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孩儿明白。”李承乾眼中不禁失过了一丝失落,但他还是控制住了情绪,朝着亲爹一礼。
之前父皇就来了信,聊起过这个事情,只是没有想到父皇会直接把李象那小子留在了东都。
“你也知道你爷爷喜欢热闹,所以,为父就没把李象接过来,而是留在了那边。”
至于李明达也留在那里陪伴李渊,自然是李世民亲自去跟程大将军沟通的成果。
有了那位开心果留在东都,陪伴左右,李渊的心情想必也会好很好。
李承乾突然想到了一件大事,朝着身后边招了招手,宁忠赶紧拿来了一个厚实的圆皮筒子。
李承乾接到了手中之后,一脸郑重地朝着亲爹双手奉上……
第2017章 大唐兴兵,以讨薛延陀
李世民一脸错愕地看着李承乾双手奉上一个挺有份量的厚实皮筒子,不太理解这孩子想要干嘛。
李承乾表情显得十分严肃地解释道。
“儿臣恭迎父皇回都,特献上由汉唐商行支援的千里镜二十具。
以助我大唐武贲征战沙场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千里镜?”李世民有些愕然地接过之后,顺手交给了身后边的赵昆。
毕竟十数万众还在屁股后边蹲着,不能因为他们父子在这里吹牛打屁耽搁了入城。
看到亲爹居然没有第一时间打开个那个好宝贝,李承乾不禁有些失落。
但是李承乾也知道,入城要紧,回头再找机会向亲爹介绍那千里镜的好处。
等到回城的诸事务都处置完毕,已然都过去了快两个时辰,虽然长孙皇后与李世民已然身心疲惫。
可还是第一时间要去那东宫看那两个他们就没有见过一面的孙女和孙子。
直到这个时候,坐在辇上的李世民才有闲暇,打量那被赵昆斜挎在身上的那个半尺来长的圆皮筒子。
“这东西是太子呈上来的东西是吧?”
“是的陛下,此物,太子殿下称之为千里镜。”赵昆赶紧将这个圆皮筒子取了下来递给了坐在肩辇之上的李世民。
李世民接过之后,坐在肩辇之上,打开了皮筒子,取出了里边的那个金属筒子。
不小心还把皮筒子里边塞着的一张纸也给带了出来,李世民好奇地抄起了这张纸。
忍不住下意识地小声念道。“千里镜使用说明书,专利发明人:程处弼……”
“怎么什么鬼东西都跟这小子有关系。”李世民忍不住吐了句槽,继续仔细打量这张说明书。
只扫了几眼,李世民的表情陡然一凝,突然开口喝止前行的队伍。
抄起了这手中的千里镜,拉开之后,开始向着远处观望。
然后,李世民就看到了那远在数里外的宫墙上方正在巡视的将士们身形,甚至是容貌。
拿来之后,只能看到宫墙的大概轮廓,通过那千里镜,再一次欣赏到了那仿佛被拉到了近前的宫墙与将士。
看到夫君跟个小娃娃似的,在那里一会眼睛凑到那铜管前看,一会又探脑袋眯眼张望远处。
长孙皇后不禁轻声提醒了一句,回过了神来的李世民这才按捺住内心的激动与震撼,示意队伍继续朝着东宫前行。
……
知晓父皇与母后要过来看老二和老三的李承乾早早地就已经等候在了东宫门口。
见到了亲爹从肩辇上下来,李承乾刚施礼正要开口。
就看到了亲爹将一物怼到了自己跟前。
“承乾,程三郎是什么时候给你此物的?……”
“父亲,这是前些日子,处弼兄与三弟路过长安之时,特地送过来的。”
听到了李承乾讲述起了这种好东西的来历,李世民不禁脸上的笑容又多了几分。
“这小子,还真是让为父惊喜连连,为父正要讨伐薛延陀,而战场所在,正是开阔的平原之地。”
“有了此物,当可使我大唐察敌于先,的确是好东西啊……”
“是的父亲,可惜就是太少了点,而且处弼兄说这千里镜因为工艺繁琐,而且次品率极高。”
“所以造价十分昂贵,就这么一只千里镜,成本都在数十贯。”
李世民剑眉一挑,拍着圆型的皮套子,毫不犹豫地道。
“莫说数十贯,便是一百贯一支,那也是多多益善。”
有了此物,能够察敌于先,那就等于是可以占得先机,战场之中,能占得先机的一方,自然胜算大增。
哪怕是已方兵力虚弱之时,若是能够及时地察觉到敌军的动向,提前规避,也能够减少将士们的伤亡。
所以,这样的宝贝,当真是一百贯一枝,也要多多益善。
看到夫君爱不释手地拿着那个千里镜,如获致宝地在那里频频摆弄,跟承乾站在那里挪不动步。
长孙皇后虽然很有耐心,此刻却真有些不耐了。
款款移步上前之后小声地道。“夫君,咱们是不是该先去看看孙女和孙子?”
