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昆当先入殿,旋及,高大英武,气宇轩昂的程三郎昂首挺胸地大步入殿。
李恪这位亲王殿下,则十分低调地落后程三郎两步,一副低调而又腼腆的模样。
嗯,毕竟处弼兄才是主角,自己就是来蹭个热闹,看个乐子的。
李世民一眼就看到了这位英果类已的亲儿子李恪,眼皮忍不住一阵狂跳。
这个混帐小子,这么大的乐子,哦不……这么大的妖蛾子,你这小子咋不知道跟爹先打个招呼。
害得为父措不及防,要不是老夫微表情控制给力,怕是之前就会在严肃的朝会上笑场。
李世民看到了程三郎与李恪来到了阶下,恭敬地朝着自己一礼,这才沉声开口道。
“免礼平身,贤婿,老夫问你,可知晓昨夜洛阳城内发生了何事?”
听到了自称老夫,又称自己为贤婿,程处弼心中暗乐,得,看样子这位不讲武德的老丈人这是在暗示自己,尽情的表演吧少年。
一思及此,程处弼不加思索地大声答道。
“小婿身为洛阳令,主政洛阳,自然是知道的,据捕快禀报,昨天子夜,有不法之徒用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污物。”
“对孔祭酒、许侍郎、萧舍人等共计七名朝臣的府邸进行了泼污报复。”
听到了程三郎如此痛快的回答,李世民都有些懵逼,不过看在他如此胸有成竹的份上。
罢罢罢,老夫还是跟恪儿一般,先看个乐子,再根据情况开口。
“唔……”李世民把目光,落在了孔颖达等此刻已然开始有了气喘如牛迹象的受害者身上。
第2497章 谁会在这朝堂之上讲这些三下路用词?
不少的臣工都不约而同地端起了跟前的茶水,毕竟这个时代瓜子这玩意带不进朝堂。
在朝堂上嗑瓜子看热闹,这可是要被御史弹劾的,但是喝着茶水看乐子,则不会有问题。
就见那位脾气不怎么好的萧舍人第一个蹦了出来,并指如剑,指着比自己高出差不多大半个脑袋的程三郎。
“好好好,程三郎!你怎么知道是有人在报复?怕是跟你脱不了干系才对。”
此言一出,程处弼不禁咧嘴大乐,几乎所有看到程三郎那副恶趣味笑容的观众都下意识地觉得萧舍人要吃亏。
“这位萧舍人是吧?程某想问你一句,你若是没有得罪人。
谁会有闲功夫塞冬腊月的把臭哄哄的屎尿泼在你家院墙上?”
此言一出,瞬间整个朝堂仿佛变成了喷泉的世界,李世民不禁暗暗庆幸。
幸好老夫把茶水摆那么远,不然,朕也要与群臣共喷之。
“这,这简直就是有辱斯文,都什么乱七八遭的,这小子,怎么能在朝堂上说出那等污物。”
房玄龄这位大唐名相没有端茶水,可还是狂咳了好几声,哭笑不得地连连摇头。
果然,立刻就有殿中御史站了出来,朝着程三郎鼓起了眼珠子。
“程洛阳,朝堂之上,不得公然言述这等不雅之词。”
“成成成,那该叫啥,还请这位御史指点一下。”
“……”这位负责朝堂纪律的殿中御史瞬间整个人都木了。
老子知道个毛线,谁特么的会在这朝堂之上讲这些屎尿屁的三下路用词。
“程三郎,给老夫稳重一点,再口出污言,小心吃臀杖。”
大唐天子李世民终于显摆了一回权威,努力地维持住表情的严肃,翘起手指头,威胁地冲程三郎比划了两下。
“是是是,小婿失言了。”程处弼赶紧从善如流地表达了自己的歉意。
转过了头来,看向那位一脸呆若木鸡,明白还不知道应该如何反击的萧舍人。
“本官乃是洛阳主政官员,洛阳城内的风吹草动,难道能瞒得过我这双招子不成?”
程处弼翘起手指头,怼到了距离自己眼珠子只有一寸之距。
“本官犹记得,萧舍人你家墙上的那句话,‘来啊,互相伤害啊。’但凡是有点脑子的人都能明白。”
“肯定是萧舍人你得罪了某人,某人不甘受辱,决定对你报复……”
萧舍人气极败坏地看着跟前一本正经侃侃而言的程三郎,总觉得这小子是在挑衅自己。
“那孔祭酒,还有许侍郎他们又没有与人发生冲突,为何也会受此污辱。”
程处弼翘起手指头,指向那已然脸色大变的孔颖达与许侍郎,正要开口。
“孔祭酒欠人钱,许侍郎是负心汉,那不都明摆着的吗?”
