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翁问你,你们这破地方,才丁点大,怎么就筑了墙?”樊令道。
赵和苦笑起来。
那农夫嘿嘿笑了两声,仿佛在嘲笑樊令与赵和的无知。
“咱们齐郡最出名的,大爷可知道是什么?”那农夫在樊令抡起拳头之前,又慢吞吞的开口。
“齐郡最出名的,莫非就是你这般讨打的货色?”樊令骂道。
“是响马啊,齐郡响马。”那农夫咧了一下嘴。
他上下打量着赵和与樊令,不知为何,赵和觉得他这目光让人毛骨悚然,有些象是一个屠户在打量着待宰的猪羊,考虑着从哪里下刀更合适。
“响马,那是啥玩意?”樊令道。
“贼,马贼,这你总明白?”那农夫挥了挥手:“来无影,去无踪,每当劫掠之时,便有成百上千人啸聚于一处,皆骑马而来,又乘马而往……官兵无处可剿,也剿之不绝,就是齐郡的响马!”
樊令愕然:“还有这般嚣张的马贼……为何我觉得,咸阳城外的莽山贼和他们比都算不得什么?”
“莽山贼才有几匹马?”赵和摇了摇头。
他与莽山贼打过不少次交道,满打满算,莽山贼凑得出的马匹不超过两百,而这个农夫口中的齐郡响马,却是数百上千。
“这与城墙有什么关系?”樊令又问那农夫。
农夫看他的眼神就象看傻子。
“不想被响马抢,自然要修墙,否则只是一点栅栏,夜里响马来了,几匹马拉着绳子将栅栏一扯,然后冲进来,呵呵,完了。”
赵和抿了一下嘴:“响马破村之事多么?”
“烈武帝时没有,都被召去打犬戎人了,但烈武帝之后,越来越多,每年总要有个几起。”农夫看了看二人,又换成那种令人毛骨悚然的眼神:“响马最爱你们这样官家的人,呵呵。”
他说完之后,慢慢赶着羊又走了,樊令在背后唤了几声,他都没有理会。
但当一个穿着皂袍的年轻人骑马过来时,他却猛然站住,然后笑道:“程九郎,你可回来了!”
那皂袍年轻人看到他,忙从马上下来,向他行礼:“田四叔,这一向可好?”
“好,好,你去临淄,当了个什么样的官儿,大不大,威风不威风?”那农夫笑呵呵地问道。
“法曹掾,不算是官,替法曹跑腿的小吏罢了。”皂袍年轻人笑眯眯地道:“四叔,以后我可就是捉响马的,你千万莫要再操旧业,被我捉住了面上不好看。”
“呸,乃翁我要去重操旧业,怎么会被你这乳臭未干的小辈擒住,别忘了你的那点本领,还是乃翁我教的!”田四叔啐了一口,依旧笼着手,不慌不忙地赶着羊离开了。
那皂袍年轻人笑着对他拱了拱手,再度上马,目光一转,便停在了赵和与樊令身上。
特别是樊令。
樊令让皂袍年轻人程九郎感觉到一种极端的危险,这种危险,甚至比起田四叔早年时带给他的危险还要强烈。
他不动声色上前,看到那些不远不近跟着赵和与樊令的官兵,便在马上抱拳行礼:“不知各位可是从咸阳来护送临淄王的官爷?”
樊令闷声道:“我算个狗屁官爷,他倒是个真正的狗屁官爷。”
程九郎愣了愣,然后意识到,这个憨人前一个狗屁表示否认,后一个狗屁则表示轻蔑。
他看向赵和,赵和才十五岁,虽然身量已经长了不少,但仍然稍显矮。但程九郎眼睛很尖,觉得这位相貌清秀身材不高的少年,绝对不是那憨人口中所说的“狗屁官爷”,当下又下马行礼:“临淄法曹掾程慈见过官人,因为下吏家在定陶驿,故此郡守遣下吏在此为护送临淄王的诸位官爷为向导,以效犬马之劳。”
赵和一笑。
他很理解齐郡守为何只派了一个区区法曹掾来迎接,这位临淄王乃是被废黜的天子,稍想在仕途上有所追求者,都恨不得远离他,根本没有哪位正式官员愿来惹这个大晦气。
所以眼前这个年轻的刚上任的小吏,就成了那个倒霉的家伙。
“有劳了。”赵和拱了拱手。
“官人可是下榻于驿馆之中?”程慈连连还礼:“若是官人方便,还请为下吏引见临淄王。”
尽管嬴祝是个废了的皇帝,事实是处于看管的状态之中,但是毕竟是一位超品的王爵,就算是大将军曹猛与丞相上官鸿见了他也得先行礼,所以这位小吏如此请求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他能见到的,当然只是被任命为临淄国相的萧由,至于临淄王,自然是“身体不适”。
这也不完全是谎言,出咸阳的那一天,嬴祝发了一回疯,虽然被浮图僧鸠摩什以所谓“狮子吼”定住,但此后就一直口歪眼斜,流涎不止,很明显的中风症状。意识是清醒过来,可越是清醒,他越是痛苦,因此大多时候都将自己锁在车上不肯见人,就连董伯予要见他也不容易。
“程九郎,你是这定陶驿人?”在简单寒喧之后,萧由望了程慈一眼:“不知齐郡分乳堂程氏,与你家有没有关系?”
