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第一世家- 第12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听到了这话,程处弼也不禁怦然心动,对啊,自己怎么把自家这两位顶尖的女性给忘了。
  “二位娘子若是愿意出手襄助,那为夫真的可就松了口大气。”
  “那就辛苦二位娘子了,为夫也不是不知恩图报之人。
  二位娘子若是需要什么服务,只管开口,甭管理需要为夫替你们解衣暖床,还是当牛做马都行……”
  看到了夫君眉开眼笑地说着不怎么正经的话,武媚娘与李明达都不禁俏脸微微发烫,都不约而同地瞪了一眼这位厚脸皮的夫君。
  “这里不需要你在这里捣乱,夫君你若真心要帮忙,就帮妾身和媚娘姐准备点好点的当宵夜。”
  “哈,成成成,没有问题,为夫这会子就去给你们整点既好吃又不会影响休息的夜宵……”
  程处弼看到了李明达与武媚娘坐在到了案几跟前,开始小声地窃窃私语,时不时地指着那孔颖达的原稿,照比着行文风格,开始在白纸之上尝试。
  看到她们二人精神抖擞,两眼放光的模样,程处弼倍感欣慰,这才像是一家人的样子。
  正所谓夫妻齐心,齐利断金。


第2471章 处弼兄找媳妇同样也属于是取长补短的经典范例
  有了这两位在中华传统典籍方面有着相当丰富的知识储备的娘子的加入之后。
  使得程三郎的稿件斧正工作得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而第二天一大清早。
  李恪就顶着两个黑眼圈匆匆地赶到了洛阳官衙,找到了已经料理完公务的处弼兄。
  看到了处弼兄一副神完气足的模样在那里喝着茶汤的惬意模样。
  昨天晚上几乎整宿没有休息的李恪顿时不乐意了。
  “处弼兄,昨个你该不会早早就睡下了吧?你改的稿呢。”
  “都在这呢,哎呀,我说贤弟你怎么弄成这副鬼样子,难不成你昨个晚上一夜都没休息?”
  “这不废话吗?你知道不知道这有多难改。”
  李恪不乐意地瞪了程三郎一眼,将自己昨天熬了一夜的心血撂到了案几上。
  先端起了茶水,灌了一大口,这才拿起了处弼兄改的稿件拿了起来仔细打量。
  看了半天之后,李恪满脸讶然地看向了处弼兄,又低头看了一眼那份稿件。
  “处弼兄,不是吧……就你那水平。”
  “嗯?!”一脸惬意慵懒的程处弼瞬间就瞪起了眼珠子。
  “哦不……小弟的意思是,你向来不乐意看那些四书五经之类的典籍。
  可这张改好的稿件上,小弟怎么觉得你引经据典的本事比小弟还要熟溜?”
  “这感觉一点也不像你的风格。而且小弟看你那副神完气足的模样,根本就没熬夜……”
  “你该不会拿去找了什么人援手了吧?咱们不是说好这些东西不能泄露出去的吗?”
  看到顶着一对黑眼圈的李恪那副不乐意的模样,程处弼呵呵一乐。
  “废话,为兄我怎么可能拿这些东西去找外人。”
  “你找内人了?”
