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是这么说,可他们去了象雄,并非只是去交朋友那么简单,他们想要做的乃是营救出那位象雄国主李迷夏。”
……
李恪甚是头疼地摇了摇脑袋,自己虽然极力劝阻程三郎不要冒险。
可对方却说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这个时候不干这一票,指不定就没机会了。
毕竟吐蕃国主的大军正在北方,而南边已经被姚州都督府的各种骚操作搅成了一锅粥。
再加上废除蓄奴制,又允许苯教在大唐治下传播,简直就像是既挖了吐蕃的祖坟,又还在上面撒了一泡,唔……黄浊之物。
从吐蕃腹地传回来的消息,逻些城一带,可是发起了数起奴隶叛乱,虽然规模不大,但这绝对近年来从未有过之事。
相信此刻,即便是吐蕃国主率军赶回国中,第一件事,肯定不是蹿来碾压实力犹显不足的姚州都督府。
而会在第一时间镇压国内的那些被挑起了反抗情绪的奴隶。
不得不承认,论起奇思妙想骚操作,大唐扳起手指头细数,还真就只有程三郎擅使这些盘外招。
吐蕃国主还有那些重臣们正忙着小心翼翼地扑灭着国内的反抗苗头。
毕竟吐蕃国能够有今日,还真又离不开那数量远在吐蕃氏族之上的奴隶,不可能全宰了了事。
但是这么一来,他们所需要耗费的时间,可不是十天半个月就能够搞得定的。
李恪相信,哪怕是吐蕃国主再心狠手辣,在已经把苯教徒往死里得罪之后。
对付那些奴隶,肯定不会像对付苯教教徒一般,驱逐了事。
毕竟奴隶才是他们吐蕃各氏族在高原上越来越强大的资本。
他们蓄养奴隶,为的是让奴隶给他们耕作,给他们放牧,给他们修建房舍,给他们织布制衣。
更要替他们与敌人作战,为吐蕃在高原之上开疆拓土建功立业。
所以,李恪相信,吐蕃不敢完全做绝,只会恩威并施,才能够安抚住国内的奴隶。
即便是有远见卓识的人知道应该如何去做。
但是,吐蕃国的构成,决定了这个由大大小小无数个奴隶主构成的国家。
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对奴隶恩威并施的,不然,何以吐蕃的刑罚会那么的残酷甚至是残忍。
当然,这些都属于是吐蕃国的内政,姚州都督府只会安静如鸡地呆在吐蕃南部苟发育。
不会参与进去,不过现如今大唐治下的吐蕃南部的那些翻作作主人的奴隶们的现身说法。
使得与南部地区交界的诸部落的奴隶们纷纷朝着唐国治下涌来,来都来了,大唐自然要张开自己温暖的怀抱,接纳这些愿意反抗吐蕃统治的苦难黎民。
……
只要吐蕃南部,处于大唐王朝的统治之下,那么,大唐在这里所施行的各种政策。
肯定会对吐蕃造成巨大的动荡,甚至会时时刻刻威胁着他们的统治。
所以,吐蕃国主在弹压住逻些城以及周边的反抗之后,肯定会第一时间蹿过来,以猛虎搏兔之势。
将大唐势力扫荡干净,才能够继续维护吐蕃国的统治。
这也就是为何程三郎会在吐蕃南部大局一定之后,就急吼吼地要赶往象雄国的原因。
就是想要打一个时间差,争取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救下那位被吐蕃软禁的象雄国主李迷夏。
让不满于吐蕃统治的象雄国的诸部,再一次团结起来,一起高举义旗,加入到反对吐蕃蓄奴之制,反对吐蕃废除苯教的队伍当中。
只要整个高原之上的反抗势力团结起来,程处弼相信,依靠奴隶才有今日实力的吐蕃,肯定会被自己的各种谋划之下,轰然倒塌。
除非他们废除蓄奴制度,愿意与广大的高原人民群众和平共处,共同为了高原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才有活下去的机会。
迎着风雪,大唐的妖蛾子之子,苯教护教法王小程太保,正一脸洋洋得意地打马前行。
