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第一世家- 第13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啊,听二郎你这么一说,老夫都颇为心动了……”李渊感慨地点了点头。
  将那烤鱼盘子里的粉皮一扫而空之后,李渊这才拭了拭嘴角起身。
  “二郎,随老夫走动走动……你们几个小娃娃吃你们的。”
  程处弼就看到了李世民飞快地又挟了几筷鱼肉进嘴,哈着气起身而去。
  看到二人肩并肩地离开,程处弼甚是狐疑地打量着他们的身影。
  总觉得这里边有蹊跷,毕竟这位奸滑似鬼的老丈人,似乎明里暗里地怂恿太上皇前往那晋阳溜达。
  行出了数十步,李渊抬手一挥,示意那忠宝公公退开,这才沉声道。
  “二郎,你真的决定了?”


第2609章 太上皇欲巡龙兴之地……
  李世民沉重地点了点头。“父亲,孩儿已经决定了,唯今之计,只有如此,才能够让那些人主动现身。”
  “倘若孩儿现如今强压下去,兴许可以让他们老实一段时间。”
  “可是等到承乾为帝之时,以承乾宽仁敦厚的性子,孩儿实在是担心。”
  之前就已经听过了亲儿子的谋划,并且还给出了许多建议的李渊微微颔首。
  紧拢起了双眉,凝神苦思半天之后这才言道。“你且详细说说……”
  “承乾将会于数日之后就启程东行,之后,孩儿请父亲出面,孩儿会陪同父皇北巡晋阳。”
  李渊眉头紧锁着,缓步前行,一面问道。
  “那洛阳这边,你意欲如何布置,再者,何人监国?李象太过年幼,而且那些世家大族,此番必定会奋力一搏……”
  “孩儿……孩儿准备让稚奴监国,张亮为洛阳留守,无忌为辅政之首官……”
  “稚奴?!”李渊双眉一挑,转过了头来看向李世民,面沉如水地看着这位向来做事果断的亲儿子。
  “父亲,不是孩儿不心疼稚奴,而是因为他的王妃乃是太原王氏嫡女。且与无忌的舅甥关系十分融洽……”
  李世民的声音低了下去,站在后方不远处的忠宝公公与赵昆,都只能看到这对天家父子在那里交头结耳。
  却根本听不到他们父子在聊些什么,只不过,二人都很清楚,这段时间以来,陛下隔三岔五就前往万国园行宫。
  父子二人一嘀咕就嘀咕上一两个时辰,也不知道他们到底在密谋着什么。
  不过,身为大唐王朝的统治者和前任统治者,再密谋什么,想必也不会是以推翻大唐王朝为目的。
  但绝对也是不亚于改朝换代的巨变,不如此,就不值得大唐两位帝王如此谨慎。
  哪怕是忠宝公公与赵昆,已经嗅到了巨变的前兆,但是他们都默默地站在各自需要保卫的君王身侧。
  ……
  “老程参见陛下……”程咬金快步进入了文成殿,朝着李世民恭敬地一礼,这才坐到了李世民的对面。
  “程卿,此番太子东巡和南巡,太子的安危,可就托付给你了。”
  程咬金正色沉声答道。
  “陛下放心吧,有老程在,甭管什么样的宵小,都休想伤害得了太子殿下一根毫毛。”
  “朕自然信得过你,所以,才会将太子托付给程卿你。”
  “另外,倘若没有朕的手谕,太子的行程,就必须依照之前所拟订的,不得变更。”
  听得此言,程咬金浓眉一挑,愕然地抬起了头来。
  “陛下的意思是……”
  李世民深深地看了程咬金一眼,这才沉声言道。
  “就是你想的那种,没有朕的手谕,你要看护好太子,让他留在江南,最好是留在扬州一带。”
  程咬金毫不犹豫地朝着李世民一礼,斩钉截铁地道。
  “老程明白,陛下放心。”
  ……
  因为陛下决定将科举取士这项重任,转移到了礼部,并且委派礼部侍郎全权负责。
  而且,从明年开始,不仅仅省试要采取新的糊名誊录制度,各地的州试也同样需要进行糊名誊录。
  这个足以影响天下千万读书人的消息一经传出,真可谓是朝野震动,天下震动。
  而不少地方的刺史,纷纷上书朝廷,认为这新的糊名誊录制度,过于激进,应该一步一步地来。
  世家大族,名门巨阀,纷纷往来奔走,商议对策。
  无数的寒门庶族,则都是欢欣鼓舞,对大唐天子的英明之举赞颂不已。
