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灿出门要去取漏刻来记时,但此时那方才阴阳怪气的营正猛然站起:“大丈夫行事,如何能象女子瞻前顾后?赵祭酒素有威名,平乱定边皆有功劳,我心中景仰已久,反正都是要为人效力,何不就选了赵祭酒?”
他竟然做了第一个出来支持的人,让稍后一些的营正在心底暗骂,原本以为他站起来是反对的,结果这厮却是最先转向。
有了第一个带头的,紧接着第二个营正便也站了起来:“大都护说的对,我们学宫出身之人,当以至天下太平为己任,如今朝堂失德,天下将乱,能至天下太平者,唯有大都护,我也愿意为大都护效力!”
“我也愿效力!”
“俺也是!”
“俺也是!”
众人纷纷应诺,曾灿还没有走出去,大局便已定下。
赵和也不矫情,他起身看了看面前曾灿倒好的酒,然后又取了一个杯子,曾灿忙上前为他倒好酒。
众人正以为赵和欲举酒相庆之时,却看到赵和拔出佩剑,在剑刃上划过手指,一滴血珠便落入那酒杯之中。
“今日我与诸位以血为盟,诸位不负于我,我便不负诸位!”他说完之后,将滴入血的酒杯举了起来,一饮而尽,再将酒杯摔落于地。
众人也纷纷学样,饮完酒之后,便离席拜倒在赵和面前:“主公!”
这就是正式承认赵和的地位了。
赵和心中开怀,将这些中层军官收入帐下,几乎就意味着他从西域到关中的道路已经打通,此去往东,虽然还有数道关隘,但已经拦不住他了。
“诸位如今有三件事情,一件是制住董辅留下的柳夷,他毕竟曾是诸位上司,不取他性命,暂将他拘在军中即可。制住他之后,便可收拢全军。第二件是打开关城,放我大军入关。三是以一营佯作有军令,骗开前往关中的各处关隘。”
柳夷是董辅的副将和亲信,董辅回咸阳争权,他被留在此地坐镇。他在军中也颇有威望,否则董辅不会如此放心,但是此时非比寻常之时,而且正因为他与董辅关系密切,赵和才不能放心使用其人。
赵和将任务一一分配出去,这几位营正当中有四人领命便出了门。离得稍远一些之后,他们面面相觑,不约而同舒了口气。
“不曾想赵都护威仪至此。”一人苦笑着道。
方才他们可都是捏着一把汗,这话说出来倒不全是背后拍马屁。
“我倒是觉得,都护雅量非常,让我们出来做事,身边连个监视之人都没有。”又一位营正道。
这话说出之后,众人都是哂然而笑。
且不说赵和此举是不是为了收拢人心,单单就他们手下的低级将领之中稷下学宫出身的比例,他们若不听赵和之令,带着部下与赵和对抗,只怕他们的部下立刻就会将他们绑了献与赵和。
“当年赵祭酒在稷下学宫……当真是布局深远。”一人幽幽地说道。
这话讲到这里就足够了。
第七一章、轻重之争
已入深秋的咸阳城,此时冷寂异常。
须知咸阳乃是大秦之都,自始皇帝至今,经营了百数十年,特别是烈武帝好大喜功,在位之时,多有经营。比如说他喜好枫树,故此从山林之中挖了千棵枫树,种于咸阳城的宫室之中,而那些溜须拍马的官员知其所好,又变本加利,在整个咸阳城的街头巷尾种下了数以万计的枫树。在数十年之后,这些枫树大半都长大,因此一至秋日,咸阳城正街两侧便枫红如火,景色异常壮丽。
但今年的深秋,那些枫叶已然不见,只余光秃秃的树枝,还有大火过后的焦痕。
这些都是北军之变所遗留的痕迹——北军发动叛乱之后,整个咸阳城都陷入了混乱,其规模比起此前的咸阳之乱还要大,那些作奸犯科者少不得趁火打劫,而厮杀成一团的北军、南军,或为了攻坚,或为了阻滞也少不得在一些关键所在纵火。那几日混乱之中,咸阳城的六分之一都被焚毁,这些枫树只烧掉叶子,倒算是幸运了。
毕竟烧掉的叶子来年春时还能长起,而烧掉的房子与人,却长不回来了。
司马亮的牛车便行在这样的街道之上。
