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第一世家- 第12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陛下,赵国公以及房相、马相等诸位重臣奉诏前来。”赵昆的声音在耳边响了起来。
  李世民微微颔首之后,示意一旁的宦官将那些弹劾奏折打理齐整,这才抬起了头来,看向连袂而来的大舅子还有几位肱股之臣。
  “诸位卿家都平身,坐下吧,如今,从中天竺过来的一干人等,距离洛阳也已经不远了。”
  “三日之后献俘宗庙之事,筹办得如何了?”


第2560章 原本还以为我大唐又多了一位出将入相之材
  负责外务的鸿胪寺,以及负责祭祀的太常寺,二位寺卿都分别出列朝着李世民陈述了各自的准备情况。
  鸿胪寺那边需要负责接待,前来朝贡的天竺大陆三十余国使节。
  毕竟大唐在那天竺之地,打出了赫赫威名,强大的中天竺,连同其盟国捏一块,绝对也算得上是天竺大陆的强者。
  而王玄使这位大唐天使所统帅的联军攻城拔寨,所向无敌,不论是什么样的对手,要么败亡,要么跪地祈降。
  可是把那些没有受到牵联,但又偏巧就在眼皮子底下的那些天竺诸国给吓得瑟瑟发抖。
  大战接近尾声的时候,这些国家都纷纷拿出了贵重新奇的朝贡之物,派出最能言会道的使节。
  来到了那王玄策的跟前,哭着喊着请求王玄策恩准他们前往大唐帝都朝贡,请为大唐之藩属国。
  所以,接待那远道而来的天竺三十余国的任务,绝对是重中之重。
  再有就是,还需要将那些驻于洛阳的诸蕃使都拉出来,让他们看看那得罪大唐的中天竺国的下场。
  另外还有就是既要威吓,同时还要安抚和嘉许那些听话乖巧的藩属国。
  至于太常寺,作为专业负责大唐王朝上上下下,大大小小各种祭祀活动的重要部门。
  特别是这位戎马一生的大唐天子最喜欢的宗庙献俘这样的大事情,这位太常寺卿也是准备得十分的尽心尽力。
  务必要让大唐天子满心欢喜,对精神的宗庙献俘场面赞口不绝。
  听着一干重臣的进言,李世民抚着长须,微微颔首。
  足足差不多大半个时辰的光景,这才把事务全盘敲定了下来。
  就在大伙都稍事休息,喝茶低语的当口,李世民突然开口问道。
  “卢卿家,朕记得,这王玄策乃是鸿胪寺官员,不知卢少卿你了对王玄策卿了解多少?”
  鸿胪寺卢寺卿听得此言眉梢微微一跳,朝着李世民恭敬一礼答道。
  “陛下,王主薄入我鸿胪寺担任主薄一职,时日尚短,不过一个来月。
  就随朝散大夫、卫尉寺丞、上护军李义表护送婆罗门国使节回国。”
  “原来如此……”
  “陛下,臣主持吏部,关于王主薄之经历,倒是略知一二。”
  这个时候,主持吏部工作的长孙无忌清了清嗓子,主动开腔。
  ……
  迎着李世民的目光,长孙无忌平静地道。
  “自听闻了王玄策因使团众人为中天竺所害,他便往金沙州募义军以击中天竺开始,臣就留上了心。”
  “王玄策乃是洛阳人氏,出身寒门,因进士不第,入国子监读书……”
  随着长孙无忌的讲述,一干文武重臣也大略知晓了这位王玄策的经历。
  重要的是,他在第二次科举时,终于得中,最终选官为融州黄水县令,干了数载之后,职评是中上。
  而后,因其母病故,他还乡守丧三年期满,正好鸿胪寺人手紧缺,便将他选入鸿胪寺。
  李世民抚着长须,凝神静听着那长孙无忌对于王玄策的经历和官场任事评价。
  唐朝对官吏的考核制度系统而完善,不仅有严密的组织机构,还将官员按类区分考核。
  由中央各司和州府长官逐级对下属官员进行考核。
  其中由吏部考功司审查四品以下官员的考核结果,呈报皇帝,而三品以上官员由皇帝直接考核。
  而在长孙无忌平静而又详实的陈述中,李世民渐渐地了解了王玄策大致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对九品以上流内官从德才两方面进行考核。
  按官员考绩的优劣定立考第,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共九等。
  而那王玄策为县令之事的才德考功,居然才只是属于第四等。
  这让原本对王玄策极有兴趣,对年轻才俊很有期待感的李世民隐隐有些失望。
  毕竟原本还以为是一块没有被发掘的璞玉,结果,从长孙无忌口中得知的消息。
  再与那些奏折相互印证之下,这位王玄策,分明就是中人之资,只不过运气颇佳的低级官员而已。
  而一旁,房玄龄抚着长须,意味深长地打量着那仿佛十分公允,没有偏颇谁的长孙无忌。
  而那位同样是寒门子弟出身的马周此刻却凝眉紧锁,几次欲言,最终又只能垂眸轻叹。
  长孙无忌的话术滴水不漏,说的东西都肯定是有据可查的。
  毕竟那家伙是个文人,而且还是文官,并且居然还取得了许多武勋重臣都难以获取的功勋。
  这本身就让一票糙老爷们羡慕妒忌恨,现在你们这帮子文官自己内卷。
  一干武勋重臣,自然老神在在,一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姿态。
  ……
  出了文成殿,房玄龄看到身边的马周仍旧浓眉紧锁,满脸忧思,不紧不慢地低声道。
  “怎么,宾王老弟似乎有不同的想法?”
