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又是死仇,又互有争强好胜之心。”
“而王玄策并未冒昧兴大军与中天竺国大军正面作战,而是每次只遣一军,并亲自授下策略。”
虽然程处弼与李恪之前就已经听那王玄策自己说过,但是现如今看到老丈人心情甚是舒爽,自然只能老老实实地陪着他爽。
而且程三郎也不得不承认,这位王玄策的确相当牛逼。
最开始之前,诸军虽然都是尊奉他为主帅,但实际上,除了金沙州兵马之外。
不论是那泥婆罗,还是吐蕃,又或者是后藏以及雄象国。
互相之间的关系就十分的复杂,吐蕃过去实力最强大,欺压过泥婆罗,战胜过象雄,囚禁过其国主。
而后藏则是从吐蕃分裂出去的,吐蕃自然也恨不得弄死对方。
这就导致了王玄策想要平定那在天竺大陆之上,实力算得上首屈一指的中天竺国的道路十分艰难。
所以,王玄策终究是靠脑子作战的人,开始与中天竺作战之时,他都会以国家为单位,派兵出击。
并且给当着诸国将领的面,告诉对方,你该怎么进攻,该如何防备,遇上了什么问题,该如何对付。
可惜,他说得再多,那些骄兵悍将一开始的时候,根本就不乐意听他的。
而且在那些高原上的骄兵悍将眼里,这帮子天竺蛮子,怎么可能是自己的对手。
可问题在于,中天竺国可是天竺大陆首屈一指的强国,没点斤两,怎么能够称雄。
结果就导致了开始联军连输数阵,而王玄策却率领金沙州铁骑,几次截断追击敌军,总算是没有让联军损失过甚。
几仗下来之后,学乖了的联军将领开始按照王玄策的安排布置行动之后。
局势开始得到了转变,而王玄策每每作战身先士卒的作风,也令将士用命。
短短不过两个月,就将这只原本比一般散沙更离离谱的联军,终于拧成了一股绳。
哪怕是再一次听到王玄策纵横天竺大陆的故事,对于他的手段、胆识、谋略,程处弼也不得不承认,能够在历史上留名的人物。
哪怕是有些人再想掩盖他们的功绩,可终究历史会记住。
总有一日,会有人从故纸堆中,从蛛丝蚂迹里,将他们的事迹,一一还原,令真相大白于天下。
第2599章 丈人你举个例子,比如说哪个漏洞没办法避免?
李世民的内心也十分的庆幸,对于一位君王而言,人才难得,而像王玄策这等文武双全,有勇有谋的人材,堪称大才。
重要的是,不过而立之龄,未来前途,指不定也是一位朝堂之上出将入相的翘楚人物。
最为重要的是,他的出身,与马周一般,亦是寒门庶族出身。
马车并没有直接回宫,而是居然溜达到了那牡丹亭酒楼,程处弼与李恪很老实地跟前这位兴致颇佳的丈人登上了顶楼雅间。
小菜,小酒都摆上,然后李世民热情地招呼着这两个晚辈也一块,然后打了个手势。
赵昆很识趣地溜达出了雅间在门外站定,至于左右两个包间也已经被包圆,而那些大内侍卫们就守在外面。
李世民看着跟前这两个吃喝起来毫不客气的年轻人,看到二人差不多吃了个半饱,这才开口道。
“处弼贤婿,你可还记得你之前所言?就是在进王玄策府邸之前你说的话。”
程处弼抬手一抹油嘴,瞬间恍然大悟,赶紧朝着老丈人恭敬地一礼。
“想不到丈人慧眼如炬,实在是令小婿佩服万分。”
正在喝粥的李恪,直接给呛得趴在那案几上狂咳不已,踏马的,处弼兄的脑子是什么样的清奇回路,我爹说的是这个吗?
李世民看着嘴里边似乎还在咀嚼着不知道是脆骨还是猪耳朵,满脸真诚与无辜看着自己的程三郎。
一时之间,都不知道自己是应该生气还是应该心生欢喜。
“你先把你嘴里的东西咽下去,老夫说的是科举。”
“小婿明白了,丈人是想要知晓,如何解决现如今我大唐科举的弊端是吧?”
