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而言之,本身对于程三郎的邪恶与阴损,有着切身体会的一干归降人士,了解得越多,就越害怕。
心中原本的那些愤恨,早就被一点点地消磨殆尽,特别是在听闻程三郎将会成为大都督全权负责他们这些人的归降工作之后。
全军上下,内心一片瓦凉,都只希望这位凶残而又阴损的程三郎能够轻一点,温柔一点,毕竟大家是真心地想要归顺大唐。
就在这帮子降将们心中思绪万千的当口,那些大唐将领以及投靠大唐的异族将领们却也好不到哪里去。
他们的目光游移在那些今日才露面的那帮年轻人身上,既有勋贵子弟,例如那房俊、秦怀道还有李景仁。
还有几名文官,像王玄策、李义府和许敬宗,但最令人意外的还是有一帮年轻人,年纪最大可能也就二十出头。
而且他们身上穿着的都不是官服,偏偏又都是同一种颜色和款式,后来还是寻着房二将军问了这才知晓,这帮子全部都是程氏大学的学生。
他们甚是好奇,这帮子程氏大学的学生为何出现在此,不过房二将军也不甚清楚,没能打听出什么有用的消息。
不过一想也对,程三郎这位大唐妖蛾子之王,行事作风,又岂可以常理论之?
终于听到了外面传来的脚步声,所有人都精神一振,赶紧全部都站得笔直,表情严肃地等待着程三郎的到来。
高大英武,气宇轩昂的程三郎昂首阔步地进了屋子,目光扫过那些肃立于两排的一干人士。
露出了一个宽厚而又和蔼的笑容,这才继续径直往里行去。这样的笑容,自然效法于亲爹看儿孙的那种长者表情。
毕竟现在自己要采取怀柔政策,让他们明白自己是真心为他们好,把他们当作家人一般看待。
随后一干人等全都齐刷刷地朝着程三郎一礼口称见过都督。
只这一声,直接就让程三郎心里边甚是爽利,昔日都是别人当都督,老子当长史,今日终于鸟枪换炮。
爽得不要不要,遗憾的就是当都督的著名人物,大多命运堪忧,特别是自己熟悉的三国演义中的那帮子都督。
特别是吴国的那些个耳熟能悉的大都督,一个二个特娘的就跟八字与都督这个称谓犯冲似的,一帮标准的短命鬼。
周瑜英年早逝,鲁肃英年早逝,吕蒙英年早逝,唯一一个活得长的是那陆逊。
程三郎觉得,也有可能是前面那三位不懂医道的原因吧。
陆逊好像懂医术,具体是历史记载,还是自己玩的三国游戏中的技能,程三郎真记不住了,但兴许这才就根本原因。
至于程某人乃是国医圣手,呵呵……病累成疾,倒在都督的仕途上这种可能性是完全没有可能。
莫说当个都督,老子就算是未来有机会出将入相,一样也会劳逸结合,争取活到看到人类文明进入电汽时代,至于电子时代,可能远了点……
赶紧摆了摆脑袋,抛开了胡思乱想,程三郎的目光扫过自己这边的人手。
房俊、秦怀道、王玄策,还有那对天残地缺组合李义府和许敬宗也终于回归到了自己麾下。
另外,还有那王方翼等好几位程氏大学的精英,此刻也表情显得颇为激动地坐在下方。
第2974章 轰轰烈烈的辽东地区学知识习文化运动……
对于这帮年轻人的到来,自然是程三郎的新手笔。
程三郎笑完之后,突然面容一正,开口喝问道。
“诸位,本都督想要问一问尔等,军伍之中,识字者几何,懂我大唐语言者几何?”
“???”不论是那帮降将,还是大唐这边的,全都迷了。这问的是什么神鬼问题?
今日不是你大都督上任,准备要干点大事,要不就是新官上任点上三把火吗?
居然这些都不是,莫明其妙的问题,直接让在场人等的脑子乱作一团。
唯在那王方翼等一干程氏大学的学子精英两眼放光,一个二个昂首挺胸,顾盼生威。
看到这帮子家伙呆若木鸡的样子,程三郎面色一沉,不悦地喝道。
“怎么,是本都督的表述有问题,还是尔等没有在意本都督的话?”
