恶霸程咬金给烦死。
  指不定亲爹也会隔三岔五的在那里叽歪,哎呀,二郎你送来的这种货色,实在比不过程三郎那小子的手艺。
  而且程三郎很有能力是没错,但问题是,他终究也只是一个人,总不能让这小子在这里经营辽东一辈子吧?
  但是,辽东对于大唐的重要性,又是那么的不而言喻。
  程三郎静静地听着老丈人一边呷着小酒,一边解释着他的各种担忧。
  而程三郎也听得甚是蛋疼,老子愿意给你们老李家当牛作马,那只是一个表态,不代表老子真乐意成日累死累活。
  想想我程某人,上有年近六旬,还能活蹦乱跳哇呀呀成日称霸朝堂的慈父需要奉养。
  下有儿女也需要亲爹的关怀,有够话说得好,子不教父子过。
  自己这位亲爹,总不能为国为民结果导致家庭教育不达标而造成家宅不宁吧?
  哪怕就算是老丈人想要让自己留下,程三郎也不乐意,但是,看到跟前老丈人愁得直薅长须的那副样子。
  程处弼眼珠子开始转了起来。
  “丈人的意思,是为了治理这新占的高句丽之地而犯愁是吧?”
  看到了老丈人点头之后,程处弼抄起了酒杯,滋了一口,甚是唏嘘地道。
  “也是,毕竟我大唐,像小婿这等文韬武略无一不精,治民信手拈来,统兵胸有成竹的将相之才的确不多……”
  “……”听到这话,李世民的眼皮跳个不停,额头上青筋隐现。
  手中的筷子好几次就想直接当成飞刀射过去,让这个厚颜无耻的厚脸皮知道厉害。
  一旁的赵昆频频埋头咳嗽,他也很想踹程三郎,但是看到陛下的表情之后,他更想乐,但又不敢乐出声来。
  好在程三郎也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耳聪目明之人,当然也注意到了老丈人的异样。
  旋及就嘿嘿一笑,朝着老丈人一礼。“说起来,还是丈人慧眼识珠,人尽其用。”
  “不然,若是小婿这等才俊,若是落到昏庸君王之后,怕是小婿这一身才俊,将无用武之地也。”
  听到了这话,李世民脸色稍稍转和,但是一想到这货的厚脸皮和讨嫌程度,不禁呵呵一乐。
  “贤婿所言极是,倘若贤婿你早生数十年,在那前朝隋炀帝殿前为臣,呵呵……
  莫说是你这一身才华,能不能有大用之时。说不定这颗项上人头,都不一定能够保得住。”
  话音刚落,程三郎就听到了一声哑屁噗呲,然后就是一连串的咳嗽声。
  武艺超群,神完气足的堂堂大内侍卫头子,居然跟个痨病鬼似的,一看就是废气吸多了。
  看到程三郎那副吃瘪的幽怨模样,李世民顿时心情舒爽了不少。
  “好了好了,老夫不过跟贤婿你开个玩笑而已,莫怪莫怪。
  对了,方才贤婿你可是有什么想说的,或者是有什么大胆的良策,只管献来。”
  反正老夫闲着也是闲着,听一听也是无妨。
  万一这位脑回路跟一般人完全不一样的贤婿真有办法解决这个让自己头疼的大问题,那自己也不用再为此等国家大政头疼。
  ……
  被李世民折腾得有点窝火的程三郎眼珠子一转,罢罢罢……
  算了,先不跟老丈人计较这种小事,还是好好捋捋思路继续方才的问题,解决高句丽旧土这个大麻烦。
  “丈人应该明白小婿说那番话的目的,既然不是所有人都像小婿这么能干,那么,就何不将原本尽系于一个人的责权,一分为三呢?”
  李世民刚刚挟起了一块土豆,听到了程三郎这话,眼皮一抬。
  “一个人的责权一分为三?”
  “小婿就是这个意思,丈人你想,若是经营好辽东之地,非有大智慧且又文武双全的能臣干吏不可。”
  “但是若是整个高句丽旧土,那么,我大唐至少需要在这里设置数个都督府,方可完全掌握……”
  但是那样一来,每一个都督府都需要有大量的兵力支撑,而一旦用人不慎,很容易出乱子。
  并且,都督府都是偏向于军事化管理,民政方面必然会显得粗暴生硬。
  这可都是程三郎当地方官多年的经验之谈。
  “所以,小婿就在想,为何我们不换上一个思路。
  将整个高句丽旧土,划为一到两个行政区域,一名官员专门管民政,一个专门负责司法刑狱,一个专门管军务,再设一监察机构……”
  听到了程三郎这话,李世民不禁一乐,抚着长须摇了摇头笑道。
  “我大唐如今之体制,不也都是如此做的吗?”
