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毓英连称不敢,说道:“本官又有何功劳,此事皆为皇上安排,你要是想谢的话,等过几日,就随本官一起进京,谢皇上吧,那才是你真正的救命恩人。你的姐姐与妻子也都京城之中,等着与你相见呢!”
杨乃武听后,简单都不敢相信,自己的事连皇上都知道了。
杨乃武祸从天降,又喜获自由。人生就是如此,喜喜悲悲,从大喜到大悲,再从大悲到大喜,谁又能知道呢。
………………………………
第二百三十九章 吏制变革(二十)
同治十年七月,曹毓英等人闽浙之地与灵桂处理完了全庆留下的烂摊子之后,就押解着犯官带着杨乃武与小白菜一起上京了。同治十年八月初之时,众人来到了京城之中。
载淳知道全庆被抓归案之后,同时下旨将左都御史绵森下狱,理由很简单,徇私枉法,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之上,包庇全庆及其子丰泰。
吏部尚书全庆与左都御史下狱之后,东北的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与盛京将军同时上折,请求军队整编。这是向载淳卖好,他们也都看出来了,恭亲王大势已去,已经无力再回天了。
而现的整个大清,也就剩下这三位将军了,三人手中也有近十五万人马,并且驻守旗人发家之地,载淳也没敢轻率的就派人整编三人军队,怕事得其反,因为现与俄国之战一触即发,现的东北还应以稳为主,此时千成不能出现什么乱子。
所以此时载淳与众位大臣商议之后,决定暂时对三位将军先不进行换,待与俄国之战结束之后,再对三处军队进行调整。另载淳没有想到的是,就是因为这个看似比较稳妥的决定,差一点导致对俄之战失败,这些都是后话。
直隶、四川、陕甘、湖广四地再经过一年的吏制变革之后,已经初见成效。而朝堂之上,也不会再有人捣乱了。现就等将闽浙的这批地方官员处理之后,就决定整个大清推行这套吏治。
而此时的曾国藩湖广之地不幸染病,所以上书请求致仕,载淳也是再挽留,但曾国藩去意已决,载淳没有办法,后也只能同意,但俸禄照发。同时载淳就此事,还明发一道旨意,今后官员致仕之后,俸禄还照常发放。这就是期的退休金吧,但同时也解决了官员们的后路,使他们致仕之后,不必再为生活担忧。
载淳知道曹毓英等人进京之后,先召见了杨乃武与小白菜两人。
载淳见到两人之后,心中也是颇多的感慨,杨乃武的一条腿瘸了,而这个时代,就相当于宣布与官场无缘了,因时此时的官场还是很重视仪容的。而小白菜呢,其结果会惨,被丰泰强暴之事已经暴露出来,这个时代,女子失去了贞洁,比死了还不如,而这么一个弱小的女子这个社会上又怎么生存呢?
同时杨乃武与小白菜两人经历此事之后,心灵一定会受到极大的打击,用后世的话说,一定会留有心里阴影的。
就载淳为两人后路感慨之时,两人已经跪地上,口称谢过皇上的救命之恩。
载淳听后,命太监将两人扶了起来,苦笑着说道:“你二人还要如此感谢朕,朕心里不愧啊,如果朕要是早整顿大清官场,你们二人也许就不会经历此等事情了。
对了,葛毕氏,皇太后也听说了你们的事,也很是唏嘘,知道你进京之后,也想见见你,你就先去慈宁宫吧。”
载淳说完之后,就有一名太监过来,领着小菜去慈宁宫了。
载淳待小白菜走了之后,又接着说道:“书勋啊,朕知你以前是举人之身,是被那些个贪官给破害的,现朕就恢复你举人之身,以还你清白。”
杨乃武听后,再次跪倒地,有些泣不成声的说道:“草民谢皇上大恩。”
载淳说道:“书勋,起来吧,现也不是什么朝会,就不用总是跪呀跪的了。朕知你一耿直之人,本来有着大好的前途,朕也不是以貌取人之君,但有些官职还是有些不便。朕想听听你今后有何打算呢?”