房俊看到了程三郎瞄过来的眼神,想到了之前处弼兄的暗示,虽然不明真相,但心累的房俊此刻已然明了。
这位处弼兄怕是又要闹妖蛾子……呃,应该是有什么好办法来对付这些降卒。
“禀都督,我等从来就此事进行过调研,所以不甚明了,而且这里地处辽东。昔日又为高句丽所据。”
“故尔这里能懂得我大唐官话者,必定不多……”
有了房俊打头炮,一干恢复了灵智的将领们也纷纷出列,开口附和不已,至于那帮子大唐武将还算有脑子。
这个时候没有凑进来瞎起哄,不然,程三郎绝对会抄起大棒棒把这帮子蠢货给撵出屋去。
程三郎甚是耐心地等这帮子人叽叽歪歪过之后,自然是好生地抚慰了一番。
之后自然就开始上纲上线,只要尔等现如今都是我大唐子民,那么,你们就应该努力地学习我大唐的官方语言和文字。
唯有如此,尔等才会被我大唐视为一国之民,所以,现如今,程某人既然奉了皇命,做了这个都督。
不管军务还是民政,都是一把手,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在这里大力推行大唐官方语言和文字。
当然,对于各部落,大唐不会强迫,只会采取奖励的方式,但是,所有降卒,是必须努力学习。
而且将会在大批的专业教职工,教授他们大唐的官方语言和文字。
并且,以房俊为首的练兵专家,将会对他们进行严格的整训和教学。
让他们明白,只有生在红旗,咳咳……生活在大唐王朝的庇护之下,他们才能够过上安乐祥和的生活。
……
“……那十万战俘,将会分成十个战俘营,每个战俘营都会有五十位老师,教那些战俘学习大唐的官话。”
“教他们学习汉字,总而言之,每天,每个人至少要学会十个字,差生,伙食减量,优等生,伙食等级提高。”
“我们一定要利用这样的物质奖励和刺激,才促进他们学习我大唐语言和文字的动力。”
“至于那些辽东城中的百姓,就更简单了,所有十二岁以下的,一律要进入蒙学学习。”
“而且,进入蒙学学习者,每一位学童,都会由学校免费提供他们衣物和吃食。”
“而且学童教会自己的家长识字,会说大唐官话,那么允许他们每十日,往家里边带一斤肉,十个鸡蛋……”
“至于十二岁以上,二十岁以下的年轻人,学校不但免费提供食物和穿戴,甚至可以保住宿。”
程处弼一边说,那边的许敬宗则在飞快地记录,完完整整地将程三郎设计的这些条条款款全部给抄录下来。
虽然里边有许多的条款,不适用于那些降卒,但是辽东城内的百姓们,还有那些归顺大唐的各个异族部落却适用于那些条款。
另外就是,部落人口有超过一半以上能够流利地使用大唐官话交流并且识字者。
都督府将会派遣人员,教授他们耕作技能,让他们不再有食不果腹的忧患。
并且汉唐商行将会与诸部落首领合作,对于部落地区的生存环境,物产等各方面进行调研,例如这深山老林的蘑菇相当的美味,那么汉唐商行就会跟这个部落签订采购合约。
又或者是这个部落的祖地有矿产,那么汉唐商行也会跟这个部落签约共同开发协议。
总而言之,光是程三郎说叽叽歪歪陈述的这些东西,不论是那些先前就投效大唐的部落,就连那些新近归顺的部落,也都不禁呯然心动。
对于他们而言,生活在这样的深山老林子里边,成日要担心出没的野兽,担心部落之间相互抢地盘。更担心部落吃不饱,穿不暖。
这样的日子,真心不是他们想要的,谁不乐意能够吃得饱,穿得暖,还能够享受美酒佳肴,过上有滋有味的生活?
毕竟宁为太平犬,莫为乱世人,这不仅仅只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发出来感慨,而应该是经历过了这样的苦难的人们内心绝望的纳喊。
真心想要自由自在,不愿意受家国天下束缚的那种神人也不是没有,但他们完全可以远离大唐的统治,到其他地方去逍遥自在。
李世民已然带领着文武百官,精兵悍将,离开了辽东城,对于程三郎的所作所为,自然也会有人禀报于他。
对于此,李世民除了蛋疼地摇了摇脑袋,又能如何?
