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第一世家- 第14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说起来其实并不复杂,新兴产业,取代老旧产业,总是会带来剧烈的阵痛。
  别人不清楚,程三郎可是清楚得很,所以在搞出那晒盐之法后,就一直盯着那些世家大族所控制的盐户。
  哪怕是自己离开之后,一个人孤单寂寞冷呆在青州的齐王李恪为了立功,一眼盯着青楼馆阁,一眼盯着这青州各地盐户。
  果然没有盯太久,那些因为成本太高,失去竞争力的盐户们很快就陷入了困顿。
  并且,他们所生活的地区,又恰巧属于盐碱地。
  他们想要在这片盐碱地上耕作为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所以,齐王李恪这位大都督第一时间亮相登场,他在官府进行背书,又有向来信誉良好的汉唐商行出手。
  打着开发辽东的旗号,现阶段只需要壮劳力前往,家人可以随行,也可以留在原籍。
  而每一个壮劳力前往,每个月都能够获得两贯钱的薪水。
  因为是由汉唐商行给他们发薪水,所以,壮劳力乐意在辽东领薪水,又或者是让家人领薪水,又或者是各领一半都没有问题。
  随着第一批劳动力在那辽东之地获得了真金白银,再带他们回到老家现身说法。
  看着他们已经穿上了结实的白叠布工作服,顿顿吃饱,时不时还有肉,汉唐商行也不把他们当成牲畜使唤,每十日还能够有两天休息。
  这样的福气,满天下都不好找,于是乎,之前观望的那些山东盐户们纷纷奔走相告。
  越来越多的盐户壮劳力都踏上了开发辽东的旅程,坐上那汉唐商行的海船飘洋过海,速度之快,远远比走陆路强得太多。
  原本那些山东世家大族以及那些盐商还想看官府的笑话,想必此刻都了翻白眼碎碎念之外,没有其他任何办法。
  “总而言之,过去山东明明有那么多的世家大族,却还老是频频生乱,这背后的原因,谁不清楚。”
  说到了这,身为山东东阿程氏的程三郎从容一笑。
  “正所谓树挪死,人挪活。既然那些盐户在山东活不下去,那到这辽东来,能够活得滋滋润润的,有何不可?”
  听到了程三郎这番话,李德奖即便不服墙,也得服一服程三郎。
  “所以老弟你这位辽东州都督,就跟青州大都督联手行动,消弭了一场祸端。
  又还能够为我大唐开发辽东,提供大量的人口,厉害……”
  “说起来,也多亏了为德老弟主持青州军政,正是有他在,事情才能够如此顺利。”
  “若是没有他在,真不知道,又会生出多少掣肘。”
  程三郎这话不假,在场的一干人等纷纷颔首不已,毕竟那是在山东之地,世家门阀虽然几经打压,势力仍旧根深蒂固。
  若是没有军政一把抓的青州大都督在上头压制,下面那些各州县怎么可能那么轻易看着这一幕发生?
  ……
  而让那些山东之地的盐户前来搞开发,这仅仅只是第一步,真心只是第一步。
  等他们习惯了这里,或者说让他们感受到了辽东飞速发展的活力。
  特别是当他们熟悉这里之后,汉唐商行会继续蛊惑他们留下来。
  让他们全家迁徙到这里来,这些无主的沃土,将会划拔给他们耕作。
  并且,信誉极佳的汉唐商行,将会为每一个落户于此的盐户家族提供无息贷款,耕作工具,甚至是生活用品。
  虽然气候仍旧是一个困扰大家的问题,可是只要等到秋收之时,让所有在这里的人们。
  看到那些亩产一两千斤,甚至是三五千斤的主粮问世。
  等到他们发现,他们随便种点粮食就能够吃饱,多出来的粮食完全可以进行集体化和密集型养殖业用来赚钱之后。
