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低声道:“他肯定怀疑过我,不过经过这近二十日,他对我的疑心几乎没有了。”
“那这个消息,是他主动透露给你的,还是你自己打探来的?”
“自然是我自己打探到的,他若主动透露给我,那必然有假。”程慈不悦地道:“我还没有蠢到这个地步!”
曾灿撇了一下嘴,程慈就算没有蠢到那地步,但也聪明不到哪里去。在曾灿这样的人心中,其实是有些瞧不起程慈的。
“此事我会禀报祭酒,如何决断是祭酒的事情,你把当时情形,细细说与我听就是。”曾灿还是不放心,又对程慈道。
这个消息确实是程慈打听来的,甚至可以说,为打探这个消息,他费了不少心机。
而王五郎对此却是并无所知。
“此事不知是真是假,我始终心中存有疑虑。”在赵和面前,曾灿禀报完之后道。
“你觉得,程慈反而被对方利用了?”赵和问。
“正是,我有所怀疑。如今局势大好,祭酒只要继续安抚学宫,待学宫能控制在手,再加上那两千护军,区区一个管权,还不是手到擒来?”
曾灿觉得,无论程慈所得的消息是真是假,都不值得为此冒险。
如今对着管权,赵和已经占据了优势,哪怕管权与齐郡府的小吏们相互勾结,但只要李果领着护军回来,再加上稷下学宫两千剑士,赵和手中控制着四千人,足够将齐郡府翻一翻了。
赵和坐在那儿思忖了好一会儿,然后道:“无论那个消息是真是假,我总得去看看!”
“祭酒,不必如此,就算祭酒想去看,也可以让我替你去!”曾灿听了之后额头顿时冒汗。
“你不明白,若我不去,那个庄子里必然不会有任何证据,相反,若我去,那边才会有真正的证据。”赵和嘴角一翘:“有了证据,哪怕李果没有赶回,我也可以执此送给朱融,看他是不是还包庇自己手下的那群污吏!”
说到此处,赵和隐隐有些怒气。
在定陶时他就明白,齐郡各级官吏中不少人都卷入了义仓盗卖之案,甚至朱融本人也清楚,所以才会从学宫中抽调学子为幕僚,让他们去查案。但是,他的所为也仅此而矣,并没有对自己的部下们有太大的动作,所以那些贪官污吏们到现在还是逍遥法外。
只要掀翻管权,自然能搜到足够给朱融部下定罪的证据,到那时,朱融若还是不追究他们,赵和也不会和他客气。
“若是祭酒非要出去……学宫剑士,你准备带多少人?”曾灿沉默了一下,然后问道。
“不宜太少,也不宜太多,太少不足以保护我,太多则鱼龙混杂,可能会有对方之人混在其中。你捡可以信赖的剑士,有三百人足矣,我结硬寨打呆仗,这三百人守到援军来总可以。”赵和别有深意地道:“毕竟管权能够出动的人手也不多,他在历城之中的人,我们都盯着呢!”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祭酒,我还是要劝你一次。”曾灿又是沉默了会儿,然后开口道:“此时祭酒不宜离开学宫,毕竟这里……还有可能会有变化。”
他所指者,就是学宫山长孔鲫。
哪怕此前被赵和弄得灰头土脸身名俱毁,但孔鲫毕竟在稷下学宫这么多年,无论是在博士教谕之中还是在剑士之中,都有相当的影响力。赵和在这里,他的影响力就发挥不出来,可是赵和真的出了学宫,那么就没有别人能压制住孔鲫了。
“无碍,韩胜与庄涵,都不会坐视到手的东西飞掉。”赵和摇头道。
在赵和的计划之中,庄涵是形上院院正,韩胜是形下院院正,道家与法家的利益并未受损,他二人甚至可以说更进了半步,因此,他们不会允许孔鲫重获权力。更何况,赵和手中握有朝廷大义的名份,稍有点眼光的,都知道跟着孔鲫走是死路一条,唯有站在朝廷这一边,才会有出路。
见他态度如此坚决,诸多方面也都考虑得很清楚,曾灿只能应了一声。
虽然他心底还是觉得,赵和完全没有必要亲自出城查看那个庄子,但既然赵和已经做出最后决定,依他与赵和当初达成的协议,他也只能努力把自己的事情去做好。
毕竟,唯有赵和,才能让兵家学说在学宫中成为儒道法之外的第四显学。
第五四章、临阵之机
历城之东南约十二里处,有一座庄子,半边为山所环,另半边则是水所绕,庄中百姓结寨自守,建有木栅墙、角楼等武备,因此虽然庄子不算太大,但防备却很严格。
庄子还有一座小码头,百石的中型船只勉强可以靠来,故此在丰水时节,水运也算是便利。
只不过这一天大早,庄子就极为紧张,便是猫犬之时,也感应到里面气氛非同寻常,一个个不敢大声鸣吠。
约是午时时分,庄外来了一队人马。
这队人马数量将将超过三百,却带着百余匹马和数十辆车,他们在距离庄子里许之处停了下来,有人骑马来到庄前,似乎观察庄子里的反应,然后迅速退回,赶在庄中马客出来之前,回到了队伍当中。
“庄子里果然有问题,即便不是管权储存义仓之粮的所在,也定是响马啸聚之所!”问明白斥侯的发现之后,曾灿向赵和禀报道。
“肯定有问题,就算是诱饵,也须将诱饵做得象一些。”赵和轻轻一笑:“好,既然确定有问题,那就不用急了,四周的山坡高地寻一寻,哪里有足够多的泉水,我们就在哪儿安营!”
