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星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星穹- 第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晁冲之已经整理好衣冠,他看着赵和:“其实你自己心中不是有所猜测么,你应当就是逆太子的遗孤,只不过这世上能够证明你身份之人,只有三个。”
  他看了一眼在血泊之中的嬴迨尸体,然后又道:“第一位便是大宗正嬴迨,他是烈武帝最信任的宗室,只不过他已经被你刺死;第二位是十五年前上林苑令,是也将你送到铜宫,只是此人在数年之前已经被杀;第三位是张……”
  “晁公!”上官鸿猛然喝了一声。
  晁冲之哈哈一笑:“是,是,上官丞相要维持这平衡之局,实属不易,我这将死之人,就不再给上官丞相添些麻烦了。”
  他转过脸又对赵和一笑:“这天下,原本是你的……”
  这句话说完之后,他回手猛击自己的腹部,手中藏着的短剑,刺入了心腹之间。
  然后身体倚着大柱,坐倒下去。
第八二章、失我良师
  赵和终究还是没有听到他确认自己身份。
  众人望着晁冲之的尸体,所有人似乎都松了口气。
  “太尉,你先出去,稳定京中局势,首恶既险,余者不要再深究了。”上官鸿为外朝百官之首,因此对李非说道。
  李非微微拱手:“大殿之中,就有劳丞相了。”
  “来人,敲响景阳钟,召京中六品以上朝官议事。”上官鸿又道。
  有执金吾匆匆跑了出去。
  “派人给大将军送信,请大将军回咸阳,不必率大军。”上官鸿看了李非一眼:“信拟好之后,我会让人给太尉送去,我们二人署名。”
  李非点了点头,转身离开了大殿。
  上官鸿又盯着公孙凉:“你随侍在天子身侧,天子有什么旨意,须得来告诉我,不可擅自行事!”
  公孙凉深施一礼:“喏。”
  他施完礼之后,便连退了几步,看着不知何时接近过来的赵和,微微一笑道:“赵和,你想要在我身上故伎重施?不过我却不是大宗正那样粗心啊。”
  赵和顿了一下手中的长戟,旁边一执金吾上前来,要取走他的长戟,赵和仍然牢牢抓着戟身不放。
  “赵和,此间之事已经了结,你不要再生事端了。”上官鸿叹息道。
  “死了那么多人,你们说已经了结?”赵和侧着头,愤怒地看着上官鸿。
  “此时了结,正是为了不再死更多的人!”上官鸿轻轻摆手:“镇之以静,要镇之以静!”
  赵和张开嘴想要骂,却又将骂人的话咽了回去。
  他知道上官鸿是什么意思。
  这位大秦丞相在位十余年,都在全力维持大秦朝政上的平衡,哪怕这一次失衡之后,他也希望能够勉力维持。
  此前他们五辅与天子形成微妙的平衡,而五辅之中,最为强势的大将军曹猛,又与他们四位相对弱势的重臣形成相对平衡。现在他还想维持,就必须给拉拢天子,甚至放松对天子的管束,使其也拥有部分权力,以接替完蛋了的大宗正嬴迨和御史大夫晁冲之。这样天子、上官鸿还有李非,可以组成一定程度上的联盟,与实力最强并且在此次政变中未受到打击的大将军再度平衡。
  所以无论赵和怎么骂,这位丞相也只会笑眯眯地说“镇之以静”,或者说“易躁易怒绝非养生之道”,却不会在对付公孙凉的事情上给他半点支持。
  随着大殿中情形的变化,他与丞相上官鸿,已经不再是一路人。
  将长戟一扔,赵和恨恨地迈步出门,他看都没有看公孙凉一眼。
  公孙凉则是微笼衣袖,面带微笑。
  赵和离开大殿,走了没多远,迎面看到了李非。
  太尉李非正在发号施令,他走过来时,李非斜眼看了他一下,沉声说道:“在大殿之上当众刺杀大宗正,此非大秦律所能容,如今局势不稳,我暂且放过你,待局势稳定之后,我必要擒你归案!”
  “随便你!”赵和呸了一下:“你们这些狗官!”
  李非不为所动,仍然是那死板着的脸:“你若不想受律法制裁,唯有两条道路,一条去求天子特赦……”
  “呸,那个狗皇帝,我巴不得将他与公孙凉一起用戟串在一处!”赵和咆哮道。
  “谋刺天子,又加一罪。”李非说道:“你另一条生路,就是滚,滚出大秦本土,滚到西域去,越远越好,最好滚到小月氏去!”
