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人,赶紧将炸药卸车,然后把他们都撂上马车,拿稻草盖上伪装好,拉远一点。”
随着程三郎的吩咐,很快所有人都行动了起来。
而程处弼抄起了大铁锤,走到了那圆丘之上,嘿嘿一笑,高高地扬起了沉重的大锤,狠狠地砸下去……
第2682章 开始了第三轮的劝进,以及震天撼地的爆破
北边的方丘,也在差不多的时间里,赵昆开始与一干大内侍卫精锐抄着大铁锤还有铁钎等工具,开始工作起来。
由于整个圆丘的顶部,都是由厚实的青石板铺设而成,程处弼可没有傻到要将所有的青石板给砸烂。
而是砸出了缺口之后,用工具,将那些青石板给掀起来,然后在下方的泥土里边开始掘洞,再往里边埋设炸药。
整个圆丘,程处弼可是准备将大部份的硝酸甘油炸药都用在这里。
尽最大的可能性,让圆丘变成在短时间之外,绝对无法复原的巨大废墟。
就连一旁的那座院落,也不会留下,肯定也一块给燎了。
不过今日由于炸药管够,所以,就直接用炸药炸,速度会更快。
开掘打眼可是相当的耗费时间,不过来的可都是力大无穷的糙老爷们,又没有李恪那种手无缚鸡之力的弱鸡捣乱。
不到一个时辰的功夫,就已然在这圆丘之上,开掘出了足够埋设炸药的位置。
接下来的时间,一根根的硝酸甘油炸药,被小心翼翼地摆放到位,再掩上土,该盖石板的地方,继续盖上。
毕竟,开放式的爆破所带来的破坏力反而会变小很多。
程处弼与赵昆各领一队,正在勤劳地忙碌不停,而此刻,早朝也已经正式地拉开了帷幕。
作为早早就已经定了下今日进行第三次劝进,为此,所有能够动弹,能够支愣起来的官员,全部都朝着皇宫而去。
不过由于有大量的官员被关押进了监牢之中,为免显得人数过于稀少单薄。
长孙无忌与郑元寿等人不得不又降低了入贞观大殿议事官员品阶的要求。
按例,应该是五品以上官员方有入殿的资格,可是现在,为了让人看到人山人海的拥戴那李治为皇的场面。
悄悄地将那入殿的资格,直接降到了七品,至于七品以下的那些杂鱼。
自然只能留在殿外凑个人头,等到三呼之声,也配合地吼上几下。
经过了这么一系列的操作之后,倒是显得贞观大殿内外份外地热闹。
至于那七位藩属国使,此刻则有些忐忑不安地被挤在人群之中。
好在跟前的鸿胪寺官员跟他们肩并肩地站在一起,总算是给了他们一些安全感。
倭国正使,治部少卿吉士雄麻吕手里边紧紧地握着手中的东西。
那自然是一会要用来赞同并祝贺晋王殿下成为大唐新皇的贺表。
只要能够把那位晋王殿下的马屁拍出高度,拍得新颖,吉士雄麻吕觉得,这位新皇肯定可以满足倭国改易国名的意愿。
而随着吆喝之声响起,那些喧闹声渐渐止歇后,一身崭新的亲王袍服的晋王李治。
在身边近宦的引领之下,缓步又再一次来到了那御案下方,先是率领着满朝文武。
朝着那御案方向恭敬地一礼,这才转过了身来,继续履行他监国亲王的责任。
……
长孙无忌立身于文臣的最上首,毕竟他是可是陛下,哦不……应该是先帝任命的辅政大臣。
而经过了这么多天的反复纠结和心理斗争之后,到了这一刻,长孙无忌已经将所有的心理负担都抛在了脑后。
毕竟事情都走到了这一步,难道还能退不步海阔天空不成?
