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等野鹰,甚是普通,老夫只不过想等一会看看它可有伤着,回头再放飞就是。”
也不想想,老夫玩鸟多年,什么样的鸟没玩过,区区一只野鹰,老夫还看不在眼里。
……
等到了程三郎与李世民下降到了距离地面大约只剩不到五十丈的高度时,身上的棉被已经取了下来,又重新打包齐整。
大唐天子,又恢复了他往日的威仪与矜持,耳边传来程三郎对于仙人篮可以做什么的详细描述。
这玩意,自然是个好宝贝,倘若用于战争,大唐的军营里边,升出这么个玩意,再搭配上千里镜,百里方圆,简直连个耗子都藏不住。
并且使得大唐武贲可以查敌于先,从容应对来犯之地。
另外,在进行攻城战之时,把这玩意支愣起来,大唐军队主帅,可以通过此物。
观测到敌方在城池中的兵力部署情况,防御的薄弱环节。
甚至可以借着此物,指挥程三郎搞出来的飞雷炮轰击城内的敌军。
再有,倘若是守军有了此物,完全可以看清楚敌军在城外的一举一动,从容调兵遣将,调整防御策略。
当然,除了用在战争上,也还可以大量地使用在民间。
例如大唐的海运,有了此物,完全可以发现数十里外的岛屿或者是陆地。
也可以用来观测大洋之上那变幻莫测的天气,及时规避开即将到来的危险。
至于来意不明的海盗啥的,也可以让大唐的海船及时调整队型,或从容逃逸,或布阵击敌。
听着程三郎唾沫星子横飞的讲解着这仙人篮的功用,李世民不得不承认,程三郎这小子脑子的确活。
他所想到的许多功用,可以说是令人耳目一新。
李世民轻拍了拍这吊篮的边框扶手,远眺着那巍峨壮丽的洛阳,感慨万千地道。
“有了此物,还有贤婿你鼓捣出来的那一人毁一城的飞雷炮。
天下还有何处,是我大唐去不得的,又有什么样的城池,是我大唐破不了的。”
听到一人毁一城,程处弼赶紧拿眼角的余光瞄了一眼老丈人,还好还好,表情不虚伪,看样子真的只是感慨,不是在嘲笑自己这个老实人。
不过这话,倒真给程三郎提了个醒,倘若大唐想要攻打那高句丽,呵呵……
……
等到李世民在一干臣工羡慕的目光中,缓步施施然地步下了仙人篮之后,满脸得意地告诉一干臣子,天上风景独好。
随后,赵昆表情甚是忠勇地捧着一只雄鹰出现在人前后,所有人都下瞪大了两眼。
咋回事,陛下又藏鸟了?嗯,毕竟陛下有过喜欢往衣服里藏鸟的坏习惯,还曾经憋死过鸟。
好在程三郎这位好女婿在,及时地站了出来。
“方才陛下登天之际,天际一只翱翔的雄鹰,为陛下天威所摄。
直接给吓得伏于陛下身前一边鸣叫一边叩首不已,久久不愿离去。”
“陛下怜其忠,又恐驱赶,伤了雄鹰之心,故尔特地将其带了下来。”
“……”一干文武重臣,全都夸张地瞪圆了眼珠子,嘴也咧着,满脸震惊地看着这位一本正经侃侃而言的程三郎。
而陛下的表情,似乎在一开始略微有那么一丝丝尴尬,可很快就渐复从容,欣赏地抚着长须含笑不语。
作为刚刚被亲儿子的升天活物弄得心塞不已的房大相爷此刻第一时间蹿了出来。
朝着陛下很是激动地一礼,然后用很有感染力的嗓音大声道。
“陛下登天,龙目一照,便是桀骜不驯的铁翼之猛禽,也要臣服于真命天子……”
“臣贺陛下气吞山河、纵横驰骋,贺我大唐千秋万代,盛世永昌……”
看到了房相爷突然也这么厚脸皮,一干臣工先是措不及防,但很快都反应了过来,纷纷一记记的马屁全都甩向这位英明神武的大唐皇帝。
第2784章 那就不负程某建立这所程氏大学的初心
拍完了大唐皇帝的马屁,让这位作为第二批升天的活人的天子身心都份外的舒爽之后。
程咬金这位仙人篮设计者的亲爹眼珠子一转,扶着太子爷就蹿了上去。
借着请太子登天一游的名义,洋洋得意地成为了第三批登天的活人。
李象这位皇太孙急得都快哭了,好在李承乾这位当爹的心太软,见不得亲儿子的眼泪,于是父子二人共同升天。
