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星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星穹- 第3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董伯予艰难地摇了摇头,苦涩地笑道:“赵逆……此处没有旁人,倒是可以说与你们听了,你们口中的赵逆,才是真正的烈武帝嫡孙,故太子胜遗孤啊!”
  吴周二人愕然对望,觉得董伯予是不是病得糊涂了。
  烈武帝嫡孙、故太子胜遗孤,不应当是嬴吉吗,他也被赵和赶出了大海,据说去了扶桑?
  “此事知道的人不多,我也是后来才猜出的……呵呵,大将军曹猛总是留有一手,却败于司马亮这皓首老贼之手……总之,若以大秦正统而言,我们这个正统朝,才是真正的秦逆,被我们称为逆贼的赵和,才是真正的大秦正统。”董伯予又继续道:“你们皆是秦臣,为赵和效力,非是改头换面,更非是贰臣,不丢人……”
  就在董伯予断断续续说话之时,外头的脚步声已经近了。
  若说此前吴周二人还有决死一战的心念,此时二人也已经放弃了。
  故此当大量的秦军从外进来,他们并未喝令抵抗,他们不带头,手下自然也都放下了武器。
  可是秦军欲将他们驱出房间时,他们却死活不肯,躺在床上的董伯予也艰难地道:“留他们在此,也算是作个见证……”
  秦军自然不会听董伯予的,但在外边的曾灿却听到了这含糊不清的声音,当即走了进来,示意部下勿要驱赶周、吴二人。
  不过曾灿还未来得及说话,外头突然又传来了一个声音:“将军,有自称诸葛瑜者求见!”
  榻上的董伯予、刚迈入门槛的曾灿都是愣了一愣。
  曾灿旋即转身:“快请……待我亲自去请!”
  他兴冲冲出得门去,将董伯予撇在榻上,吴周两名校尉面面相觑,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董伯予在榻上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哑然失笑。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不一会儿,曾灿陪着诸葛瑜又走了进来,曾灿对诸葛瑜态度甚是亲和,诸葛瑜虽然也同样甚为礼貌,但多少有些疏离之态。
  “诸葛先生来此,可是要见我这中计之人的狼狈姿态么?”董伯予缓缓说道。
  “非也,只是瑜在世上俯仰无愧,唯独对董公颇有遗憾,如今知董公命不久矣,故此前来送别。”诸葛瑜道。
  他说得倒是坦然,曾灿皱了一下眉,倒是董伯予自己,对所谓“命不久矣”之事坦然相待。
  “有劳诸葛先生了,先生当世智者,曾将军又是当世名将,二位日后,必是护国公麾下左膀右臂,有二位送别,伯予也可称荣幸了。”董伯予缓缓道。
  他此时吐字变得清楚了一些,看起来精神也振作起来。曾灿与诸葛瑜却都明白,这只是回光返照。
  “当日齐郡一别,今日方才再次拜见董公。”曾灿心里没有多少同情,反而有些懊恼。毕竟,一个死的董伯予能够有多大价值——他在得到口供之后立刻赶来,为的是活捉董伯予而不是带一具尸体回咸阳。
  在咸阳看来,董伯予不仅仅是伪朝的丞相,更是嬴祝其人的智囊与支柱。擒获此人的重要性,不在擒获嬴祝之下,实在是大功一件。
  “曾将军,我将要死了,有几句话,请你替我转给赵和。”董伯予没有理会他的客气话。
  曾灿一扬眉:“请讲。”
  “其一,江南三郡,亦为秦地,三郡之民,亦为秦民,请勿治其从我之罪……”董伯予道。
  曾灿当初在稷下时便以辞锋见称,听得董伯予这话,顿时心中不喜,当即冷笑道:“三郡之民哪有罪?我大军得入浔阳,便是三郡之民迎入,此后我军衔尾追击,亦多仰赖三郡民力。三郡之民不唯无罪,甚至有功。董公此语,多此一举。”
  董伯予默然了一会儿,便又继续道:“好吧,这一条不算……火妖乃是大敌,护国公欲御火妖,对犬戎、骊轩,不妨稍稍怀柔,以安其心……”
  “犬戎、骊轩,皆畏威而不怀德之辈,便是对其再怀柔,亦不能使其归心,反而增其骄意,令其以为我大秦虚弱。此语乃腐儒之见,我会转呈护国公,但想来护国公亦会如此决断。”曾灿又道。