与其继续犹豫,还不如干脆利落的一条道走到黑更来得痛快。
想到了这,长孙无忌忍不住微微侧头,目光落在了那乖外甥李治的身上。
此刻,晋王李治同样显得不是很镇定,坐在那里显得甚是紧张,心神不定地左顾右盼。
不过当他看到了舅父长孙无忌投来的目光之后,赶紧坐得笔直端正,朝着长孙无忌讨好一笑。
看到了这一幕,长孙无忌不禁心中一暖,不管怎么样,李治这个外甥,可比那李承乾,还有李泰都要听话懂事。
重要的是,李治跟他们相比起来,更加的缺乏根基。
李治也很清楚,跟那些世家大族相比起来,只有自己这位亲舅父是真心实意为他好。
那些世家大族这些日子以来的所作所为,李治这位外甥亦曾暗中向自己诉苦。
对于此,长孙无忌当然是好言安抚,毕竟,不论是自己,还是那些世家大族。
都需要一位优柔寡断,十分好控制的皇帝。
只有依靠这些世家大族,才能够将晋王李治助推上大唐天子之位。
如此一来,才能够杜绝那李承乾有朝一日登基为帝之后,跟自己秋后算帐的可能。
现如今,世家大族在朝堂之中,优势已显,同样他们的得意忘形和跋扈,也让李治受了不少的委屈。
让李治越发地倒向了自己,这可是好事,而等到李治帝位定鼎之后。
凭借着自己凌烟阁第一功臣,与陛下身边的老臣子们多年交道的威望与地位,完全可以获得大多数老臣子的支持。
随着低声的提醒声,总算是让长孙无忌从无限的遐想中醒过了神来。
清了清嗓子,不怒自威的目光扫了一眼朝中文武重臣,这才转过了身来,朝着那晋王李治郑重一礼。
作为文武百官的代表,开始了第三轮的劝进……
……
“一号位就绪!”
“二号位就绪!”
“三号位就绪!”
“四号位就绪!”
程处弼看到了那一只只举起示意的胳膊,深吸了一口气,然后比划了一个手势。
然后所有程家人还有那些大内侍卫都撤退向后,翻身上马,朝着远处打马而去。
此刻,还留在现在的,就只有程三郎与程发和程达三人。
程处弼吹了吹自己手中的线香,看了一眼左右,然后用线香将那引线点燃。
看到了唯一的一个引线头被点燃之后,哧哧哧地冒着青烟,缓慢而又稳定地向着远方伸延。
不大会的功夫,一分为四,四股青烟缓缓升起的瞬间,程处弼立刻转身接过了程发递过来的缰绳。
麻利地翻身上马,打马朝着远处狂奔而去,程发与程达也同样打马狂奔,朝着不远处的高坡之上狂奔。
足足驰出了差不多两里地,来到了那处高坡之上后,程处弼这才松了口气,翻身跃下了马来,举目远眺圆丘所在。
心里边仍旧在默数着,估算着引爆的大概时间。
就在此时,突然感觉那原本安详而又宁静的圆丘,陡然闪耀过刺眼的白光。
旋及,就感觉那里仿佛挨了数枚从天而降的巨型航弹一般,一个显得十分夸张的蘑菇状云雾,陡然显现……
第2683章 两杆大旗:替天行道!为国除奸!
一场惊天动地的巨大轰鸣声,让远离了足足两里多地的人们,感觉仿佛爆炸就发生在耳边一般。
特别是那在爆破地点升腾起来的造型夸张的蘑菇云翻卷着,冲天而起,然后向着四面扩张。
赵昆等人全都觉得心尖子在颤抖不已,仿佛连整片天地,都被这场剧烈的爆炸所震憾得风云色变。
伴随着那蘑菇云的翻卷,可以看到,有石块,有燃烧的木头,还有各种碎石被抛飞上天空,然后向着四面八方撒落下去。
而原本在视线范围内的方丘,已然完全被滚滚的烟尘所笼罩……
巨大的轰鸣声,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四散开来,朝着四面八方散波开来。
等到那烟尘翻卷着扩散开来,渐渐地,赵昆入眼所见,原本那庄严而又肃穆的方丘已然不见。
取而代之的则近亩方圆的巨大废墟,尚有青烟缓缓升腾。
仿佛像是被天外而来的陨石,砸落在了地面,将方丘,连带周边的建筑物都彻底地摧毁掉。
“鹅滴个乖乖,离这么远,我都还觉得耳朵嗡嗡的直叫唤,咱们若是留在那里,还得不直接给震聋了去?”