  “……”听到了这句疑问,程处弼不得不朝着这位心思很机灵的贤弟翘起了大拇指。
  不愧是被陛下嘉许为英果类已的皇族浪子,脑子就是反应快。
  ……
  看到程处弼那副模样,李恪忍不住长叹了一口气。“我说呢……”
  处弼兄啥都厉害,可就是文化程度不高,当然不是指他识字不多,而是指他不乐意欣赏那些很经典的文言文著作。
  而他自己创作的那些演义、话本之类的玩意,都是以类似口语化的行文风格所写。
  所以,李恪原本还很担心,改稿的重担,怕是要全压在自己单薄的肩头。
  结果倒没有想到,处弼兄居然动用了家里边的关系。
  不论是妹妹晋阳,还是那位武媚娘,这两位女性的本事,跟处弼兄打配合多年的李恪自然清楚得很。
  相比起来,自己的王妃学识还要略逊于自己,至于珈蓝妹子,嗯,若论武力值,自己不论是在白天还是黑夜都不是对手。
  但是在文采这一方面的话,李恪觉得自己也是不论白天还是黑夜都可以完胜对方。
  这让李恪看着跟前那不由自主散发着洋洋得意的处弼兄,不禁心中暗恨,罢罢罢。
  兴许这就是上天的安排,谁让自己才华过人?找媳妇自然要取长补短。
  至于程家人嘛,啧啧,看看处弼兄的亲爹程大将军,绝对是大唐粗鄙武夫的表率,标杆型人材。
  结果呢?他的媳妇,也就是处弼兄的娘亲崔氏,绝对可以算得上是大唐女性之中学识渊博的典范。
  一言一行之中,所溢散出来的睿智和学识,以及那挥散之间,浓烈到足以让一票程家人窒息的书卷气就是明证。
  至于处弼兄就跟他爹差不多……什么乱七八糟的都会,而且都超过绝大多数人。
  哪怕是搞文艺创作也很有本事,绝对是罕见型的,能够舞文舞墨的粗鄙武夫天才。
  可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功底十分浅薄,对于四书五经方面的知识面很狭窄。
  所以找的两个媳妇文化水平都远在其上。同样也属于是取长补短的经典范例。
  这么一想,学富两三车,才高四五斗的李恪就找到了心理平衡,看向处弼兄的眼神也不禁多了些许的优越感。
  “贤弟你那是什么表情,笑容也如此恶心。”
  程处弼斜眼看到了李恪的那副痴汉之笑,不禁有点头皮发麻,警惕地坐了起来。
  “没事没事,来来来,处弼兄咱们继续搞,你那边也才完成一份,小弟这边也是,咱们先来校校稿,回头还有那么多份,还得继续努力才是……”
  接下来的几天程处弼与李恪继续呕心泣血的对那些稿件进行着彻头彻尾的斧正工作。
  终于赶在了开售的前两天,送到了晋阳印刷工坊里边,一张张的《洛阳旬报》被印刷出来,然后捆扎好,运出工坊。
  ……
  李承乾抬起了头来,打量着那东宫的大门,此刻正在缓缓地关闭合拢,终于,自己要告别这座自己已经呆了许多年的东宫。
  前往大唐新的帝都洛阳,为的是,未来不用做那处弼兄口中的逐粮天子,跑马皇帝。
  此刻,队伍正在聚拢,而房俊、尉迟宝庆等诸多东宫将领,已然在整束好了队伍,正在缓缓地前行。
  那些东宫属官们大多随队伍前行,张玄素撩起前襟,正欲赶过去催促太子殿下登车。
  就看到了不远处那边,一位推着一辆小独轮车的报童从街边经过,看样子,应该是今日刚刚出版的报纸。
  早就已经养成了看报习惯的张玄素赶紧让心腹亲随跑过去买报纸,而他则继续赶了过去。
  行不多远,就看到了正在指挥随员安排的东宫大管家,太子詹事于志宁。
  “于詹事,时间已经不早了,赶紧催催殿下,赶紧上路吧。”
  “行,那辛苦少詹事你在此看看可还有什么遗漏,于某这就去见太子殿下。”
  于志宁快步朝前而去,此刻,唏嘘感慨完的李承乾正在跟那位新姑父小声地道别。
  看到了于志宁朝着这边快步而来,李承乾抬眼看了下天色,朝着柴绍一礼。
  也转身走向自己的车驾,等到李承乾端坐好之后。
  对着那宁忠公公扯起嗓子尖叫。“太子起驾!”
  柴绍这位西京留守,率领长安的上下官员,齐刷刷地朝着大唐太子殿下恭敬行礼。
  “臣等恭送太子殿下……”


第2472章 孔祭酒居然在《洛阳旬报》上吹捧程三郎
  长安城,昔日的前隋帝都,大唐立国之后,亦在此建都,至今已有二十余载。
  而今,因为人口的暴增,以及气候的多变,灾害频发,关中,已经负担不了这么沉重的负担。
  随着李承乾这位太子殿下的离开,长安作为大唐帝都的历史使命,也已然终结。
  但是,关中的地理位置,对于大唐帝国而言,仍旧是极其重要的。
