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第一世家- 第10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时吐蕃的主力大军,怕是这个时候肯定不敢轻出。
  而是会控制住逻些城一带以及一些战略要地,既要维护吐蕃王室的安危,同时还需要防止国内别有用心之徒搞事情。
  所以让那些奴户出身的义军去吐蕃国内的诸部落搞串联,再加上那些苯教教徒一起宣扬。
  这样的举动,兴许会对于接壤大唐控制地区的那些吐蕃诸部叫苦连天,可是,只要大唐不主动兴兵进犯。
  相信现在正处于政权动荡期的吐蕃肯定不会轻易动用一兵一卒。
  任雅相的分析,让在场的一干姚州都督府文武哑口无言,虽然有一些人心有不甘,却也只能在李恪拍板之后服从命令。
  接下来要做的并不复杂,那就是继续着之前的各种策略,该安民的安民,另外就是加大在这高原之上的生产活动。
  毕竟寒冬不会持续太久,等到天气暖和之后,就需要在这高原之上大力开垦与耕作,以保证越来越多的人口能够获得足够的口粮。
  另外就是需要训练出一只令行禁止的兵马,来巩固大唐在高原之上的统治,同时防备吐蕃的袭击。
  不过那位长袖善舞的大唐皇族交际花李恪还是看出了这帮子家伙心中有怨,便在会议结束之后,让这几位都留了下来。
  ……
  “来来来,卢满老弟,还有诸位将军,都坐下,本王很清楚你们心里边在想些什么。”
  “卢满老弟的灭族之仇,还有苏毗诸部被吐蕃反复凌虐之仇,你们恨不得现在就去报复。”
  “但是不行啊,至少现在不行。”
  “吴王殿下,我苏毗诸部受那吐蕃欺辱近百年之久,而今,吐蕃国中生此大变,若是咱们却只这么看着,心中甚是憋屈。”
  一位苏毗部首领忍不住小声了抱怨道。
  另外几位也是颇为认同地连连颔首,小声附合,只不过大伙的眼珠子都悄然地落在了吴王李恪那张笑眯眯的脸上。
  这,应该算是一种试探,李恪这位人精自然很明白。
  可偏偏李恪只是呵呵一乐,没有回应,而是目光落在了那娘尚卢满身上。
  “娘尚主薄,你的意思呢?”
  娘尚卢满听得此问,特别是听到了李恪是在称呼自己的官位,心中顿时一凛。
  自己现如今的身份,已经不仅仅是娘氏一族的遗孤,同时,自己还已经成为了被大唐所承认的官吏。
  而娘氏一族的残余势力,怕是归拢到了一起,都还比不上一个苏毗大部族。
  娘尚卢满深吸了一口气,朝着李恪恭敬地一礼道。
  “下官身为大唐姚州都督府治下属官,自然一切听任都督吩咐。”
  “下官也相信,大唐定然会为我娘氏一族主持公道。”
  李恪满意地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娘尚卢满虽然被仇恨蒙蔽了双眼,但好歹是位聪明人。
  不然也不可能在娘氏一族被诛之后,还能够活蹦乱跳,甚至跟那苏毗一族一起搞事情。
  几位苏毗部落的首领听到了这话,顿时有些不太乐意了,这种感觉,就像是看到了自己的老相好居然对其他人投坏送抱一般。
  “几位大首领,本王知道,你们与那吐蕃的确是血海深仇,想要复仇之心甚重。”
  “可是,我大唐姚州都督府治下,不光有苏毗诸部,更有诏、獠、羌,以及许许多多的因为慕我大唐威名而来的吐蕃奴户。”
  “本王代表的是大唐,奉朝庭之命,要维护这片高原之上的这十数万黎庶之安危,以待时机。”
  “倘若今日因尔诸部之仇,与吐蕃激战,必定会让这刚刚安宁下来,正欲在此休生养息的无数黎民百姓再遭战乱而流离失所……”
  ……
  娘尚卢满目送着那帮子苏毗诸部首领告辞而去,本想也一同离开,可最终,他还是又回到了厅中。
  “卢满老弟可还有事,快快坐下吧,现在这里没有外人,不必拘礼。”
  此刻,李恪再一次恢复了跟友人打招呼的亲切。
  这样亲切的态度,着实让娘尚卢满大受感动,坐下来之后,决直言相告。
  “殿下,下官与苏毗诸部打了多年的交道,他们是什么样的行事风格,下官也算是颇为了解。
  苏毗诸部向来自视骁勇,桀骜不驯。故尔,殿下方才的那番苦口婆心,怕是苏毗诸部恐难遵循。”
  听到了这话,李恪笑眯眯地示意侍者给娘尚卢满上茶,这才开口道。
  “卢满老弟有心了,那苏毗诸部虽然名义之上臣服于我大唐姚州都督府。”
  “可问题是苏毗诸部自视实力雄厚,他们若真的想要做些什么,本王也不便阻挠。”


第2178章 那位唐国王子把咱们苏毗诸部当成什么了?