程慈愣了愣:“寒家堂号,国相大人也听说过?”
萧由哈哈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缓缓道:“何只听说过,若严格说起来,我家与分乳堂程氏乃是亲眷,我家有位堂兄,所娶便是分乳堂程氏养女。”
赵和听得莫名其妙,他知道有些大家族会给自己家取个堂号,什么“三迁堂”、“三让堂”,什么“宝树堂”、“昼锦堂”,但这些堂名大多都暗含雅意,可这“分乳堂”却不知是什么意思。
至于萧由自称有个堂兄娶了程氏养女之事,赵和根本没去细想,与萧由接触久了,就知道萧由所提供的档籍非常靠谱,但这人说到自己时就非常不靠谱。
“阿和,你没有听说过分乳堂吧,齐郡分乳堂程氏的堂号与别家堂号不同,别家都是自取,唯程氏乃是他人所赠,因为程家出了锦堂公。”
萧由给赵和说了程家堂号的来历,原来程家因为抚育被遗弃的女婴,而受乡邻所敬,被赠予“分乳堂”的堂号。
“老太公旧年过九十寿,共有女儿、女孙、女曾孙一百九十六人来为老太公贺寿。”听到萧由说起自己家族所做的事情,程慈颇为骄傲地说道。
赵和顿时心生敬意,肃然向程慈行礼:“请恕我失敬……若是有机会,定要登门拜谒程老太公。”
有了萧由所说的渊源,程兹觉得这位年轻的临淄王国相是个容易亲近的人,至于赵和这位少年侯爷,也颇为实在,并不象别的同龄贵人那样跋扈骄纵。
他既然奉命来为向导,自然要与赵和他们一起宿在驿馆之中,夜幕降临之时,他正待安睡,突然间门被敲响,紧接着听到萧由的声音:“程九郎,你快出来,你看看,那是什么?”
程慈披衣出门,顺萧由所指望去,只见定陶驿东北方向,半边天空一片通红!
(《敬远斋髀史》:齐郡定陶有程姓士人,名拱,字锦堂,少而好学,旁听于稷下,及长,未出仕,隐于乡间。其时烈武帝用兵连年,民多困乏,齐郡风俗重男轻女,故多有生女而弃诸野者。拱见之不忍,乃劝同乡富者出资救之,未成其事反受其辱。拱极怒,乃召同父诸兄弟,言及此事,声泪俱下。诸兄弟皆感之,各出资力,收容弃婴,若家中乳妇,辄分乳食之,若无乳则以蜜丸哺之。自程拱三十二岁起行此事,倾家为善,数十年间因之而活者无数,其九十寿时,所育女婴共聚,得百九六之数,呼父称祖,为之祝寿。时人颂之,乃称其家为“分乳堂程氏”。)
第九章、我有经验
定陶驿东北方向八九里处便是定陶城。
作为齐郡的门户重镇,定陶城虽不大,但城高墙厚。
城墙之上,三个人背手而立。
“烧了。”其中一人道。
“火势极大,他们做得很不错。”另一人道。
“有些古怪,火点太多,一下子从好几个方向都燃起……这太古怪了,比如草场那边,并没有安排人手,为何也会起火?”第三人道。
三人交换了一个眼神,好一会儿之后,第一人道:“无妨,看来与我们想到一处的不只我们一家……那样最好,两件事情,一件是接着去下一处义仓,二件是找到我们的同行,争取将纵火之罪嫁在他的头上。”
另两人嘎嘎笑了起来。
他们再望向定陶城外,看着那火焰冲天的地方,良久之后,第三人叹了声:“虽是如此,还是有些可惜了。”
“有何可惜,再不烧掉,就遮掩不住了,能储百万石粮的义仓,这些年入库账簿上是八十二万石,但实际上仅余二十万石不足,要怪,只能怪你们太过心狠。”第三人道。
“说起来你没有从中获取好处一般!”第二人冷笑:“若以贪论,咱们谁都不弱于谁。”
第一人摇了摇头:“我可惜的是还有近二十万石没有运出,如今化为焦土……若不是朝廷要自齐郡调粮,我们完全可以缓缓将缺额补足,神不知鬼不觉!”