杨乃武听了载淳的话,面色就是一暗,他也知道载淳说得全是实话,但做为一国之君,还能想得如此周全,也着实是不易。
杨乃武经此事之后,怎么说也算是从鬼门关走过一遭的人了,所以也显得成熟了很多。不再象以前的那种愤青了。
杨乃武还是很感动,说道:“皇上日理万机,还为草民之事费心,草民真是惶恐。此次草民能死里逃生,全是借皇上之福,所以草民也不再有什么奢求了,回家乡之后,或者教书,或者养蚕,陪姐姐与爱妻身边,过一些个安稳的日子,不使她们再担心了。”
载淳知道此时的杨乃武有此情绪低落,还象是看尘世一般,不过载淳还是很欣赏杨乃武的才华的。
载淳说道:“书勋,你也不用太过悲观,现大清正值用人之际,似你这种有才华之人,还有什么可发愁,你身体虽然不适合为官,但也还是有很地方可去的。现朕就给你指两条路,你可以自己选择。
第一条就是中华报的编辑,用你的一支铁笔,写下绝世之文章,来唤醒世人。这第二条路说起来就不如第一条路了,这条路不会象编辑那样为世人所知,但却对大清加重要。
你应该听说过皇家情报局与皇家调查局吧,而此时的皇家调查局则缺少一个副手,但这个工作的性质就是如此,不会让人熟知,是大清的情报部门。”
杨乃武听了载淳的话,心中就是一愣,对载淳能够如此的看重自己,真是激动万分。同时杨乃武也认真的考虑了,现自己身体有残,同时官场之中以得罪了如此多之人,难免会再次遭人报复。而第一条路又很容易为世人所知,也许下一次就不会有如此幸运之事了。
而说回乡教书或养桑,是杨乃武不成熟的想法,再回闽浙之地,杨乃武也有一些胆怵。而载淳为杨乃提供的第二条路,正合杨乃武心意,这样就可成为载淳的心腹,还有谁再敢找麻烦呢,同时也不易被人知,所以杨乃武就应下了第二条路。
载淳又说道:“书勋,朕看得出毕秀姑对你有意,不如朕与你人撮合此事如何?”
杨乃武正脸的道:“皇上,此事万万不可,并不是我杨乃武对毕秀姑怀恨心,但是如果我二人真的一起,那也就坐实了我二人有私情之事,所以……”
载淳听后,哈哈一笑,说道:“无防,朕也只是一说而矣,你也不必当真。这样吧,书勋经此大难,你姐姐与你妻子也一直为你奔波,朕就给你一个月的假,一是将身体养好,二是好好陪陪她们二人,至于你京城之中的住处,朕会让人替你安排好的。”
而小白菜也没有同意慈安皇太后撮合二人的提意,后小白菜说自己罪孽深重,出家为尼了,说是青灯古佛之前,一是赎自己的罪,二是为大家祈福,保佑大家平安。这也许是小白菜一个不错的归宿吧。
载淳然后又召见了曹毓英等人,了解了一些闽浙的情况之后,对现的闽浙官场还算是比较满意。然后载淳下旨,取消各部尚书之名,为部长或署长。同时将军处名为国家事务院。
李鸿藻为大清国家事务院第一任总理。同时下旨取消了除疆与蒙古两地之外的总督之职,调李鸿章、骆秉章、灵桂等为副总理,调杨岳斌为军务部部长……载淳此次彻底的进行了一次人事调整,将朝权掌握了手中。
………………………………
第一章 守制
同治十一年春,也就是公元一八七二年,大清的土地之上,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先是对吏制进行了变革,载淳再次祭起奢刀,对一部分贪官污吏杀头的杀头,罢官的罢官,大清的贪官污吏们经过此次的大清洗,有近三千多人下马,使天下为之震动。
同时载淳又启用了一批人,这些都是载淳经过多年的储备,是各大院校的高尖人才,经过几年的历练,虽还略些有一些稚嫩,还也可以为任一方了。载淳就是想用年轻人的干劲、冲劲,使大清获得生机,打破这种官场的沉苛陋习。
这些年轻人虽然难免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但大方向上还正确的,不会对载淳的政策进抵触,同时也能接受鲜的事物。
此套吏制大清经过半年的推行,已经深入了人心,这些个年轻人每天都干劲十足,充沛的体力,就是他们的资本。并且他们不会去祸害百姓,这也是百姓们看重的。
载淳现需要的就是时间,有了时间,这些人才会慢慢的成长起来,才会渐渐的成为大清官声的中流砥柱,那时才是这套吏制成功之时,而现还象是一棵下茁壮成长的小树苗,需要良好的环境。
同时大清的币制改革经过一年多的时间,也已经推行下去,民间已经基本得到认可,白银也大慢慢回笼,这也是让载淳为欣喜的事情。
就大清一片欣欣向荣之时,忽然湖南传来前军机领班大臣曾国藩薨逝,海关总署副署长曾纪泽、科技部的曾纪鸿、蒙古总督曾国荃等人相继上折,请按礼守制。
这让载淳感到有一丝的突然,同时象曾国荃、曾纪泽、曾纪鸿现都身处要制,怎能轻易离去。
守制,出于古丧礼,家中父或母记亡后,儿子或长孙心须家守孝三年,弟一年。此期间,不得参加考试,任官去职;不缔结婚姻,不娶不聘,夫妻分居不合房;不举行庆典。如不能庆寿、给小孩办满月或百日等。
此时的大清正西北的疆、北部的蒙古、东北三省布防,与俄国大战一触即发之时。身为蒙古总督的曾国荃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将蒙古各部基本稳定,现这个时候是不能出现一点乱子的,曾国荃又怎能离去呢?