  娘尚卢满看到李恪那副模样,赶紧言道。“殿下,话虽如此,可苏毗诸部,终于是臣服于大唐。”
  “对于我大唐统治高原之地,也算是一股不小的助力。”
  “下官愿意再去试上一试,还请殿下恩准。”
  听得此言,李恪赶紧伸手搀住娘尚卢满,满意地点了点头。
  “娘尚主薄着实有心了,既然如此,那就拜托你了。”
  娘尚卢满领受了李恪的授意,很快就告辞而去。
  而任雅相又晃晃悠悠地从厅外走了进来,坐到了李恪的身边,然后意有所指地笑道。
  “这位娘尚主薄,看来倒是真心实意,毕竟娘氏一族,如今只能依附我大唐方能求存。”
  李恪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道。
  “这样也好,日后我大唐治理地方,也是需要这些高原各族才俊。”
  “倘若娘氏一族实力强大,反倒不美,即便娘尚主薄结好于苏毗,我也是乐见其成。”
  这话自然只有自己在一起的时候才可能说,当然不会当着娘若卢满的面说出来。
  “雅相老哥,苏毗诸部若真的擅自行事,该当如何?”
  李恪有些无奈,没想到自己亲自安抚那帮子家伙,他们却还是有可能会闹妖蛾子,着实让人蛋疼。
  任雅相紧皱起眉头考虑了半天之后,这才吐了口浊气道。
  “其实下官之见,由着那苏毗诸部去试上一试吐蕃,也是极好的选择。”
  “吐蕃国主已陨,象雄国主已脱囚笼,而我大唐又已踏上高原之地,可谓是三雄并立于此。”
  “倘若苏毗诸部兴兵袭扰吐蕃,下官还是那句话。
  必定会令群龙无首的吐蕃诸势力拧成一股绳,他们肯定要狠狠地吃上一个大亏。”
  ……
  “但是,对于我姚州都督府而言,不会有太大的影响,甚至会更利于我大唐对于这一带的统治。”
  李恪不禁有些讶然地看向任雅相,就见任雅相咳嗽了一声之后压低声音道。
  “所以殿下还请放心,下官笃定,那吐蕃哪怕是大败苏毗诸部,也不敢动我大唐治下一根毫毛。”
  李恪挠了挠下颔眼珠子转了半天,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道。
  “既然如此,那就由着他们吧,不过……”
  “本王身为大唐亲王,出身礼仪之邦,吐蕃虽与我大唐敌对,然其国主身陨,倒也该表示一二,以示我大唐天朝上国之风仪。”
  “殿下英明。”任雅相不得不服气地朝着李恪这位阴险人翘起了大拇指。
  是啊,李恪这样的做法没毛病,传回大唐,陛下也只会觉得这个孩子是个知趣识大体,懂得为国分忧的好娃娃。
  哪怕是一干高原诸雄听闻这个消息,哪怕是表面不说,但心里边也会被大唐所展现的气度与胸襟折服。
  就算是那些与吐蕃有着血海深仇的诸部,还有奴户,即便会有些许怨言,但也不会认为大唐做得不对。
  重要的是这么做,也就等于是向吐蕃释放了一个善意的信号。
  而那票擅自行事的苏毗诸部爱咋咋,你们跟吐蕃马打死牛,牛打死马,跟我大唐没有半个铜板的关系。
  对于任雅相的夸奖,李恪却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
  “本王思来想去,能够拿出来的方略也就仅此而已,唉,倘若是处弼兄在此就好了。”
  “……”听到了这话,任雅相砸了砸嘴,这话真没毛病。
  就像现在大唐能够在高原之上有这样的局面,就是这位妖蛾子之王东蹦西跳搞出来的。
  搞事情能够搞得整个高原变成一团乱麻,令大唐变成那个得利的渔翁,不得不承认,程三郎真不是一般人。
  “可惜咱们与那象雄之间,还隔着一个吐蕃,也不知道现如今处弼兄到底怎么样了。”
  “说不定他此刻正被那象雄国主李迷夏奉为上宾在那穹隆银城里边逍遥快活。”
  “我可是记得,那位象雄国主有好几个闺女,呵呵……”
  “……”一旁的任雅相看着这位目光邪恶,表情鬼祟,疯狂吐槽的吴王殿下。