“对对对,咱们赶紧过去,先去看孙女孙子才是大事。”
父子三人来到了东宫的后宫,然后在一间屋子里边,就看到了那两个小家伙咿咿呀呀地坐在褐色沙子堆上。
笨拙地拿着铲子,勺子在那里胡乱的捣腾。时不时还把那些褐色的沙子撒得到处都是。
而一位宦官,正默默地拿着扫帚,将那些黑沙子扫起来,然后又倒回那个木板隔起来的沙子乐园里边。
李世民与长孙皇后欣赏着这个婴幼儿游乐园,听着那承乾讲述起这个游乐园的来历。
长孙皇后不禁有些欣慰地道。“看来以后,若是明达有了儿女,妾身倒真不用太操心。”
“观音婢你可莫要说这样的话,程三郎那小子,你让他搞事情,让他想办法,他都能够给你干得好好的。”
“可你觉得就他那种不着调的性格,能够看得好孩子?”
听着夫君那明显带着情绪的言论,长孙皇后忍不住隐蔽地翻了个白眼。
然后也小心翼翼地踩进了那由至少成百上千斤的决明子堆集成的一个沙子乐园。
然后笑眯眯地朝着那两个一脸懵懂而又好奇地朝着这边张望过来的孙女、孙子。
看着这两个小娃娃那肉嘟嘟的小脸蛋,圆滚滚的小身板,还有那黑漆漆的呆萌眼神,长孙皇后感觉自己心的都快要化了。
……
就在大唐皇帝陛下率领文武百官回到了长安的第三天朝会之上,李世民终于下达了旨意。
诏令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征发朔、并、汾、岚、代、忻、蔚、云九州兵马镇守朔州。
又命代州都督薛万彻、左骁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征发胜、夏、银、绥、丹、延、踯、坊、石、隰十州兵马进驻胜州。
胜州都督宋君明、左武侯将军薛孤吴,征发灵、原、宁、盐、庆五州兵马入驻灵州。
又命执失思力征发灵、胜二州的突厥兵马,与李道宗等人相互呼应。
第2018章 臣是臣,君是君,还请国主莫要如此
而兵部尚书李绩,征发洮州、岷州、叠州、河州四州兵马。
入驻廓州南面的树敦城,以援那被吐蕃打得叫苦连天的吐谷浑。
代表大唐要力挺吐谷浑,制止那吐蕃蛮横无理,无故侵占吐谷浑的土地。
至于太子献上的那二十支千里镜,早在回到了帝都长安的第二天的军事会议上。
就已经被一干奉命准备要出征的将军们给瓜分得一干二净。
最后还剩下的那一只,大唐天子一直拽在手里边,不然很有可能李世民连一支千里镜都留不下来。
毕竟这样的好宝贝,那些久经战场的大唐名将们,都很清楚察敌于先的作用对于决定战争的胜负有多重要。
留下来的那一支,李世民时不时也能过过眼瘾。
而一只都没拉上的程大将军心中甚是不乐意,毕竟他可是程三郎的亲爹,居然没能拿到亲儿子献上的宝贝。
不过,看在一干同僚都要出征的份上,程大将军最终还是控制住了情绪没有明抢。
毕竟,看到这帮子老兄弟,为了亲儿子献上的宝贝,而抢得面红脖子粗的场面,还是让程大将军觉得很成就感。
程三郎献上的可不仅仅只是千里镜,他还献上了制作千里镜的工序。
但令人遗憾的是,制作千里镜最最最重要的东西:纯净的透明无色玻璃,大唐是没有的。
只能够依靠汉唐商行提供,而每个月汉唐商行所能够提供的无色玻璃都是原料。
那玩意价格不菲,再就是需要朝廷的作坊自己培训磨玻璃工匠,虽然朝廷的作坊里边研磨玉石、水晶制品的工匠不少。
但是想要培训出一位合格的磨玻璃工匠,那可不是一蹴而就的,毕竟磨望远镜的镜头,要的是严格的标准和精度,而非艺术造型。
那可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浪费无数的原材料才能够培养出来。
不过考虑到此物对于大唐军方的重要性,看到这帮子大唐名将为了这小小的千里镜都快要打起来的场面。
李世民决定将此物交给军器监负责加紧制作,再从其他工坊里边抽调专门研磨玉石琉璃的工匠前往。
至少短时间之内,要培养出一批合格的磨玻璃工匠来。
在那之前,汉唐商行那边将会以每个月五支的速度,向朝廷提供千里镜。
当然,随着熟练工匠的增多,三个月后,汉唐商行每月所能够提供的千里镜数量,还能够再翻一翻,可以提供十五支。
而赵氏西域琉璃坊每月提供的千里镜则是十二支,三个月之后,将会达到二十多支。
毕竟,汉唐商行自己的船队,也是急需此物,总不能只顾着忧国忧民,而把自己都给搭上了吧?
