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第一世家- 第12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才只扫了两眼,房玄龄就不禁眉头一跳,有些错愕地看向了陛下,又看向这张写满了飞白体的宣纸。
  ……
  一干文臣,全都看得眼皮直跳,哪怕是养气功夫很到家的长孙无忌。
  此刻也同样被陛下的这份改良弊端之法给震得不轻。
  足足两刻钟之后,看到那些文武重臣传阅得差不多了,已经回到了御案后边的李世民这才沉声开口道。
  “诸位卿家,觉得如何?”
  当先第一个蹦出来的,正是那位寒门出身的马周,此刻他显得有点过度激动,面色涨红地道。
  “陛下圣明,科举之制,起于前隋,而我大唐承继前朝之制,应用至今,为国取才无数。”
  “然,科举之制前朝草创,弊端甚多,处处漏洞,而今,陛下却思得良法,实乃天下读书人之福音……”
  看着那位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的马周,一干世家大族出身,又或者是有着世家大族背景的官员。
  即便是再能控制情绪,此刻却也显得有些不淡定。
  这里可不是在贞观殿里边,还能够交头结耳,共商对策,这里是文成殿。
  陛下与一干臣工之间的距离并不远,而且此刻,陛下的目光正在反复游移。
  马周刚刚言罢,房玄龄、魏征、以及那位同样是科举出身的大理寺卿孙伏伽都纷纷出列附合。
  而长孙无忌,最终也站了出来表示附合,因为,陛下的目光,已经落在自己身上近一息。
  长孙无忌很清楚,自己必须站出来表达清楚自己的态度。
  李世民抚着长须笑眯眯地打量着那些仍旧没有表态的大臣。
  “卿等为何不发一言?”


第2603章 臣请陛下允臣时日,待我吏部……
  一位侍郎硬起头皮出列之后,小心翼翼地开口相询道。
  “陛下,倘若糊名誊录成制,那么行卷岂不就成了摆设?”
  “行卷是什么……我大唐科举之制中,可有明文规定,举子必须行卷?”
  “……”李世民的反问,直接让那名官员心中犯虚,可是一想到那些不怎么出息的子侄,只能硬起头皮继续道。
  “陛下,我大唐科举制度,虽示规定行卷为必须之项,然自贞观初年以来,有才能者,无不以往昔之佳作,汇编成册,以任人品评,增其……”
  大唐天子李世民脸上的笑容渐渐地收敛,鹰目如电,落在了那名官员的脸上。
  “朕问你的是,我大唐科举之制,可有定规,举子必须行卷?!”
  随着李世民第二次喝问出口,那名正侃侃而言地官员脸上的错愕。
  渐渐地变成了胆怯与惧意,很快就垂下了头,想要躲开明显不悦的天子目光。
  此刻,殿内一片死寂,而一干原本显得有些蠢蠢欲动的世家大族臣子不由得面面相觑。
  “我大唐立国至今,对于科举制度也仅仅只是作了一些小修小补,可是这所谓的什么行卷,那是何物?”
  “倘若,人人都以行卷扬名便可,那为何朝廷还要进行科举?”
  陛下的声音不大,就连语气也没有什么波动,但是,却听得一干臣工眼皮狂跳不已。
  “这等行卷之举,即便在举子之间流行,然,为何朝廷未将其纳入定规,就是因为朝廷觉得,弊大于利。”
  一旁的房玄龄这个时候清了清嗓子,给出了一个老沉持重的建议。
  “陛下所言其是,臣也觉得,既然我大唐科举之制需要改良,令糊名誊录制度以成定规。”
  “那么,那行卷这等俗习,既然是不少才俊扬名之渠道,朝廷虽不纳,亦不当禁之。”
  房玄龄这话出口,李世民微微颔首,算是认可了这位大唐名相的建议。
  而那一干世家大族的臣工,虽然心有不甘,却也无可奈何,毕竟,既然都已经搞了个糊名誊录。
  哪怕是那些庸碌之辈,花钱请了枪手搞出来的行卷再牛逼,怕是也很难再有机会凭借此物,直接被科举取士。
  因为,陛下搞出来的糊名誊录制度,直接就将科举取士的步骤拆分了开来。
  过去,就是考官出题,考官批卷,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可现在,糊名的是一帮人,批卷的又是一批人,重要的是批卷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批改的试卷是谁的,因为连笔迹都看不出来。
  而且哪怕是有些人想要整暗号,呵呵,除非你把所有的考官都收买一遍,可那样一来,很容易就会出现纰漏。
  “诸卿,还有什么想要问的?”