  程三郎相信,昔日只能勉强糊口的那些盐户,一定很乐意举家来此。
  吃苦耐劳的山东人不怕苦寒,不怕劳顿一生,他们只害怕辛苦卖命,到头来还是饥寒交迫。
  至于程三郎为什么还在这里打牌而没有去处理这些事务,当然是因为他手底下有人。
  想必此刻,王玄策正在累死累活,李义府与那许敬宗也在奔波劳顿。
  还有一干程氏大学的年轻才俊们,也在奔波忙碌中……


第2997章 为何那小子不怕战俘多,只怕战俘不够多
  李世民已然站在了白汋口城的城墙之上,城下方不远处,就是那鸭绿水上最大的码头:白汋口渡。
  此刻这个白汋口渡已经竖立起了大唐艳红的旗帜,正在迎风烈烈作响。
  而在那数百步宽的鸭绿水面上,一艘艘大唐登州水师的战舰,正耀武扬威地在水面上来回游弋。
  至于高句丽的战船,不是已经沉入了水下,就是已经躲在某个阴暗的角落里边瑟瑟发抖。
  而此刻,在鸭绿水东岸,在距离水岸近两里的地方,无数的高句丽人,正像是一群勤劳的蚂蚁,正在堆彻修建着城墙。
  之所以要离那么远,还不就因为,大唐登州水师的火炮实在太过凶残。
  离得近点,很容易就会被大唐水师的火炮轰上一击,哪怕是打不中,也绝对能把人吓个半死。
  “渊盖苏文此举,完全就属于是垂死挣扎罢了……”
  站在李世民身边的李道宗颇为轻蔑地道。
  “不过那些高句丽人,再不干点什么,光傻愣愣的呆着,怕是会呆出毛病来,倒不如做点事情。”
  李世民听着周边那帮大唐文武重臣的叽叽歪歪声,内心显得十分的轻松。
  最开始进攻白汋口城的时候虽然出现了小小的意外,但是之后夺取白汋口城的战事都相当的顺利。
  毕竟他们的主将,在第一时间就被白衣无常搂火喷死,还有好几名高句丽将领也都死在了那些百步穿杨的大唐火枪骑兵枪下。
  失去了指挥的高句丽兵马,又被大唐的炮火给狠狠地肆虐了一遍之后,只能灰头土脸地开城献降。
  说起来,夺取白汋口城的时间并不长,真正花时间的反倒是扑灭城中被火炮击中之后引发的火灾,还有扑灭城中大火之后的废墟清理。
  总而言之,身为戎马大半年的李世民,从最开始的不习惯这种热武器战争模式。
  到现如今开始享受,并且乐在其中,就连一干大唐武勋重臣们,也都纷纷在私底下开始研讨,该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好这些火炮。
  这当然是一个好现象,再有就是,薛仁贵以及其麾下那只火枪骑兵营,现如今的热门程度,堪比那些火炮。
  如果说,之前大伙的心理跟李世民差不多,觉得那烧火棍似的玩意,射程比不得火炮,威力连手雷都不如。
  算得一类很鸡肋的玩意,可随着程三郎的吸血蚊战术在无名小城一战大发神威之后。
  大家突然发现,哎哟,这玩意原来可以这么使用。
  于是乎,这些日子,那帮子武勋重臣们可是经常跟那薛仁贵有说有笑,跟他讨教起了那火枪的用法。
  以至于这些日子,但凡是闲暇之时,城外总能够看到一大票的大唐武勋重臣们很乐意到那火枪骑兵的训练营去溜达。
  甚至还轮番上手,去好好地感受感受那火枪的犀利和后座力。
  就连李世民这位大唐天子,箭术高手,也在私底下跟那薛仁贵要过一杆火枪来自己悄悄地比划练习。
  也很想来上一把数百步外一击毙敌的精彩场景。
  不过经历了白汋口城的变故之后,怕是想要再接近敌人,怕是再难有机会。
  不过这辽东之地老林子极多,山上猛兽甚众,回头以游猎的名义去搞几枪也不是不行。
  “如今我大唐登州水师已至,陛下,咱们是不是应该及早发起攻势?”