他觉得自己现如今的行为,简直可以与先贤班超媲美。
身后边,则是象雄豪商尼玛、苯教上师加措及其三名弟子,还有李恪派来代表他与程三郎同甘共苦的李德。
自然也少不了房二郎的好伙伴房成,当然还有一大票膘肥体壮的程家人。
第2129章 《论长时间的骑马运动对于各种痔疮的影响》
虽然在高原之上行动,要比在平原上吃力,可是随同程三郎行动的,都是体格相当强健的。
便是那位曾经被剃成秃瓢,连同眉毛一同被剃掉的那位胡主薄,经过了这些日子的奔波劳顿。
整个人已然不复当初的富家翁的体魄,甚至胡主薄都已经可以通过触诊自己的肚皮,摸到了脂肪层下方的腹肌。
嗯,他可以确定绝对是腹肌,不是结石或者是瘤子啥的,因为这是那位医术超神的程长史亲自得出的结论。
之所以要跟随程长史一同行动,还不就是因为胡主薄那颗永不安定的心中。
充满了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不怕死精神,嗯,说得略带贬义的话,那就是胡主薄为了升官发财,死都不怕。
但是人生不就是这样吗?连咸鱼都还知道在太阳底下要翻个身才能够变得更有滋味。
若是作为一位明明可以变得更好的前途,而不乐意挪一下屁股,那么未来也就只能继续混吃等死而已。
只不过,胡主薄觉得自己的屁股已经挪的都特娘的快要裂开了。
毕竟这么长时间的策马奔驰,对于每一位骑士的翘臀都是一个残酷的考验。
每到休息的时候,程三郎看到这帮子长途奔波劳顿的好弟兄们吡牙咧嘴的揉着翘臀。
这种事情,着实不好安慰,总不能冲着每位好兄弟那颠簸得发麻的翘臀来上一巴掌告诉它们辛苦了。
……
要知道,对于这一次的长途骑马奔波,程处弼已经经过了慎重的考虑。
所有跟患有跟那位国舅爷长孙无忌一样的下三路暗疾、隐疾的都不要。
毕竟,老子率领大伙两千里奔袭,是要去干大事,为象雄国复国,为压制吐蕃国的野心。
不是来写《论长时间的骑马运动对于各种痔疮的影响》这样的医学论文。
万一哪位好兄弟骑着骑着痔疮复发咋办?在这条件相当恶劣的高原环境下,进行痔疮手术,绝对是艰巨的考验。
虽然程三郎笃定甭管对方是内痔、外痔、混合痔,自己都能够治得好。
但问题是,下面挨了刀缝了针还怎么骑马?
不骑马,那就只能躺板板,躺在板车上在这没有路的高原之上反复不停的颠簸,颠到伤口崩裂大出血咋办?
那肯定会耽误到大唐针对高原地区的诸势力的军国大事。
该干正经事的时候就要干正经事,该干不正经,呸……该搞科研工作的时候就搞科研工作,万万不能总想着一石好几鸟,那样很容易出问题的好不好。
程处弼觉得自己为了大唐的军国大事,简直已经考虑到周全到不能再周全。
……
就在程三郎策马飞奔一边胡思乱想的当口,终于蹿出了风雪笼罩的地域,甚至已然能够看到远处天际云隙的那一片碧蓝。
顿时让所有人都精神一振,催促着身下的座骑,加快脚步,继续奔驰。
而此刻,身边的那位加措上师,突然狂喊了一声,然后勒住了麾下的座骑,翻身跳下了马背。
无比虔诚地向着那穿透云隙,洒落下来的阳光所笼罩的一座雪白的山峰拜倒在地。
不仅仅是他,还有他的弟子们也与他一般,显得无比的虔诚而又庄严地向着那个方向朝拜。
作为苯教的护教法王的程处弼颇为无奈地看着这几位苯教教徒,当然清楚这几个苯教徒又开始了。
高原上的民族,喜欢拜神山,拜圣湖,这几位苯教教徒自然也很喜欢拜。
程处弼虽然有些不乐意这帮子苯教徒隔三岔五拜这拜那,耽误行进速度的行为。
但这毕竟是苯教的宗教活动,作为一位已经被高原之上的劳苦大众尊奉为了护教法王的程三郎。
虽然不乐意去欣赏那些苯教经籍,但并不妨碍他颇为享受自己现在这个很利于自己在高原之上行事的宗教身份。
尼玛笑眯眯地凑到了程三郎身边正要开口,不想一旁那个敏捷的中年胖子胡主薄横插一脚。
“程长史,加措上师他们方才在呼喊的是苯教圣山的冈仁波齐之名。”
