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干文武重臣亦是深以为然,附和不已。
看到了这一幕,李承乾似乎信心更足地开口言道。
“我大唐名将如云,百万之师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北征薛延陀,西征高昌,南讨吐蕃,天下诸雄无不威服……”
对于大唐国家实力,以及军事实力,李承乾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也都是有理有据,令一干臣工无话可说。
而一直留在那贞观大殿侧门后方的李世民,听到了李承乾在那里有理有据,不卑不亢地说服着那些文武百官。
脸上不禁浮现出了温暖的笑容,承乾这孩子,越来越有担当和胆略,这样的成长,亦让自己也可以松口气。
但是,高句丽一日不定,大唐,又何以能长治久安。
重要的是,如何能够显得朕之英明神武,远胜前朝二帝?
也,兴许也算是李世民这位大唐太宗皇帝陛下的虚荣心,更重要的是,他渴望天下人明白,虽然他成为大唐第二任天子的手段,或许有黑历史。
但是,只要自己能够用文治武功,让天下人振奋,令大唐煌煌天威,远胜前朝,那么,又还会有谁去计较之前那点黑历史……
……
武德殿内,一干文武重臣尽聚于那一张长宽都近丈许的沙盘跟前,校检兵部尚书李道宗此刻正在这里以于目前半岛三国的局势向一干重臣分析。
经过太子殿下的劝说,加上一干文武重臣也很清楚,陛下已然下定了决心,再难动摇。
自然也不会再继续跟陛下闹别扭,终于再一次回到了君臣齐心的状态,就如何征讨高句丽开始进行全局筹划。
决定先遣营州都督张俭等率幽、营二都督府兵及契丹、奚、靺鞨等部先击辽东,以观其势;
命太常卿韦挺为馈运使,河北诸州皆受其节度;
又以太仆少卿萧锐运河南诸州粮转运往登州,以备入海。
“传旨青州大都督府,李绩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程处弼为平壤道行军副总管。
先筹措兵马战舰,视情况解新罗灭国之危……”
随着一道道的圣谕传达,大唐,这个时代最为强大的帝国,再一次向世人展示她战争机器的强大。
而今李世民最感欣慰地地方在于,由于大唐的政治与军事中心的东迁,使得大唐的战争准备时间变短。
倘若大唐军事中心仍旧以关中为主,关中军事调动所耗费的时间,怕是就会从三个月,变成大半年。
另外,大唐的马种改良计划,进展得相当的顺利,现如今,大量已然成年的大唐良驹已经可以入列,使得大唐铁骑的重装实力,再上一个台阶。
再加上程三郎那小子搞出来的炮舰,当可令大唐水师战力暴增,让原本只能作为运粮大部队的水师,有了成为大唐征讨高句丽的一只奇兵。
听到了陛下向青州大都督府下达的圣谕,一干武勋重臣的表情都显得有些古怪,纷纷眉来眼去不已。
方才还因为自己亲儿子已成为有份成为了平壤道行军副总管而洋洋得意的程大将军忍不住问道。
“陛下,传谕青州大都督府的圣谕,是不是显得太过含糊不清了点。”
听得此言,李世民转过了头来,看向这位亲家,大巴掌拍了拍程咬金那宽厚的肩膀,小声地问道。
“程卿啊……你觉得你家老三,他是能听别人招呼,老老实实行事的人吗?”
此言一出,程大将军鬼鬼祟祟地转了转眼珠子,有些不太自信地道。
“我家老三一向老实憨厚,应该会听的吧?”