  “还是先等上一等吧,等后续兵马也都到位之后,再行进击。”
  “毕竟虽有水师侧应,但倘若后路不稳,至我大唐此番进攻高句丽功败垂成,那便得不尝失矣……”
  就在李世民与一干大臣指点着对岸,就近期战略进行规划与讨论的当口,一骑驰来,带来了马周与李靖已然连袂而还的消息。
  李世民双眉一掀,与一干臣工又聊了几句之后,便拍拍屁股扬长而去,只不过在离开城头之前。
  还特地打量了一眼位于城外的那座战俘营。在那座战俘营中,尚关押着近万的白汋口降卒。
  ……
  “朕还以为二位卿家要在辽东城盘恒一段时日,没想到,你们居然回来得如此之快。”
  李世民打量着这二位风尘扑扑的心腹重臣,温言笑道。
  “陛下,辽东州一带安安稳稳,百业渐复。
  我等久留也无益处,臣与李卫公都觉得,还不如早些过来将辽东州诸务禀报陛下。”
  听得此言,李世民总觉得这二位,好像有一肚子的话要倾诉,顿时打起了精神抄起了茶碗。
  想想之后,又赶紧将茶碗放下,听程三郎的故事,口中最好不要有其他异物或者是杂物。
  不然容易让人出糗,这可是大唐天子长期总结得到的教训。
  最终还是李靖先开口,只不过,李靖开口第一句话,就直接让李世民一愣。
  “陛下,程三郎……好手段,原本老臣还担心战俘过多,容易以我大军后路不稳。”
  “结果现如今看来,那十数万战俘,落到他的手上,简直就如同给他送去了十数万的劳力。”
  “……哦?老爱卿这话从何说起?”
  李世民听到了这话,看到了一旁的马周在频频颔首,心中松了口气,可是疑惑就越发地多了起来。
  听这意思,前前后后送去的战俘,全被程三郎当成了劳工开始干活,那小子就不担心他们造反吗?
  不过好在,李靖清了清嗓子之后,表情古怪地开始将程三郎的各种骚操作一一地作出了表述与解释。
  听得这位大唐天子哭笑不得,频频抹脸,这位贤婿不愧是大唐妖蛾子之王。
  手段之骚,脑洞之清奇绝对是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之外,可偏偏你不得不承认,这些招数只要用得好,效果绝对岗岗的。
  毕竟这可是经过了马周与李靖亲眼目睹了的。
  “不愧是老夫最中意的爱婿,就连玩战俘都玩出花样来,如此一来,白汋口城外那万余名战俘,也就有了去处。”
  李世民神采飞扬地抚着长须欣慰地感慨道。终于明白为何那小子不怕战俘多,只怕战俘不够多。
  “玩战俘……”


第2998章 到哪里都会发光的程·金子·处弼……
  李靖与马周听到了“玩战俘”这个形容词,都觉得多少有点不正经。
  可问题是一想到程三郎的那些骚操作,又有哪一项显得正经了?
  这么一想,大家也就懒得计较陛下语言上的瑕疵,乘着那李靖喝茶润嗓子的功夫。
  一旁的马周,犹如变戏法似地掏出了一本很有份量,相当厚实的书摆到了案几上。
  李世民看到这书背向上的书册,脑子里边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莫不是《程三郎辽东演义》又有新的续集?
  好在马周及时注意到了手中的书,赶紧翻了个面,露出了书封上的《蒙学小字典》那五个大字。
  “蒙学小字典?这又是什么……”刚刚端起了茶水的李世民又赶紧搁下了手中的茶碗奇道。
  “陛下,这也是程都督‘顺手’弄出来的一件好东西。”
  马周说这话的时候,明显牙根有些发狠地在那咬着,特别是顺手那两个字,咬音最重。
  听到了马周口齿间吐音的异样,李世民甚是疑惑地抄起了这本书在手中,还未打开。
  就看到了马周变戏法一般地又掏出了一本《三字经》递到了案几上。
  “这,这是……”李世民终于发现了端倪,就是这本《三字经》封面上的那三个字上,都有较小的古怪符号,似乎像是在对那三个字进行标注。
  “陛下,这是利用那《蒙学小字典》中的汉语拼音而标注的注音,首字读思安三,第二个字就一个单间,直接读字,第三个则读鸡英经……”
  “???”李世民整直接就让马周这席话给整得脑子一乱。思安三是什么鬼?鸡英经又是什么经?
  站在李世民后方,原本表情很严肃的赵昆,此刻也是鼓着眼珠子呆若木鸡地看着前方李世民手中的那本《三字经》。
  “陛下,陛下……”马周看到了陛下那副呆若木鸡的样子,赶紧小声地低唤到。
  总算是把这位大唐天子给唤回了魂,李世民脸色有点发黑地看着那上面的标注音。
  又看向那马周,总觉得这位自己看好的大唐名相方才发出来的古怪音节,实在是让人觉得不正经。
  好在马周已经及时地调整了自己的状态,决定直入主题。
  毕竟是程三郎那小子整出来的东西,不论是好果子还是黑锅,都扔给那小子就行。
  ……
  很快,马周便将程三郎在那辽东州开始大规模扫盲之事详细地讲述了一遍。
  当然这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