程处弼总算是开始正经了起来,毕竟那句没有人比我更懂科举这话,老丈人都帮自己说过了。
总得做点什么来证明自己那超人一等的睿智头脑,以及对于科举弊端的解决。
看到程三郎一副正襟危坐的模样,李世民也不禁在内心生起了几分的期待。
毕竟这小子真不是一般人,但凡是他觉得他能行的事情,就没有难住过他的。
所以,方才在那王玄策府邸外,程三郎的表态,就已经让他留上了心。
这会子正好办完了王玄策的事情,也该好好地跟这位浑身心眼,一眨眼就是一个主意的好女婿深入的交流勾通。
“贤婿你想必也该知晓,这科举之制的创立,原本就是为了限制世家大族,避免让士族门阀左右朝局之手段……”
听着这位大唐天子感慨万千地陈述着那科举制度的起源与因由。
程处弼也甚是神往,要知道,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可以说,科举取士,等于是把选择人才和任用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等地方性豪强的手中集中到了中央政府手上。
大大地加强了封建帝国的中央集权,同时也扩大了选拔官吏的范围。
使得大批并非世家大族出身,门第不高的才学之士得以通过科举制度,获得了参政、议政的权力。
并且随着选拔官吏范围的拓宽,也激发了教育事业的突飞猛进。
可以说,科举制度,出现以来,一直到后世,都可以算得上是人类所能够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择形式。
哪怕是后世的西蛮子文明的文官选拔制度,同样也是复制于中华的科举制。
而后世的各种科考,也未尝没有科举的影子。
所以,不得不承认那位隋文帝杨坚,绝对是一位很有远见卓识明君,正是在他的手中,有了科举的概念。
老丈人唏嘘感慨了一番之后,开始吐起了槽,自然还是关于现如今,科举制度,虽然让那些寒门庶族得到了进入到官吏阶层的机会。
但是,人数实在是太少太少。毕竟现如今,世家大族掌握着最大的读书种子,掌握着最多的书籍资源。
同样,官场之中,相当一部份,都是世家大族出身,或者是身后边都有着世家大族的影子。
而这些官员,为了科举制度,更利于世家大族得利,自然也就会想方设法地阻止科举制度的变革。
“重要的是,这科举之制中的许多漏洞,实难避免……”
听得此言,程处弼剑眉一扬,一脸的自信与从容不迫。
“哦?还请丈人你举个例子,比如说哪个漏洞没办法避免?”
“……”李世民眼皮一抬,看到了程三郎的表情,不禁呵呵一乐。
“诸位考官,只要是见到世家大族所推荐的那些举子的试卷。
哪怕是他们不过是庸碌之辈,也还是大笔一挥,让其入甲等之选。
你倒是说说,这个漏洞怎么才能够避免不出现?”
李恪也在一旁频频颔首,美滋滋地继续伸出筷子,挟着那跟前的干锅竹鼠,吃得满嘴流油,又还能够看闹,实在嗨皮。
这个问题,可是至科举制度创立开始,就一直没有办法解决的大难题。
不知道有多少能人智士,绞尽脑汁,都没有解决,就看看这位妖蛾子兄台,有什么奇思妙想或者是手段解决这个漏洞。
然后,李恪与亲爹李世民都在程三郎的脸上,看到一个古怪的笑容。
然后程三郎伸出了大拇指,在小指上比划了一个指甲盖大小的距离。
“呵呵……小婿觉得,这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一个小技巧,就可以解决掉。”
“……”李恪呆愣愣地看着这位比划动作的处弼兄,李世民也同样目瞪口呆地看着程三郎那副自信到快要把尾巴翘到天上的样子。
“哈哈哈……好好好,那老夫倒要请教一二,不知你这个小技巧是什么?”
李世民虽然先大笑出声,但是旋及脸色陡然一沉,两眼里边满满的尽是威胁。
潜藏的意思很明显,你小子要是敢在这个时候胡说八道,今天就是你小子进宫享受臀杖的好日子。
不过,有手段的程三郎一点也不慌。大气地抬手一挥,斩钉截铁地拿出了这个后世最经典的考试手段。
“丈人既然觉得那些考官会按名举士,那就干脆直接糊名不就得了。”
“……”
第2600章 小婿觉得,吏部就不该负责科举
“糊名?把名字给糊住,让人看不到!”
