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第一世家- 第10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于有了扩张与经营的基本盘。
  房玄龄在听了那位大唐军神李靖详细的战略解说之后,深以为然地连连颔首道。
  “臣倒真没有想到,他们居然会想到与那苯教上师合作,又宣布在大唐治下,废除吐蕃的蓄奴之制。”
  “只要给我大唐足够的时间,臣相信,我大唐定然可以在高原之上拉拢到许多的势力,站稳脚跟。”
  房大相爷的这话当然没有半点问题,而且是很有道理。
  但是一干臣工心中哪里不明白这位大唐名相到底想要干啥。
  毕竟他平日里搞决策的时候,很少会这么踊跃发言。
  还不就是因为,姚州都督府那妖蛾子组合里边,有他的亲儿子房二郎就在其中。
  若是能够干成此事,那必定会成为大功劳一件。
  至于房俊这位弃文从武的房相之子,也等于是为老房家,踏出了一条崭新的仕途之路。
  而这位原本历史上,只能混吃等死,头顶绿意盈盈芳草萋萋的房二郎,也必将会成为大唐军方年轻一辈的中坚力量。
  ……
  房玄龄笑眯眯地离开了皇宫,笑眯眯地上了马,笑眯眯地回了府。
  即便是在回府之后,更衣之时,见到了那位替自己更衣的,容貌与年纪都有点说不过去的老侍女时。
  仍旧是一副乐呵呵的表情,这让那位见惯了自家老爷刻板而麻木嘴脸的老侍女都有些心惊肉跳。
  难不成,老身今日的穿着还不够保守?又或者是老爷已经因为看多了自己,审美观也开始扭曲不成?
  万一老爷,哎呀,那可如何是好?岂不是对不起自家的糟老头子,不成不成……
  房玄龄美滋滋地换下了旧衣,伸开双手等着那位老侍女给自己披上家居服。
  却看到了那位眉眼长得过于独特的老侍女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不禁心中生疑。
  “那个……那个谁,你莫非是有什么心事?”
  “啊……没有没有,奴婢什么也没有。”
  “……既然没有,还不快给老爷我披上。”房玄龄不乐意地翻了个白眼,赶紧转移视线。
  没办法,娘子给自己安排的这些侍女,实在是有些拿不上台面。
  虽然距离影响食欲还有一点距离,可问题是……嗯,毕竟娘子才是房府女主人,娘子最为靓丽,倒也正常。
  这位年纪不比自家老爷小的侍女战战兢兢地给表情不那么愉悦的老爷换好了衣服。
  在拿着老爷换下来的衣物离开了屋子之时,就听到了里边居然传来了自家老爷在哼曲子。
  似乎正是之前二公子在府中时,经常为主母高歌的那一首《贞观十五年的第一场雪》。
  生生唱得那位侍女脸色大变,都顾不上拿着换下来的旧衣去浣洗,就这么抄着衣且第一时间就赶往了后院。
  毕竟,这里是房府,任何事情,什么样的风吹草动,都瞒不住那位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主母卢氏。
  而此刻,主母卢氏,正在内院里边,跟那两位儿媳妇坐在铁炉子边上,斗着地主。
  毕竟,作为妖蛾子三人组的一员,房二郎在程三郎与李恪的熏陶之下,早就已经成为了一位竹牌高手。
  作为他的家人,自然而然地也学会了这种集休闲、娱乐、益智于一体的棋牌类运动。
  便是房大相爷,时不时也会跟自己的家人们打上几把,既能够享受胜利的喜悦,也还能够令家人的关系更加的融洽。
  就像今日天冷,外面冷风呼啸,大家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打着竹牌打打家常。
  ……
  婆媳三人打着竹牌愉快地聊着天,一旁还撂着那最是适合冬天里饮用的养胃红茶,和一些精致的小点心。
  就在这个时候,那位抄着旧衣的侍女来到了屋外,掀开了门帘。
  卢氏抬了下眼皮,抽出了一副顺子甩了下去,不紧不慢地道。“可是老爷回来了?”