  所以,长安,成为了大唐帝国的西都,作为大唐丝绸之路上最为重要的一个枢纽。
  而且关中沃土千里,随着大量的人口的离开,至少也可以让关中那脆弱的生态得以休生养息。
  李承乾坐在马车里边,与娘子苏氏,正在小声地窃窃私语。
  “夫君,之前妾身一直想着要离开,可是如今真要离开,反倒有些舍不得……”
  依偎着李承乾的太子妃苏氏,看着那渐渐远离的长安城,小声地道。
  李承乾微微颔首,颇为感慨地道。
  “是啊,毕竟咱们夫妻在关中生活了这么多年,一时之间,的确会有些不适。”
  “不过,咱们离开这里,也是不得已的……关中已经无法承担这样的负荷了。”
  “妾身明白,幸好太上皇明事理,而父皇又英明果断,不然,日后若是夫君主政,少不得又要在长安与洛阳之间,领着文武百官,奔波劳碌。”
  听到了娘子这话,李承乾的表情顿时变得古怪起来,打量了下左右,凑到苏氏地耳边小声地嘀咕道。
  “嗯,为夫犹记得当初,父皇听闻了这逐粮天子、跑马皇帝时的表情……”
  听到了这两个称谓,苏氏赶紧把头埋低在夫君的肩头,强忍住了差点脱口而出的笑声,抬手轻捶了下夫君,太不正经了。
  ……
  太子殿下夫君二人在车驾里边小声地笑闹,外面的护卫与属官自然听不到什么。
  而随着离开长安不过十数里,伴随着那越来越劲疾的风,大雪,已然翻飞而至。
  那位宁忠公公,此刻也只能跟那位马车夫肩并肩,迎着寒风吸着清鼻涕。
  昨个刚好伤风,还没好全,结果今天又遇上了寒冷,这鼻涕可是越发的酣畅淋漓。
  他时不时嗞溜清鼻涕的声音,听得那位马车夫浑身都不自在,不过这位马车夫可惹不起这位太子殿下的心腹,只能强忍住恶心,继续专注地打马前行。
  宁忠此刻已然将头上所戴的风雪帽的一双护耳放了下来,总算是感觉稍稍舒服了些。
  没错,现在他头上戴着一顶汉唐商行出品的冬日头部保暖神器:风雪帽。
  全称应该叫护耳风雪帽,这种棉质的冬帽,原本就属于是汉唐商行给大唐军方提供冬装之时的标配。
  由于这种帽子不但暖和,而且还能够保护人们的双耳不至于在北方陡峭的寒冬中受冻。
  所以,一经传开之后,瞬间就获得了广大百姓的欢迎。
  就像现在,身边的马车夫,以及那些护卫在太子车驾两侧的那些将士,头上就戴着那玩意。
  而随着雪花翻飞而来,张玄素早早地就已经缩回到了马车里边,马车中那个不大的铁炉子,持续地散发着暖意。
  虽然比不得在屋子里,却比过去只能捂个小碳炉子强多了。
  至少外面是零下,车内好歹能够维持在十来度,不至于让人浑身直哆嗦。
  还有那铁炉子上固定着的水壶子滋出来的水蒸汽,让马车里边不会显得过于干燥。
  烘烤了一会双手,终于觉得身上舒坦了不少之后,张玄素让同样缩在马车里边烤火的心腹将报纸给递过来。
  眼珠子这才扫了一眼,就觉得不对劲。
  “《洛阳旬报》,这,什么时候有这份报纸了?”
  “老爷,这是今日新出的,报童说,跟这《长安旬报》所刊载的内容大部份都不同。”
  “小人想着老爷你喜欢看报,所以就一样都买了一份。”
  听到了亲随之言,张玄素满意地微微颔首,抚着长须一边看一边点头道。
  “唔……没想到,这洛阳居然也有了报纸,那老夫倒要好好瞧瞧。”
  ……
  作为太子詹事,于志宁在听闻了开始降雪之后,赶紧出了马车,策马开始巡视起了队伍。
  一面跟那些负责护卫的将领们交流,争取能够赶在天色擦黑之前,赶到宿营地落脚。
  就在于志宁经过了一辆马车之时,突然听到了马车内传来了一声惊呼声。
  “这,这不可能,这绝不可能……”
  如此熟悉的嗓音,顿时让于志宁反应了过来,发出这声大叫的,正在少詹事张玄素。
  只不过,于志宁实在是不明白,这位在风雪中龟缩在马车里边呆着的张少詹事在鬼叫什么。
  忍不住打马凑到了马车旁,敲打着马车的车壁喝问道。
  “少詹事,张少詹事可在?”
  很快,马车的窗帘被撩了起来,露出了一张显得有点气极败坏的面孔,正是那位少詹事张玄素。
  “张少詹事,本官方才听到你在那里大声吼叫,敢问是发生了什么事?”
  面色涨红,内心愤忿不已的张玄素听得此疑问,忍不住下意识地吐槽道。
  “那,那位孔祭酒他居然在这《洛阳旬报》上,吹捧那程三郎……”
  “哈?”于志宁听到了这话,忍不住下意识地伸手揉了揉自己的耳朵。
  “你说谁在吹捧谁来着?”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