  毕竟世家门阀虽然多是诗书传家,但是,论及才俊,相比起天下人这个体量而言,绝对是处于少数。
  只不过过去的入仕制度,等于是最大程度上限制了寒门庶族子弟的上升路线。
  一旦糊名誊录制度实施,被世家门阀所左右与把控住的行卷,等于是行了个寂寞。
  再加上,考场上的糊名和誊录,亦让那些世家大族子弟作弊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最能够得到实惠的,就是在读书人体量上,占绝大多数的天下寒门庶族。
  而就在朝野都对于科举制度出现巨大变革而议论纷纷,惹得无数人都骚动起来的当口。
  大唐太子殿下李承乾终于起驾东巡,而程大将军率护于左右离开了洛阳,往东而去。
  太子东巡虽然是天大的消息,但是,这并不能引起臣工们过多的瞩目。
  毕竟,大家的心神都还落在那牵涉到世家大族将会因此而大显颓势的科举制度变革上。
  哪有闲功夫去理会这位太子殿下满天下的瞎鸡儿乱逛。
  ……
  一位位的臣工,都在府邸里边笔走龙蛇,写下一封封的家书,由着家丁,将科举制度大变革这个坏消息传递向大唐天南地北。
  传递向那些世家大族的主宰者手上,让他们明白,大唐天子这一招,对于世家大族而言,绝对是伤筋动骨的狠辣手段。
  不过,这样的暗潮汹涌,并不能影响程三郎这位洛阳令。
  他仍旧老神在在地呆在洛阳官衙,继续该工作工作,该打牌打牌。
  毕竟,这科举制度的变革,虽然是他出的主意,但问题是,老丈人已经把黑锅一肩担之。
  所以,程三郎还能够继续低调的苟起逍遥快活,继续整着那些关于针对高句丽的各种手段。
  “处弼兄,处弼兄……”一阵急促的吆喝声,从公房门外传来。
  正在跟邓称心他们打着竹牌的程三郎一抬头,就看到了李恪气喘吁吁地大步行来。
  “贤弟你这是咋的了?”程处弼将手中的竹牌扔下,好奇地问道。
  “处弼兄你可知道,我皇爷爷他有意前往晋阳。”
  “啥?你爷爷去晋阳做甚?”程处弼一脸好奇地追问道。
  这位老爷子在万国园行宫呆得甚是嗨皮,怎么突然之前就想要出门溜达?
  李恪坐下之后,抄起了一杯茶水润了润嗓子这才开口道。
  “小弟我哪知道,十有八九,应该是去溜达吧,毕竟那里是我李氏的龙兴之地,更是我大唐北都所在。”
  “他兴许是静极思动,想要到那边去逛逛。”
  “不过因为我爷爷年纪太大,我爹有意亲自陪伴爷爷同行之。”
  “……”


第2610章 没有人比我更懂得倭人是什么鬼
  程处弼不禁有些牙疼地砸了砸嘴。“这啥意思?太子殿下已经去山东之地溜达,接着又要去江南闲逛。”
  “这边倒好,你爷爷要到北边去溜达也就吧了,你爹也去,难不成,准备让李象这位皇太孙监国?”
  李恪双手一摊,将一位闲散王爷的形象演绎得无比生动。
  “这小弟我哪知道,这事又还没有通过朝议,我也是今日去给父亲请安才知晓的。”
  程处弼没好气地翻了个白眼,砸巴着嘴,站起了身来。
  “行吧,这样的国家大政,跟我们这些年轻的国之柱石也没多大的干系,爱咋咋的。”
  “……”看着脸皮的厚度已经无法使用计量单位的处弼兄,李恪实在都不知道如何配合,干脆转移话题。
  “处弼兄,方才我听闻,那位王主薄这几日也往你这洛阳官衙钻了?”
  “嗯,走,咱们一块去看看吧,他此刻应该正跟许敬宗和李义府呆在一块。”
  “那天他过来跟我聊那倭国之事,结果嘛,倒是对那半岛上的三国之事极有兴致,而且居然跟那两人也能聊得来。”
  程处弼大步前行,一面说起了那位王玄策跟那对奸臣能吏相处融洽。
  毕竟,他们都是脑子很灵活的人,再加上再做的事情,都是合纵连横的谋划。
  但凡是有点胸中韬略的,肯定都很喜欢决胜千里之外的感觉。
  此刻,王玄策正在那里跟那李义府起了争论,许敬宗则乐呵呵地蹲在一起,如果担当裁判。
  “李某有幸与几位遣唐使有过交道,他们行事谨慎,而且十分认真。”
  “凡事交待他们,绝对不敢有违,都会努力将事情做到极致。
  而且遇我唐人,向来谦恭礼貌,为何玄策老弟认为他们是豺狼之辈?”