  李世民老神在在地打量着这些臣子,意味深长地道。
  “倘若诸位没有意见,那明年春试,就照规定来做。”
  ……
  “陛下,臣觉得陛下所思之定规,的确利于我大唐科举之制,然,臣以为,该当谨慎为上。”
  这个时候,又有一位臣子站了出来,朝着李世民一礼。
  李世民一抬眼皮,却是那禇遂良,李世民眼角地余光扫了眼长孙无忌。
  只看到了这位向来老沉持重的舅兄也抬眼看向禇遂良,目光闪烁不定。
  “你且说说需要谨慎的理由。”李世民沉声问道。
  禇遂良只能硬起头皮,迎着陛下那犹如刀子一般的目光陈述起了自己的理由。
  “陛下想来应该知晓,我大唐立国至今,一直都是由吏部考功司来负责朝廷科举诸务。”
  “然,如今得陛下良法新规,定然能使得科举取士愈加公平。
  只是,如此一来,其工作量,比起过往,真可谓是不知道暴增了多少倍。”
  “以考功司诸官吏,尽数来筹办此事,怕是都难以在春闱之期处理完糊名、誊录、批卷、取士诸多程序。”
  “此当法虽良,但是程序繁琐,且吏部诸务十分繁重,短时间内怕是难以厘清新规之权责。”
  “所以臣以为这些定规,该当缓行,还请陛下三思。”
  此言一出,一干原本已经显得有点偃旗息鼓的臣工顿时眼前一亮,纷纷开口附合禇遂良之言。
  李世民的表情却没有什么波动,只是由着那些臣工出列附合。
  而又一次,李世民的目光落在了长孙无忌妒身上,露出了一个浅笑开口。
  “无忌,你主持吏部多年,对于吏部诸务最清楚不过,你有什么想法,说来听听?”
  所有人的目光,再一次落在了长孙无忌身上。
  听到了无忌这才招呼,长孙无忌心头一跳,抬眼看向这位积威甚重的大唐天子。
  目光扫过了那一干已经立身于殿中的诸多臣工,长孙无忌长身而起,出列之后,朝着李世民一礼正色道。
  “陛下,科举取士,乃国之大政,当谨慎为上,而我吏部全权负责此务,吏部上下皆不敢懈怠之。”
  “而陛下所提之良法,臣以为当用之,只是如今,确如褚侍郎所言,着实不能一蹴而就。”
  “臣请陛下允臣时日,待我吏部……”
  长孙无忌话还没有说完,就看到了李世民抬起了手,只能将后面的解释咽了回去。
  李世民站起了身来,双手缓缓负于身后,表情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长孙无忌的心则悬了起来。
  他很清楚李世民是什么样的人,怕是此刻,必然对自己心中生怨。
  但问题是,这个时候,自己若不想办法拖延这所谓的糊名誊录制度,那自己就需要承受那些世家大族的压力。
  现如今的自己,已经跟世家大族,走得太近,近到难以切割……
  一干臣工,虽然表情没有波动,但是那些世家大族背景的臣工,已然在心中暗松了口气。
  不管怎么样,只要陛下没有当场拍板,那接下来,就是一个字,拖延。
  三拖五拖,指不定两鬓飞霜的陛下就被拖得没了意气和斗志,等到那位威望与能力都远不如的太子登基,呵呵……
  李世民不发一言,负手立身于殿中,目光开始在殿中来回的游移起来。
  六部、九卿首官,每一个,都会被他盯上几眼,看得一干臣工心中生悸,甚是懵逼。


第2604章 瞅老程做甚?我这是为陛下分忧
  陛下这是嘛意思?难不成,因为他灵机一动搞出来的这个良策,被一干臣工给阻拦了之后。
  心生恼意,准备找个人来收拾收拾一泄心头之火不成?
