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看到了负责侦骑的将军快步进入厅中,朝着李世民恭敬一礼,急切地禀报道。
“陛下,高句丽的那些要塞,全部都挂起了白幡,就连那些守城的高句丽将士,也皆缟素。”
“另外,末将遇上了一只全军缟素的高句丽兵马,护送一位高句丽使节前来求见陛下……。”
“这,这是怎么回事?”
“难不成是那渊盖苏文,自知不敌我大唐天威自杀了不成?”
“会不会是病死的,那家伙若是自杀,何必等到这会?”
李世民听到了群臣的窃窃私语,也只能停下了军议,理了理身上的衣襟,大袖一摆。
“走,朕倒要看看,那渊盖苏文又想要搞什么名堂。”
不大会的功夫,李世民就见到了那位立身于阶下的高句丽使者。
这位使节的头上也缠着一条白纱,看到了李世民到来之后,诚惶诚恐地拜倒于地。
“下臣参见大唐皇帝陛下。”
“汝为何如此装扮?”李世民背负着双手,立于阶上,冷淡地喝问道。
就看到这位白发苍苍的高句丽使节两眼瞬间变得通红,声带哽咽地泣告。
“启奏陛下,吾王于三日前,在国都平壤,王宫之内为奸臣所害,重伤不治,已然薨了……”
“……奸臣所害?薨了?”李世民一脸懵逼地看着这位老泪纵横的高句丽使节。
不对吧,高句丽最大的奸臣,不应该是那位视高句丽国主如若无物的渊盖苏文?
一干大唐文武也都有些懵逼,这是怎么回事?这边在打着仗,然后敌国的国主突然呃屁了。
问题是你们的国主呃屁就呃屁,你蹿过来通报是嘛意思?
怎么的,还想要我大唐给你送点白喜钱不成?
……
“陛下,这是我高句丽大莫离支,让下臣转呈陛下的请降奏折……”
“请降?”李世民双眉一扬,眼角一瞄,一旁的赵昆大步走到了阶下,抄起了那份折子翻了翻。
确定这玩意里边没有什么暗器或者是乱七八遭的玩意,这才回到了阶上,恭敬地递到了李世民跟前。
李世民接过了这张请降奏折,仔细看罢,便抬手递到了身边的马周手上。
打量着这位静静拜于阶下的高句丽使节,不禁有些牙疼,怎么也没有料想到,居然会出现这等事情。
居然是那位高句丽国主高藏在平壤城被奸臣杀害,而今,高句丽可谓是国中动荡。
倘若这个时候,不管不顾地继续兴兵征讨高句丽,也不是不行。
可问题是,这样一封请降奏折递了过来,着实让李世民陷入了两难境地。
不禁是李世民头疼,那马周看罢了这份请降奏折之后,也是大感头痛。
毕竟,虽然如今大唐正在攻打高句丽,可是敌国已经请降,那是不是应该停下进攻。
等着对方主动投降,但有一个问题。
对方的国主呃屁了,所以,那渊盖苏文请大唐暂且停下进军的脚步。
容他们高句丽为国主举丧,顺便还要选出新王,再由新王前来向大唐请降。
怎么说呢,高句丽这么做,属于是讲程序,而且也很符合规则。
大唐要是在这时候还继续兴兵讨伐,这要是落在大唐诸多蕃属国的眼中,就显得有点不合时宜。
第3009章 就因为丰收,居然还动用了六百里加急?
毕竟大唐一向以天朝上国,礼仪之邦自居,并以此为荣。
哪怕是打高句丽,也是需要把自己摆在正义使者的角度,先诏告天下,历数高句丽罪状。
要求高句丽主动认罪伏法,高句丽没有照办,仍旧各种骚操作不断。
为了维护大唐天朝上国的脸面,大唐经过了慎重地反复研究和讨论,在不得以的情况下,用武力教训对方。
可以说,大唐向外发动的战争,就没有说是大唐主动惹事,而都是迫不得已发起的反击。
只不过,那些屁股大的小国,经不起大唐手指头那么轻轻一掐,不小心灭了国,那也不能怪大唐。
毕竟就像是一个巨人,被讨厌的蚊子骚扰多了,伸手指头一捏,死了就死了,还能咋的?
