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一脸懵逼地看着表情十分深沉,就连语气也显得十分沉痛的处弼兄。
得,看样子处弼兄妖蛾子劲一起,又开始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了。
不过考虑到处弼兄因为倭国之事,心情相当的不美丽,李恪觉得自己还是别惹处弼兄为好。
“是是是,处弼兄所言极是,可是这鸿胪寺发给倭国的照会公文,倭国即便拿到了,他们肯定也不乐意照办。”
听到了李恪这话,程处弼嘿嘿一乐,大巴掌拍在了那李恪的肩膀上。
“呵呵,贤弟啊,他要照办我还不乐意呢。”
李恪打量着那副一笑容阴森的处弼兄,脑海之中灵光一闪。
“你这是想要逼那倭国跟我大唐……”
“不错,倭国之恶,更甚高昌,高昌都能够成为过去式,那倭国凭什么不能?”
程三郎话音刚落,就听到了屋外传来了禀报声。
“三公子,吴王殿下,陛下派人来,请二位入宫觐见。”
……
“你说你爹这会子寻咱们哥俩,会为了什么事?”
“小弟我哪知道,这段时间,咱们可是已经相当低调了,什么妖蛾子也没闹。
顶多也就是有闲暇的时候呼朋唤友打打牌,我爹再怎么,也不可能连这点小事也管。”
“有道理,看来应该不是什么坏事,指不定你爹那里又遇上了什么难事,需要咱们弟兄搭档出面解决。”
说到了这,程处弼忍不住转过了头来,看向李恪。
“对了贤弟,洛阳之变,咱们弟兄可是为朝廷,为你爹立下了不少的汗马功劳,可是一直没有什么下文。”
“莫不是现在诸事已定,你爹想要给咱们哥俩加官进爵了?”
程三郎这话,亦让李恪两眼一亮,咦,说不定还真是这么回事。
出了门,这个时候,吴王李恪的马车已经在府门口等着,哥俩钻进了马车。
车门一关,马车内的小铁炉子的热力,很快就驱散了二人身上的寒意。
今年的风雪,来得要比往年要更早一些,外面的风雪,丝毫也扰不了程三郎与李恪在车中肆意谈笑。
而李世民的案头上,摆放着来自于西都留守柴绍的上奏。
初冬之际,关中北面的两个县已遇上了雪灾。
不过好在,由于当地官员及时上报,关中第一时间作出了恰当的应对,倒是没有出现什么大问题。
再有就是,由于迁都,让关中的人口与军民迁往河洛之地。
以及从长安到洛阳之间的水泥直道已经完全修通,使得粮食运输的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至少短时间内,不用再担忧关中会因灾再次发生易子相食的惨剧……
第2792章 大唐第三任齐王火热出炉……
李世民美滋滋地呷了口银杏菊花枸杞茶,关中也已经安定,而河洛之地。
之前世家大族的势力盘根错结,即便迁都到此,做事也容易困手困脚。
而今,洛阳之变后,使得中原的世家大族实力大损,而朝堂内世家大族的力量同样折损严重。
使得许多针对于世家大族的政令,得到了顺利的实施,等到了明年开春科举,朝廷又能够吸纳一批朝气蓬勃的才俊,成为未来朝廷的骨干力量。
就在大唐天子畅想未来的当口,程三郎与李恪已然来到了文成殿外。
李世民打量着这两个鼻尖发红的年轻人快步来到了跟前,示意二人赶紧坐到炉子边暖和暖和。
“多谢丈人,不知丈人今日让小婿还有吴王殿下前来,有何吩咐?”
“今日让你们过来,嗯……这些日子,洛阳之变后的诸多后续,都已经收尾,一些嘉奖也都给了。”
“但是贤婿你的封赏老夫尚在斟酌。”
“丈人你慢慢斟酌,小婿不急。”
“父亲,其实孩儿也不急。”
听得此言,程处弼与李恪都两眼一亮,旋及哥俩相视一笑,那副眉飞色舞的模样,被老奸巨滑的大唐皇帝尽收眼底。
“嗯,既然如此,那你们二人的封赏就暂且先撂下。”
“???”程处弼与李恪直接就让李世民这话给整不会了。
咋的?我们这些后辈晚辈不过是谦虚腼腆一下,你怎么能这么顺水推舟?
