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星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星穹- 第2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身边的伴当也感觉到他的不快,因此一个个都不敢出声。
  径直回到了都护府之后,郭英在门口稍停了一会儿,然后便走向郭昭的客堂。
  郭昭仍然在客堂之中打盹,但郭英的脚步声惊醒了他,他立刻睁开眼睛,手紧紧握在刀柄之上。
  看到进来的是郭英,郭昭又放松下来:“是几时了?”
  郭英回答道:“已经申时一刻了。”
  郭昭嘴巴咂了两下,郭英立刻给他倒来茶水,一饮而尽之后,郭昭觉得口中的苦涩之味稍淡,这才又问道:“你去见过赵郎君了?”
  郭昭点头道:“在他那里呆了半个时辰。”
  “怎么说?”
  郭英犹豫了一下,似乎在想着该如何措辞,郭昭有些不满:“有什么说什么,对我你还要玩什么花样么?”
  “侄儿觉得,若赵和真是朝廷派来的使者,那么朝廷对伯父毫无诚意。”
  郭英此语,让郭昭默然了一会,然后缓缓道:“说说看。”
  “赵和替朝廷许诺的不过是爵禄官职,但却要征伯父入咸阳。”郭英直言道:“同时设新西域都护与北庭都护,分明是要夺伯父权柄。离开北州,伯父便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朝廷今日可以封爵明日就可以夺爵,今日可以赐官明日就可以罢官……伯父,别的都是虚的,地盘、军队和人口才是实的!”
  郭昭瞳孔猛然收缩了一下,直直地盯着郭英。
  郭英凛然不惧,回视着自己的伯父。
  郭昭轻轻叹了口气:“你是如此想的?”
  “侄儿确实是这么想的,伯父在北州经营多年,这里的每一块牧场、每一亩田地,都流着我们北州人的汗,流着我们北州人的血,朝廷只派一个使者,上嘴唇碰碰下嘴唇便要将北州收去,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莫说侄儿,就是咱们北州的子民百姓,也没有一个人会服气。”
  郭昭哑然一笑:“你如何知道北州的子民百姓会不服气?今日迎接赵和时,百姓的呼声你听到了么?”
  郭英凛然道:“那不过是一时激动之语,当不得真。”
  郭昭闭紧眼睛,好一会儿之后又道:“那么,英儿,你想过没有,若是我拒绝了朝廷征辟,不肯离开北州,朝廷追究起来,我们当如何应付?”
  郭英摇了摇头:“朝廷鞭长莫及,能作何追究?”
  “好吧好吧,朝廷就算不追究,那你再想想,犬戎人的石炮如今虽然被摧毁了,但最多不过一年,短的话可能只要大半年,犬戎人必然卷土重来。没有朝廷支持,我北州还能支撑么?”
  郭英嘴巴动了一动,想要说话,但看到伯父苍老的面上那些皱纹紧紧挤在了一起,他心中突然一跳,便没有再说什么。
  “你别只看着北州的地盘、人口,看不到北州如今的困境。英儿,我老了,支撑不了多少年了,若是回到咸阳,气候适宜,或许还可以多活些岁数,但留在北州,也就两三年的事情了。”
  说到这里,郭昭缓缓睁开眼睛,紧紧盯着郭英。
  郭英低声道:“伯父身体还强健,能吃能动,还可上阵杀敌,不说长命百岁,总还有一二十年……”
  “这种屁话就不要再说了,我的身体,我自己心中有数。我能活到现在,已经是命长了,你父亲,你叔父,还有你的那些兄弟们……北州能活到我这岁数的人,十中无一,我已经很知足。”郭昭一对白眉紧紧皱到了一处:“我不惧死,唯一担忧的便是你和这北州。这是我毕生事业……”
  “伯父放心,哪怕朝廷不支持,北州也自有生存之道。”郭英抬起眼,沉声道:“这二十余年,北州没有朝廷支持,不也活下来了?今后北州仍然能活下去,而且会越活越好!”
  郭昭听他这样说,突然笑了起来,良久,他才止住笑声,面上的笑容也尽数收住,死死盯着郭英,缓缓道:“你的意思是,依靠大宛么?”
  郭英的神情愕然。
  “你做的那些小把戏,怎么可能瞒得过我?”郭昭轻蔑地哼了一声:“你所想者,不过是这几年大宛势力在葱岭一带颇有增长,正是新兴之国,便想投靠大宛,借大宛之力与犬戎抗衡……但是大宛又不是你爹你妈,凭什么要为你与犬戎对上?”