  董伯予很想与其辩一辩远人来服的观点,但终究是弥留之时,精力不济,因此还是长叹一声,放弃此举,继续交待起后事来:“伯予家贫,老妻早亡,唯有二子,乞护国公勿治其罪……”
  “董公二子,向无恶行,护国公是否治罪,依法而决,既无恶行,便无罪责,董公且放心。”曾灿似笑非笑地答道。
  董伯予苦笑起来:“正是,他一向公正,若非如此,为何他总会嬴……罢了罢了,如今唯有一事,我身边护卫,皆我亲随,因为约束得紧,亦无罪行,请曾将军念在同出稷下的份上,量才而用,使之有个前途……”
  吴、周、沈等人皆是涕泪横流,跪倒在地上,便是诸葛瑜与曾灿,此时也不禁动容。
  此前其一其二其三,皆是董伯予之计,为的就是这最后一条——以董伯予之智,哪怕到了此时,哪里会不知道自己那三句话都是多此一举呢,但他仍然拼着最后一口气要将这些话说出来,让曾灿拒绝三次,也让自己受辱三次,所为的,不过是以此让曾灿快意,同时也让曾灿觉得心生愧意,而对吴周沈等人能够高看一筹罢了。
  诸葛瑜与曾灿此时也明白他的用意,但这是阳谋,曾灿除非真的不顾自己的名声,否则很难拒绝。
第五七章、改山之名
  曾灿心中有些恼火。
  他见董伯予,自然是奔着生擒此人立下不世之功而来的。
  只不过没有想到董伯予病情已经严重到回光返照的地步,更没有想到,这老头儿临死前还给他挖了一个坑。
  这老头的亲卫,便是勇士,又如何能放入秦军之中重用?须知赵和最亲近大秦军队,一年当中有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时间都与军队在一起,若有朝一日赵和视察部下,这几人猝起发难,哪怕伤不了赵和,却也足以离间赵和与军队的关系,让人恶心无比。
  可是此前已经连续拒绝了董伯予三个请求,如今再拒绝第四个,特别是与其人私利并无多大关系的请求,这又会显得不近人情。
  这种不近人情传出去的话,对于曾灿的名声并无多少好处。
  想到这里,曾灿忍不住冷笑了一声:“董公,你的心思尽在这些事情上,无怪乎行军治国都庸碌无为——此事,我拒绝。”
  董伯予没有想到曾灿会如此坚决且公开地拒绝。
  在他看来,曾灿获此大胜,接下来自然是应当邀名之时,今日曾灿只要应上一句,宽厚大度的名声自然就有了。有了这样的名声,才更容易为士林所接受,也就更好在体系之内升迁。
  两人的理念完全不同,故此对同一件事情的想法也就不一样。董伯予终究是聪明人,很快他就明白问题出在何处,不由一叹:“曾将军,赵公器量非凡,能容曾将军,如何容不得这几个老卒?”
  “这不是几个老卒的问题……董公,你还有什么事情就再说吧,你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曾灿冷冰冰地道,连解释都没有解释一句。
  诸葛瑜轻轻咳了一声:“这些护卫,都受董公厚恩,他们想来也是不愿意另投他主的……以我愚见,此地为区山,乃区氏为欲为秦所用隐居之所,曾将军何不赐此处几条山谷予彼此,既可慰董公心愿,亦可全这些护卫忠义之心?”
  他这番话给了曾灿一个台阶,曾灿盯了其人一眼,点了点头:“既是诸葛先生说言,此事我就允了。”
  见自己忠心的护卫有了着落,董伯予也不愿再与曾灿多言,他目光转动,看着诸葛瑜:“这一切皆在先生意料之中?”
  “董公虽是大儒,但无论是治国还是治军,与护国公差之甚远,至于废帝,庸碌之辈,彼若无所动,反而能得太平,彼若有所动,必致天下纷乱。”诸葛瑜没有愧色:“既是如此,瑜便稍稍推动一步,也使天下早些一统,大秦早些太平,毕竟真正强敌,还在后头啊。”
  董伯予咳了一下,喉咙里呼噜呼噜了两声,但是因为痰音甚重,谁也不知道他这是什么意思。
  他原本有许多话要与诸葛瑜说的,但此时却一句也说不清楚,只能黯然闭眼。
  片刻之后,这位忠心不二的儒家大宗师,便死在了这荒山野岭之内。
  见他确实断气,曾灿目光闪动了两下,诸葛瑜在旁向他微微躬身:“董伯予虽来与护国公为敌,可是护国公对其人还是甚为赞赏,只是惜哉不能为护国公用罢了……曾将军如今功绩,已然彪柄,多此一头颅,并无补益,瑜愿为其家人请命,留其全尸。如此,一则可显护国公之仁德,二亦可见将军之宽厚。”
  他这番话说得姿态很低,哪怕此时曾灿心中颇有些自负,也不禁缓缓点头,算是同意了他的建议。
  然后曾灿开口道:“董伯予不过是不识大势的愚人罢了,倒是诸葛先生,你又有何打算?”