“犬戎人肆虐燕赵,朝廷自然要从齐郡调粮,不过现在齐郡自己也没有粮了……朝廷自别处想办法吧。”第二人嘲笑道。
“听闻羽林中郎将杨夷在马邑与犬戎战,因为兵力不足,初战失利了。”第三人叹了口气。
“失利就好,失利的话,犬戎急切之间便平定不了,燕赵今夏无粮可收,粮价必然飞涨,你我等又可以大赚上一笔,或许还可以乘机收得不少田地。”
三人再度笑了起来。
他们走下城时,脸色已经恢复肃穆,行到路边,看到一个穿紫衣的光头异族捧钵经过,都是恭敬地行礼,然后掏出钱来,放入那异族浮图僧的钵中。
“鸠摩什师,城外义仓突发大火,不可收拾,我恐火灾蔓延,还请鸠摩什师为定陶百姓诵经,消灾乞福。”
曾在咸阳城外与赵和等人有一面之缘的天竺浮图教僧鸠摩什扫视这三人一眼,然后缓缓点头:“既是如此,理当如此。”
他顾不得地下肮脏,盘膝坐下,将钵放在膝边,然后开始低声吟诵经文。那三人虔诚地跪在他身前,合掌跟着他念诵。
越来越多的定陶人都站在旁边,合掌诵经,念诵之声也因此越来越响。就在定陶城中百姓齐声诵经之时,在城外,那烈火腾腾的义仓边,十余骑上,身着各种服饰的骑客冷冷看着冲天的火焰。
“情形如何?”一人道。
“已经有人向定陶驿求救去了,程家的那个小儿在,以程家之名,他定然会说动军队出来救火。依我估计,驿馆之外还留下两三百官兵护卫就是极限。”
“如此甚好,我们回头!”当中的那人说道。
他们拨转马头,立刻奔离火场,奔了几步,有一人忽然道:“火势不对,我们没有烧义仓那边,我们只烧了草场,可义仓那几乎同时起火。”
“是有人也在放火,不过无所谓,火势越大,那么护军来得也就越多。”中间那人道。
“我有些担心……”
“有什么好担心的,做完这一票,咱们手头上分得金银,足够让我们下半辈子逍遥自在,到时腰缠十万贯,乘马渡江去吴郡,呵呵,那才是人过的日子!”又一人道。
“这种事情做出来,恐怕官府穷追不舍,就怕咱们拿到了钱,却脱不了身!”那个有些担心的人道。
“放心,放心,若是做成了,官府自己才会焦头烂额,你这厮这么胆小,现今可以退出啊,少你一个,少个人分钱,那更好!”
“蠢货,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既然还有别人纵火,何不将此事嫁在他们身上?”那个担忧之人道:“若能如此,咱们脱身不就更容易一些了?”
他们谈话声随着马匹越奔越快而停了下来,只留下一路扬尘,绕过主路,向着定陶驿而去。
定陶驿中,程慈看到那冲天的火光,面上已经毫无血色。
他冲出房间,狂奔出驿馆,但转身又回来,在马棚里胡乱抢了匹马。
不过当他骑上马后,却没有继续往外冲,而是又下了马,又往驿馆里跑。
萧由、赵和还有李果走了出来。
程慈知道这三人中,李果虽然是这支护军的中郎,名义上的最高军事指挥,但实际上出谋划策的是萧由这位临淄王相。
所以他毫不犹豫,跪倒在萧由的面前。
“萧国相,救火,求你快派人救火!”
“你先起来,把事情说清楚来。”萧由把他拉起。
“起火方向,在定陶城,而定陶城中能够烧起这么大火的,唯有定陶义仓!”
“定陶义仓?”赵和皱了一下眉。
“正是,齐郡守朱公向来仁慈爱民,他原本在齐郡任小吏,后转为官身,辗转仕宦二十载,皆在齐郡,每任官一处,便要兴义仓!”程慈跺着脚:“官府多余的粮食,民间百姓省出的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