“!!!”朝堂之中,又是一阵骚动与喧哗此起彼伏。
不过绝大部份的目光,都第一时间掠过了面色发黑的孔颖达,直接落在了那位脸上有个巴掌印的许侍郎身上。
特别因为愤怒,整张脸,特别是那个巴掌印越发明显的许侍郎气的跳脚咆哮道。
“程三郎,许某人清清白白,何来负心汉一说,你敢如此胡言乱语,老夫,老夫要你好看……”
听到了这话,程处弼白眼一翻,不紧不慢地道。
“哈……你既然要程某说,那就怪我不得,许侍郎你瞒着你夫人在平康坊……”
一听到了平康坊这三个字,原本气得脸色涨红的许侍郎陡然面色变成了灰白色,抢步而出,尖声叫道。
“住!口!程三郎你闭嘴!”
就在这个危急关头,原本只想当个乐子人的大唐皇帝陛下也觉得不对劲了。
这特娘的可是大唐最高层面的办公会议,不是聊家长里短,更不是暴露婚外情的八卦场所。
说时迟,哪时快,李世民大巴掌用力击案。“都给朕闭嘴!”
这一声有力而又宏亮的咆哮声,犹如市场负责人及时抄起电喇叭控场。
压制住了犹如市井里坊挤满了买菜的退休大爷大妈看人揪头发撕打抢摊位一样的失控场面。
程处弼干脆利落地朝着老丈人的方向恭敬一礼请罪。
那位许侍郎脸色忽青忽白地,也只能乖乖地朝着陛下请罪。
那边,孔颖达都还没寻到开腔的机会,如今反倒庆幸自己没有开腔。
不然,指不定自己就会成为这次朝会的主要配角,好在许侍郎插嘴抢戏,还真成了吸引所有注意力的戏霸。
一想到这位同僚下了朝会之后,怕是只能连滚带爬地赶去收拾首尾,避免他家里那位颇有名声的悍妇再次家廷暴力。
……
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李兵部忍不住小声地冲身边的程咬金道。
“……唉,老程啊,我发现你家老三在朝堂之上挑衅人的本事,还真是青出于蓝,胜于蓝。”
程咬金懒得搭理这位骚话连篇的损友,砸了砸嘴,满脸欣慰地打量着自家娃娃。
不愧是咱们程家人。文武双全,熟读书法,深知兵法韬略,不打没准备的仗。
几句话下来,直接就把那几个气势光光的斯文败类给说得面无人色。
李世民阴着脸,打量着殿中诸位臣工,他知道,不能再让程三郎继续下去。
谁也保不准程三郎这小子还有多少骚话。
“程三郎,这可是很严肃的朝堂,而不是市井里坊,休要胡言乱语。”
“再者,你身为洛阳令,主政洛阳之治安民生诸务,而洛阳城中,发生了此等事情,实乃你之过失,认是不认?”
“认。”程处弼暗暗撇嘴,不过这个时候,他只能老老实实认怂。
这的确属于是洛阳令的管辖范围之内的破事,不过自己好歹爽了。
“此事让朝中臣工宅院受污,有损诸臣工之名誉,故尔,朕决定,罚你一年俸禄,以儆效尤。”
“……一年?!”程处弼瞬间眼角都立了,卧槽!又是罚俸禄!
李世民根本没有搭理程三郎小声地嘀咕,径直又快又疾地喝道。
“另外,责令你彻查此事,倘若洛阳城内,再有此等恶劣行动出现,不论是谁,朕都不会放过他。”
说到最后一句时,李世民的眼神陡然转厉,扫过殿中诸文武,看到所有人都识趣地垂低了脑袋。
这才满意地轻哼了一声,朝着程三郎勾了勾手指头。
“退朝,你小子,跟老夫过来。”
“……”
第2498章 幸进小人、奸邪谄媚、阿谀奉承……
文成殿内,李世民打量着坐在跟前安静如鸡的程三郎与李恪。
颇为无奈地长叹了一口气。“那天残老人与地缺居士,就是你手下的许敬宗和李义府是吧?”