  ……
  王玄策缓缓地摇了摇头,从容一笑答道。
  “看来李主薄对于那些倭人的看法,太过浮于表面。想来李主薄与那些遣唐使交道不多吧?”
  “倭人性格看似谦卑,实则暴虐,而且媚上而欺下,上位者对于下位者十分酷烈,甚至是残忍……”
  “而且这并非个案,而是在倭人中,几乎皆此性情……”
  李义府听了半天,忍不住又想要开口反驳的当口,就听到了门外面传来了一声大叫。
  “说得好,哈哈,看来玄策兄不但谋略过人,便是观人识人的本事,也是高人一筹啊。”
  屋内三人都不约而同地站起了身来,目光一转,落在了那大步入屋的程三郎与李恪身上。
  而说出这番话的,正是程三郎,屋内三人赶紧向着这二位见礼。
  程处弼目光扫过屋内三人,呵呵一乐,甚是自信地道。
  “某观倭人日本知小礼而无大义,畏威而不怀德,强必寇盗,弱而卑伏,不顾恩义……”
  听到了这话,许敬宗、李义府、王玄策三人表情齐齐一滞,呆呆地看着跟前这位洋洋得意的程洛阳。
  好在许敬宗第一个反应过来,朝着程三郎一礼,满脸敬仰地道。
  “不愧是程洛阳,这番对于倭人之评述,简直就是一针见血,实令下官茅塞顿开。”
  李义府抹了把脸,然后露出了一脸的惭色,朝着程三郎恭敬而又诚恳地道。
  “是的,下官实在惭愧,程洛阳虽治政于洛阳,却心怀天下,对于天下诸蕃之心性明察秋毫,实在是……”
  王玄策一脸瞠目结舌地看着这两个舌绽莲花的马屁精。
  实在不明白,这二位颇有才华学识的能吏,为何拍起程三郎的马屁,会如此的恬不知耻,丝毫没有底线。
  不过看到了程三郎朝着自己笑眯眯地颔首示意,王玄策也只能硬起头皮朝着程三郎一礼,吭哧半天,终于羞涩地小小拍了一记马屁。
  “……程洛阳,厉害。”
  程处弼哈哈一乐,也坐到了位置上。“二位怎么会突然聊到了那些倭人?”
  “程洛阳,昨日下官遇上了鸿胪寺的同僚,说起有倭国来使入贡,有意想要更易国名,请陛下恩准。”
  “更易国名?”程处弼的表情陡然变得严肃起来。“不会是想要改倭国为日本国吧?”
  “原来程洛阳也知此事?”
  王玄策不禁一愣,这倭使才刚刚入洛阳,而且这是由鸿胪寺负责的诸蕃之事。
  程三郎明明成日不是在打牌,就是……嗯嗯,居然还能够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打听这样的小事情。
  “哼,程某对于诸蕃之事,虽然不敢说精通,但是,没有人比我更懂得倭人是什么鬼。”
  程处弼斩钉截铁地道。
  “这帮子倭人,在前隋朝之时,他们的所谓圣德太子遣使入我中原。
  曾出致隋炀帝“日出处天子致日没处天子”这等不分尊卑之国书。
  这是什么意思,这分明就是开始有与我中原分庭抗礼的想法,也是第一次提出日出之国的含义。”
  “更何况,如今倭国正在进行所谓的大化革新,他们的国主还有那些来我中华学以致用的遣唐才俊,意欲建立起以倭国天子制为核心的律令制国家体制。”
  “天子制?”听到了这样的形容词,一干大唐死忠份子,齐刷刷的脸色大变。
  ……
  李恪直接就一个原地起跳,面露狰狞地低吼出声来。
  “天子?这,他们一个蛮夷小国,安敢如此狂勃!”
  “不错,难道你们方才都没听明白吗?日出之天子,致日落之天子国书……”
  程处弼有些嫌弃地扫了一眼现在蹦起来肚皮还在上下波动的李恪,这孩子是不是反应有点慢。
  “呵呵,小小蛮夷,居然妄称天子,该诛!”王玄策的脸色也陡然变得铁青,咬着牙根恶狠狠地道。
  那两位奸臣能吏也同样一脸的仇敌同慨,虽然他们是奸臣,但他们的内心,仍旧以自己是大唐天朝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