他乘牛车而不是马车,一来是因为觉得牛不紧不慢的性子与自己的性格相合,二也是因为年迈而牛车平稳。反正无论是牛车还是马车,他身边该有的仪仗都不缺少:六百骑护卫、大秦丞相旗号、各种旗牌,诸如此类,街头虽然没有什么行人,但有他这一行,倒平添了些热闹。
对于咸阳城街头的冷寂,司马亮相当满意。
他是诗书传家的世家大族,因此自然而然是儒家立场,老夫子孔子所倡者,无非是仁与礼二字。仁暂且不说,这礼指的便是秩序,上下尊卑要有秩序,士农工商亦要有秩序。若象往常一样,街头熙熙攘攘,却令商贾之流服朱穿紫,市中人头攒动,却让妇人女子抛头露面,那就是无序。无序的繁荣,还不如有序的冷寂,至少司马亮是真心这样认为的。
“如今众正盈朝,咸阳城秩序井然,实在是可喜可贺之事。”旁边的王循之望见司马亮面上的神情,当即奉承说道。
此时大秦的九姓十一家形成了一种比较奇诡的局面,老辈人,主要是那些四十岁以上之人,大多数都站在了司马亮这边。九姓十一家的家主和掌握实权者,大多数都是这个年纪,也正因此,司马亮才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制造出这么大的声势,动员起九姓十一家七成以上的力量来。但与此同时,九姓十一家的年轻一代,主要是三十岁以下的这一批年少者,则大多数占在了谢楠那一边,所以哪怕嬴吉与谢楠、李非退出了咸阳,却还能在司马亮的老巢洛阳立足——在某种程度上说,嬴吉是与司马亮换了一个地方呆着。
也正因此,哪怕嬴吉、李非对司马亮恨之入骨,却仍然没有诛尽三川司马氏一族。毕竟就在谢楠手下,便有三川司马氏年轻一代十余人在效力,而与司马氏多年联姻之下,若真诛尽司马氏一族,只怕其余九姓十一家也要家家哭丧了。
“丞相,今日之事,还须拿出决断来。”在司马亮身边,倒也不都是一昧吹捧奉承之人,此时开口的,便是夏琦。
没错,就是想着当丞相最不济也要当个御史大夫或者太尉的夏琦。
在大将军之死中,夏琦自认出力不小,但事后论功行赏,他不但没有弄到丞相之职,甚至连常晏扔下的御史大夫之职都没捞着——毕竟谢楠身边一堆九姓十一家的青壮需要名位、朝中也有一堆实力派需要安抚。夏琦除了爵位晋了一级之外,什么都没有捞着,这让他怀恨在心,因此当司马亮稍作诱惑,他立刻就同意了。北军之变能够顺利,与他这位大鸿胪居中传递消息也有关系,而在赶走嬴吉之后论功行赏,他也终于得到了朝思暮想的太尉一职——丞相显然是司马亮自留的,这个太尉已经是能够给夏琦的最极限了。
只不过此时大秦有两个太尉,一个是夏琦,另一个是随嬴吉一起东走洛阳的李非。夏琦这几年经历这么多事情,也算是历练出来了,因此深知军权的重要性,他所说的要下决断,便是要司马亮重建南军系统。
如今随嬴吉去了洛阳的南军,自然不被咸阳这个还没有皇帝的小朝廷承认,而北军四校尉又渐跋扈,在夏琦看来,重建南军,乃是重中之重。他还想着将这支重建的南军掌握在自己手中——他算是看透了,此时乱世将起,手中若没有九姓十一家这样的实力,那就要有军队,否则做任何事情,都不得自由。
但司马亮也有司马亮的难处。
重建南军,要人,要钱,要粮。南军这边多拨人钱粮,那北军那边就要削减。如今咸阳小朝廷政治上靠他与夏琦的声望,军事上却是仰赖于北军四校尉,若为此事造成双方的分裂,那咸阳小朝廷就会瞬间土崩瓦解。
这是司马亮对当今局势最为不满的地方。
在他看来,息既然高举正道之旗,那天下正人君子自当纷纷响应,自己既然已经占据了中枢之地的咸阳,那么自然就可以凭借九姓十一家这么多年在地方上安排的势力,统合大秦之力,扫平零星叛逆。但现实却是,不仅嬴吉脱身之后在洛阳撑住,而且地方上那些原本口头都表示支持他的地方实力派,如今一个个拥众自保,对于他的征召命令都是态度暧昧。
这些人分明是在观望,等待渔翁得利的机会!