  一干粗鄙武夫,从一开始,到现在,都在化妆泥胎木雕。
  没办法,科举取士,这是那帮子嘴皮子跟叫雀似的文臣的管辖范围。
  他们就算是想要闹妖蛾子,也无从闹起,不过,无事生非之人,不是没有。
  尉迟恭满脸嫌弃地瞪着长孙无忌,小声地吐着槽。
  “那胖子是怎么回事,跟陛下那么亲近,如今陛下的心意,他居然拒了,岂有此事。”
  声音不大,但是一干糙老爷们全都听得一清二楚,倒也不以为意,毕竟长孙无忌原本就胖。
  私底下,这帮子荤素不忌的糙老爷们都会这么隐晦地称呼这位长孙吏部。
  “这还用说吗?怕是某人,心里边正打着其他的什么主意……”
  李绩呵呵一笑,犹如一只老狐狸般两眼贼亮。
  闲得蛋疼的朝堂搅屎棍程某听到了身边的老兄弟叽歪,忍不住拿胳膊肘顶了顶对方。
  “老弟你好歹也是六部尚书之一,既然那吏部那么忙,你干脆自告奋勇,拿下这差事咋样?”
  “……老程你能不能别闹,你把那吏部办的差事,撂我这算什么回事?”
  李绩顿时脸色一黑。老子是兵部,专门管你们这帮子粗鄙武夫的好不好?
  程咬金与那李绩的嘀咕声虽然不大,可也不小,瞬间一票脑袋齐刷刷地朝着那边扭了过去。
  一双双满是嫌弃与鄙夷的目光,全都落在了程大将军那张厚脸皮上。
  “瞅老程做甚?”程咬金眼珠子一鼓,顿时来了劲。
  “老程我这是为陛下分忧,陛下愿意为了天下才俊之士,改良科举取士的手段。这可是大好的事情。”
  “结果呢,呵呵……这样那样的,弄得好生为难似的。
  若陛下让老程为吏部尚书,老程就敢把这差事应下来,你们谁敢?”
  “!!!”一干满肚子七歪八扭的文臣,齐刷刷地面黑如锅。
  首当其冲的长孙无忌更是差点气到肛裂,气到痔疮复发。
  嘴皮子哆嗦着,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反驳这个粗鄙武夫。
  李世民呆愣愣地看向程咬金,眼皮一阵狂跳,但是偏偏这位朝党搅屎棍这话,却令他心中甚是亮堂。
  眼光的余光扫过了那脸色发黑,嘴皮子在哆嗦的长孙无忌。
  李世民很清楚,长孙无忌打的是什么战术,就是在拖延,之所以拖延,那就是他并不希望让这糊名誊录制度获得通过。
  至少在他主持吏部的时间段里,继续能够通过漏洞百出的科举取士手段,跟那些世家大族暗中结好。
  这让李世民心中甚是不爽,却又不好当场发作,跟自己的舅兄在这种情况下出现裂痕。
  所以,李世民在考虑,自己是不是应该换一位吏部尚书,可是,那么一来,会让那些臣工明白自己不满意长孙无忌的回答。
  犹记得之前程三郎曾经叽歪过一句,觉得吏部原本就权力已经很大,那科举取士这样的大事,不该继续留在吏部。
  程三郎的亲爹突然跟那些臣工在这里这么一怼,倒是给李世民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
  自己甚至用不着去更换吏部尚书,就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就在李世民沉思的当口,程咬金已然跟那些家伙吵嚷了起来。
  “够了,都给朕住口!”思量已定的李世民陡然一巴掌拍在了案几之上厉喝出声。
  被围攻却仍旧能够毫发无伤洋洋得意的程大将军很麻溜地朝着陛下请罪,这才施施然地退回自己的位置。
  那帮子文臣一个二个面皆悻色,毕竟自己等人,再一次被程咬金那个厚脸皮给怼成了背景板。
  李世民抚着长须,朝着那长孙无忌微微颔首温言道。
  “无忌你所言甚是。的确,吏部乃六部之首,本就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要务。”
  “原本就事务繁重,而科举改制之法,的确是需要花大心思,方可成事。”
  听得此言,长孙无忌心头一松,赶紧出列朝着李世民一礼感激地道。
  “臣多谢陛下体恤吏部诸官……”
  长孙无忌正要继续在吹捧两下这位老友的贤明与宽厚,却听到了李世民再一次开口道。
  “平身吧,是朕考虑不周,吏部要务之重,为诸部之首,所以,朕倒觉得,我大唐三省六部之中,有一部,正好担科举取士之任。”
  “???”长孙无忌满脸错愕地抬起了头来,看向那笑眯眯的李世民。
  脑子都有些不好使了,根本就没明白这位妹夫是什么意思。
  而其他一干臣工,也都是震惊得目瞪口呆的模样,然后全部都齐刷刷的把目光落在了李绩的身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