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盖苏文看着亲弟弟,沉声言道。
“二弟,你知道不知道,今年的秋粮,怕是最多也就只能有去岁的七成。”
“什么?!”渊净土直接脸色大变站起了身来。他可是很清楚,这几年来,天公不作美,高句丽的粮食产量一直都不高。
可以算得上是勉强维持,而今,大唐兴兵而来,正需要大量粮草辎重的时候。
却突然一下子粮食产量下降得如此厉害的话,这让渊净土第一时间怀疑是不是唐国有意为之。
“现如今已经不是继续纠结我高句丽粮食如何减产这个原因的时候,而是应该想着,怎么最大程度的获取更多的粮食,解决问题。”
渊净土正色朝着渊盖苏文一礼。“大哥,小弟我明白了,那大哥是准备今日,还是明日见那百济的扶余隆?”
“就今日吧,见了他,早点解决大事,为兄也才能够安心一些。”
说到了这渊盖苏文想了想又朝着渊净土道。“可曾打探出,唐国水师所使用的那种武器是何物?”
“那唐国兵马,对于那种水师武器守备十分严密,小弟只打听到了那种武器的名字为火炮,至于其他的,实在是无能为力。”
渊盖苏文点了点头,想了想,这才故作轻松地一笑。
“还好,那只是横行于汪洋之上的水师武器,不然,那问题可就大了……”
“……”听得此言,渊净土看了一眼兄长,最终没有多说什么,而是跟兄长道别之后,快步而去。
当日下午,扶余隆终于收到了来自于高句丽权臣渊盖苏文的邀请,这让他如释重负,第一时间赶去拜会这位高句丽的实际统治者。
一直呆到了华灯初上之际,他这才带着满脸难以置信的惊喜之色,与那同样喜动颜色的鬼室福信离开。
三日后,渊盖苏文命傉萨(都督)纽真为大将率五万精兵,从杨口城出兵,沿太白山脉西侧南进,直扑竹岭。
又将那高句丽东海沿岸的船只搜罗一空,在东台城收罗了三百余艘船只,乘载着七千精锐,悄然地朝着那金城所在的海岸进逼。
而扶余义慈在见到了亲儿子扶余隆带回来的好消息之后,亦是对那渊盖苏文速战速决的想法深以为然。
乘着现如今唐国水师尚未修整完,回来搞自己之前,将那新罗给灭掉,等到那唐国水师来临的时候,自己避免了腹背受敌的可能性。
这位久经战阵的扶余义慈亲自统帅五万精锐,跨过了那被新罗依偎屏障的小太白山脉,杀气腾腾地径直往新罗腹地而去,兵锋直指新罗王都金城所在。
……
金毗昙,正站在那设立在大耶城外不远处的大营中,打量着那座已经被百济人所夺取的新罗西部重镇坚城。
百济人攻取下大耶城之后,原本意图进行东进,最终为那领军来援的金庾信所败。
之后,百济大军退缩了回去,但是被他们攻取的重镇大耶城,被他们牢牢地掌控着。
而此番,金毗昙奉了女王之命,为了配合那位唐国名将程三郎的战略,所以,率领两万兵马,连同之前收拢来的残兵败将又,招募了近两万农兵,这才凑出了五万大军。
再一次扮出了一副要兴兵讨伐百济,夺回失地的架势。
虽然金毗昙对于军略只敢说略知一二,但好歹有个好手下金文颖也是新罗一等一的知兵之人。
在他的操持之下,金毗昙率领大军步步为营,进逼到了这大耶城外,甚至还发动了数次进攻。
虽然拿这坚固的大耶城没有办法,但是金毗昙却很清楚,自己在这边闹腾得凶,程三郎那边就越容易办大事。
最好是他能够统帅水师,直接沿水入百济腹地,把那位百济王给生擒了最好。
……
打量了大耶城半天之后,金毗昙朝着身边的金文颖小声地道。
“咱们在此驻军已有半个来月了,可是为何,只有几只兵马来援,而且数量都不多。”
“难不成,是咱们的声势不够?”
