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第一世家- 第14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些都是什么玩意?赵昆,你能看得出来吗?”
  赵昆也是一脸懵逼地摇了摇脑袋。“陛下,臣也不明白,这些古怪古怪的符号代表什么玩意。”
  不怪赵昆,也不怪李世民,程三郎整出来的这幅图上所用的那些符号,目前在大唐,也就只有那些汉唐商行的专业探矿寻矿人员才能知晓。
  李世民不由自主地展开了联想,开始寻思了起来。一旁的赵昆自作聪明地给出了自己的猜想。
  “难道是那些靺鞨部落的所在?每一个标识,代表着一个部落?”
  面对着赵昆的猜想,李世民也不禁两眼一亮。
  “咦,听你这么一说,朕也觉得好像是那么回事,毕竟这里蛮族众多,部落林立,只是……”
  听到了身后传来的脚步声,顿住了话头的李世民转过了头来,朝着程三郎抬手招呼道。
  “贤婿你来啦,过来,老夫观你这东西,有些像是地图,可是这上面那么多奇奇怪怪的符号,莫非标注的是那些靺鞨各族部落所在?”
  “见过丈人,这张图是辽东以及高句丽半岛地区的各种矿产资源分布图。”
  赵昆:“……”
  “……矿产资源?”李世民咧了咧嘴,打量着这些古里古怪的符号。
  “那贤婿你来说说,这种黑色的长方型是什么矿产?”
  “丈人,这是铜矿,你看这,就在这鸭绿水两岸,这一大片,全是铜矿,而且还伴生金矿,据我们汉唐商行的探矿人员探明,这一片铜矿的储量,相当于……”
  接下来,李世民与赵昆就看到了程三郎正在那里弯下一根根的手指头。
  等到十根手指头都弯完了,似乎还意犹未尽的样子,直接就把李世民给整毛了。
  “你小子这是在做甚?不就是铜矿的储量,直接说不就完了。”
  “不不不,丈人,不是小婿不乐意说,而是小婿得先折算成斤数来计算。
  这么说吧,这里的铜矿储量价值,相当于我大唐的三万万贯……”
  “……”李世民表情呆滞地看着程三郎,总觉得这小子是在胡说八道。
  可偏偏面对着程三郎那张仿佛在说小婿是认真的表情,又寻不到什么破绽。
  毕竟他也没办法把所有的铜矿给挖出来称上一遍再放回去。
  程处弼其实自己心里边也没谱,他只知道那一带的铜矿在后世被称为亚州第一大铜矿,储量惊人得不要不要的。
  至于到底有多惊人,他哪知道,只能信口胡扯,反正老丈人顶多听一半。
  不过即便只听一半,呵呵,那可也是一万五千万贯,大唐得多少年的税赋收入才能够凑得出来?
  除了那里的铜矿,还有鞍山的铁,还有本溪、阜新的煤,更别提那鸭绿水两岸那丰富到令人发指的各种矿产。
  李世民与赵昆二人一脸呆滞地看着程三郎兴奋得两眼放光地拿手指头在那张巨大的,满是各种符号的图纸上戳来戳去。
  随着程三郎的叽叽歪歪声,总而言之,李世民也是听得怦然心动。
  重要的是,程三郎说的十分清楚,就在辽东城周围,就有大量煤矿和大型铁矿。
  许许多多的军械,不需要再从洛阳调运,完全可以就地进行生产与制作,而将士们手中的武器,也能够在辽东之地就得到及时的维护。
  另外再就是,这里的土地相当的肥沃,而汉唐商行,早就已经通过自己的渠道在这片土地上的卢城一带,搞到了那种土生土长的水稻,也就是后世称为卢城之稻的亚寒带水稻。


第2972章 程三郎的内心,已经有了一个完美开发大计划
  虽然一年也只能种上一季,而且那些当地的蛮族管理也过于粗放,不像江南那样的精耕细作。
  水稻的产量比江南之地低,可问题是这种水稻煮出来的米饭洁白如雪,米香浓郁。
  这想必就是后世的东北大米的老祖宗,而今,也被程三郎给搞了出来。
  准备在这辽东城这一带进行大规模的种植,争取让这辽东一带,成为大唐新的渔米之乡。
  李世民此刻已经坐回到了案几跟前,而谈兴正浓的程三郎犹自在跟前两眼放光地叽叽歪歪着他那一套振兴东北,啊不,是开发辽东及周边地区的长期规划。
  李世民呆愣愣地看着程三郎,条理分理,有理有据,重要的是,似乎在程三郎的内心,已经有了一个完美的大计划。
  这才多久,短短数日的光景,这小子居然已经想得那么远,甚至就连那十万战俘接下来要干点啥也已经做出了规划。
  说简单点,就是你们这帮子高句丽战俘想要吃饱穿暖,想要吃得好。
  很简单,为大唐王朝开发辽东地区,先好好地挥撒你们的青春和汗水,争取三年五载,将这里建设成为大唐的粮仓。
  李世民直到走出了程三郎的宅院,站在了府门外,这才如释重负地吐了一口浊气。
  拍了拍那一脸意犹未尽的程三郎,想了想,露出了一个慈祥而又充满着鼓励的笑容。
  “贤婿,你只管放心大胆的去做,你给老夫画的饼,即便有点空中楼阁的意思,可是老夫却很欣赏你的这股子干劲。”
  “好好干,缺什么,只管告诉老夫。”
  看着意气风发的老丈人如此说话,程三郎顿时精神一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声。
  看到老丈人即将抽身离开,程三郎突然想到了另外一件大事。
  “丈人且慢,小婿还有一件大事要跟丈人商议?”