  “嗯,的确有。”马周很是痛快地点了点头,目光看向前方那人群中的长孙无忌。
  “可是仔细一想,又觉得不应该。虽说天下四品以下的官员考功,皆出于吏部。
  而主持吏部的赵国公身为天下顶尖勋贵,向来行事谨慎。
  那王玄策不过小小八品主薄,又出身寒门,与赵国公毫无交集。
  既然如此,赵国公应当不会为了一个小小的鸿胪寺主薄立下军功,而横插一脚。”
  房玄龄看了一眼那颇为唏嘘的马周,目光又看了一眼那与几位臣工谈笑生风的长孙无忌,最终缓缓地摇了摇头,什么也没有说。
  ……
  长孙皇后来到了文成殿时,那些文武重臣都已然离开。
  只剩下了李世民一个人坐在那案几后边,双眉紧拢,似乎遇上了什么很为难的事情。
  “没几日,就是宗庙献俘的大日子,夫君为何这般表情?”
  李世民强打精神,朝着长孙皇后一笑,指了指那些又被他翻出来的奏折笑道。
  “那位王玄策卿,能够以一已之力,平定敢与杀害我大唐使节的中天竺国。
  为夫还以为,我大唐,又多发掘了一位出将入相之才。”
  “结果没想到,实在是有些令人大失所望……”


第2561章 倒不如转予赵公,也让这份墨宝不至蒙尘
  李世民抚着长须颇为惋惜地继续言道。
  “不过嘛,终究他为我大唐使团雪耻,这等功勋,终究还是要做出表示。”
  听到了夫君此言,长孙皇后不禁微感愕然,看向了那案几上的那些奏折。
  当听到了夫君将方才一干重臣关于王玄策的那些评价简略说了一遍。
  长孙皇后也不禁面露惋惜之色,旋及嫣然一笑安慰道。
  “即便王玄策只是个中人之资,但是能够临危不乱,维护我大唐天朝上国之威仪,也该加以褒奖才是。”
  “夫君富有四海,我大唐能人辈出,相信日后,会有更多的才俊之士涌现出来为国效命。”
  “观音婢言之有理,倒是为夫自己险些钻了牛角尖。”
  说到了这,李世民抬起了头来,朝着在长孙皇后入殿之后,就识趣地朝着殿门口行去的赵昆道。
  “赵昆,在宗庙献俘之前,就不必让他入宫觐见了。”
  听到了陛下这声吩咐,赵昆点了点头,没有再多说什么,快步而去。
  ……
  长孙无忌刚刚回府落座,端起了茶汤正要品抿,就在这个当口。
  管家前来禀报,说是那王揆王老先生与王侍郎连袂到访。
  长孙无忌颇有些无奈,但还是勉强起身相迎。
  “来得这么快,罢了,请他们过来一述。”
  不大会的功夫,那位这段时间一直居于京师的王揆与那位王侍郎快步上前,朝着长孙无忌一礼。
  “参见赵公。”
  “王先生不必多礼,还有王侍郎也不必如此,来来来,快快请坐。”
  “今日登门,颇有些冒昧了,不过老夫这贤侄前些日子,得了一件好东西,老夫如今老眼昏花,着实难以鉴定。”
  “就想到了赵公乃是我朝有名的博学广闻之士,对于书圣父子的手迹研究也是颇有造诣……”
  听到了书圣父子这四个字,长孙无忌眼皮顿时一跳,原本显得轻松写意的坐姿也顿时挺了起来。
  “诸女无日,事悬心。阮新妇何日至?慰姊目下……”
  短短不过十七字,然这十七字,看得长孙无忌神采飞扬,啧啧连声。
  一旁的王侍郎与那王揆很有默契地交换了一个眼神,并未出声。
  直到那长孙无忌爱不释手地打量了好几遍之后,王侍郎这才开口言道。
  “下官前些日子,得见一书生拿出家传之物相授,心生好奇,便以五百贯之资购得此贴。”
  “奈何下官才疏学浅,于书法涉猎不深,未知其真伪,特请王伯父代为引荐,请赵公鉴定一二。不知赵公以为如何?”
