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济军头下意识地缩到了巨盾后方,在那巨大的轰鸣声之后,他就听到了一连窜,仿佛如同雨滴砸落在房顶与屋檐上的声响。
只不过,这样的声响,仿佛被放大了数十倍,上百倍。
他看到了正在身后边奋力划船的一名桨手,脑袋直接就被掀飞了一半,他身后的桨手,则是直接胸口被开出了一个大洞……
军头此刻才觉得自己的腿部火辣辣的,低头一看,就看到了厚重的巨盾不知道何时已经被砸出了一个洞。
而自己身上的铁甲,直接就被掀掉了一半,大腿的前侧,已然是血肉模糊……
国光俊勇看到了那些快船进逼到了距离唐国巨舰不足一箭之地时,喷吐出来的火光笼罩下,那一艘艘的快船上原本站得甚是密集的百济勇士,直接就扫了一半还多。
那些百济勇士一个二个都好像是被过了电似的歪歪斜斜地纷纷落入了海中,很快,那片海域,泛起了诡异的腥红色……
国光俊勇此刻脑子里边一片空白,甚至就连自己什么时候被亲兵拖上小船,如何逃离了在海面上燃起熊熊烈焰的战场也不知道。
他所知道的就是,自己统帅的百济舰队,完了……
原本四散而逃的大唐水师战船们,此刻正从四面八方围拢而来,那大唐万胜的欢呼,犹如巨浪一般,回荡在白江口外……
第2855章 请天皇陛下立刻下旨求援百济
泗沘城内,百济王宫之中,扶余义慈拉着脸,听着跟前臣子的禀报。
当听闻百济水师大败,损失战船近半,死伤将士无数。
一干百济文武哗然不已,重要的是,大伙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之前唐皇不都已经昭告天下,唐国要兴兵讨伐高句丽,为何会突然与我百济起了冲突。”
“你莫非忘记了,之前唐国天子可是下诏,命我百济不得攻伐新罗来着。”
“咱们如今对阵新罗,正有优势,焉能说停就停……”
“唐国水师如此厉害,若是他们沿白江继续进犯,那我百济危矣……”
“水师大败,分明就是那恩率国光俊勇无能,不然,数百战舰,怎么可能不是唐国的敌手?”
扶余义慈听着下方那些文武百官的鼓噪,心中甚是烦闷,身为百济之王,同时又是极擅军略的帅才。
扶余义慈敏锐地意识到了,唐国水师在这个时候出现在自己身后,肯定是为了援救新罗而来。
可是现如今,百济正在兴兵讨伐新罗,之前自己亲自率领大军夺取了大耶城后,继续东进之时。
遭遇了金庾信这位新罗第一猛将所率的新罗精锐的偷袭,以致大败,只能撤回暂且休整。
而就在两日前,收到了消息,新罗女王拜大上等金毗昙为主帅,金文颖为副帅,再一次起兵数万,意图夺取失地。
扶余义慈已然整顿好人马,准备赶往大耶城求援,结果在这个时候,白江口出现了一场大溃败。
“现如今这种状况,对于我百济而言,很是不利,新罗之前大胜一仗,而今卷土重来。”
“唐国的水师跟那新罗合作,令我百济水师损失惨重,倘若唐国水师乘国主与新罗激战之时,经由白江登陆我百济腹地的话,那我百济危矣……”
“我百济水师损失惨重,难以再行出战,但是守住白江口,应当无碍。”
……
“可是诸位想过没有,唐国水师,倘若不在白江口登陆,而是以水师一部,将我百济水师堵在白江口内,另择地登地,又该如何?”
“另择他地,难道当我百济武士是死人吗?唐国水师虽锐,但是我百济武士也不是善与之辈。”
“呵呵,那为何除了国主亲征能胜之外,尔等武将,连战连败,不论是高句丽还是新罗,尔等都不是对手。”
“此刻居然在国主跟前妄称唐国不堪一击,尔等这是在欺君吗?”
“你什么意思,是觉得我们无能?”