金文颖缓缓地摇了摇头。
“必是因为程三将军他们已经率领水师正在与百济主力鏖战,故尔,才会让百济难以分兵来援。”
“可惜咱们身处战场,消息传递不便,也不知道王都那边,可有收到消息。”
“之前倒是收到消息,说是程三将军已经率领水师赶往百济沿海,去与那位大唐名将英国公李绩汇合。”
“有了这两位大唐名将同时出手,肯定会给予百济极大的压力……”
金毗昙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打量着那城头上的百济士卒,正在乘着战事的间隙,用木板和石块,意图修补那被破坏的城墙。
“要不,咱们干脆强攻大耶城?”
“上大等万万不可,我们虽然看起来兵马众多,可是这里边,可是有不少残兵和农兵。
真正可战之兵,也就只有那两万人马,若是损失过大,怕是到头来,非但岂不到牵制百济的作用,反倒让百济人看出咱们的虚实。”
就在距离他们大营十数里外的一座山头之上,几个身形,悄然地出现在了山头之上,朝着这边张望不已。
“……”
第2882章 这是绝佳的荡平新罗的机会
是夜,金毗昙本在安祥地入睡,正睡得十分香甜的当口,突然一声厮杀之声传来。
当金毗昙惊醒过来,惊魂未定地提着武器冲出了大帐,这才得知,原来是那大耶城内的百济兵马,正在夜袭大营。
金文颖还特地遣人前来相告,对方顶多也就一两千人,让金毗昙安心,早有准备的他肯定能够摆得平。
这让金毗昙终于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回到了大帐之中,躺下之后,翻来覆去,外面时不时传来的厮杀声,扰得他实在无法入眠,只能坐在榻上发呆。
而就在这个时候,大营之中陡然暴发出了比起之前更加激烈的呼喊与喧嚣声。
金毗昙不得不再一次走出了营帐,却惊惧的发现,这一次的喧闹,并非是来自于面朝着大耶城的这个方向。
不知何时,身后方向的营寨中,此刻到处都燃起了冲天的火花,而那些咆哮声,嘶喊声响着一片。
还有那如雷的蹄声和厮杀声,朝着着这边越来越近……
若不是身边的亲兵第一时间赶来将金毗昙团团围住,怕是他都差点被在那些犹如没头苍蝇,四散而逃的乱军踩踏受伤。
金毗昙第一时间就指挥着那些亲兵保护着自己,朝着那厮杀声最稀少的北边而去,而就在穿行于乱作一团的大营时。
从远处,传来了一阵阵的欢呼声,金毗昙的脸色瞬间就变成了死灰色,因为他听到了那些欢呼声的意义。
那位百济国王扶余义慈,居然亲自率军来袭,这特么的……到底是怎么回事?
扶余义慈看着那新罗大营之中冲天的火花,看到那些麾下将领频频赶来报捷,心中也不禁生疑,为何这只新罗兵马会溃败得如此之快。
直到有人将被俘的新罗将领带到了马前,扶余义慈这才得知真相。
知晓了新罗国此番为了跟大唐打配合国中最后那数万精锐,调出了三万随大唐水师行动,再加上陷于这里的两万。
也就是说,新罗王都金城,现如今的兵马,怕是真没多少,面对着如此外强中干的新罗。
再加上有了高句丽配合,这位百济国王扶余义慈不禁开怀大笑,这简直就是老天爷给自己绝佳的荡平新罗的机会。
……
李绩此刻,正立身于登州城西二十里处,立身于一处高丘之上,朝着远处频频张望不已。
一旁的水师统帅吴中郎将此刻显得十分的紧张,而他身后边的那票水师将领也好不到哪儿去。
他们之所以会出现在此,则是因为英明神武的大唐皇帝陛下李世民半路突然改了主意,想要过来这里探望一下大唐的水师。
当然这是明面上的借口,李世民一行抵达了齐州之后,这位大唐天子一想,现如今到了那幽州,也得在那里等待严冬过去。
既然如此,倒不如去那登州一趟,毕竟他的三个亲儿子,李泰、李治这对被贬谪为郡王的亲儿子土地就在这里。
再加上唐国水师连败百济、倭国水师,作为大唐皇帝,虽然都给那些水师的新式武器命了名,但问题是不见上一见,也觉得不太甘心。
而李世民把自己的想法跟一干臣工一说,大伙一想也是,来都来了,从这齐州过去也不算太远,那就干脆去一趟。
