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汉会将皇上的意思,说给老汉小儿子两口子的,我相信他们,也不愿给帝国造成负担的,再有,如果老汉一家真的去了三杰省,那老汉一家人也可以团聚了。”
载淳听完之后,不住的点着头,然后问了老汉大儿子的姓名,和具体在哪里。然后郑重的对旁边的熊希龄说道:“秉三,你们记下了,一定要让老人家一家人团聚,同时也要提前将老人一家人的住处安排好了。”
这么老人简直都不感相信,眼前这几人,居然就是中华帝国神一样的人物,同治大帝,还有皇妃,国家事务院的副总理,这在前清之时,可是当朝的一品大官现在都出现在了他的眼前,并且还在为自己的小家如此的上心。
当老人回过神来,追到帐篷外之时,载淳等人已经离开了,而老人那激动的泪水,再也止不住,流了下来。
旁边的人看到之后,连忙围了上来,有人问道:“老哥,刚才那些是什么人啊!他们对老哥说什么了,难道我们都这样了,还要怎么样不成吗?”
老人说道:“老栓弟,不要瞎说。你知道吗!刚才来老哥帐篷中的,是咱们中华帝国的同治大帝,还有琰妃娘娘、国家事务院的副总理。他们昨天就来了,是来看咱们来的。”
老栓听后,哈哈一笑说道:“老哥,我看你被吓坏了吧,皇上是什么人,能上这里来,我看老哥是在白日做梦吧!”
老人听完之后,也没有对这位老栓发怒,而是很激动的说道:“他们真的是皇上,而我们住得这些帐篷,就是皇上亲自押送过来的,我老汉什么时候骗过你们。”
众人这才相信,这为这位老汉,在他们的村子里是出了名的老实人,这么大岁数了,从来没有骗过人。
又有一位妇人问道:“老伯,那皇上都和您说什么了?我们今后该怎么办啊?我们不能总是住在这里吧!”
这时一位老人说道:“你现在还不知道知足,要是在早先的时候,又有谁管过。即便朝廷有救济粮,可是经过层层剥皮,到了咱们手中的,与没有也差不多。
而现在呢,我们刚到这环县,就有人开始为我们搭好了帐篷,让我们不至于挨冻。所以我们要懂得知足。”
在这么老人说完之后,很多人都用鄙夷的眼光看她,让妇人也是一阵的羞愧,嘴中嘟囔着:“我也没有别的意思,只是随口一说。”
老人说道:“大家不要担心,刚才皇上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也做好了准备。只要我们愿意,就可以将我们这些个难民迁移到别处去。”
又有人问道:“老伯,那皇上有没有说,我们去哪里呢?到了别处,我们又怎么生活呢。”
老人听完之后,很是自豪的说道:“你以为皇上是什么人,当年在老汉小的时候,就有传言,皇上可是真龙转世,这些事情早就想好了。
皇上与老汉说了,在难民们全都安定下来之后,就会派人调查,如果愿意投亲靠友的,帝国会尽量安排。如果愿意听帝国安排的,那有几处可去。
一处就是家里有工人的,可以去三杰省或是科威特省,因为那里的耕地很少,所以最好是工人去,这样好安排今后的生活。
要是种地的,那可以去新疆、伊犁、乌里亚苏台、唐努乌梁海等几省,因为那里可以分到耕地,让我们可以很快的就能自己生活下去。
同时,皇上还说了,无论去了哪里,都会为我们先建好房子,让我们先有住的地方。说白了,皇上就一个意思,那就是帝国不会对我们这些受灾的难民们不管的。”
“老哥,这是真的吗?难道会有这样的好事?老哥没有听错吧!”一个人不敢相信的再次问道。
老汉说道:“你知道什么,咱们的皇上是什么人,自六岁开始登基,我们的日子有了多大的变化,你还没有亲身感受吗?
老汉听说,当初在江南也有闹水灾的地方,也是帝国将那些难民们进行安置的,老汉当时也看到了皇上说话的诚意,所以老汉相信,皇上说得一定是真的。”
众人看到老汉说得如此的肯定,也都不由得不信,在他们的心中,也多了对生活的一份希望,少了很多的迷茫。
而载淳并非只是对老汉一个人说了这样的一番话,所以载淳的话很快在难民营中传了开来,使得灾民们不安的情绪,也渐渐的稳定了下来。
一切的事情都在向着好的方面发展……
………………………………
第十四章 噩耗(一)
更新时间:2012…09…18
宁夏海源大地震已经过去了十天,中华帝国皇家陆军已经先后投入近十万大军,对灾区的难民们进行救援。
而救援物资也在不断的向各处送来,这也使得难民们不安的情绪,得到了很大的稳定。同时,医护人员也相继赶来,药品、食品、冬装、帐篷也从四面八方涌来。
在建设兵团到来之后,也在抓紧的抢修公路、铁路,让物资运送的更近一些。而被围困在里面的难民,如果被飞机发现之后,也会空投一些食品和衣物,让他们能坚持到救援队伍的到来。
但是营救的队伍越是向里面,尤其越是靠近海源县的地方,搜救队伍越是难行,对此情况,很多人也是一时束手无策。所以载淳再一次召开了紧急的会议。
此时的载淳,在环县也是苦熬了十日,虽然长期习武,身体在这个年龄还是非常的健壮,但是这些时日,每天的休息也是非常的有限,所以也显得很是疲惫,同时也清瘦了许多。
载淳问道:“聘卿,前面的情况怎么样,进展还是这样的缓慢吗?”