“哈,我可没有这么说,是你自己说的……”
“你这个混帐,有本事与某决一死战。”
“二位不要过于激动,淡定,淡定一些……”
听着下方的争论声越来越大,扶余义慈抬手揉了揉眉心。
“够了,本王召你们来此,是让你们来想办法,拿主意的,而不是让你们相互抱怨的。”
听到了扶余义慈的低吼,一干臣工纷纷闭上了嘴,老老实实地大眼瞪小眼,毕竟唐国开始插手,这可是大事。
以百济的实力,对付新罗还成,可问题是那唐国乃是天朝上国,哪怕仅仅只是唐国的水师,就足以让百济举国惶恐。
“大王,如今高句丽正在与唐国交战,难有余力助我百济,而新罗为唐国鹰犬,恨不得置我百济于死地。
如今,水师新败,难以抗衡大唐水师兵锋,唯有退守白江口内御敌。算来算去,我百济只能尽早向倭国求援。”
“倭国孤岛悬于海外,向来舟船甚众,向来与我百济关系极洽。”
“更何况,倭国因更易国号之事,也是狠狠的得罪了唐国,臣相信,只要大王传讯于倭王,倭国定会出兵。”
“大王,佐平成忠之言甚是,臣也觉得,唯今只有倭国可助我百济破敌。”
一干百济重臣纷纷出言附和,扶余义慈思来想去,的确也没有其他的办法可想。
重要的是,百济与倭国的关系,的确十分的亲密,可以说,百济之前有好几次快要撑不下去的时候,都是倭国出手相助。
“既然如此,恩古……你最是能言善辩,此番,由你出使倭国,一定要说动倭国出兵。”
恩古朝着扶余义慈恭敬一礼大声答道。
“大王放心,臣一定说服中大兄,只要中大兄王太子动念,那么,借兵之事不难。”
百济重臣恩古第一时间离开了王宫,率领护卫,朝南疾驰而去,他要赶往南方,然后从南方登船前往倭国请援。
而那位百济水师统帅国光俊勇,被扶余义慈下诏痛斥了一顿,让他戴罪立功,死守白江口。
至于国光俊勇在报急文书中的那些夸张之言,什么大唐的战舰会喷火,能够把铁锭扔到近两里外爆炸开来烧坏船只等等之类的屁话。
一干百济君臣,都当成了这个贪生怕死的混帐为了逃避自己指挥不力的罪责,才会如此的胡说八道。
……
“如今,不论是物部氏,还是大伴氏,又或者是吉备氏、加夜氏,都已经在朝廷大军的面前,连战连败,颓势已显。”
“相信用不了多久的时间,这些叛逆定会被朝廷所镇压。”
“不过现如今,百济国受唐国水师进犯,而那新罗得了唐国之援手后,如今已与唐国形成了两面合围之势。”
“若是不求,那我国在半岛多年的布置,都将毁于一旦。”
此刻,王宫之中,年纪比天皇还要大的中大兄皇太子正在慷慨陈词,一干倭国重臣全都沉默不言。
孝德天皇坐在主位之上,静心倾听,心里边却颇有些不以为然,毕竟,现如今,攻打那些拥金自重,不尊王化的豪族,已经到了紧要的关头。
这个时候,中大兄皇子却认为百济已经到了危急存亡的关头,需要朝廷立刻出兵。
“臣请天皇陛下,立刻下旨,尽聚我朝水师,立刻赶往百济外海,与百济水师,里应外合,以解百济之困。”
“只要我们能够击败唐国水师,那么,我们亦可以效法唐国之战术,以水师抄袭新罗以东,令新罗顾此失彼。”
“到了那个时候,不但百济之困尽解,说不定还能够尽取新罗之地……”
第2856章 来自于倭岛的飞鸽传书……
中大兄说到了这,目光一扫左右,很快,一众文武重臣,纷纷出列,朝着那高居于主位上的孝德天皇痛陈厉害。
总而言之,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句话,那就是中大兄皇太子说得太好,还请天皇陛下无论如何答应中大兄皇太子的计划。
看着那些臣工们如此表达,孝德天皇甚是无奈地抹了把脸,朝着中大兄皇太子勉强一笑。
“朕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百济与我日本向来共进同退,如今蒙难,朕,自然不能袖手旁观。”
“不过现如今,讨伐诸豪族,正值紧要关头,如此尽起水师与精锐往援百济,会不会……”