  “这可是无价之宝啊……”长孙无忌挑眉叹道,手指虚指着那张已然泛黄的书贴言道。
  “其书浑然天成,毫无做作之感。用笔秀媚飘逸,尽显风流,笔意连贯舒展,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处处真情流露……”
  “依某观之,既有书圣之风,但又略显不同,其字身喜带长形,这便是王献之用笔的习惯。”
  “赵公的意思,这该当是王献之的真迹?”王侍郎似乎有些不太确定地开口问道。
  “不错,此物,十有八九,该当是王献之所书。”
  长孙无忌满脸激赏之色,打量了半天之后,这才恋恋不舍地置于案头,又忍不住左右详端起来。
  “原来如此,不过可惜了……”王侍郎恍然地点了点头之后,忍不住发出了一声叹息。
  这让长孙无忌愕然地看向王侍郎,但见王侍郎略有些不太好意思地笑了笑。
  “下官原本还以为是书圣亲笔,结果没想到,乃是其子献之墨宝。”
  一旁的王揆不禁失笑着摇了摇头。“你呀,王献之与其父并称二王,父子之墨宝皆世之罕有。”
  “能得其一,那可就是天大的福气,你居然还挑三拈四的。”
  “伯父,这也怪不得小侄,毕竟小侄更喜欢书圣之佳作。”
  长孙无忌业已经从最开始的激动中回过了味来,哪里还不明白他们的意思。
  “既然如此,不知王侍郎,可愿忍痛割爱?将此物转卖于老夫。”
  “老夫向来喜好二王之墨宝,今日得一真迹,实在是心痒难耐,还请王侍郎成全。”
  ……
  “啊,这……”王侍郎面色微愕,可实际上,内心疼得不停地滴血。
  王揆眨了眨眼,抚着长须连连颔首乐道。
  “这倒是个好主意,贤侄你更喜欢书圣,而赵公甚爱这份王献之的书贴。
  你倒不如转予赵公,也让这份墨宝不至蒙尘,如何?”
  最终,在长孙无忌的坚持之下,王侍郎收到了一千贯。而长孙无忌获得了那份堪称无价之宝的《诸女贴》。
  与那神采飞扬,亲自相送到府门口的长孙无忌拜别之后。
  王侍郎与那王揆同登一辆马车离开,而原本笑眯眯的王侍郎的脸色渐渐地变得难看起来。
  “贤侄舍不得?”王揆抬了抬眼皮,看到王侍郎那副模样,抚着长须悠悠问道。
  “着实有点,唉……”王侍郎一脸苦涩的笑意说道。“小侄真的没有想到,家父会遣人将此物送过来。”
  “你父亲做得对,京兆王氏,能够有你父亲这等人物在,才真是幸事。”
  “可是为何伯父你要小侄同意长孙无忌以一千贯购走那份《诸女贴》?”
  “呵呵……你声称以五百贯购之,而那位赵国公若是以五百贯之资从你这里获取,落到其他人眼中,会如何想?”
  “以倍价而购之,便是传入了天子耳中,天子也不会疑他,只会觉得赵国公占了我等世家的便宜。”
  “而不会觉得,他与我等之间,有什么牵扯,这个理由如何?”
  听到了这番话,王侍郎沉默地点了点头,不再多言,半天之后,这才磨着牙根道。
  “王玄策,倘若不是这个不识抬举的混帐……”
  “好了,天下才俊多矣,区区一个王玄策罢了,不必放在心上。”
  “此番,此子的下场,也足以让更多的人心知肚明,得罪我等,会是什么下场。”
  王侍郎沉默地点了点头,双手紧握成拳,虽然觉得,为了区区一个王玄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