  说完之后,他不再理睬赵和,而是再度发号施令。
  赵和懒得理他,迈步向前,走出百十步后突然一愣。
  李非此前没有和他说过一句话!
  无论是进大殿之前,还是他刺死嬴迨之后,李非都仿佛当他是陌路之人,未与他有一语。可刚刚李非却和他说了这么多话,难道真的只是为了警告他吗?
  而且李非让他亡命天下,为何不说别的地方,偏偏要说西域,要说小月氏?
  赵和抿着嘴,向前的步子迈得慢了些,李非看了一眼他的背影,浓眉稍稍皱在一处,旋即扬开。
  这个疑问在赵和心中打了个转儿,旋即被他抛开,因为悲伤上涌,他此时根本无法静心去思考别的事情。
  出了右掖门,赵和看到了黄怒与樊令。
  两人手中都拿着水囊,正坐在路边喝水。
  此时天夜依然黑暗,只有隐约的雷光在空中闪动,火把照耀下,黄怒与樊令的神情都很紧张。
  看到他出来,樊令霍然站起:“怎么样了?”
  “不用我们管了,那些狗官们自会处置……我们回去,我要去见王夫子。”赵和一边说,一边走。
  走着走着,他突然嚎淘大哭起来。
  无论他是否学过许多东西,无论他是不是在铜宫中磨出了坚韧的性子,他终究还只是一个少年。
  一个在这世上,无依无靠,不知自己是谁的少年。
  随着局势的平静,黑夜中的点点灯火都已熄灭,咸阳城笔直宽阔的大街都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
  在这黑暗里,赵和踉跄前行,边走边哭,在他身边,唯有一个樊令。
  樊令伸过手来,抓住了他的胳膊。
  “不要叫王夫子失望!”樊令道:“我不知晓为何王夫子会舍了性命也要救你,但他那种人,若不是自己愿意,谁都逼迫不了他,所以你不要只顾伤心,却让王夫子失望,他肯定对你寄予厚望!”
  赵和哭声未收,反而更大了。
  “我现在想的是要为他复仇,嬴迨死了,晁冲之也已经死了,但这不够,这还不够!天子,还有在背后推动这一切的公孙凉尚未受到惩罚,他们必须为此付出代价!”
  赵和哭着道。
  樊令眼里也有泪水,他心里甚是惶然,他能吃,能打,杀人放火都很在行,可真不知如何去劝一个少年,特别是象赵和这样聪明的少年。
  “我不会劝你,但我知道,你这么聪明的人,肯定会有办法,哪怕是如今暂时还无力为王夫子复仇,但终有一日能为他复仇……若是需要我去杀那个什么的公孙凉,我去帮你就是!”
  赵和缓缓收住泪水。
  是,他还有机会,现在这局面虽然让他暂时动不了手,但他还有别的机会。
  “先去看王夫子!”他呜咽着道。
  他们自密道重回赵吉宅中,看到的是满地血腥与尸骸。既有玄甲军的,也有赵吉家仆役的——赵吉家的仆役,从管家到马夫,尽数于此战死。
  看到这一幕,赵和的眼泪又哗的流了下来。
  不过这些尸体,只能等稍晚之后再来收殓。
  匆匆跑上长街,此时丰裕坊再度灯火通明,街上许多人举着火把、灯笼,大伙聚在一起。
  赵和飞奔过去,看到是他与樊令来了,丰裕坊的居民纷纷让开。
  不少人面有愧色。
  赵和看到放在大街当中,不是一具,而是数具棺木,还有十余扇门板。
  他一眼认出,这些棺木都是从平衷家的棺材铺子中取来的。
  每一具棺木与门板上,都停着一具尸体。
  当玄甲军扑向王夫子时,虽然王夫子示意别人让开,但还是有许多人冲了过来,想要保护他,或者带走他。
  这些人如今都和王夫子躺在一起。
  他们将王夫子拱卫于中间,就象生前一般。
  赵和奔到收殓了王夫子的那口棺材之前,扑嗵跪下,眼泪再度涌出。
  只不过路上他哭得够多了,他不想在王夫子身前还哭出声来,相信王夫子若是有灵,也肯定不想听到他的哭声。
  樊令跟他一起跪在身边,这个屠狗者在路上还劝赵和,可此刻自己却是嚎淘大哭。
  随着他们二人的哭泣,周围丰裕坊的街坊们也再度哭了起来。