而曾纪泽身为大清海关总署副署长,也是身处要职,大清海关可是肩负着大清赋税的三分之一还要强,如果与俄国战争一起,就是浇钱的时候,曾纪泽又怎能离去呢。
曾纪鸿现大虽然还很年轻,但科技部也是身处要职,也不能轻易离去。
载淳收到几人的奏折之后,并没有立即批复,而是召集的总理李鸿藻以及副总理骆秉章、李鸿章、灵桂等,紧急商议对策。
载淳说道:“现正是大清的关键之时,这几人又都身处要职,不能轻易离身,别说三年,就是半年也不可以,这件事朕不能同意。但又涉及到古礼,如果几人真的不能为曾大人守制,那么对他们的名声又非常的不好,所以朕也很是为难。”
李鸿藻说道:“如果皇上真要是不同意让他们回乡为曾大人守制,还得要想一个合理的借口,否则几人士林这中的名声却时就臭了。”
李鸿章也说道:“李大人说得没错,即使是皇上强制将他们几人留下,对他们几人的名声也是有损的。
皇上,臣这里到是有一个办法,但就不知能否可行。就是各大报纸之上对守制之事进讨论,先造出一个声势,然后皇上再强令几人不得留职守制,这样可能对几人的名声会有所挽回。”
载淳一听,眼睛也是一亮,说道:“少荃说得不错,朕可以下旨,一日算一月,这样曾纪泽与曾纪鸿两人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也就够了,而曾国荃等人有一个月的时间也可以了,只是这样对曾老大人却是有些不敬了。
这样吧,朕就亲自去一趟湖南,祭拜曾老大人,同时快拟出曾老大人的谥号,以表其一生对大清之功。”
骆秉章这个副总理是主抓原来的礼部之事,对曾国藩之事也早已有所准备,所以载淳说完之后,就说道:“皇上,我们已经拟出了几个谥号,请皇上圣裁。”
载淳看了看这几个谥号,如‘文忠’、‘文恭’等,虽然都是不错的美谥,但载淳觉得还不足以彰显曾国藩一生的功绩。同时载淳还想到,自己登基之后,曾国藩几次不惜损污自己的名声,来助自己成事,心中也对曾国藩的薨逝也很是伤感。
“曾老大人一生对大清可以说是功高盖世,长毛之乱时,以一人之力力挽狂澜,扶大清与即倒,所以朕觉得曾老大人当得‘文正’一谥,也只有这样,才能彰显曾老大人功绩之一二。朕看就‘文正’吧。”载淳很是伤感的说道。
皇上都已经说出口了,同时曾国藩的功劳也是有目共睹,又有谁出来做这个恶人呢,所以就一致通过了。
第二日,中华报上就登出了一篇‘守制释解’的文章,对古丧礼进行的解释。同时载淳还亲自写了一篇‘小家与大义’的文章,这也是载淳第一次以同治皇帝的名义写文章,大清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载淳文章中重点阐述了什么是小家,什么是大义,大家不稳小家不安,大家不存,小家何能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