  “哦?不知是何事?你只管说来。”
  “丈人,小婿听闻,丈人有意再调拔大量粮草运往辽东,有意一举平定高句丽。”
  “小婿特地询问了马相,知晓粮草运抵辽东,所耗甚巨,且又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李世民打量着程三郎,旋及就反应了过来。
  “怎么,贤婿难道还有其他办法解决此难题不成?”
  “若是丈人愿意按照市价购买,汉唐商行可以在十日内,向辽东城输送十万石粮食,若是给汉唐商行一个月,便是三五十万石也没问题。”
  “……”李世民愣愣地看着程三郎,直到看得这位爱婿脸上露出了一个略显羞怯的笑容。
  “丈人,那个小婿毕竟是代表商行,跟你老做生意。”
  “做生意做到老夫头上来了,你这小子。”李世民眼皮一阵狂跳,牙疼地吸了口气。
  可旋及一想,若是朝廷从洛阳运送粮草过来,想要送一石,所耗的成本,差不多要两石。
  这小子,居然能够用市价,将粮食送到辽东,李世民忍不住扭头又朝着宅院中行去。
  “来来来,你且跟老夫好好说道说道是怎么回事。”
  面对着老丈人的询问,程三郎自然也不会隐瞒,便将现如今汉唐商行正在交趾诸地,开始大规模地推广种植占城稻。
  只不过这些稻米,全部外销,一粒粮食也不往大唐流入,为的就是维持大唐的粮食价格稳定和社会稳定。
  另外,之前搞高句丽的时候,也正是利用粮食倾销,高卖低卖,如此反复之下,令那高句丽的粮价重挫。使得这两年来高句丽的粮食产量大减……
  看着跟前这位小心翼翼地讲述着自己用商业手段在国际上耍得龙飞凤舞的贤婿。
  李世民就想到了之前关于那新罗被灭之后,新罗之地的粮食几乎尽数被那高句丽搜刮一空。
  看来,高句丽之所以下手这么狠,而且还在面对大唐的时候,非要去搞新罗,怕是跟粮草不足有着莫大的干系。
  而偏偏程三郎后来又搞出了一招粮食换战俘,拿粮食又将那些倒霉的新罗人换了回来。
  李世民忍不住抹了把脸,好气又好笑地翘起了手指头来。
  “倘若新罗知晓你才是让他们灭国的罪魁祸首之一,真不知道他们会有何想法。”
  “……丈人,这可跟小婿没有半点干系,毕竟小婿做生意只针对高句丽,他们新罗自己挡不住高句丽,这可怪我不得。”
  程处弼小声地狡辩道。
  ……
  “行吧,既然贤婿你要跟老夫做生意,老夫准了,十万石粮食若是能够在十日之内到达,倒真是解了老夫不小的烦忧。”
  毕竟这里可是又多了十万战俘,那可是十万张嘴,再加上那辽东城内的数万百姓,一天下来,就增加了近十万斤粮食的消耗。
  之前李世民可真没有想过要留下这十万战俘,可现如今既然已经将高句丽视为自己的地盘。
  说不定以后战俘会更多,所以,大量的粮草辎重是必不可少的,可那样一来,其消耗那就是一个十分可怕的数字。
  若是能够以市价从汉唐商行这里采购到,对于朝廷而言,当真是惠而不费的大好事。
  如此一来,也能够极大地削弱朝廷反对征讨高句丽由短期征战向长期经营演化的战略。
  至于如何跟那些大臣们解释,还不简单?自己的亲爹李渊就是汉唐商行的最大的股东。
  自家的商行给帮朝廷送粮食,而且还按照市价,如此惠而不费的好事,还要啥自行车?