曾灿一愣,有些急道:“祭酒,兵贵神速,此时不是应该乘其不备,立刻发动攻击么?”
“再怎么不备,也会有防备的。”赵和摇了摇头:“我们不急,等他来攻!”
曾灿顿时明白过来。
他们此行赶来,分明是敌意满满,无论庄子是否是个陷阱,想来都不会任由他们驻扎在外。所以赵和不急着抢攻庄子,反而是择高地立营,目的就是将战场摆在地势对自己有利的地方。
这就是赵和所说结硬寨打呆仗了。
曾灿下令之后,稷下剑士和辅助的仆役们纷纷开始准备,片刻之后,有斥侯说往东半里许的一座矮山上有泉眼,可为营寨驻地,曾灿便下令移军至此。
他们这举动果然大出庄中意料,庄中沉默了一会儿,很快遣一骑出来,远远地叫道:“不知是哪路英雄在此……”
“嗖!”
没等那人话说完,赵和已经弯弓搭箭,一箭射了过去。
虽然已经苦练许久,天赋也被李果称为不错,但赵和现在也只能射中三十步内的固定靶,再远处就完全凭靠运气了。
这一箭远远地飘出,距离那喊话之人足有十丈远,但已经足够表明赵和的态度。那喊话之人顿时拨转马头,疯也似的奔回庄子,才过了河,便有人将上边的桥给吊了起来。
赵和不去理会他,只是看着曾灿指挥稷下剑士修建营寨。
他并未学过兵法,当初铜宫的老人当中,并无出自兵家之人。在跟俞龙戚虎在一起时,倒是听他们二人探讨过许多治兵行军之策,与李果一路东来,也亲眼见识到这位将门子弟是如何安排营垒的。现在再将这所学,与曾灿这位兵家天才弟子的指挥相应证,有不懂之处便开口询问,倒也颇有心得。
营地扎在高处,但必须要有安全的水源,要将营地周围的杂草灌木尽数清除,营外要挖出壕沟,以荆棘充当拒马……诸如此类,曾灿也有些兴奋,他虽然学的是兵家,但在稷下学宫中却没有那么多的兵员和资源给他去实际指挥,因此这也是他难得的机会。
一个时辰之后,一个营寨便初具雏形。
营寨不大,可住三五百人绰绰有余,借助地势,能够最小限度避免遭遇四方围攻。在建立营寨的同时,他们还在准备石块、圆木,分明是要将这营寨堡垒化。
那山庄之中人又派出数骑,远远地绕着营寨之地观望,而且派出来的人越来越多,还有人试着接近此地,只不过又被稷下剑士以强弓射走。
“接下来对方就要来骚扰我们了。”曾灿观察了一番后判断。
他看向赵和,赵和一摆手:“你只管说就是,不用顾忌我的想法。”
“是,我以为,当选骑术精湛、射术精准者三至五十骑,暗藏于营后,待对方骚扰之人来了,绕至其后,将之截下!”曾灿道。
“便依你言吧,只是谁来负责截击呢?”赵和看了看周围。
曾灿本来想要请命出去,但念头一转,又闭住了嘴。果然,赵和没有点他的名,而是指了牵着马的一位稷下剑士:“高凌!”