  若是不知道的人看到这一幕,指不定还以为那程三郎跟这位有什么大仇。
  李恪吐了一波槽,看到了任雅相那副目呆口呆的模样,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赶紧打了个哈哈。
  “我就是胡乱说说,处弼兄肯定不是那样的人,不过话说回来。”
  “接下来,我大唐在这高原之上,如何获得更大的利益,最好还是等足智多谋的处弼兄回到察瓦绒城再行商议更加稳妥。”
  “毕竟,象雄国那边具体是个什么情况,相信没有人比程三郎更清楚,没有人。”
  “殿下英明,下官也觉得还是等程长史平安归来再说。”任雅相赶紧附和道。
  此刻,在察瓦绒城的一座府邸之中,一干苏毗诸部的首领,此刻已然聚在了一起,大伙的心情都相当的不美丽。
  一位苏毗部落的首领满脸不乐意地道。
  “什么意思,那位唐国王子把咱们苏毗诸部当成什么了,擦屁股的毛皮吗?用完了就扔。”
  为什么要说擦屁股的毛皮,经过作者十分严谨的研究与考证。
  吐蕃高原之上的一些较低海拔地区也还是有树木的,但是高海拔之地是不会有树木的,因为生存环境真的很恶劣。
  西藏高海拔地方温度太低,植物体内的水分会被冻结住,植物无法运输水分养料,很难存活。
  所以在海拔四千以上的地方,能够见到的顶多也就是灌木而已,超过四千五,别说乔木,连灌木都得死翘翘。
  那么问题来了,灌木的叶子大吗?
  高原之上的灌木叶子都很细,根本不可能长出巴掌大的叶片,所以,高原之上便后清洁很有可能是用动物的毛皮。
  至于是不是用活的,那就不是作者的研究范围,有兴致的读者大老爷可以自己去探讨。
  当然用得上毛皮的,甚至是布匹的,应该都是非富既贵。
  一般的高原平民百姓,还有那些众多的奴隶,自然是没有那么好的待遇,十有八九都是就地取材。
  类似于秸秆,草绳,形态较为浑圆的石块(当然,要是有杠精说老子就喜欢有棱有角,呵呵,其实也不是不行,只能说祝您虎年快乐,钢腚铁股)应该都可以拿来那啥啥。


第2179章 真·一盘散沙·苏毗诸部
  “就是,我等苏毗诸部,可是为了大唐流了血,为了大唐打下了这座察瓦绒城,双手奉上。”
  “结果呢,这个时候吐蕃出了那么大的变故,他们居然纹丝不动。”
  “这分明就是想要将我苏毗视若无物,早知道如此,当初就不该帮大唐。”
  “现在怎么办,难道咱们就真的要听那位吴王殿下的话,这话傻愣愣地看着,由着他们大唐跟那吐蕃握手言和不成?”
  “诸位,其实吴王殿下不是那个意思,他觉得咱们不该这个时候动手,是希望等吐蕃先为了争权夺权……”
  “你闭嘴,不要忘记了,这几年来,吐蕃是怎么待我苏毗诸部的。”
  “我凭什么闭嘴,我是想要告诉诸位兄弟,咱们不能自己肆意行事。”
  “那样一来,指不定会让大唐觉得我们……”
  “哈,你这话是什么意思,那唐国就两三万杂兵在这里摆着,难道还能是我苏毗勇士的对手不成?”
  “诸位,诸位都先安静!”最终作为大首领之一的末甲忍不住有些着恼地以掌击案喝道。
  看到跟前那些被召集过来议事的诸部首领们一个二个悻悻地坐下,末甲这才朝着旁边的诺逻看过去。
  昔日苏毗女王,多出于末甲与诺逻两部,所以,两部的实力,也算得上是苏毗诸部之中的最强大者。
  白发苍苍的诺逻看着这些苏毗诸部首领,甚是头疼,他内心是不希望撇开大唐,苏毗诸部自行其事的。
  毕竟苏毗诸部虽然骁勇善战,而且在这些年来,都是吐蕃王国的重要兵源地。
  甚至在最盛之时,有吐蕃兵半出苏毗一说。
  可问题在于,每个部落都觉得自己很牛逼,老子凭什么要听你们其他部落的。
  就是这种苏毗诸部相互不服气,导致了苏毗完全如同一片散沙一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