李世民没有理会这两个表情幽怨得犹如深闺怨妇般的年轻人,表情严肃地开始讲起了正事。
“现在有一件事情,老夫先跟你们好好聊聊,嗯,想必你们也知道大唐迁都到洛阳,也已经有了一段时间。”
“而今,迁都诸务也都已经大致完成。但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在洛阳设立京兆府。”
李世民言及京兆府这三个字,就看到了程三郎两眼一亮,赶紧昂首挺胸。
一旁的李恪表情则没有什么变化,毕竟处弼兄在哪,他就蹭到哪去,到底是程洛阳,还是程京兆,对于他而言,没什么分别。
……
“不过,朝中一干臣工,都认为大理寺卿孙伏伽公正严明,甚有才干,故尔,一致举荐孙卿家为这京兆尹。不知贤婿你以为如何?”
“……”程处弼原本自信的笑容渐渐地僵硬。总觉得老丈人很不地道,简直就是在调戏年轻人。
嘛意思,老子辛辛苦苦在这洛阳令的位置上呕心泣血,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结果居然等到洛阳迁都大事一成。
自己就被踹到了一边去,让那大理寺卿孙伏伽来摘挑子,这是嘛意思?
这种行为,跟穿上裙子立马翻脸不认人的渣女有什么区别?哪怕是自己对这种守牧地方的治政官员没有太大的兴致。
与其当那什么京兆尹,还不如让自己继续担任太常少卿为主业,毕竟事务少,好歹还能够忙里偷闲的到那太医署去打上两把。
看到了程三郎那副模样,李世民头疼地揉了揉眉心,这才开口安抚道。
“贤婿啊,老夫其实是很看好你的,但是满朝臣工,都意属于那孙卿家。”
“丈人不必多言,其实对于小婿而言这京兆尹,我还真不乐意干,小婿我倒觉得,大理寺卿这个位置,兴许小婿可以试上一试。”
看到如此自告奋勇的程三郎,李世民忍不住抹了把脸。大理寺卿要是给了你,呵呵……
李世民觉得这小子虽然不会搞出怨假错案,但是以这小子干工作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德性。
搞不到一个月,十有八九又会激起公愤,弹劾奏折又犹如雪片一般地飞向自己的案头。
“贤婿,关于对你的安排,容老夫再好好思量一二,你不必着急。”
“倒是恪儿你,这些年来,一直都与程三郎兢兢业业,为国效命,立下了赫赫之功。”
“而今,为父已与诸位臣工商议,决定敕封你为齐王。”
“齐王?!”李恪与程三郎二人不约而同地惊呼出声来,眼珠子全都直勾勾地瞪向了这位大唐天子。
程处弼一脸诡色发看了眼李恪,又看了一眼李世民,总觉得老丈人这是包藏祸心。
毕竟对于大唐而言,齐王简直就是特娘的一张上好的催命符,第一代齐王,乃是李世民的亲弟弟李元吉。
结果被老丈人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给弄死了,而第二任的齐王就是那个造亲爹反的李祐。
这货差点就被气极败坏的李世民给宰掉,最终这货被关押在皇庄里边,前途未卜。
而李恪倘若成为齐王的话,啧啧啧……程处弼斜起眼角打量李恪那张同样显得很精彩纷呈的脸。
想必这位贤弟也很清楚,齐王这个位置到底有多么的晦气。
可是看着跟前这位表情十分沉稳的大唐天子,程处弼明白,怕是李恪这小子没办法推辞这个位置。
……
在这样的封建王朝中,一字王的地位要远高于两字王,而在一字王中,同样也有高低之别。
因为在这些封建王朝册封一字王的时候,都是按照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名称来进行敕封。
这其中,又以“晋、秦、齐、楚”这四个封号亲王最为尊贵,因为这四个诸侯国乃是春秋时期的大国。
正常情况下,晋、秦、齐、楚这四个封号亲王的地位相当。
而对于大唐而言,晋国这个封号的意义十分特殊,因为老李家的发家之地,就在原晋国所在。
所以,李治这位陛下爱子,得封晋王,就是这个原因。
而陛下的掌上明珠李明达,受封为晋阳公主,亦是此理。
至于秦王,那就更不消说了,老丈人李世民当年就是秦王,从秦王成为了大唐天子。