听到了这话,中大兄皇太子自信地一笑。“陛下只管放心吧,臣会在京中留下两万精锐心备不测。”
“至于那些豪族,如今都已是强弩之末,怎么可能还有余力扰乱朝廷之大计。”
“既然太子觉得没有问题,那就辛苦太子为帅,主持求援百济之军务,朕期待太子,早日得胜而归……”
相比起那办事情更喜欢谨慎从事的孝德天皇而言,中大兄皇太子可是要激进不少。
而且行事风格喜欢行险,不喜欢行险,也不会冒着性命之危,将那权倾朝野的权臣苏我入鹿弄死。
现如今,百济的请援,让中大兄敏锐的意识到一个问题。
大唐的水师都已经出现在了百济,倘若百济直接就软绵绵地躺下,任由新罗与大唐宰割。
那岂不是意味着,等那百济被搞定之后,说不定哪天,大唐的水师就会出现在本国的海岸线上。
所以,中大兄皇太子在收到了百济使节的请援,第一时间就作出了立刻、马上、速度求援百济的决定。
而且,不仅仅只是去求援那么简单,而是要尽起水师,务必要一举而定,将唐国水师,尽歼于百济境内。
如此一来,百济由西向东大举进攻新罗,而自己则率水师绕往金城,东西夹击之下,必然能够打新罗一个措手不及。
……
在这位既是皇太子,又是权臣的中大兄的指示之下,整个倭国都动弹了起来。
倭国几乎召集了所有的战船,就连不少的渔船,也直接征用入伍,凑出了一只规模达到了一千两百余艘的巨大舰队。
而中大兄皇子,更是率领着五万倭国精锐之师,登上了甲板,拉开了倭国与唐国之间的第一次战争的序幕。
码头处,几名倭国人,看着摆成长龙的队伍纷纷登船,而在码头内外,那几乎看不到边际的战船。
自然也看到了那被一众倭国文武簇拥着来到了这码头的中大兄皇太子。
这位年纪比天皇还要大出不少的皇太子,倭国上下都是耳熟能详。
中大兄披挂着一身漂亮的铠甲,嗯,这正是当年,大唐赐给蕃属国的铠甲,被倭国上下视若珍宝。
之前,一直都被那苏我入鹿霸占在手中,随着苏我入鹿的倒台,许多的好宝贝,都落入了这位中大兄的手中。
包括这一件相当漂亮,相当耀眼的明光重甲。
一旁的一干倭国将领,看向这套铠甲时,目光里边满满的全是贪婪与羡慕之色。
毕竟自己等人披挂的本国所制的那些铠甲,跟这唐国出品的明光重甲相比起来,简直就是一堆金银旁边的废铁渣子。
更别提绝大多数的倭国精锐,都是用竹木来制作甲片,用以防身。
中大兄站到了码头旁边,转过了身来,看向那几乎齐聚于此的倭国文武,满意地微微颔首。
“诸位,本殿不在国中之时,有劳诸位竭力辅佐陛下,莫要令小人奸佞近于陛下御前。”
一干文武纷纷拜倒,朝着这位权臣兼皇太子狠狠地表了一波忠心,这才恭送中大兄登上了战舰,扬帆远去。
稚犬养网田立身于中大兄皇太子的身边,看着那离自己等人渐行渐远的码头,忍不住小声地道。
“殿下,为何不让天皇随军亲征,天皇留在国中,时间短也就罢了,倘若时间一长……”
“好了,不用担心,陛下终于是我的妹婿,他是什么样的人,我还能不清楚吗?”
“他虽然与我政见不和,但是,我和他,至少不用兵戎相见。”
说到了这,中大兄皇太子又忍不住补充了一句。“至少现在不用。”
听到了这话,一干心腹将领深以为然,也对,如今国中兵权尽聚于中大兄之后。
天皇陛下就算是对中大兄皇子有再多的不满,也只能憋着,而且此番出征百济。
若是能胜,那么中大兄在国中的声望,必定会是远超天皇陛下,到了那个时候,就更不可能有人会站在天皇那一边。
……
汉唐商行的商铺之中,尉迟掌柜抚着浓须,认真地倾听着跟前来人的禀报。
听闻不但战舰的规模前所未有,怕是至少千艘以上,而且光是登船的倭国武士怎么也得有好几万。
尉迟掌柜听罢,满意地点了点头,拍了拍这位的肩膀,拿出了一块黄浧浧的金饼,递到了他的手中。
“辛苦兄弟了,这点小意思你且拿着,回头,必有厚报。”
“大掌柜万万不可如此……”
“记住了,但凡为我汉唐商行做事,皆要有回报,这是我们汉唐商行行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