  “是的夫人,只是今日老爷的情况,有些古怪……”这位老侍女朝着那两位少夫人一礼之后,凑到了卢氏的耳朵边小声地嘀咕道。
  原本还在津津有味地打着竹牌的卢氏顿时扬起了眉头,不过卢氏还是不动声色地出完了手上的牌。
  这才朝着两位儿媳妇露出了慈祥的笑容。“老身过去看看老爷。”
  “婆婆,我们陪你一块过去,正好去给公公请安。”高阳公主赶紧起身言道。
  一旁那位性子温婉的大媳妇也是含笑点头。
  “也好,那便一同过去。”
  卢氏看着这位自打进了家门,与二郎的关系蜜里调油,而且嘴巴甚甜,待人接物很有一套的二儿媳妇,满意地颔首一笑。
  房大相爷已然来到了书房,正安坐在书房之中,给自己冲了一杯清肝明目还养生的菊花茶。
  抄起了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册,哼着那首已经耳熟能详的《贞观十五年的第一场雪》。


第2121章 禀赞普,都元帅正率军在外围剿叛军
  卢氏与两位儿媳妇来到了书房门外之时,正恰巧听到了自家夫君正在洋洋得意地放声而歌。
  听着那明显有跑调,偏偏夫君还唱得相当带劲,瞬间,卢氏差点绷不住长辈的威仪笑出声来。
  两位儿媳妇都第一时间抬手捂嘴,当着婆婆的面笑话公爹,这可是相当的不合适。
  毕竟婆婆都忍笑忍得那么辛苦,自己等人作为晚辈,怎么好意思放肆?
  卢氏深吸了一口气,然后用力地在外面咳嗽了一声。
  然后就听到了那书房内的歌声嘎然而止然后就是一阵手忙脚乱的声音响起。
  卢氏很有耐性地与两位儿媳妇站在门外,等了约摸数息,这才缓步掀帘进入了书房。
  就看到了夫君老脸臊得有那么一丝丝发红,案几上还有些许未被拭去的水渍。
  卢氏咬了咬嘴皮子,这才朝前而行,而两位儿媳妇也很是乖巧地给尴尬的公爹请安之后,便识趣地离开。
  出了门,大嫂正要继续移步而去,却被那高阳扯了一把。
  迎着那大嫂杜氏疑惑的眼神,高阳指了指一旁,比划了个手势。
  性格向来温婉的大嫂杜氏,甚是无奈地由着这位古灵精怪的妯娌,拉着自己来到了书房外的拐角。
  就看到了高阳特地探头来打量那位呆立于书房门口的房府管事。
  这位房府管事仍旧呆若木鸡地站在原地,看样子冻得有点哆嗦,正缩在柱子后边,根本就没注意两位少夫人的行踪。
  “大嫂,咱们就听听,公爹那么高兴,必定是什么大喜的事情。”
  看到高阳那副眼冒精光的模样,杜氏能说啥?不过话说回来,她也的确很好奇,反正来都来了,听一听也是好的。
  就见房玄龄等到了两位儿媳妇都离开之后,伸手用力地抹了把脸。
  “夫人,过来怎么也不先招呼一声。”
  “妾身哪没招呼了?只不过夫君兴致甚高,妾身也有些不忍心打扰罢了。”
  “对了,莫不是今日被陛下急召入宫,遇上了什么好事情?”
  “不愧是娘子,果然知我。咱们家二郎那小子,怕是又要发达喽……”
  “二郎?”卢氏瞬间两眼一亮,抄起水壶的手也一顿。
  “怎么回事,夫君赶紧说说呗?”
  “呵呵,告诉你吧,咱们家二郎,跟那吴王殿下还有程三郎,可是立下了开疆拓土的功劳。”
  接下来,这位洋洋得意的大唐名相,开始唾沫星子横飞地讲述起了那妖蛾子三人组在高原之上,干了不少的大事。
  听得卢氏两眼放光,低呼连连,忍不住击掌道。
  “夫君,那咱们家二郎这一回,岂不是又能升官了?”
  “呵呵,那是自然,不过啊,还得接着往下看,毕竟如今局势尚不明朗。”
  房大相爷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道。“就得看二郎他们,能不有在那高原之上稳住。”
  “现如今,李卫公已经为陛下做了谋划,英国公李绩由北向西南,又命牛进达赶往松州一带,统领剑南道蜀中之地的府兵向西推进。”
  “如此一来,只要能够拖延上一段时间,等到英国公与牛将军开始动手。”
  “那位吐蕃国主,必然不能全力对付如今算得上是孤军的姚州都督府上下……”
  虽然卢氏对于军事不懂,可也从夫君的话里边听出,陛下很看重自己亲儿子他们之前取得的功劳。
  特地安排了两位武勋重臣去给他们解轻压力,只要他们能够守住目前的战果,那就是大功一件。
  即便是因为吐蕃军势大,被迫退回到那险要关隘铁桥城去,也能够牵制住吐蕃。
  “等到我大唐将那薛延陀收拾干净,就会派大军挥师南下。”
  “为夫听那李卫公的意思是,若是我大唐能够取了那多玛城,那就在那里设立一州,以为我大唐钳制吐蕃与吐谷浑之重要据点。”
  “以如今那吐谷浑之虚弱,若将多玛城交还,怕是他们也守不住,倒不是由我大唐掌握。”
  高阳站在那书房外,听着里边传来的交谈声,恨不得再回书房,仔细地问上一问。
  不过最终,高阳还是强忍住了,毕竟偷,咳,不小心听到也就罢了。
  若是进去相询,岂不就摆明了坐实自己堂堂公主殿下偷听墙角的事实?