李世民不禁两眼放光地将手中的筷子狠狠地拍在案几之上,整个人陡然一振。
恨不得翘起大拇指给这只诡计多端的妖蛾子之王点上一百个赞。
程三郎笑得甚是谦虚,自己只不过将后世成熟的考试手段,直接借鉴到了这个时代。
这样的手段,可不仅仅只是在封建王朝使用,哪到是他读书的时候,也同样还在使用。
果然,不愧是老夫的福星,自己这边才给他提出了漏洞所在,他几乎是本能的就给出了解决的办法。
而自己与一干臣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冥思苦想了不知道多少时日,都没有解决。
这让大唐皇帝陛下,都有一种想要把这小子脑瓜子撬开来看看,里边装的到底都是些什么神奇玩意。
不过,李世民终于是积年老司机,抚着长须,打量着那自信满满的程三郎。
光糊了名,真的就可以解决了问题不成?若是换位思考一下。
自己是一位老奸巨滑的世家子弟,收到了消息,朝廷的科举制度发生了变化,今年要搞糊名。
自己怎么样,才能够让让考官明白我是谁,然后让考官继续给自己这样的世家子弟开绿灯?
就在李世民这位大唐皇帝陛下努力地开动脑袋想歪招损招来避免被糊名所困扰的当口。
李恪咽下了口中的干锅竹鼠,一脸呆若木鸡地看着处弼兄。双目里那不加掩饰的嫉妒,显得那样的赤果果。
为什么自己跟随处弼兄鞍前马后这么多年,吃了那么多的苦,吃了那么多的瘪。
怎么就学不会处弼兄那种脑洞清奇的思维方式。
李恪的脑海里边出现了一个画面,那些洋洋得意的世家子弟们,在一份份写完之后的试卷上。
纷纷将各自的大名留于其上,吹干墨迹之后,美滋滋地递给考官。
然后就看到了考官朝着那些世家子弟心领神会地一笑,然后毫不犹豫地直接提笔,为这些世家才俊增光添彩。
而现在,他们写下的大名,直接被一张张厚实的纸张直接盖住裱糊起来。
然后,那些之前还洋洋得意,神采飞扬的一干世家子弟一个二个如丧考妣,抱头痛哭流涕……
……
“贤婿啊,真不愧是程家麒麟子,如此急智,居然能够想到如此绝妙的办法,实在是令老夫眼界大开。”
李世民先开口夸奖了程三郎一波之后,眼珠子一转。
“不过,贤婿,倘若那些世家子弟,在他的文章之中也留下其姓名,甚至是印记,你又如何防备?”
“丈人,想要防备这些下作的手段,那也不是没有办法,只要朝廷在科举之时。
不但要糊名,而且还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誊录。”
“而且,糊名之人,只负责糊名,然后由一帮糙老,咳咳,一帮禁军将试卷送往专门誊录的吏员手中进行誊录。”
“之后,再由禁军士卒,将那些誊录好的试卷,送往考官手中,请考官批阅。”
“如此一来,小婿不敢说能够百分之百杜绝掉舞弊的手段,但是至少九成九的歪门邪道手段,都不会成功。”
看着跟前侃侃而言的程三郎,听着他一招接一招地往外掏出干货。
李世民张着嘴,半天都说不出一句话来,还真别说,只要这些手段这么一整。
李世民觉得,哪怕是以自己这位千古明君的脑子,都实在想不出有什么样的招数还能继续钻空子和漏洞。
李恪满脸心悦诚服地朝着坏水咕嘟咕嘟直冒泡的处弼兄抱拳一礼,惹不起啊真的惹不起。
“处弼兄,你这些手段,实在是毒辣。我大唐倘若真的实行这等科举手段。
那些世家大族子弟,怕还不得天天扎小人……”
程处弼呵呵一乐,作为一位专业医学生,别说扎纸人,扎真人老子都不怕。
“那又如何,我们程家人天生就有驱邪挡煞的本事你不知道?”
李恪一想也对,《程氏一门镇宅驱邪图》自己府上也有,而且还有不少,年年都张贴。
李世民没有搭理这两个小辈在跟前叽叽歪歪,此刻他已经全然被程三郎想出来的这些歪招损招所吸引。
不对,应该说,他这些招数,从很大程度上,将那些庸碌之辈,给拦阻在了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