程处弼还不忘记蹿到了跟前,指了指那个包裹给亲爹提了个醒。
当仙人篮升到了六七十丈高空之后,李承乾与亲儿子李象,还有程大将军都各裹着一床棉被,好好地感受了一回陛下、程三郎、赵昆三人组的窘态。
不过,一想到那位相当好脸面的亲爹,居然也只能吸溜着清鼻涕裹着老棉被瑟瑟发抖。
李承乾这位笑点不高的太子爷时不时嘿嘿嘿几声,李象这乐得美滋滋地。
只觉得自己的老师太能耐了,简直就是上天入地无所不能。
很快,看着那远处壮丽的景色,李象忍不住凑到了那位和蔼可亲的程大将军跟前,小声地道。
“程大将军,小七姐姐回来了没有,象想,倘若小七姐姐在这里,肯定也想到天上来看看……”
就看到了那位程大将军此刻如同一位扔下了带血的宣花大斧,已经改邪归正,吃斋念佛的大善人。
笑得甚是慈眉善目,蹲了下来朝着李象道。“小殿下,还得有些日子,等她回来了,欢迎小殿下来府里玩。”
“嗯嗯,象一定到访。”李象眉开眼笑地朝着程大将军道。
“大将军你真好,回头我就把我爹的酒弄几瓶孝敬你老……”
“哈哈哈,呃……小点声,小点声……”
李承乾一脸诡色地扭过了头来,看到了自家亲儿子和处弼兄的亲爹借故挪得远了点,正在那里不知道说什么悄悄话。
这位大唐太子殿下,仰天朝天,哭笑不得地摇了摇头,罢罢罢,反正这样也好……
……
接下来就更简单了,皇家祖孙三代都上去过了,一干大唐文武重臣。
甭管是恐高还是不恐高的,都纷纷要蹿上去好好地欣赏一下大唐的大好河山。
看到一干文武百官如此捧场,李世民自然不会反对,于是,仙人篮就这么不停的升升降降,反反复复。
直接就把一开始被那个莫明其妙出现在天际给吓得有些心慌意乱的洛阳人给看懵逼了。
好在程三郎赶紧命洛阳的差役四下鸣锣宣告,总算是安抚住了那些洛阳百姓。
大伙一听原来又是程三郎整出来的妖蛾子,纷纷都放平了心态,毕竟程三郎整出来的妖蛾子太多,也不差这一回。
甚至还有不少的好事者蹿出了城去看热闹,都想要看那个上上下下重复升天的球是什么好宝贝。
……
而李世民则兴致勃勃地在这程氏大学里边溜达了起来,面对着大唐皇帝陛下的到访,校长、副校长、校办主任,以及各位学校领导和教师们自然激动不已。
李世民倒真是在这间程氏大学里边,见识了不少的新奇好宝贝。
看到了正在进行用的各种机械,例如只需要三四个人操作,就可以将超过两千斤的重物高高吊起,直接运送往十数丈开外的滑轮组龙门吊。
而且这种龙门吊还只是试验性的,据程三郎所言,在汉唐商行位于岭南的船厂处,那里已经有超过百台可一次性装载数千斤货物的龙门吊。
还有之前拿来玩赌石的打磨机床,现如今已经在程氏大学里边发展出了几个系列。
除了那些大型以及各种工业用机械之外,李世民还特地参观了程氏大学的船舶设计院。
欣赏到了里边那些精美而又漂亮的大唐船舶模型,还有每一种船舶的优劣的详细研究资料。
当然也少不了畜牧业的各种好宝贝,例如那种进行人工授精技术的工具,都已经改良到了第三代,操作更加的方便,份量也更轻省。
那些裹着棉被升过天的大唐文武臣工们,啧啧称奇地打量着这程氏大学中的一切。
甚至觉得,这所程氏大学里边的许多事物,都是闻所未闻,前所未见的东西。
当听了程三郎的侃侃而言之后,几乎所有人都被这程氏大学里边所搞的这些研究给迷花了眼。
赞喻之声,此起彼伏,但同样,亦是有一些杂音,在这里出现。
“小程太保,这所程氏大学为何就跟杂货铺似的,什么都有……”
这话可就有点得罪人了,程处弼扭头看去,这才注意到是高士廉的长子,户部侍郎高履行。
李世民面色微沉,却不好说些什么,这位高履行是长孙皇后的表兄,与长孙无忌相知多年的好友。
“高侍郎这话很有道理,在程某看来,为我大唐效力,从来都不只有读四书五经这一条路子。”
“倘若人人不事生产,只知道坐在屋子里边摇头晃脑的读书。
那么,我等身上的衣物从哪来,果腹的食物从哪来?众人喜食的美味佳肴又从哪来?”
