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第一世家- 第12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房玄龄笑眯眯地指了指马周手中拿着的那份《洛阳旬报》,也从自己袖中抄起了一份《洛阳旬报》。
  “然也,马相应该是与老夫想到了一块了……”
  听得此言,马周两眼一亮。“房相也是为了一土居士而来?”
  “正是。”
  ……
  李世民回到了文成殿,再一次安坐到了那案几后边,仔细地欣赏起了那份《长安旬报》。
  他正在仔细审视的,正是那《天竺大陆简史》的上天竺国篇,而在案几上,还摆放着一本已经摊开的厚实册子。
  这份册子,是这些日子,由鸿胪寺明查暗访收集来的关于天竺大陆诸国情况的手册。
  已然也翻到了上天竺国的篇幅所在,此刻,李世民正在两相比对。
  看着那些详实数据的比对,还有那一士居士简练而又极见功底的文笔,李世民不得不承认,这位一土居士的确是一位难得的才俊。
  “对了赵昆,绣衣那边可有消息。那一土居士,是否就是鸿胪寺中官吏?”
  “陛下,绣衣那边已然查明,鸿胪寺诸官吏,并没有以一土居士为号之人。”
  说到了这里,赵昆顿了顿之后,想到了那位绣衣之前言及的一件事情。
  “陛下,倒是有一件事情,臣觉得有些诡异。”
  “何事?”
  “程三郎与吴王殿下,曾于宗庙献俘之日前,出城去见了王玄策。”
  李世民埋着的头顿时抬了起来,看向赵昆。
  “王玄策,你是说,那个率军为我大唐使节团雪仇的王玄策?”
  “正是,而且在宗庙献俘的第二天,吴王殿下与程三郎又前往王玄策府上拜访。”
  “……会是王玄策?”李世民一脸错愕地看着跟前的文章,满是难以置信。
  这不可能,要知道,就连那王玄策的上官,都认为王玄策不过是中人之姿。
  而且,主持吏部的长孙无忌,也很笃定,那位王玄策虽然有担任过一县主政官的经历。
  但是,其吏部考评,仅仅只是中下,这可以说是大部份官员,都能够达得到的。
  而且长孙无忌还说过,王玄策进士不第,这才托了关系,使了钱进的国子监。
  这样的中人之姿,怎么可能写得出这样的文章?
  李世民手指头落在了案几之上,凝眉苦思,而就在这个当口,宦官来禀,房相与马相连袂有事觐见。
  ……
  “二位卿家,莫不是为了那一土居士而来?”
  李世民看到了房玄龄与马周手中的报纸,不消二人开口,便起身笑问道。
  马周当先一礼,面带惭色地笑了笑说道。
  “陛下慧眼如炬,看来是臣多虑了,本以为自己为朝廷寻到了一位遗材,不想,陛下已然知晓。”
  “话可不能这么说,朕看过上一期的《洛阳旬报》之后,就觉得此人,颇有些可取之外,但是就想耐心地等上一等。”
  “结果这一期的《天竺大陆简史》他仍旧没有让朕失望。”
  听到了陛下此言,房玄龄心中一松,而马周也是面露笑容。
  “敢问陛下,不知这一土居士到底是何人?”
  “……”


第2593章 《天竺大陆简史》的一土居士就是王玄策
  马周与房玄龄直到离开文成殿,脑子仍旧是懵的。
  陛下根本就没有说清楚,那位一土居士是谁,而是告诉二人,他心中自有决断。
  “房相,陛下这到底是什么意思?”马周一头雾水地朝着身边那抚着长须一言不发的房玄龄问道。
  房玄龄听到了马周的询问,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从来没见过陛下这副样子。
  特别是自己与那马周对那位一土居士赞喻时,陛下的表情,显得甚是古怪。
  “陛下,兴许另有深意吧……不管怎样,那一土居士,已然在陛下的眼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便是好事。”
  “相信用不了太久,咱们就能够结识这位才俊。”
  二人边说边聊,朝着宫门行去。
  而李世民坐在案几后边,再一次陷入了沉默当中,一股子强烈的尴尬情绪,让李世民浑身都不爽利。
  是的,在自己与一干重臣的判定下,原本以为王玄策不过只是一个运道奇佳的平庸之才。
  而且,在平定中天竺之战时,还干出了不少令天朝蒙羞的决策。
  不然,为何会有那么多的御史弹劾,为何泸胪寺那边传来的消息,从那些宗庙献俘的战俘也都指认这些事情是真实发生的?