毕竟大家也同样好奇心满满,再者说,之前那帮蹭功劳的货色所献的晒盐之法,已经在胶东半岛大力推广开来。大家伙也正好过去调研一番。
君臣一拍即合,于是乎,就朝着那登州而来。
李绩这位平壤道行军大总管,也是今日一早,这才收到了消息,赶紧第一时间率领着一干将校赶来。
当然他也没有忘记遣人去知会那位习惯性睡懒觉的齐王李恪。
而瘫在榻上,怀里边搂着眉清目秀的小姐姐,挺着肚皮打着呼噜的李恪睁开眼睛的时候,已然距离那李绩派来的信使抵达青州大都督府差不多半个时辰。
毕竟谁都敢像程三郎那种人,敢于随时随喜地去打扰这位累了一宿的齐王殿下。
等到醒来,听闻亲爹居然要流窜过来的李恪顿时大吃一惊,赶紧连滚带爬的开始梳洗收拾,一面吩咐下人赶紧收拾府邸,不该看的不正经的那些玩意都赶紧找地方藏起来。
避免亲爹万一拿自己的房子来当行宫,看到什么不该看的,抄起大棒棒又在这登州城上演动手动脚版《父慈子孝》。
……
李恪抄起了粥碗灌了一大口,抄起了一个烤得酥脆的烧饼一边啃着一边就朝着府外大步而去。
这才刚刚赶到了府门口处,就恰巧看到了远处驰来一骑,高声大叫,有捷报。
“捷报?”听得此言,李恪不禁一乐,直接就松了口气,哪怕是自己接爹迟到,那也等于是有了理由。
“来来来,拿来给本王瞧瞧……”李恪笑眯眯地伸手接过了那份报捷文书。
只看了一眼,李恪的眼珠子瞬间就瞪成了几何图形,嘴巴也夸张地扩张到足以塞下一只钵大的拳头。
硬是足足愣了差不多得有一息之功后,李恪就像是快发被溺毙的倒霉鬼一般开始疯狂喘息。
“这,这,这怎么可能……”
“殿下,莫非是那程三将军已经剿灭了倭国水师残余?”
“不是,是他把倭国已经灭了。”
“真不愧是程三将……殿下你说什么?!”
“程三将军,他已经率领大军,把倭国灭了。”
“什么?!”青州大都督府门口的守卫,随员等人都纷纷发出了夸张的惊呼声。
李恪抬起了脑袋,看向那瓦蓝瓦蓝的天空,脸上满满的全然尽是幽怨与惆怅。
处弼兄又立功了,立的还是灭国之功。偏偏这一回,自己却不在他的身边,而那票狐朋狗友却全都跟在处弼兄的屁股后边吃香喝辣。
心情甚是不爽利的李恪幽怨地长叹了一声之后,这才定睛看向手中这份内容丰富的报捷文书。
这个时候,李敏忍不住小声地提醒道。
“殿下,咱们怕是得赶紧过去才好。陛下即到到达登州,若是得知青州都督府别驾又立下这等不世之功,相信陛下肯定会很喜欢。”
“……走,赶紧去见我父皇!”
第2883章 朕的爱婿此刻在何处?
“……殿下应该是有重要公务处置,稍后便至。”
“既如此,那李卿你就带路,领朕与众卿,到那频频为我大唐建功立业的水师所在去瞧瞧。”
“臣正有此意,陛下请……”
李绩与李世民并肩策马而行,后方,则是大批的随行文武重臣,或是乘车,或是骑马行进在这宽阔而又平坦的水泥直道上。
重蹄踩踏在这水泥直道那压有纹路的路面上,铮然作响,宽阔的水泥直道呈中高两边低的形态。
如此一来,路面上就不会积水,更不会像那些黄泥路一般,到了雨季就泥泞难行。
而且这样宽阔而又坚固的路面上,如今不但有四轮,甚至还有六轮的马车在狂奔。
“如今远行,可着实比之贞观初年之时要方便快捷太多了,说来,这水泥直道,可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啊。”
听到了陛下这话,那柴绍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陛下所言极是,若是过往,百姓商旅从洛阳地界前往这胶东之地,两千里路,怎么也得一个半月以上。”
“而如今,倘若是乘座那汉唐商行的长途马车出行的话,在这水泥直道上,一日可行八十里,二十余日便至。”
“像臣之前往来于洛阳和长安之间,没有那水泥直道之前,尚需近半月光景,可是水泥直道通畅之后。只需要两天两夜就能到达。”
“真的假的?”一位大臣有些不相信地瞪起了眼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