  郭英得知自己一直打的小算盘竟然早就被伯父知晓,最初是有些慌张,但旋即他镇定下来。听到伯父如此质问,他沉声应道:“自然是因为大宛不得不如此!”
  “哦?”
  “这十余年间,犬戎的主要力量不在西域,也不在葱岭,如此给了大宛复兴之机。但大宛人很清楚,只要犬戎缓过神来,他们面对的就是灭顶之灾,故此他们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盟友。如今西域诸国尽皆弱小,葱岭以南诸国与大宛又颇多积怨,他们唯一可以选择的盟友便是我们!犬戎若攻我们,大宛必定会来救,而犬戎若攻大宛,我们也可出兵袭其王帐!”
  听到郭英侃侃而谈,郭昭面上初时没有表情,但渐渐的变成了苦笑。
  在郭英说完之后,他缓缓摆了摆手,有些疲惫地道:“你啊,太小瞧犬戎,太高看大宛……大宛算是什么狗屁东西,那点儿战力,若是老秦军,我只需要六千骑就可以灭了它,它能帮上什么忙?”
  郭英面上发涨,不过却还有些不服气:“伯父,如今大宛兼并数国,有人口五百余万,挟弓之士二十万,虽然战力比不得咱们北州,但距离北州近,我们互为犄角……”
  郭昭不快地又摆手,打断了郭英的话语,幽幽地道:“互为犄角?此次犬戎以石炮攻我,大宛何在?”
  “这不还是没有正式结盟么,若两家结盟,大宛自然会遣兵来救……”
  “天真!”郭昭猛然怒喝了一声。
  郭英吓了一跳,当即讷讷不言。
  郭昭冷冷瞥了他一眼,好一会儿之后,有些失望地摇了摇头:“你啊……大宛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你不指望血脉相同的大秦,却去指望异族他国……这实在太让我失望了。”
  不等郭英再说什么,他挥了挥手:“下去吧,下去吧!”
  郭英有些狼狈地出了客堂,一出门,他的脸色又再度阴沉起来。
  他很熟悉自己的伯父,在他的印象之中,伯父从来没有对他这么失望过。
  他甚至可以猜测得到,伯父在他这般劝说之后,不但不会听从他,反而会更坚定回归大唐的念头。
  但回归大唐对他没有任何益处。
  赵和虽然间接许诺,将由他接替郭昭的位置,可那种许诺如何当得了真,而且朝廷必然会派遣监军前来,那监军很有可能就是熟悉北州情形的赵和,从此之后,他事事掣肘,哪里比得上伯父大权独揽一言九鼎?
  放更长远些来看,等北州回归大秦数年之后,局势稳定下来,大秦如何会容忍他仍然在北州?少不得找个借口,好一点就给他升个官职召回咸阳,从此被拘于咸阳城中当个圈养的牲畜,坏一点寻个罪名罢免甚至杀掉,他能找谁哭去?
  郭英实在不明白,一向疼爱自己的伯父,为何就看不透这一点。
  他在客堂门口重重跺了一下脚,大步出门,迎面却看到霍峻行了过来。
  霍峻是郭昭重点培养的将领,如今在军中地位仅次于郭昭本人,不过他对郭英向来客气,此前郭昭也不只一次说过,若自己有什么意外,还要霍峻扶持郭英一把。
  郭英也明白霍峻地位的重要性,因此虽然心中不快,见到霍峻之后,仍然是行礼道:“霍叔叔。”
  霍峻还了一礼,正准备走进门,但经过郭英时脚步一停,侧脸仔细看了看郭英,露出意外的神情:“怎么,少君不高兴?”
  郭英的神情终究有些异样,被他敏锐地发觉了。
  郭英勉强笑了笑:“也没有什么。”
  霍峻回过身来,一把将他揽住,笑着摸了摸他后脑勺:“你这小郎君还想瞒我,打小我便看你长大,你有什么心事,我如何看不出来,你肯定是不高兴了!说说,且说与我听,是何事让你不高兴?”
  郭英垂下头,没有作声。
  霍峻心念一转,顿时明白过来:“可是大都护训斥你了?”
  郭英勉强道:“是。”
  霍峻摇了摇头:“你这小子,休要不高兴了,大都护训斥你也是为你好……唔,以往大都护很少训斥你,可是与那位赵使者有关?”