  最终在杜氏的催促之下,高阳只能恋恋不舍地与杜氏一同离开,不过很快,她便寻了个由头,回宫去探望父皇和母后。
  嗯,回头还可以找一找那位跟自己关系极好的妹妹晋阳,这位妹子的消息可是灵通得很。
  ……
  逻些城终于迎来了它的主人,吐蕃国主松赞干布。
  此刻,脸色显得甚是苍白的松赞干布,由着两名侍者搀扶着,进入了王宫之中。
  解掉了厚实的披风脱掉了裘衣,身上松快了不少的松赞干布坐在那铺着又厚实又温暖的毛皮之上,跟前的铁炉子肆意地散发着温暖。
  他总算是能够长出了一口大气,缓缓地斜靠在榻上。
  哪怕是回程一路都坐在车中,可是那颠簸的滋味,实在是把人给折腾得够呛。
  可好在,紧赶慢赶,终于回到了逻些城,安逸地坐在榻前,等着身子被那热气烘烤得暖洋洋的,舒是舒爽。
  这个时候一位御前大臣匆匆进入屋内,朝着松赞干布一礼道。
  “赞普,扎西小论已经赶来,正在屋外候见。”
  “那都元帅呢?”松赞干布不禁一愣,抬起了脑袋问道。
  “臣并未看到,只有扎西小论。兴许是都元帅尚在军中,赶来需要一些时间。”
  听到了这话,松赞干布眉头一皱,挥了挥手道。
  “让他进来吧……”
  不大会的功夫,那位五十出头,年富力强的扎西小论,也就是吐蕃副相,步入了屋中,显得有些诚惶诚恐地朝着松赞干布一礼。
  “臣参见赞普,赞普能够及时回到国中主持大局,实乃天佑吐蕃。”
  “南喀诺布卿来了没有?”
  对于这位小论的马屁话,松赞干布根本就不想听,而是单刀直入地问道。
  “禀赞普,都元帅于前日率兵出城,正在围剿年嘎城一带的叛军。”
  “???”


第2122章 唐国姚州都督府的卑鄙行径……
  松赞干布与那些一同回到了逻些城的文武重臣,全都一脸懵逼地看向这位吐蕃副相扎西。
  “扎西小论,老夫没听错吧,你的意思是,逻些城不远的羊嘎城,居然发生了叛乱?”
  扎西小论看到了这位开口说话的是老臣巴桑戚本,没奈何地点了点头。
  “正是,叛乱者都是年嘎城不远的苏尼木氏本族的奴隶。”
  “他们突然暴起,杀了苏尼木氏的族长一家老小,甚至还抢了不少的牛羊,之后又袭击了周边几个部落。”
  “他们一路招揽那些各部族的奴隶,从最开始的不过数百人,短短数日,便有三千之数。”
  “年嘎城的素若玛本亲率五百兵马去平叛乱,结果被那些该死的奴隶埋伏,战死沙场,五百兵马,逃回年嘎城的不足一百之数。”
  “我们收到了年嘎城的急报,那年嘎城距离逻些城不远,倘若再由这只叛军壮大下去,后果不堪想象。”
  “所以都元帅亲率三千铁骑赶往平叛,今日一早,收到了都元帅派来的信使,叛乱已被平定。”
  “那些叛乱的奴隶,大部份已经授首,不过还是有不少四散而去……”
  表情虽然仍旧不动声色,可是眼皮却狂跳不已的松赞干布终于开口问道。
  “扎西卿,那些奴隶,为何叛乱?”
  扎西小论看到松赞干布面容凝肃,赶紧一礼硬起了头皮答道。
  “因为那些奴隶……他们不愿意再当奴隶了。”
  “这是什么话?!”一位吐蕃重臣忍不住白眼猛翻。
  “奴隶,那就世世代代都是奴隶,奴隶不想当奴隶,难道他们还想要翻身当人不成?”
  ……
  此言一出,一干吐蕃重臣都纷纷深以为然地颔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