想到这里,方才咸阳城“秩序井然”给司马亮带来的喜悦就不翼而飞了,他有些不耐烦地挥手:“太尉,如今最重要的还是另立天子,若能另立天子,我们就有大义的名份,不仅洛阳那边立刻分土崩瓦解,就是地方上的那些心存侥幸之徒,也能传檄而定。到那个时候,何愁南军不可复建?”
“丞相所言差矣,如今为何迟迟不能另立天子,原因无非就是北军这些跋扈之辈不肯奉令?”夏琦有些烦躁,“若是能复立南军,我们便有力量可制约北军,何愁北军……”
“夏太尉,你是在教我做事?”司马亮猛然一挑眉。
他骤然发怒,夏琦先是愕然,然后瞬间就退缩了回去。
这些年夏琦在政争之中吃的亏不少,面对诸多挫折,他养成了第一反应就是退缩的习惯。此时被司马亮一吼,顿时将自己的那点心思又收回了。
至于事后是不是心怀怨憎进而另寻它途,那就是以后的事情了。至少现在,他的想法是要竭力挽回自己在司马亮眼中的形象。
“不敢不敢,下官只是建议,一愚之见,丞相高瞻远瞩,深谋远虑,自然是远胜过下官的。”
司马亮满意地点了点头。
在牛车又前行了一段距离之后,他才缓缓对夏琦道:“夏太尉,须知北军四校尉不过是一勇之夫,若他们手中无兵,便是一狱吏便可擒之,老夫对此事早有安排,你只管放心就是。”
夏琦听得心中一寒。
他想得到司马亮的安排是什么,就象此前司马亮将四校尉从嬴吉手中争取过来一样,司马亮只怕又在想办法挖四校尉的墙角了。
事实上这事情夏琦也在做,只不过他手中权力与财富都有限,故此没有什么效果。最多就是凭借同乡之谊和空口白牙的许诺,拉到了几个头脑不是那么清醒的罢了。
“不过你说的也不完全错,今日便是其时。”司马亮又道。
夏琦听得心中再次一懔,司马亮的意思,是今日就要和四校尉摊牌?
此时长乐宫大殿之中,北军四校尉正聚在一起。
董辅是个身高八尺腰围也八尺的胖汉,当初他也曾是秦军中的一员悍将,曾在敦煌压制犬戎与羌人多年,后来得大将军曹猛赏识,被拔入北军之中为将。他目光阴沉地看着自己的三位同僚,又看了看一眼殿外的天色,然后冷笑道:“你们瞅瞅,这位司马丞相当真是自视甚高,我们都在此等了他小半个时辰,他还迟迟未到!”
“毕竟是司马氏家族,深孚天下之望,上官鸿之后能够收拾天下者,也唯有他了。”另一位校尉段植叹了口气道。
“呸。”董辅吐了口唾沫,“老段,我知道你当初是受过这老儿之恩,但你千万莫蠢了,这些时日他们做的小动作,别告诉我你不曾发觉!”
“正是,我帐下十六位营正,至少有四位已经被他拉过去了。”另一位校尉黄仪也不满地道。
“这些文官,一向就是撒谎,欺世盗名,杀人不流血,总之切莫相信他们!”最后一位校尉郑恪也道。
“今日我有一个主意。”见除了段植之外三位校尉都支持自己的看法,董辅突然笑了起来。
他眼中露出淫秽之色,众人看到他的神情,都是一愣。
“什么主意?”段植警惕地道:“老董,我警告你,千万莫要乱来,乱来对谁都不好!”
“我不乱来,你们似乎都忘了,咱们手中还有一样奇货!”董辅笑了起来。
第七二章、可为奇货
“奇货?”
董辅之语,让众人都愣了一下。
紧接着,段植反应过来:“你是说……”
“谁说的只有天子才是正朔,你们莫忘了,太后还在!”董辅冷笑道,“有太后,何须在意天子不天子的?”
几位校尉都觉得眼前一亮。
他们所说的太后,正是曹娥。
曹猛虽死,其女曹娥却仍在宫中,因为这些年来,曹娥都一直在长信宫中默默等死,几乎完全不过问政事,所以在曹猛死后许久,她才被人想起。
但那个时候,北军之乱已经发生,嬴吉下旨让内监带着白绫去见曹娥,却被曹娥身边的卫士扑杀。此后嬴吉匆匆逃出咸阳城,曹娥便又陷入无人过问状态之中,等北军控制了咸阳城中的局面,她凭借大将军曹猛之女的身份,又颇受优遇,至少那些红了眼的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