……
一骑快马,狂奔在那辽阔而又广袤的高原之下,朝着逻些城狂奔而去,而此刻的逻些城,虽然已经成为了吐蕃的新国都,但是建设进度一直都算不上快。
整个国都都还显有些杂乱无章,唯有那王宫,高高地耸立在那逻些城最醒目的地方,这是用石块和泥土垒制而城的城堡状宫殿。
宫殿又被吐蕃人称为“颇章”。吐蕃王室的宫堡建筑多为直筒式,石砌、土夯、木结构相结合的建筑方式。
基本特征为平顶、高层、厚墙、墙体逐层向上收分。
此刻,吐蕃国主正躺在王宫中的榻上静养,屋内点着熏香,让他能够舒缓一下那有些昏沉的头脑。
前段时间,征讨叛变的地区,可是将亲自带兵出击的他给累得够呛。
不是他乐意自己亲自出马,而是暂时手底下没有适合的统兵大将。
之前,吐蕃的名将就是尚囊,而随着尚囊被罢相位后,这位前宰相就心生怨对一病不起。
而前宰相一系的臣工,也被权术高超的松赞干布给打压得不轻。
而之后,松赞干布全力扶持那噶尔东赞,而噶尔东赞父子都是难得的才俊。
噶尔东赞文韬武略皆精,内能治政,外能领兵安邦。
其长子噶尔·赞悉若多布,也是一位文武双全的人物。
之前一直留在老王都,也就是旧都甲玛,将地方上治理得井井有条。
奉命讨伐过那些叛乱的部落或者是苏毗残余,颇有武略。
嗯,导致的结果就是,尚囊一系的臣工们被松赞干布打压,心中甚怨。
……
而那些之前被松赞干布为了扶持噶尔东赞,而提拔上来的噶尔东赞一系臣子,随着噶尔东赞的投唐。
瞬间也变得不香了,至于那噶尔·赞悉若多布。这可是那噶尔东赞的长子,未来的薛氏之主。
他亲爹投了大唐,自己还敢大用,敢重用吗?当然不敢,总之松赞干布虽然为了稳固住吐蕃内部的动荡。
没有对薛氏动手,但是,噶尔东赞一系的官员们纷纷落马,或者是被贬官降职。
那噶尔·赞悉若多布就更不可能继续重用,直接就被逐出了吐蕃官场。
一时之间,导致这位足智多谋手段十分高超的吐蕃国主松赞干布陷入了一个尴尬的无人可用的局面。
至少不少事情,他着实有些放心不下手底下人的忠诚,只能亲历亲为。
之前交托给噶尔东赞一系的兵权,松赞干布也借着这一次平定苏毗的叛乱,第一时间给拿了回来。
刚刚才回到了逻些城的他,此刻只想要好好的休息休息,舒缓一下自己那早就已经疲惫不堪的身心。
就在这个时候,论科耳撩着前襟,快步朝着王宫行来。
不多时,御前大臣赶到了屋外,小声地禀报论科耳有紧急要事禀报。
“叔父来了?让他进来吧。”
由着侍女将自己搀扶了起来,松赞干布接过了茶水抿了一口,总算是感觉自己精神了一些。
不大会的功夫,论科耳快步进入了屋内,正欲向过去一般恭敬地拜倒,以表达忠诚。
松赞干布却出乎预料的抢先起身,挽住了叔父的双臂。
“叔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