反正都是好事,具体那小子想要怎么搞,由他便是。只要不弄到无法收拾的地步就好。
除了轰轰烈烈的学知识,习文化运动之外,程三郎当然不可能忘记自己的老本行。
那就是要致富,先修路,现在这十万战俘,不就是现成的壮劳力吗?
一边认真的学习文化,一边努力地架桥铺路,争取早日将这辽东之地也铺设上水泥官道。
另外,崭新的建筑物也将会在这辽东之地拔地而起,过去,由于天气严寒,只能搞半地下式的建筑。
程三郎的到外,带火炕的建筑物,必将会成为辽东地区的主流建筑物,让人们得以渡过严寒,改善他们的生存生活质量。
有了产量可以获得保证的卢城水稻,有了精耕细作,有了发达的交通,让这辽东平原,也变成渔米之乡,塞北的江南,也不是不行。
程三郎相信,经过了自己的这么折腾只要开发搞得好,提前让东北变成大唐的又一个粮仓,也不是不行。
第2975章 李二公子回来了,卫国公家的二公子回来了
第二天开始,辽东城内外,竖起了一块块巨大而又醒目的公告牌,还有一条条的横幅,拉扯在街市上。
辽东城内,也有一些是汉民。
辽东城内的百姓们,哪里见过这样的场面,莫说辽东城的人,哪怕是在大唐的百姓,也未曾见过这样的一幕。
想来,兴许只有当初在那金沙州,又或者是南部六诏地区搞大开发的时候,才能见到。
现如今,金沙州地区以及南部六诏地区的各族百姓们,十之五六,都能够抄着一口不怎么标准。
但足以让大唐中原人士听得明白的大唐蜀地官话进行交流。
这些功劳,自然是利益于程三郎的指导,还有汉唐商行以及官府各级层面的共同努力所得到的回报。
而今,程三郎成为了军政大权一把抓的核心权利人物,自然更加的便利。
当然,除了修路之外,那就是辽东平原这一带原本就是一片肥沃的土地,如今有了稻种,焉能再由着他们空置,然后只能眼巴巴地从其他地区运来粮草。
汉唐商行原本就已经有大批的能工巧匠,包括大批的工程队,早早的就已经来到了登州,不少甚至都已经前往扶桑岛,以及那库衣岛等地去搞建设。
而现如今辽东之地既然也要大兴土木,程三郎又是汉唐商行的董事长,自然是优先满足自己以及辽东的需求。
大批的海船,亦从各处赶往这边,在那已经经过了扩建的登州大港来往进出不停。
在那登州大港满载了货物与工匠们之后,就从这里启航之后,奔赴向辽东之地。
使得那原本人口不多的辽东地区,几乎以肉眼可见之势变得热闹起来。
……
流球大岛南端的港口,程大管事正在忙着跟那些各部落头人积极沟通着各种问题。
“大管事,凭什么我们部落得到的粮食少了差不多一百石,还有布匹,铁器……”
一位早已经不再脑袋上插着鸟毛,身上的麻袍,也已经换成了质量过硬的白叠布衣裤的部落头人此刻正在那里不乐意地进行着申诉。
听到了这话,程大管事侧头向身后边,那位专门负责跟这些部落交道的管事,在程大管事的耳朵边小声地嘀咕了几句之后。
程大管事脸上那犹如春风拂面般的笑容依旧,只不过嘴里边的话可没怎么客气。
“你们部落今年来到蒙学参加文化学习的学童,可是比去年,少了十个孩子,按照我们之前的规定……”
部落头人忍不住进行反驳道。
“可是大管事,他们已经成年了,都可以帮着部落做事了。”
“成年了?你管十二岁的半大小子叫成年?!”程大管事脸上的笑容陡然消失,大手轻轻地拍了拍案几。
“族长可莫要忘记了,如今这里已经是我大唐属地,而尔等也早就已经签下了归化协议,你等皆属我大唐国民。”
“而我大唐可是有规定,唯有年满十六岁者,方可谓之成年,而你们跟我汉唐商行当时签的规约里边,就有一条。”
“所有入学学童,未满十六岁离开者,一律按比例减扣其家庭以及其部族的援助钱粮物资。”
看到这位大管事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