  “不不不,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就拿小婿再如今治下的辽东州都督府举个例子……”
  “取消辽东州都督府之后,将这片地方,划归为辽东行省,而行省是常设,定一城为省城。
  由朝廷委派数名品阶相当的文武官员,共同治理,而这其中,又以掌管民政财税之官为首,司法刑狱官员次之,军事官员再次之……”
  “……”


第3024章 一直未能解决掉的行政区划分带来的弊端
  李世民目光直勾勾地看着这位贤婿,突然抬起了手。
  “贤婿,你且稍待,赵昆,速去传马爱卿过来。”
  赵昆凛然遵命,正要有所动作,就听到了屋外传来的脚步声,然后就看到了那马周步入屋内。
  “马爱卿你来得正好,快快过来,朕正好有事想要寻卿,不想卿却已至。”
  马周满脸错愕地看了一眼那满案几的残羹剩酒,看到陛下与程三郎翁婿二人那红得快赶上猴子屁股的脸,不禁心中一梗。
  但是,一想到自己前来的要事,马周还是控制住了情绪,朝着程三郎微一颔首之后,向着李世民恭敬一礼言道。
  “陛下,臣这几日思量许久,觉得除了这辽东州都督府之外。
  其余诸地,怕是还要需要设立都督府,屯兵以治,不然,若是反复起来……”
  “哈哈,爱卿真是辛苦了,这个时候,还过来向朕献策,不过爱卿你先且住,听一听我爱婿治高句丽旧土之良策。”
  马周听得此言,满脸错愕地朝着程三郎看了过去,又看了一眼陛下。
  “这么说起来,小程太保已然有了对策不成?”
  “呵呵,马相这话说的,程某这只能说是个人的浅见而已。
  能不能利于我大唐治理这高句丽旧土,这还得看我丈人,还有像马相你这样的能吏来断定。”
  程三郎话说得相当的漂亮,毕竟这个时候,若是此策能够推行开来,自己也能够轻松地早日交卸掉差事,溜达回到洛阳,当好一个顾家的男人。
  面对着马周的目光,程三郎干脆拿起了筷子,在那案几上点了起来。
  “马相请看,这里是辽东都督府,如今辽东都督府所辖的城镇,还有土地。
  足足等于是我大唐内地的五到七州之地那般大,就是人口少了点。”
  “另外,更北边的地方,地界都还尚未明确……”
  程三郎刚刚既然已经被老丈人给勾起了灵感,开始一发不可收拾。
  想想后世最为成熟的地方官吏制度,还是以明清时期为最,毕竟官吏体系的建全,让官员们能够各司其职,分工明确。
  再加上,省、州、县、乡、村,这样的五级行政级别划分更加的合理和优秀。
  而大唐现如今的行政级别划分实在是太躁了点,只有州、县、乡、村、而都督府这种,主要是用来进行军管或者是半军管治理地方。
  就单单说州这一级别,大唐的州刺史是三品,主掌一州之军政大权。
  贞观十三年时,全国上下一级的行政区,州多大三百五十八个,而二级行政区县则仅有一百五十一个。
  这导致朝廷直接管理的一级行政区实在是太多,而每个州下辖的辖区内县又太少。
  只不过,老丈人应该也是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弊端,同时为了方便管理。
  所以汲取了那汉朝的监察区模式,同时为了避免监察区再度演变成为行政区。
  从而迅速崛起,脱离朝廷的管控,再度上演汉末时代出现的乱世。
  因为将全国划分为十道,之后又增至十五道。
  由朝廷派遣监察官员不定期前往多事地区监察。如此一来,更加的利于朝廷对于地方上的控制。
  只不过随着监察官员从临时派遣制度逐渐转为常职之后。那么监察区向行政区的转化便再度开始出现。
  而这,就是安史之乱发生的一把干柴。再加上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大唐很喜欢建设立大规模的军事重镇。
  或者说,由于大唐疆域辽阔,而且在这个时代,通讯不便,为了应对大唐那漫长的边境线上的各种冲突。
  大唐王朝不得不在边镜地区设立大规模的军事重镇,而正是因为军事重镇的形容,节度使这种令大唐王朝崩分瓦解的玩意就顺势诞生。
  而且随着大唐井田制度的崩坏,府兵制度已经无法继续维持,只能转为募兵制度后。
  在这种情况下,大唐将士们的升迁。乃至身家性命可以说都全部掌握在那些节度使手上。
  导致了唯知其将之恩威,而不知有天子的恶果。结果嘛,节度使自然也就变成了拉起山头的土霸王。
  再加上边境地区驻军增多,后勤供应难度开始加大,朝廷不得不将防区的财政大权交给驻军将领。
  如此一来,既有兵权,又有财权的节度使还需要搭理这个朝廷吗?
  老子已经是土皇帝,凭啥还乐意听你中央叽歪,如果你中央势大,兴许这些军镇还不敢叽歪。
  可一旦中央虚弱,呵呵,没有安史之乱,肯定也还会有某某之乱。
  程三郎虽然没有办法把后世大唐王朝所发生的事拿出来叽歪。
  毕竟现如今的大唐,早就已经跟历史上的那个大唐已经变得不一样。
  首先就是现如今大唐王朝的交通,与历史上的那个大唐的交通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再者,历史上那个大唐,可是被那高原雄主松赞干布搞出来的强盛吐蕃给弄得相当的难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