  如此种种,都已经让李世居在心中,给那王玄策打上了一个不堪大用的平庸之材的标签后。
  《洛阳旬报》上的一土居士的文章,以及那《天竺血海回忆录》中的关于中天竺之战的记载。
  这位王玄策,又哪像想是一位贪生怕死的平庸之才?分明就是胆识过人,才略过人的国之柱石。
  难不成,满朝臣工都花了眼不成?就他程三郎一个人慧眼识珠?
  李世民阴沉着脸,许久之后,这才缓缓开口道。“召程三郎、吴王,立刻入宫觐见。”
  ……
  面对着突然现身于那洛阳官衙门口的赵昆,程处弼心中一点也不意外。
  毕竟这已经是第二期报纸的发布日,哪怕是今天赵昆不来。
  那么下一期《洛阳旬报》还会继续暗戳戳地在那里告诉世人,朝堂诸公眼神都不太好。
  当然这等隐喻,程处弼是打死都不可能承认的,毕竟自己只是装傻充愣,可不是真的又傻又愣。
  “赵叔,今日这又是什么风把你给吹过来了?”
  赵昆看到了眉开眼笑的程三郎与李恪二人连袂而至,一想到今日文成殿内那阴沉得可怕的气氛。
  “见过殿下,程三郎,你老实告诉老夫,那篇《天竺大陆简史》到底是何人手笔?”
  “啊这……”程处弼一副有点不知所措的模样,顿时让赵昆心中生疑。
  “怎么,该不会是你小子吧?”
  “不不不,当然不是我。”程处弼赶紧摇头否认。
  “那是谁?”赵昆磨着牙根,开始鼓起了眼珠子。
  看到赵昆那副模样,程处弼正犹豫该不该现在就泄露的当口,一旁的李恪直接进行了抢答。
  “鸿胪寺主薄王玄策。”
  “是他?!”赵昆朝着李恪微一颔首之后,目光再一次落回到了程三郎身上。
  这下子,底裤都亮了,程处弼自然也懒得再藏着掖着,破罐子破摔地坦白道。
  “对,就是他。”
  赵昆吸了一口凉气,无可奈何地摇头叹气道。
  “……你们啊你们,唉……”
  “赵叔到底怎么了?”
  “走吧,随我入宫,陛下要见你们二人。”
  赵昆朝着阶下行去,走了没几步,又回头说了一句。
  “还请殿下和程三郎见陛下后谨慎一些,今日,陛下的心情很不好。”
  “……”
  ……
  “……《天竺大陆简史》的一土居士,就是那个在天竺大陆,率领联军,为我大唐使节团报仇雪恨的王玄策?”
  看到跟前连声招呼也不打径直单刀直入的老丈人,程处弼表情很老实地点了点头。
  “丈人若是不信,可以问一问殿下。”
  一旁的李恪同样也十分乖巧地点头答道。
  “是的父亲,那王玄策极有才气,处弼兄就想乘着那些天竺诸多使节团到访我大唐。
  加上我大唐又正好平定了中天竺,于新都洛阳举办了盛大的宗庙献俘仪式。
  借着这个机会,请王玄策帮忙创作一些能够吸引广大读者的文章,让我大唐的文人智士,也了解一下这些天竺诸国……”
  李世民打量着跟前这两个暗中眉来眼去,隐蔽地打着配合的亲儿子与女婿。
  听着他们两个在自己跟前将那王玄策一顿猛夸,李世民甚至都有点怀疑这两个家伙是不是收了那王玄策的贿赂。
  “处弼贤婿,既然那王玄策得你们二人如此看中,那你为何不愿意为国荐材?”
  “难道老夫不寻你,你就不能主动来寻老夫不成?”
  “丈人,不是小婿不想来,而是实在有不得已的苦衷。”
  “什么样的苦衷?居然让你们两只……你们二人踌躇不前?”
  程处弼听到了这话,不禁心中大恶,两只嘛意思?
  在你老眼里,我跟你那个英果类已的亲儿子就是两只多在夜间鬼鬼祟祟活动的纲鳞翅目昆虫不成?