那位剑士没有想到赵和知道自己的名字,应了一声肃然而立。
“这一路上来,我看你马术极佳,而且颇得同伴信赖,你带三十人出去截击骚扰之敌,可有此胆?”
高凌神情一震:“祭酒都知道我,那我有什么理由不效死力?我这就去,定然不负所托!”
“行,回来之后,我给你们庆功,今日首功就是你了!”赵和转脸又看向身边一文士:“我记得学宫剑士,才学俱佳者,又立有功劳,亦可转为教谕?”
“确有此事,只是……”那文士有些犹豫。
要知道学宫中由剑士转为教谕者,一年都难得有一两个,而且必然是为学宫立下大功劳才行。
“他们三十人,若能立下功劳,全部转为教谕,教授学子骑术与剑技。”赵和毫不犹豫地道:“如今大争之世将起,学宫学子不能只会徒有其表的剑术,还须学会战场之上的杀人术!”
此语一出,众人森然应了一声。
高凌则是兴奋不已,他点出三十个与自己向来交好者:“诸位都听到了,我们在学宫中想要成为教谕,拼死拼活十年,还须碰上好运气,如今祭酒将机会给了我们,若是还握不住这机会,不如弃了剑和袍回家奶孩子去!”
被他点到者都是欢欣鼓舞,未被点到者则是唉声叹气。曾灿又拉着高凌道:“你们从后边小路出去,注意林子里是否有贼,虽然方才我们已经搜索了一遍,但难保贼人不会混来。若是有贼,你们就撤回营中,若是无贼,你们埋伏好来,只等军中这面旗帜摇动,便出来截取贼人后路!”
高凌又应了一声,然后便带着三十骑悄悄自寨后出去了。
这些具体的安排,赵和只是在旁边听着,没有发现意见。
他始终记得,郦伏生曾经批评稷下风气,有很重要的一条,便是无论自己懂还是不懂,遇事教爱发表意见。
如同曾灿所料,在初步试探之后,那庄子里果然出来了约二十骑,一个个都是兵甲齐备。看到他们这模样,曾灿冷笑道:“至少私藏兵甲这一条是少不了的,哪怕管权富可敌国,只要坐实了这一条,他再也休想脱身!”
大秦尚武,民间不禁执刀枪,甚至四石以下的软弓也允许民间持有,部分军用弩流入民间,朝廷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唯有一事,朝廷管束甚紧,就是铠甲。就算是朝廷官员、高爵显宦,若是没有天子特许,家中藏有三副甲兵以上,都要以谋逆论处。
那二十骑放下河上的吊桥,慢慢行了过来。他们不急着靠近,只是远远逼着,让这边无法集中注意力去加固营寨。偶尔见到这边疏忽,便会骑马猛冲,但又不靠近,当这边停下工作开始戒备,他们便又拨转马头返回。
如此三番五次,他们距离营寨这里已经不过半里左右。
曾灿见时机已至,当即下令:“摇旗!”
营寨上方,旗帜摇动,同时营寨之门也被推开,二十余骑行了出来。对方最初稍稍有些乱,但看到出来的只有二十余骑,便又站稳了。
辱骂之声随风传来,污言秽语,不堪入耳,其中不少话语,干脆就指名道姓对着赵和。
赵和倒是泰然自若,他在铜宫之中长大,听到过更为污秽的斥骂之话,对此早已坦然。但那些稷下剑士和随他前来的学子,则是怒发冲冠,若不是曾灿再三约束,搞不好就有人冲了出去。
毕竟君辱臣子,此时赵和相当于他们的将主,为将主洗刷耻辱,也是他们立功的机会。
那些贼人骂了约有半柱香功夫,见这边不为所动,便也住口,只是在那看着。对他们来说,只要拖住营寨的进度就是胜利,倒不是非要杀到营寨中来。
但就在这时,其东方的高凌出现了。
高凌等人为了节约马力,并不是骑马赶到,而是牵马行来,悄悄接近战场。当到了战马冲刺的范围之内后,他们才翻身上马。
“弩!”高凌道。
众人先是检查自己所携的短弩,这种马上专用的射击装备由一根绳索系在马鞍之上,临敌之时,他们只射一箭,然后就换取短兵刃。
“刀!”高凌又道。
双方虽然着甲,但都是轻甲,没有那种从人到马都披着重甲的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