“你觉得我会信?”李世民脸色一黑,翘指大拇指指了指自己的鼻子尖。
“啊,这……”饶是程大将军脸皮厚如城墙拐角再加砖,直面这位不知道被亲儿子坑过多少回的大唐皇帝陛下。
程大将军也只能腼腆一笑,打了个哈哈,正在寻思如何狡辩,就听到了亲家翁开口。
“不妨告诉老程你句实话,他们去青州之时,就已经得了朕之密旨,他们自会斟酌行事。”
听闻此言,程咬金这才转忧为喜。“陛下深谋远虑,老程远远不及矣。”
“行了程卿,朕若亲征高句丽,这大唐帝都,乃至朝野之宁靖,怕是又得交托于卿之手了。”
程咬金面容一肃,大手一拍宽厚的胸膛。“陛下放心,有老程在,洛阳必能安泰。”
“嗯,有程卿你这句话,朕亦安心不少。”李世民满意地点了点头一笑。
有了程咬金坐镇洛阳,柴绍再回关中稳定局面,国内当无忧矣,自己也能够全心地投入到征讨高句丽的战略当中。
第2831章 关于程三郎的绯闻太多太多……
陛下的圣旨,飞速地径直往那青州而来,不过数日光景,便抵达了青州大都督手中。
面对着这一项任命,李恪这位青州大都督甚是羡慕嫉妒恨。
明明自己才是青州大都督,可结果呢,自己居然被安排搞后勤工作,负责对接粮草辎重方面的事务。
而李绩这位长史成为了平壤道行军大总管,李绩好歹是大唐名将之中的拔尖者,担当这个也没啥。
可问题是,处弼兄居然成为了平壤道行军副总管,这要是撂在过去,怎么也得是正职在三品的大员才能够担当的位置。
可现在,朝廷居然通过了这一项任命,自己原本还想着继续蹭功劳,结果,原本想象中混吃等死的美好画面业已经破灭。
“我说处弼贤侄,陛下这份圣谕用意颇深啊,看来,很看好你小子……”
李绩这位大总管,打量着跟前眉开眼笑的程三郎,不禁有些羡慕妒忌恨地吐了这么一句槽。
已经落了好处的程处弼倒也不会跟这位长辈起什么口舌之争,毕竟,陛下的这份圣谕,已经给了自己很大的权利。
可以说,自己之前许多的谋划,不论是已经跟陛下私底下沟通好的那些,又或者是许多自己暗戳戳的算计。
都可以凭着便宜行事为理由,在这片辽阔的天地之间,挥毫泼墨。
程处弼朝着李绩这位长辈嘿嘿一乐,凑近了些小怕了道。
“那还不是有叔父你在此主持大局,小侄我才可以从容行事。”
“若是叔父能够信得过小侄,最好让思文老弟,跟着小侄,铁定能够升官发财。”
“……”李绩打量着嬉皮笑脸,怎么看都没个正形的程三郎,很想反问一句,你小子嘛意思?
难道老夫的亲儿子跟着老夫就不能建功立业不成?
可是李绩又转念一想,倘若自己立下的功勋,父子俩均一均,岂不就少了不少?
还容易遭人非议,可若是把思文那小子扔给程三郎这位很能搞事情的妖蛾子,唔……也不是不行。
李恪在那里长吁短叹老半天,一扭头,就看到了自己都督府的长史跟别驾两个家伙在那里满脸奸笑地嘀嘀咕咕不已。
顿时心头一恶,这一老一小两个混帐眼里还有没有本王这位大都督?
就在此时,就看到了李绩与处弼兄二人那贼兮兮的眼神落在了自己身上。
齐王殿下顿时菊花一紧,赶紧挤出了一个讨好的笑脸。“英公,处弼兄,不知二位接下来意欲何为?”
面对着这位穿一条裤子的老兄弟,程处弼跟那李绩交流了一个眼神后,屁股挪了过来。
“当然是以援救新罗为我等之首要任务,如果一切顺利的话,顺便搂草打点兔子啥的……”
“不过嘛,一切都还得贤弟你帮我跟英公打好掩护。”
看到处弼兄说到这话时,使过来的眼色,李恪瞬间秒懂。
“这二位只管放心就是了,二位为大唐征战在外,小王必定会做好接应的工作,定然不会误了大事。”
“呵呵……来来来,咱们好好的商量个章程,该当如何行止,才能够利益最大化。”
听到了程三郎这句话,李绩不悦地板起了脸。“贤侄,你格局能不能打开一点,别成日利来利去的。
这叫功勋最大化,岂不更加合乎情理……”
“是是是,你老说是功勋,那便是功勋。之前小侄就已经跟陛下就攻略这半岛诸国,进行过反复的推演。”
“虽然陛下不太同意我的观点,但也不得不承认,小侄我的眼光独到,倘若按照预演继续下去。很有可能会……”