  一个个人走了过来,用手轻轻拍着赵和,然后又有许多双手伸过来,把他和樊令扶起。
  本来赵和以为,在这里会有人喝斥他,责骂他,说他给丰裕坊带来了灾难,说是他害死了王夫子。但是,在这一刻,并没有出现这样的人。
  每个人都宽慰他,仿佛是宽慰他们自己。
  失去王夫子的何只是赵和,而是整个丰裕坊。
  在王夫子私塾中读书的贫苦孩子们呜呜哭泣着,曾帮助过王夫子的老年人们无声流着泪,而那些受王夫子指挥的青壮们,则红着眼睛将要跪下的人扶起。
  “鹿鸣呢,小鹿鸣在哪里?”赵和终于忍住悲伤,他转头问道。
  “小鹿鸣不在,她前两日就离开了咸阳,说是去亲戚家小住。”有位老大娘回应。
  赵和松了口气。
  就在众人举哀之时,他们身后,突然传来急骤的马蹄之声。
  在离众人不足百步处,马蹄声缓了下来,然后,五条身影显露出火把与灯笼带来的光芒之中。
  居中者是萧由。
  咸阳令署的小吏阴沉着脸,他远远地下了马,大步走了过来,来到王夫子的棺木前,先是往里看了看,然后退后,跪下,三次叩首。
  在他身后,陈殇、李果、俞龙、戚虎四人相互交换了眼神,然后也下拜。
  “现在不是伤心的时候。”起身的萧由来到赵和面前,他神情冷肃:“想为王夫子报仇吗?”
  赵和一抹眼睛,面容稍有些扭曲,干脆利落地道:“想!”
  “那好,去找大将军!”萧由一指身后的那四人:“大将军进城了!”
第八三章、老奸巨猾
  大将军曹猛是如今大秦最具权势之人,他身长七尺,留着三缕长须,国字脸,相貌堂堂。
  当他手握剑柄,出现在长乐宫前时,周围的武士都屏心静气,没有一人敢说话。
  他脸色肃然,环首四顾,然后一语不发,大步迈上台阶。
  穿过右掖门,再穿过明宣门,到了勤政殿前,大将军一直都走得很快。只有踏上勤政殿台阶之时,他身体才稍稍停了一下,然后继续上前。
  很快,他便出现在丞相上官鸿、太尉李非面前。
  此时天色已亮,勤政殿里站着许多朝官,一个个脸色都非常难看,而在最上方,则是天子高坐于御座之上。
  大将军锐利的目光扫了一眼勤政殿大门边的内官一眼,那内官激灵了一下,然后扬声道:“大将军霍国公曹猛觐见!”
  曹猛不等里面传出“宣”的呼声,便跨过门槛,手握剑柄,大步前行。
  大殿中本来是议论纷纷的,此刻都安静下来,只有大将军身上的甲胄碰在一起,发出的轻微金铁之声在响。
  大将军走到自己的位置上,先是向天子之位拱手行礼:“臣曹猛,拜见陛下。”
  坐在御座之上的天子稍稍挪动了一下身躯,似乎是松了口气。他勉强笑了起来,刚要赐座,但大将军却已经站直身,厉声喝道:“上官鸿,李非,你们倒是有本事!”
  天子猛的一抖,什么话都没有说出来。
  李非一脸肃然,微微抬眼,冷冷地看着曹猛。
  上官鸿却还是笑嘻嘻的:“大将军何必发怒,镇之以静,镇之以静,有什么事情都可以好好商量。”
  “我率军外出,不过一日,你二人坐镇京城,却闹出这般,顾命五辅死了两个,而咸阳城中昨夜厮杀了大半晚!”曹猛瞪着眼睛:“堂堂丞相、太尉,一个为外朝百官之首,一个手握数万南军,却将事情办成这模样,你们有何面目去见烈武皇帝,有何面目去见先皇?”
  上官鸿挠了挠头,而李非冷然道:“我二人罚俸一年,可否?”
  “行。”曹猛点了点头。
  他们三位辅政大臣短短几句,看得懂的朝臣松了口气,看不懂的朝臣则忧心忡忡。
  看得懂的便知道,三位辅政通过这种交流,相互之间先探了个底,证明三人都无意将事情继续闹下去,至少他们三人之间,目前要立场一致,保持相安无事。
  接下来,无非是细节上的讨价还价了。
  政变发生之时,大将军不在京城之中,因此他责任最小,而且他手握大秦主要兵权,所以他此时的态度最为关键。
  丞相上官鸿在外朝文臣之中拥有无与伦比的声望,太尉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