“不,丈人,是我跟吴王殿下。”程处弼毫不犹豫地抬手一指身边的李恪。
“……老夫又不会责罚尔等,直说怕什么?”李世民笑呵呵地道。“难道老夫还能笑话你们不成?”
程处弼当然不可能承认是那两个只背过黑锅,没出过力的家伙有功劳。
“丈人,真的是我跟吴王殿下,文章都是我们俩个反复推敲编撰的。”
一旁的李恪有些把不准自家亲爹的心理,可是处弼兄都这么说了。
自己自然要同进共退,也硬起头皮表示自己跟处弼兄是一路货色。
岂不料,看到两个年轻人一副抗拒从严的架势,李世民非但没有生气,反倒是露出了一个欣慰的笑容来。
“好好好,你们两个挺有担当的,不错不错。”
“李义府与那许敬宗,虽然品性方面有问题,但是,论起任事能力,也是极为难得的。”
“而今他们二人又都成了残疾,仕途维艰。正好,有这么两位长于文书,善于理政的人才跟在你小子身边,老夫也能放心一点。”
李世民这话,让程处弼有些懵逼,虽然自己就是这么想的,争取让那天残地缺组合成为自己身边的工具人。
而现在,老丈人居然这么主动,得,总觉得老丈人好像是误会了什么,不过看在这个误会还算美丽的份上,自己也就懒得计较。
就在程三郎胡思乱想间,就看到了跟前的老丈人突然脸色一板。
“贤婿啊,此事,就到此为止了,不许再胡来。不然,老夫可饶你不得。”
“丈人放心,小婿向来都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嗯?!”最后一句话,瞬间让李世民立起了眼角。
程处弼赶紧及时改口道。“是高调做正经事,再说了小婿向来都不主动招惹是非。”
“只要他们不惹事,小婿哪有闲功夫跟他们起冲突。”
看着跟前颇为委屈的程处弼,李世民砸了砸嘴,这倒真是实话。
这小子更乐意蹲在衙门里边打牌,要不就跟一帮子狐朋狗友喝酒吃肉。
不惹他,他还真没主动蹦出来主动招惹过谁,这一点,李世民倒也颇为放心。
可就是,木秀于林啊……谁让这小子太过优秀,撂哪都金光灿灿,惹人妒忌。
算了,还是让他赶紧忙起来,没有心思寻思那些乱七八糟的才对。
……
“那三座大桥,何时可以完工?你可知道,如今随着这洛阳城内的居民越来越密集。
交通越发地显得不畅,城东和城西那两座大桥,已经远远无法满足百姓出行的需求。
“甚至有些居住在城南的朝臣,为了赶早朝,都得凌晨就起床,从城南过来,足足要近一个时辰才能够抵达皇宫。”
“再有,如今洛水的渡船急增,导致洛水的水路交通堵塞,百姓们也是没少抱怨。”
听着老丈人这番话,程处弼昂首挺胸打起了包票。
“丈人还请放心,最多也就小半个月,洛阳城内的那三座大桥就可以全部完工。”
“到时候,将会彻底取代过去南来北往只能依靠渡船的交通方式。”
“听你这么一说,老夫可就真的拭目以待了。对了,那三座桥,名字可都有了?”
“回丈人,都已经有了,位于铜驼坊的叫汉唐商行牡丹亭桥,位于承福坊的叫千秋桥,位于温雒坊的叫万载桥。”
李世民砸巴着嘴巴子,总觉得这小子很不对劲,千秋万载,名字倒是不错。
但是中间为什么要夹着一座汉唐商行牡丹亭桥?
“……程三郎,你小子啥意思?汉唐商行也想要千秋万载吗?”
“不不不,丈人你可真是误会了,要知道,这三座双向六车道的高架桥,可是由汉唐商行全资兴建的。”
“没有让朝廷还有洛阳县衙掏个一个铜板,之前丈人你也说过,只要汉唐商行乐意掏钱,命名权可以交给汉唐商行,让我们斟酌。”
看到处弼兄递过来的眼神,李恪明白,自己该张嘴了。
“是啊父亲,一边千秋,一边万载,指的自然是我大唐能够千秋万载。
我们只取了那其中一座桥梁,以汉唐商行来命名……”
李世民打量着这两个不省心的年轻人,翻了个白眼,手指头在案几上敲击了半天。
几次张口欲言,最终又悻悻地闭嘴,嘴里边小声地不知道在嘀咕什么鬼。
看到了这一幕,程处弼顿时大生知己之感,看样子,老丈人果然跟自己一样,都有起名困难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