身边的一位大内侍卫老脸煞白,心有余悸地道。
“走,过去看看,到底情况如何?”赵昆愣了半天之后,朝着不远处的栓马处跑去。
“将军,这动静太大了,咱们赶紧走吧。”
“不行,咱们还有最后一件事还没做,拿好那根铁矛,快点。”
不多时,赵昆等人策马朝着那爆炸地方打马狂奔而去,两里路,快马奔驰花不了多少时间。
很快,赵昆打量着那地面上仅存的那些断壁残椽,还有那些一块块被炸得四分五裂,崩飞得到处都是的青石。
还有那原本方丘所在的平台,此刻只有一个个的凹坑。
而坑中的泥土,居然还有烟气从里边冉冉地升起……
看到了这一幕,赵昆终于松了口气,就现如今的凄惨景象。
那帮乱臣贼子想要重新修好这方丘,还真不如直接修建一座新的还来得快点。
今日就是第三次劝进,三日之后就是登基大典,想要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修复,或者是新建,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在手下的催促声中,赵昆不敢再耽搁,从麾下的手中接过那根铁矛。
然后将一面早就准备好的旗帜麻利地捆扎好之后,狠狠地将矛尾深深地扎进了地面。
打量着那上面龙飞风舞写就的字迹,一干大内侍卫饶是在这样紧张的时候。
仍旧忍不住乐得吡牙咧嘴的,不过大家不敢留留一边乐着一边打马朝着北方狂奔而去。
迎着风,深插在废墟地面上的旗帜翻飞起来,上面,写着几个清雅脱俗的大字:替天行道。
下方还有一道墨迹,只不过被那浓浓的墨痕给完全掩盖住。
其实那里本该还有几个小字:邙山大寨义勇除奸团。
令人遗憾的是,李恪觉得,这样的骚操作,很容易让人第一时间怀疑到处弼兄你。
所以,那种很莫明其妙的署名最好还是不要留下为好,避免惹得城内的乱臣贼子生疑,找上门来。
再加上那赵昆跟李恪站同一阵线,这让程处弼最终不得不悻悻地收起了想要在大唐贞观年间,当一回山贼头目的野望。
……
“三公子,小人总觉得咱们这面旗帜的格调没有赵将军那面顺眼。”
程发接过了程三郎递过来的旗杆,将旗帜捆扎好之后,颇有些嫌弃地嘀咕道。
这面旗帜上也有四个大字:为国除奸。
程处弼忍不住瞪了一眼程发。
“你小子是飘了还是怎么的,难道你不觉得我们的行为,就是在为大唐除奸贼吗?”
“小人没说不是,可小人还是觉得替天行道,感觉更顺耳。”
程处弼没好气地闷哼一声,勒转了马头,打马疾驰而去。
至于那杆上面书写着“为国除奸”的旗帜,仍旧屹立在废墟上,迎风招展不已。
没办法,程处弼觉得方丘和圆丘都被捣毁,啥也不留下,岂不是就跟做好事不留名似的,太没成就感。
既然办了大事,总得有点什么,特别是能够给那帮乱臣贼子填堵,堵得他们心肌梗塞是最好的。
而李恪也深以为然,毕竟大家都是年轻人,总觉得办了事,都不留下点痕迹,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
所以,就整了这么两面旗帜,赵昆对于这两只妖蛾子的骚操作,实在是找不到理由来反对,只能由着他们胡闹。
反正只要能够把那圆丘和方丘炸掉,莫说插旗,就算是他们想插人都成。当然这个插人指的是很正义很血腥的那种。
……
城头之上的金吾卫郎将,呆愣愣地举目朝着南边望过去,方才那声惊雷声传过来的时候,亦是把他给吓了一跳。
可问题是打量向那个方向,却没有看到半天的阴云,只不过,在声音入耳之后没过多久。
就看到了一团烟云,缓缓地升起,然后消散在半空之中。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位王郎将想了半天,最终还是决定要尽忠职守,看好城门就行。
之前就已经有了交待,今日乃是第三次劝进的大日子,务必要保证洛阳城中不会发生什么意外。
所以此刻,城门都是紧闭的,城外发生什么事都无所谓,只要别闹进城内就好。
几乎在同一时间,随着长孙无忌、郑元寿等一干重臣们纷纷上表劝进。
越来越多的文武臣工都纷纷出列附合,或是捶胸顿足,或是痛哭流涕。
总之,就是希望仁厚礼贤的贤王李治,在这样的非常时期,拿出担当和勇气,承担起大唐王朝的重担,接受百官的拥戴和劝进。
此刻,随着那朝中的文武全部拜倒,而殿外的那些文武也同样在高声地吆喝着请贤王纳谏,登基为帝,以保大唐社稷,以固大唐千秋万代。
李治缓缓地站起了身来,先是扭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