所以,按照避讳原则,秦王这个亲王尊号,是不大可能会在大唐出现,就像李世民曾经担任过尚书令。
至他以下,也就没有人再有机会担任这一职务。据说也就在中唐时期,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郭子仪得授此职,他亦不敢任,请辞不受。
而在晋、秦、齐、楚之下,才到赵、魏、燕、韩、宋、梁、周、吴这几个王爵,算是第二档次。
第2793章 小婿总不能去跟英国公抢班夺权吧……
李恪这些年来,一直都是吴王,到了现如今,能够上升一个档次,成为齐王,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嘉奖。
只不过齐地嘛,嗯,其实也就是山东那片地盘。
山东……程处弼忍不住两眼一眯,之前的那位魏王被降为东莱郡王,被扔到了胶东半岛。
之后的那位晋王李治,亦是被降为了北海郡王,也是被扔到了山东,也就是莱州湾那片。
现在,李恪又被扔了过去,得,原本的山东地面上,除了大唐官府之外,还有就是那帮子山东世族在耀武扬威。
结果现在呢,一票皇子,全被扔了过去,程处弼觉得,老丈人这是准备下一盘棋,一盘大棋。
准备把山东世家大族全给部整没了的大旗。
小心肝发颤的李恪还是满脸激动地朝着亲爹谢恩。
李世民很满意自己亲儿子勇于任事的态度,欣慰地一笑之后,这才继续言道。
“另外,为父有意在山东之地设青州大都督。”
“青州大都督?”程处弼不禁一愣,很快就反应了过来,老丈人指的肯定不是后世山东省潍坊市代管的县级市:青州市。
指的应该是中国古九州之地的青州,大体指的就是起自渤海以南,泰山以北,涉及河北、山东半岛的一片区域。
而所谓青州大都督,其全称应该为都督青州诸军事,这可以说是一个军职。
其实之前,李恪就干过差不多的职务。也就是在贞观七年的时候,授都督齐、淄、青、莒、莱、密七州诸军事兼齐州刺史。
只不过那一回,他担任的是齐州大都督,而非青州大都督。
甚至李恪还曾经到齐州赴任过一年的光景,然后这货就流窜回了长安。
“父亲,这是为何,难道山东之地这段时间不安宁?”
李世民微微颔首,轻叹了一声道。“如今实力尚存的世家大族,几乎尽聚于山东。”
“而朝廷养士取才,尚需要时间,不可能一厥而就,所以为父需要震摄那些世家大族。
让他们明白,朝廷时时刻刻都在盯着他们。”
李恪有些萎靡不振,又是这种事情,自己果然在爹的眼里边就是个工具人。
一思及此,李恪忍不住抬起了眼皮,扫向程三郎。
结果就发现,处弼兄此刻表情十分古怪,像是兴奋,又像是惊喜。
看到自己投过去的目光之后,处弼兄总自己频频眼神示意。
李恪顿时两眼一亮,哎哟,对啊,处弼兄不是正愁找不到好工作。
而自己之前蹿去泸州当都督,处弼兄就跟自己搭配着干活,既能够自在快活,又还能干出成绩,份外的嗨皮。
“父亲,孩儿希望能让处弼兄继续协助孩儿,承担起青州大都督长史一职。”
“是吗?”李世民不置可否地反问了一声,目光落在了程三郎的身上。
就看到了程三郎两眼亮晶晶地看向自己。“丈人,小婿觉得这个可以有。”
“唔……可惜,青州大都督长史,朕已经有了人选了,就是英国公李绩。”
“……”程处弼脸色一黑,嘛意思,这老货难不成是在帮他亲爹报复自己,就因为给他爹送了一套七彩鸭船?
“不过贤婿你倘若想要与恪儿一同治事的话,也不是不行,虽然青州大都督长史已经有了人选。”
“但是还有青州大都督别驾这个位置是空着的嘛,你与李绩卿家,一老一少两位大唐才俊辅佐恪儿,老夫也才能够安心。”
作为一位文武双全,既搞过武职,也搞过文职,更是担任过泸州都督府长史的程三郎越发地觉得这位老丈人相当不正经。
“……丈人,咱们大唐只有各州官吏中有别驾一职,可是在都督府里边,好像没有别驾这一官职吧?”
面对着程三郎对于大唐官吏制度的置疑,大唐天子李世民呵呵一笑。
“过去没有,没关系,今日需要有,那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