“那就是冈仁波齐?”程处弼忍不住眯起了两眼,好好地感受一下。
唔……总觉得那座极其遥远的高大雪山,似乎独树一帜的巍峨。
这个时候,尼玛插到了胡主薄的前面,朝着深情凝望着冈仁波齐的程三郎介绍起了他们象雄国人最引以为傲的圣山。
“程长史,这冈仁波齐又被我们象雄人称为九重(万)字山,相传有苯教的三百六十位神灵居住于此。”
“而我们苯教的祖师绕天而降,此山为降落之所……”
“……”胡主薄一脸不乐意地看着这位插到了自己跟前唾沫星子横飞的象雄国豪商尼玛。
很想一脚尖把这个内卷的家伙踹一边去,可考虑到现在这里是象雄国的地盘。
自己要踹了这位象雄国王族旁支,容易引起民族矛盾,说不定会导致大唐的高原攻略失败。
为了大局为重的胡主薄只能悻悻地留在原地当起了背景板。
而那尼玛看到程三郎听得津津有味,而那几位苯教徒还在那里虔诚的朝拜,一面念念有词。
干脆给程三郎讲述起了关于这冈仁波齐的各种传说和神话。
例如有一条从冈仁波齐上流下来的河水,注入不可征服的湖泊,那就是圣湖玛旁雍湖。
而且还有四条大河由此发源,流向东、南、西、北四方。
流向东方的是当却藏布马泉河(下游为布拉马普特拉河),绿宝石丰富,饮此水的人们如朗驹一般敏捷;流向南方的是马甲藏布孔雀河(下游为恒河),银沙丰富,饮此水的人们如孔雀一般可爱;
流向西方的是朗钦藏布象泉河(下游为苏特累季河),金矿丰富,饮此水的人们壮如大象……
听到了那激动得唾沫星子都在空气中飞扬的尼玛的陈述,一旁的程发直接就乐了。
“尼大掌柜,看来你应该只喝过那马甲藏布孔雀河的河水吧?”
此言一出,原本正乐滋滋地听尼玛吹牛打屁的程三郎差点抱着发硬的腹肌滚于马下。
这个混帐小子,你这是在形容尼玛大掌柜是一只喜欢自作多情的老孔雀是吧?
第2130章 贫僧也觉得程法王的想法是对的
“???”尼玛大掌柜一脸黑线地扭过了脑袋来,偏偏程发还一脸振振有词。
“看我做甚,尼玛大掌柜你敢说自己能跑得像马一样快,又或者是像大象一样壮实不成?”
尼玛整个人都不好了,忍不住赤急白脸地梗起脖子道。“那只是传说,传说好不好?”
“行了行了,都闭嘴,莫要妨碍加措上师他们朝拜圣山。”程处弼及时插嘴,打断了他们的争论。
想了想,忍不住小声地问了尼玛大掌柜一句。“你真的喝过那孔雀河的水?”
“……”原本还因为程三郎能伸长正义而深感欣慰的尼玛。
刹那间有种脱下那最少得有七八天没有换洗过的臭袜子塞进程三郎口中的冲动。
当然,只敢想象而已,毕竟自己真敢这么做的话,以程三郎那比朗驹还要敏捷的速度,比雄师还要蛮横的力量。
指不定自己那只臭袜子还没递到程三郎嘴边,就被他反怼进自己嘴里。
好奇心旺盛的程三郎看到了尼玛那副一脸黑线的模样,不禁略微有些不太好意思地一笑。
岔开了话题,跟他打听起了苯教关于这座圣山的各种奇闻异事。
后世总听那些前往藏区旅行的游客们叽歪冈仁波齐如何如何,而程三郎那个时候是援藏的医务工作者。
自然不可能扔下自己的本职工作背着行囊在那美丽的高原之上瞎转。
倒没有想到,自己提前了一千四百多年,欣赏到了这座巍峨的神山。
看到了他,程处弼就有一种恨不得学习无数先贤勒石立碑,以为铭记的冲动。
算了算了,虽然这个时代没有文物保护法规,但是程三郎那远远高于这个时代的人们道德水平线的高尚品德,实在不允许他做出这样的事情。
当然,如果是像李恪这位被老丈人李世民称为英果类已的吴王殿下在这里。
绝对恨不得在每一块石头上都刻他他自己的名字,证明他曾经来到过这里。
一思及此,程处弼觉得自己应该等到了冈仁波齐山下,搞几块石头带回去。
给几位好兄弟分分,毕竟来都来了,不搞点纪念品回去怎么行?
程处弼也不是不想搞点别的,但问题是这特娘的是高原之上的石头山,除了雪就是石头,不搞石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