看着跟前程三郎这边从商议正经事变成他一个人在那里洋洋得意地吹牛逼。
李绩脸当场就黑了,翘起手指头在那案几上敲了敲。“你小子能不能别废话,要说正经的就说正经的。”
面对着这位不怎么讲武德的老阴货,程处弼只能悻悻地停下了自吹自擂,开始讲述起了他那个大胆的搂草打兔子计划。
当然,程处弼绝对不可能把自己真正要干的事情给完全泄露出来。
看着程三郎的策略,李绩抚着沉吟良久,也不得不点头承认,这小子脑子够活。
居然借着打百济的同时,顺便把那倭国给勾搭上来,而且以百济与那倭国蜜里调油的关系,不敢说百分之百。
倭国至少也有八成八的可能性会在那百济遭遇巨大危机之际,兴水师以援百济。
如此一来,那些之前一直隐藏起来的巡洋将军舰就可以隆重登场,直接就将那倭国的援兵给打残,甚至都还有一举歼灭的可能性。
……
刚刚去拜会了青州大都督,收到了大唐天子授意,命青州大都督府的别驾程三郎为平壤道副总管,负责援救新罗的消息。
廉宗苏叛兴奋之余,又不禁开始犯起了愁来,毕竟这位高大魁梧,英武不凡的程三郎的威名,他还是有所耳闻的。
听说这位卢国公的三儿子,绝对是大唐年轻一辈才俊中的魁首。
并且深得大唐皇帝的宠爱,不但被称为掌上的明珠的闺女晋阳公主嫁给了程三郎。
并且听闻这小子毁坏了洛阳皇宫,还去挖光了大唐天子最喜欢的方竹,结果都屁事也没。
听闻他此番到这青州来任职青州大都督府别驾,还是因为大唐朝堂无数臣工弹劾他。
而大唐天子将他外放,就是为了敷衍臣工,等他在外面呆上一些时日,指不定功劳一立,就会再一次回到洛阳。
至于说这位程三郎文治卓越,将大唐剑南道泸州那等蛮夷之地治理得犹如江南般富庶。
又凭一已之力,大破剑川城,还气死了吐蕃国主父子,一个人深入虎穴,救出那位被吐蕃囚禁数载的象雄国主。
呵呵……廉宗苏判敢对天发誓,就连自己读过的唐国话本小说,都没有敢这么写的。
也就那几本关于程三郎的演义,明眼人一看,都知道分明就是这个厚脸皮自己在自吹自擂,自我推销而已。
总而言之,关于程三郎的绯闻太多太多,这反倒让廉宗苏判有些心虚。
谁也说不定,他是真的有这本事,还是被人吹捧出来的。
第2832章 你们出使倭国岂不等于是做了无用之功?
不过,这些话他是肯定不会说出来的,毕竟只要大唐能够表明态度,并且还能够派出援兵。
只要大唐出兵,哪怕是不能让那高句丽与百济立刻知难而退,也能够震摄住他们进攻的步伐。
再加上,大唐武贲的战斗力,绝对是世间所公认的最强军队。
哪怕是这只大唐援军的统帅,就是个只知道瞎鸡儿吹牛逼,靠着逢迎拍马一路高升的官二代。
只要他带过去的大唐兵马不是假货,那么对于新罗而言,就能够极大的提振新罗的士气。
总而言之,大唐答应出兵援救新罗,就是天大的喜事。
“那下臣这就先行告辞,遣人先将喜讯禀报鄙国之主,而下臣会在此地,等候程副总管率军往援。”
廉宗苏判朝着李恪深深一礼之后,恭敬无比地道。
“另外,下臣敢问程副总管,不知道程副总管何时出兵,下臣也好知会国主接应。
另外就是需要鄙国准备多少人马的辎重,还请程副总管吩咐一声,下臣也好请国中筹措。”
听得此言,程处弼不禁一乐,这位新罗使者倒也是个机灵人,想要借着询问这个问题,知晓准备派出多少人马去帮新罗。
程处弼摸了摸下颔,半晌才道。“暂时需要你们新罗先准备三万兵马一个月的辎重补给。”
“这点份量的东西,本官觉得你们新罗还是拿得出来的吧?至于出兵时间的话,最多三日,三日之后就会启程。”
听得此言,廉宗苏判心头一喜,连连颔首不已。
这才心满意足地快步而去,廉宗苏判刚离开没有多久,程处弼跟那李恪与李绩正要前往水师泊地,视查一下那些火炮现如今的装配情况。
这才刚刚来到了门口,就遇上了赶来报讯之人,说是那李义府与许敬宗已然圆满地完成了出使任务,已然安全归来,此刻已经抵达了码头处。
程处弼看到李恪与李绩二人似乎有意与自己同往,赶紧劝二人先去水师泊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