  不过程三郎这小子倒真是脑子活得不行,深知大唐的粮食价格一旦出现波动,很容易伤害到百姓。
  结果,把粮食往外倾销,虽然李世民有些担忧,这小子该不会去坑害周边诸国,可是仔细一想。
  他既然已经都做粮食生意数载,也没有哪一国使节向朝廷抱怨过,想来,应该是正经的商贸往来。
  只要不是欺行霸市的行为,自然可以接受。
  这一回,老丈人终于真的离开了,而程三郎也是相当的欣慰。
  不管怎么说,粮食生意靠的就是薄利多销,量大管饱,哪怕是汉唐商行的粮食生意不涉及国内。
  可跟军方做生意,相当于是替朝廷省钱粮,那自然不会有什么问题。
  等到日后大唐军方开始拓展海外,汉唐商行自然也就会成为专门的供应商。
  虽然现在看起来还有点远,但是程三郎相信有了第一单,就会有无数单。


第2973章 大家为了尊老爱幼,才将他爹排第一
  大帐之中,此刻已经聚集了不少的降将,高延寿、恒守、高钟武,以及追随高句丽的契丹、靺鞨部落首领乞乞仲象(其子大祚荣,渤海国建立者)、诺阿等足足有四十余名。
  而在另外一则,则是隶属于大唐的十余名军方将领,还有那些效忠于大唐的蛮族首领例如乌蒙州都督李辩(靺鞨族唐朝名将,右羽林军大将军、上柱国、辽阳郡王李多祚的亲爹)。
  契丹古八部之一的何大何部首领、左领军将军、松漠都督府都督大贺窟哥,受封无极县男,赐姓李氏,因此又叫“李窟哥”(契丹无上可汗李尽忠的亲爷爷)。
  他们都是接到了都督程三郎之命,特地前来候命的。
  相比起那些谈笑从容的唐将与蛮族将领而言,新近归降的那些高句丽与各蛮族将领们此刻则显得心事重重。
  这几日来,他们这些归降人士,打听得越多,就越明白,这位这位大都督程三郎到底是何等样人。
  关于程三郎的各种事迹,简直如同传奇一般亮瞎人眼,真可谓是数不胜数。
  治病救人无数可谓大唐国手,杀人夺城无数可谓沙场悍将,身怀法术,能令天地变色遮天蔽日,吞云吐雾,以天雷杀敌更是基操。
  能化身三头六臂,身高百丈之魔王,开山崩石亦是寻常。
  除了那些妖魔鬼怪一般的手眼身法步之外,程三郎智谋过人,舌辩无双。
  军略更是神鬼莫测,绝对是大唐年轻一辈武勋人士中的翘楚人物。
  有目击者称大唐天子曾经询问那位大唐军神李靖,对于程三郎的评价,那位大唐军神沉默了足足柱香的功夫之后,摇了摇头。
  说是想要评价程三郎,非真龙天子可不评,看看,意思是啥?
  意思就是程三郎必定是什么煞星下凡尘,普通人评价,很有可能会遭遇天谴啥的。
  唯有大唐天子,有国运傍身,才可品评此獠。
  重要的是,大唐天子对这位爱婿的宠爱,简直冠绝诸婿,这家伙曾经把大唐国都洛阳的天、地二坛夷为平地。
  将洛阳城墙给毁坏,更将洛阳城内的几座桥梁,连带皇宫都给炸塌了,结果屁事也没。
  满朝文武之中,他程三郎得罪的人可不在少数,可是陛下却对他其极维护,至今那些跟他起冲突的不少官员纷纷落马,唯有程三郎还在活蹦乱跳连连高升。
  程三郎如今已然成为了仅此于号称大唐朝堂第一恶霸程咬金的二号人物,这还是因为程咬金是他爹。
  大家为了尊老爱幼,才将他爹排第一。
  虽然这样的评价肯定不是褒义的,但是也足以证明这位程某人有多厉害,小小年纪,已经恶名远扬,凶名昭彰。
  总而言之,本身对于程三郎的邪恶与阴损,有着切身体会的一干归降人士,了解得越多,就越害怕。
  心中原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