几句话,直接把这位向来矜持的高履行怼得脸色有些涨紫。
好在程处弼倒也不为难这位,毕竟这里是自己的主场,一干长辈都在,自己怎么也该显得大气从容一点,如此才符合自己教育家的身份。
程处弼扫过跟前微微颔首的一干人等,看到了若有所思的老丈人。
看到了满脸欣赏的李承乾,更看到了两眼亮晶晶,仿佛跟不得抱着自己大腿大叫老师真棒的李象。
双手负于身后,四十五度角抬起了下颔,用纯正的播音腔表达出了自己的野望。
“在程某看来,各行各业,能够伟承至今,皆是因为这些行业有用,利国利民。”
“四书五经,有朝廷的官学来教就是了,程某的大学,亦愿意为了天下万民的衣食住行,为我大唐的百工百业,贡献自己的一份棉薄之力。”
“想想日后,我大唐可以有日行千里的车辆,可以有宽阔而又不惧风霜雨露的道路。
有可以让百姓们沉疴得愈的良药,有让可以保护渔夫们平安渡过大海上惊涛骇浪的船舶……”
“那就不负程某建立这所程氏大学的初心。”
第2785章 已然迅速成熟起来的太子李承乾……
看着程三郎侃侃而言,明显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发言,一干大唐的文武重臣都沉默了下去。
虽然也有一些人觉得程三郎似乎有点言过其实,但是,回想起今日在这程氏大学中所看到的那些新生事物。
还真是涵盖了每一个人的衣食住行,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利国利民之物。
李世民抚着三缕长须,目光扫过那一干臣工,尚未开口,一旁的太子李承乾就已然肃容开腔。
“父皇,儿臣记得《礼记》第四十二篇,称《大学》,儿臣尝读之,多有不解之处,而今观程氏大学,略有心得……”
看到这话,一干臣工也都微感愕然地看向这位比较讷于言的太子殿下。
李世民打量着亲儿子,又扫了一眼旁边的程处弼,温和一笑。
“太子既有心得,便与诸卿分享,朕亦好好听上一听。”
一旁的程处弼也表情沉肃了下来,毕竟这程氏大学,已经是自己的心血凝聚所在。
而太子李承乾为自己出头,并且还用上了很官方的语言,不消说,那就是要正式地为程氏大学定性,定义。
就见这位记性好得不要不要的太子殿下清了清嗓子,面无表情地扫过一干文武重臣。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听得一干饱读诗书的斯文人频频摇头晃脑,可这些吊书袋的玩意,对于武勋重臣可不怎么友好。
文韬武略无一不精的程三郎同样也是听得不明觉得,明明觉得自己像是理解了,可又好像没有全部理解。
不过李承乾似乎也注意到了这些听众之中有一部份文化水平不高的糙老爷们。
……
很快就用一种更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对于大学之道进行讲解,并且还结合他在程氏大学所看到的这一切加以揉杂在一起。
真可谓是十分典型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倒也让程三郎听明白了这位太子殿下所要表达的意思。
大学:在古代其含义有两种:“博学”之态;与“小学”相对的“大人之学”。
古代儿童八岁上小学,主要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之类的文化课和基本的礼节。
十五岁后可进入大学,开始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可是在这位太子殿下看来,程三郎的做法,更加的符合博学这一含义。
毕竟,不论是作官,还是搞建筑,又或者是进行机械制作,还是纺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