大唐天子亲征,打高句丽这一仗,绝对是天下瞩目,毕竟前隋三征高句丽这样的著名历史大事件在前,李世民自然也不愿意落人口实。
高句丽国主这么一呃屁,渊盖苏文乃是高句丽的大莫离支,需要在国主呃屁,新王未立之前,主持局面。
所以,他们只能等选出新王登基之后,再向大唐请降,程序上相当完美。
作为天朝上国的统治者,礼仪之邦的皇帝陛下李世民,实在是无法当面拒绝。
最终,使者被送到了他处暂歇,而李世民回到了厅中,与一干文武重臣面面相觑。
一干文武大臣,那帮子武勋重臣全都在翻眼皮,一副爱谁谁的架势。
作为杀人如麻的大唐名将,你让他们去剁人,不论是剁精肉还是剁寸金软骨,都绝对能够给你完美达成。
可让他们在程序正义,又或者是在政治正确方面耍脑子,那只有看那帮子成日钻在故纸堆中叽叽歪歪引经据典地文官的本事。
可问题是,现如今,那帮子文官也甚是头大,毕竟这事,大伙都很清楚,直接怂恿那帮糙汉子平推过去,这是解决问题最简单也最痛快的方法。
这个时候,一位脑子很灵活的文官,忍不住小声地嘀咕了句。
“早知道如此,方才就不该让那高句丽使节前来面君。”
“现在可如何是好,若是不理会,继续征讨,总觉得有些……”
“高句丽要降,可问题是他们国主已薨,只能等到他们再立新君。
这么一耽搁下来,严冬之下,就算是高句丽反复我大唐亦无可奈何。”
“唉,两难,两难哪……”
李世民抚着长须,耳朵里边,尽是那些臣子们小声地议论声,这让他也甚是头疼。
却也是苦无良策,砸了半天嘴皮子,大唐天子还是决定让这帮子文武重臣给自己出点好主意。
“列位卿家,接下来,该当如何行止,卿等有何良策……”
陛下这么一开口,原本议论纷纷的一干人等纷纷识趣地闭上了嘴巴。
有主意就站出来吱声,没主意这个时候千万别逼逼,不然出了馊主意,容易被人鄙视。
李世民足足等了数息,眼看着一个站出来的都没有,可真有点不乐意了。
“马卿家,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马周面对着陛下的询问,脸上泛起了一丝苦涩,正要开口之际。
就听到了厅外传来了一声刺耳的高呼声。
“陛下,辽东州急报,辽东州六百里急报……”
“???”一众君臣,齐刷刷地把脑袋扭向厅门的方向。
此刻,就看到了一名将领与一名士卒搀着一名脚步踉跄的信使已然来到了厅门前不远。
李世民的脸色陡然一沉,六百里急报,这是仅仅次于八百里的传递消息方式。
非重大紧急要务,不得使用,辽东州正是爱婿程三郎所在。
难道说,那里发生了什么惊天变故,以至于让这位手段通天,文武双全的爱婿不得已之下也要向自己求助。
“难不成,又有人作乱?”李世民的脑子里边顿时闪过这样一个念头。
“快快让他们进来,兴许是朕的爱婿遇上了什么变故。”
而那猛回头扭得脖子生疼的马周正吡牙咧嘴地揉着脖子,心中亦打起了鼓来。
李靖则是心中一沉,难道说,那十数万的战俘闹妖蛾子了不成?
就在君臣心思乱作一团的当口,那位跌跌撞撞地由人搀着进入到了厅中的信使拜倒在地。
“陛下,天大的喜事,辽东州今岁所种的殷商大陆农作物丰收了!”
“……”
……
一阵瑟瑟的秋风,从屋外鼓吹进来,生生让所有呆若木鸡,半天声音也发出来的人们,齐刷刷地打了个寒战。
“这家伙疯了?!”尉迟恭一脸懵逼地拿肩膀拱了拱身边的秦琼。
秦琼哭笑不得地摇了摇脑袋。“这小子,是不是有什么毛病吧?”
那边同样也让这货给吓了一跳的文官很不乐意地吐起了槽来。
“丰收就丰收呗,又不是多大点的事情,瞅瞅把他给激动成啥样了都……”
“就是,就因为丰收,居然还动用了六百里加急,那程三郎把自己当成什么了?”