  不过看在老丈人今日情绪很不对头的份上,程处弼决定不跟老丈人计较,眼角隐蔽地一斜。
  李恪心领神会地站了出来,朝着亲爹恭敬地一礼。
  “父亲,处弼兄给孩儿剖析过理由,倘若孩儿与处弼兄向父亲举荐那王玄策的话,怕是……”
  “怕是什么?”李世民打量着欲言又止的亲儿子李恪,又扫了一眼旁边扮恭顺的程三郎。
  “说清楚。”
  这一次,李恪没有再退缩,而是硬起了头皮上前数步,朝着亲爹小声地密奏道。
  “父亲,王玄策在归国至长安之时,京兆王氏之主王咏曾夜探驿馆。授意王玄策倘若能认祖归宗于京兆王氏……”
  李世民直接呆愣在原地,看着那嘴巴开合不已的恪儿,听着他讲述王玄策与京兆王氏之主王咏的对答。
  直到李恪讲述完,李世民都一言不发地坐在那里,许久都没有一丝的动静。
  可是程三郎与李恪都明显地感觉到了,文成殿内的气温,简直就是直线下降。
  “……”


第2594章 召赵国公……罢了,速诏绣衣使来见朕
  足足经过了柱香的功夫之后,李世民这才抬起了头来,那似乎没有半点情绪流露的眼神。
  生生把程三郎与李恪这两个胆大心细的厚脸皮都给看得毛骨悚然。
  李世民最终,声音显得有些沙哑地开口道。
  “你们且先下去,老夫有些乏了,想要好好歇息,嗯,若有事回头再召你们,去吧。”
  程三郎与李恪小心翼翼地朝着这位大唐天子恭敬地施礼之后,小心翼翼地移步朝着文成殿外行去。
  一直出了文成殿,快步离开了一段距离的二人这才如释重负地放缓了脚步。
  “处弼兄,方才我爹的表情太吓人了,感觉像是要杀人似的……”
  李恪心有余悸地扭头看向文成殿的方向,连自己那挺拔的啤酒肚,都差点被吓出了腹肌。
  程处弼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自己方才也被那氛围给搞得内心压力山大,生怕这位大唐皇帝陛下憋出病来。
  不过好在,他最终控制住了脾气,只要第一下能够控制住,就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这会子,你爹肯定能够前后一联系,想明白更多的事情。”
  “咱们哥俩需要做的事,就只是点燃引线,至于后续,那就得看你爹到底想要怎么办了。”
  “是啊,毕竟这事还牵扯到我那位便宜舅父,呵呵……”
  李恪凉凉一笑,关于那天在殿中议论王玄策之事,程三郎已经将他从亲爹程大将军那里得到的消息,都知会给了李恪听。
  倘若不知晓那位京兆王氏出手要挟的话,兴许这事还很讲清楚。
  但是,从京兆王氏要挟开始,到洛阳城内风云变幻,那些臣工统一口径的攻讦贬低王玄策之功。
  李恪相信,只要亲爹的脑回脑正常,绝对能够反应过来,甚至还能够比自己考虑得更加的周全和明白。
  现如今,自己与处弼兄也算是完成了为国荐材计划的大半,结下来,就看亲爹了。
  二人在文成殿外呆了一段时间,确信没有什么异样之后,便肩并肩地朝着宫门外行去。
  来到了宫门外,打量着那街市上往来的行人,一旁的李恪忍不住伸手摸了摸自己的肚子。
  “处弼兄,方才小弟给吓得够呛,总感觉有点不太舒服,要不咱们去找个地方,先填填肚子。”
  “也是,吃点喝点压压惊。”程处弼也是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我总感觉你爹炸毛了,啧啧啧……真期待后续……”
  “你能不能对我爹保持一下晚辈的礼貌?”
  “你对我能不能像对待自己亲哥一样真诚?”
  “……我们还是别聊这么沉重的话题,走走走,赶紧找东西吃。”
  ……
  空寂无人的文成殿内,李世民缓缓在在殿中踱步,在脑中,慢慢地将之前的一切进行着复盘。
  王玄策在那天竺征战之时,朝中根本就没有什么声音,甚至连视线,都没有向那边看过一眼。
  唯一能够让自己知晓的,大概也就是王玄策经由金沙州知州任雅相之手传递而来的那些奏折。
  即便朝中知晓了王玄策在那天竺大陆为大唐的使节团进行复仇,朝中也就只是表达了对于中天竺国的愤慨。也就仅此而已……
  而那犹如惊涛骇浪一般的弹劾浪潮,真正出现的时间,并不算长。
  估摸着时间计算,应该是在那王玄策归国至长安左右。那么照此推断起来……
  必定有什么变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