  自然是和赵和有关,若赵和不出现,想来郭昭虽然已经知道了郭英的小动作,也还会假装不知道,毕竟与大宛结盟,对北州来说算得上一条出路。
  因此郭英点了点头。
  霍峻呸的吐了一口唾沫:“大都护这就差了,你是他亲侄,乃是北州少君,那位赵使者不过是一个外人,他为了一个外人训斥你,不妥,非常不妥,我过会儿去劝劝大都护,你也莫将此事放在心上!”
第五四章、只管拿去
  听到霍峻如此话语,郭英心中稍安,霍峻乃是军中实权将领,有他这一句话,郭昭不会因为他的打算而生出什么别的念头。
  霍峻又拍了拍他的肩膀,意味深长地道:“少君,大都护就只有你这一个子侄,你莫要让他失望,有些事情,还是顺着大都护一点。”
  郭英点了点头,忍不住叹息了一声:“我知道,对伯父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北州这份基业,如今北州虽然暂安,但只要犬戎再来,必然又是风雨飘摇,待到彼时,如何为北州寻一条出路……唉,霍叔父,你觉得北州当何去何从?”
  霍峻哑然失笑:“这个问题,你如何能问我,我反正是唯大都护马首是瞻。”
  郭英抬头看了看他,压低声音道:“伯父有意归秦。”
  霍峻没有露出什么异样的神情:“这是大都护夙愿,他一直想要生入玉门……如今朝廷又已经派来使者,只要打通东归之路,想来大都护是会归秦的。”
  郭英叹了口气:“霍叔父信得过朝廷?”
  霍峻摇了摇头:“我信不过朝廷,但我信得过大都护,大都护智虑深远,他定然会给我们指一条明路。”
  郭英知道霍峻乃是伯父死忠,见自己连续试探,他都一意追随郭昭,郭英心中想要说服他并不容易。不过此事并不着急,因此郭英又是轻叹了一声:“叔父可是有事找伯父?”
  霍峻一拍自己的脑袋:“只顾着与少君说话,险些将正事忘了,我要问一问大都护,李弼那些人当如何安置。”
  他说完之后,又拍了拍郭英的肩膀示意告别,然后大步走向堂屋。
  进得堂屋之时,他特意加重了脚步,果然,里面传来郭昭的声音:“霍老三,直接进来,你到我这里还需要讲究什么?”
  霍峻咧开嘴笑着走了进去,先向已经坐正的郭昭行了一礼,然后道:“大都护,李弼等人,如何安置?”
  郭昭眉头轻轻一皱:“怎么?”
  霍峻略一犹豫:“此前虽有战败士卒逃回之事,但象他们这样,逃出之后屡立战功者并无先例……若按旧例,他们应当先集中看置,待辨明并未投降犬戎之后,再行安置。”
  郭昭摆了摆手:“他们所立之功,并无虚假,若非他们,犬戎也不会撤军,石河关未必能守得住。此番大战,他们可谓首功,而且,战败之后,知耻而勇……北州需要英雄。”
  霍峻点头道:“属下也是这么想的,此时人心激荡,北州特别需要英雄。既是如此,我便以卓勋为他们论功,普通士卒转升三级,各级佐官升二级,不过……李弼若也依此论功,他便要跻身将军行列了。”
  北州这二十余年来为了便于对抗犬戎,也有了自己的一套勋爵将佐制度,勋爵与大秦本土没有什么区别,但在将佐职官上,则颇有不同。最高级自然是大都护,北州军政的第一人,大都护之下,则是将军,将军又分为三级,专名将军、杂号将军和偏将军,专名将军只有五人,霍峻便是其中之一,杂号将军有七人,而偏将军则是十二人。这些人乃是北州军事层面上的最高层,所有的军略会议,他们都可以参与。
  李弼此前便屡立战功,升为校尉,但是到这一步基本上就是他在北州的极限了,想要成为将军,没有一二十年苦熬是不可能的。但此次他们所立的功勋太大,完全可以将这一二十年的苦熬抹去。
  当然,大都护府也可以只升其爵,而不拔其职,不过这样必然不能服从。说来说去,还是此次毁石炮车、屠匠人谷所建立的功勋实在太大,甚至可以说是力挽狂澜,大都护府不得不破格提拔他。
  郭昭眯了一下眼睛:“那便给他偏将军名号。”
  霍峻看了他一眼,低声道:“属下方才与李弼谈过话,此人对赵郎君极为推崇……”
  郭昭冷笑了一声:“那是自然,赵郎君将全部功劳拱手相让,他若再不推崇感激,那就是忘恩负义之辈了。”
  霍峻忍不住道:“赵郎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