“岂有此理,这简直就是乱来,倘若人人如他程三郎一般,我大唐的驿马都还没遇上大事,就得全都累死在官道上。”
这位身心俱疲的信使却没有理会那些异样的目光,因为他很清楚,自己带来的好消息,绝对是王炸。
喘了几口大气,平复了下心情之后,他便从怀中取出了程都督的报捷书信双手奉上。
一旁已经回过了神来的赵昆大步来到了对方跟前,看清楚了那报捷书信中那熟悉的童趣体字迹。
抄起之后,转身走到了那满脸疑惑的李世民跟前。
“陛下,这是程三郎的亲笔书信……”
李世民打量了眼那位眼巴巴地看向自己的信使,打开了书信。
抽出了信纸,只扫了第一行字,李世民就直接目露凶光,脸色一黑,心头一恶。
“这个小混蛋!”
陛下的这一声嘀咕是下意识脱口而出,虽然刻意地压低了声音,可还是让附近的几名臣工听到了耳中。
不少人都表情变得诡异起来,能够被陛下用如此亲昵的语气来称呼的,大概也就是程三郎那位爱婿。
咋的,之前还是张口贤婿如何如何,怎么这才一转眼,直接就翻脸,陛下这脸翻的比翻书还要快上几分,啧啧……
第3010章 不如且先暂止兵戈,退回鸭绿水一线……
看来,程三郎那小子,怕是在辽东城又搞出了什么事情惹恼了陛下。
站到了李世民身边的赵昆,在看到了程三郎所写的内容。
开头第一句话就是先很殷切讨好地问候了英明神武的老丈人之后,就很实在的提醒陛下。
说接下来的好消息会很吓人,希望陛下能够准备好小药片,注意控制情绪云云……
看得赵昆眼皮狂跳不已,毛胡子脸已然扭曲变形,涨红得就像是已经便秘多年。
听到了陛下骂出口的那句小混蛋,赵昆亦是下意识地点了点头,该骂。
就在一干文武重臣再一次窃窃私语之际,陡然,听到了一声犹如长鲸吸川般的吸气声。
“嘶……”
一干人等错愕的目光都落在了陛下的脸上,就看到了陛下的脸色陡然变得涨红。
而且眼珠子夸张地瞪得仿佛随时会从眼眶中掉落出来,站在他身后边的那赵昆。
同样鼓着眼珠子,夸张的咧着嘴,好像被什么可怕的事情给吓到了一般。
看到了这对君臣那夸张得就如同在戏台之上表演剧幕般的表情,一干臣工全都脑子一乱。
程三郎那小子到底又干了啥,居然把陛下给吓成这样,呃……应该是把陛下给震惊成如此模样。
“会不会那信使说的是真的?”马周忍不住凑到了李靖身边小声地相询道。
“某与卫公往那辽东州之时,倒也听程三郎说起过他要试种新作物……”
“老夫也听闻,可是犬子也语焉不详,只说那些作物都是高产的作物。
只是程三郎要求在没有成熟,采收出结果之前,所有人都不得胡说,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李靖的表情此刻显得颇为疑重地小声解释了句。
“兴许正是犬子从那万里重洋之外的农作物,在辽东获得了丰收,产量还颇为喜人。”
“倘若如此的话,那倒真是个大喜讯,可也没必要如此夸张吧?”
马周听了此言,亦是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心里边亦是有些不悦。
该不会是程三郎那小子立功太甚,以致得意忘形,开始肆意妄为了吧?
倘若如此的话,作为有过救命之恩的恩人,自己回头一定要悄悄提醒下这小子,让他清醒一点。
李世民双手有些无力地将这封明明轻若无物,可是此刻仿佛重若千钧的信纸摆放到了案头。
只刻,耳朵都开始嗡嗡作响,仿佛血管中奔流的血液犹如惊涛一般地轰鸣。
五千斤,一亩地五千一百多斤的土豆,而且土豆是一种与大米、麦子、小米肩并肩的粮食作物。
鹅滴个乖乖……感觉自己脑血管都已经快要爆炸的李世民赶紧闭上了两眼。
左手捂着心口,伸出了另外一只手,一直密切关注着大唐天子表情变化的赵昆。
相当麻利地抄起腰畔的小瓷瓶,倾出了一枚硝酸甘油药片摆在了李世民的掌心。
然后眼看着陛下将这枚小药片送到了舌下,面部表情也随着呼吸的放缓,而渐渐松驰下来。
不少大臣也看到了这一幕,此刻一颗颗的小心肝全都悬了起来。
好在大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