  诸葛瑜望向群山,此时虽然已经入冬,但这区山之中,多苍松翠柏碧竹绿杉这类四季常青之植物,故此山色仍然是一片墨绿。诸葛瑜笑着道:“若是护国公晚生十年,瑜必然是要辅佐其人,以成天下之势的。但如今,护国公大业已成,麾下文武兼备,有如曾将军这般贤才,我便是出来,也不过是锦上添花,并无多少补益。况且瑜为人清傲,不喜俗务,勉强为官,只会得罪上司同僚……天下之大,瑜愿为护国公治下之民,享此太平之福。”
  他丝毫没有出仕之意,这番话说得也很诚挚,并非敷衍推搪。曾灿却觉得甚为可惜,当即劝道:“先生才略胆识,可比管、乐,我主英明识人,远胜桓、召,此天作之合也。先生如今年齿,稍长于我主,正值年富力强,以先生才具,高位唾手可得。先生坐享太平之福,何如共建太平之功,即便不为一世富贵,亦是为苍生性命!灿,庸碌之人,口笨舌拙,词不达意,唯愿先生慎之思之,若得先生佳音,灿愿为天下荐先生!”
  诸葛瑜又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才道:“将军赤诚之心,若说瑜未曾怦然心动,那便是自欺其人了。非是瑜不识好歹,亦非是瑜沽名钓誉,实在是瑜不知在护国公麾下可做什么。瑜所可为者,不过是兴水利而屯田,精器械而练兵,此等事务,护国公所虑者,远比瑜周全。瑜之禀性,不乐为二千石之郡吏,又不堪为丞相、尚书,便唯有居于乡野了。”
  他说完之后,向着曾灿又是一拱手:“瑜心意已决,将军戎机繁复,瑜便不再打扰了。”
  他的态度相当坚决,曾灿心里生出一缕不快。
  此人果然是自负无比,虽然话语谦逊,但他方才的那番拒绝,其实质就在于他嫌赵和能够给的官职和权力太小!
  大政方略,赵和自裁,郡县实务,诸葛瑜又不愿意去做。其为官志向,要做就得做丞相、六部尚书这样的高官,如此心气,在大秦如今的制度之下,确实不容易安置。
  而且曾灿心气同样很高。
  自己如此礼遇,此人仍然不愿意出仕,他也唯有放弃。想到这里,曾灿伸手也向诸葛瑜行礼:“既然先生雅量高洁,不欲出仕,灿亦不可强人所难。只是先生于国家有大功,于灿本人亦多有指点助益,灿不可为忘恩负义之辈——来人,取礼物来。”
  随着曾灿的命令,自有人牵来一匹白马,那马的两侧,都负有箱箧。
  诸葛瑜也不拒绝,又是一拱手,然后牵马缓步离开。
  望着他的背影,曾灿身边有亲卫低声问道:“将军?”
  “放他走吧,他既然无意仕途,又何必强求?”曾灿哼了一声。
  在他心里,还有另一个想法。
  嬴祝派人去杀为他出谋划策的诸葛瑜之事,如今不算天下皆知,但也已经该知道的都知道了。他曾灿若是再派人去抓或者杀不愿受举荐出仕的诸葛瑜,成了没有什么利益,败了为天下笑,岂不将自己弄得和嬴祝一般狼狈。
  “这边呢?”亲卫又示意了一下那庄院。
  “让他们准备葬礼……派一队人在此盯着,见董伯予入葬之后再走,不必为难他们。”曾灿道。
  既然不取董伯予首绩,那留在此处也没有什么意义,曾灿有些意兴阑珊,原本以为可以弄一份大功劳,结果却只是见证了一个人的死去。
  他说话之间,诸葛瑜已经走出了村子。其人翻身上马,动作倒也干净利落,他回头望了一眼这座小小的村子,微微叹了口气。
  董伯予虽得其时,却未得其人,故此到头来病死孤村,一切功业名声皆作虚妄。他虽得其人,却不得其时,若是出仕,也不过是史笔之中的一介能吏罢了,这对于心性极高的他来说,实在没有什么兴趣。
  倒不如隐居于乡野之中,做一个安分守己的农夫呢。
  催马行了一段距离,此时村子已经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