总参谋长王士珍说道:“皇上,越是接近海源县,情况越是严重,士兵们都是在连夜敢工,但是效果却……”
熊希龄也有些无奈的说道:“皇上,看起来,里面受灾的情况太严重了,同时部队也无法大面积的展开,所以才会如此。不过皇上也不用着急,空军每天都在出动大量的飞机,对里面进行侦察,发现有人群,就会向那里投送食品、冬装、帐篷等,相信他们也会知道,我们正在外面,正在想办法营救他们。”
载淳听到这里,也中还是无比的焦急,说道:“朕也知道,这个时候,地面封冻得都很是很严重,这也是对我们不利的一面,但是我们还是想办法。因为难民们在里面多一日,也就多一日的危险。
聘清,依朕皇,我们就出动我们的运输机和伞降兵,在里面找到合适的场所,先修建出一个临时的机场,然后将部队投放到里面去,这样,我们就可以从里外两路进行,速度也就该会加快很多。”
王士珍听完之后,大惊道:“皇上,这可是我们帝国的最高军事机密,也是我们帝国的一个秘密军种,在这个时候使用,是不是有些……”
载淳说道:“聘卿,你要知道,里面多拖一天,就不知道要死多少人。而伞降兵,别国早晚也会知道,我们不能为了这个,就置百姓的生命于不顾。聘卿,你要知道,我们的军队,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要保护百姓的生命财产的。”
王士珍听到这里之后,坚定的点了点头,说道:“皇上,臣知道了,臣这就去安排。”
就在王士珍刚离开不久,琰妃李菊耦急匆匆的跑了进来,并且脸色已经惨白,上气不接下气的说道:“皇上,您快去看看吧,皇太子他,皇太子他……”
载淳一听,心里就是一惊,急忙问道:“菊耦,快说,溥华他怎么了?”
李菊耦缓了一口气说道:“皇太子他受了重伤,被人护送了下来,现在正在向这里赶来。”
载淳听了之后,脑袋‘嗡’的一声,好悬没有摔倒,好在旁边的熊希龄手急,赶紧将载淳扶住。
说道:“皇上,皇上您要镇静,我们还是先去看看情况!皇太子吉人自有天象,一定不会有事的。”
就在载淳等人急匆匆的向临时的医院赶去之时,只见一群衣衫褴褛的士兵,抬着一个担架,快速的向医院方向跑来。
同时还有人大声喊着:“快让开,快让开,皇太子受了重伤,快让开。”
而在旁边的难民,在听到之后,本来还乱哄哄的场面,立时就安静了下来,同时不约而同的让开了一条道路。
这时,在难民之中,有人小声的说道:“这怎么可能,前天,我们还是皇太子带人救了出来的,他还亲自味了我几口水,还安慰了我好几句。前天皇太子还是好好的。他是一个好人,怎么会这样,一定是听错了。”
为错,溥华在当时来到环县之后,只是稍做了一番安排,然后就与一零一师一起去了营救第一线。这些时日,他一直都与一零一师在一起。
而就在今天,溥华与一队士兵正在进行营救,可是又发生了一次余震,而溥华等人正好在一处破房屋之中,发生了倒塌。而溥华在关键之时,为了救一名战士,一脚将他踹开,可是自己却被一根房砸中了后背,同时,倒塌的墙,将溥华埋在了下面……
当载淳赶到临时医院之后,溥华已经被送进了抢救室之中,而在不远处,载淳看到了总参谋长王士珍,正在大发雷霆。
王士珍一脚就将前面的一位军官踹倒在地,同时,嘴中还大骂道:“你个混蛋,当初你是怎么向我保证的,而现在呢?你个混蛋,你当时去哪了?您小子长本事了,居然敢指派皇太子了。”
说到这里,抬起来又是一脚,而那位军人站在那,就象是木头人一样,被踹倒之后,再次爬起来,站在王士珍的面前,满脸都是愧疚之色,但却低着头,一声都不吭。
就在王士珍伸手又要打去的时候,却被一只大手给抓住了,王士珍回头刚要大骂,却见是载淳,刚想说话。
载淳却说道:“聘卿,还是消消火吧!溥华的脾气朕是知道的!不要说他一个师长了,就是第一军的军长当时在,在这种时个,也是拦不住溥华的,你就不要再怪他了。”
说完之后,来到了一零一师师长的面前,轻轻的拍了拍他的肩头,说道:“不要生你们总参谋长的气,朕知道,这事不怪你。”
一零一师的师长再也忍不住,虎目之中流下了眼泪,愧疚的说道:“皇上,这都是末将的错,是末将没有保护好皇太子,您就让总参谋长多踹我几脚吧!这样末将的心里也好受一些。”
而载淳在此时,也是一脸的悲痛,但还是说道:“你们要记住,这里虽然不是战场,但却是如同是战场。朕的儿子也不比你们多什么,上了战场,他也和你们一样。
溥华如此,朕作为一个父亲,心里也很痛。但同时,朕也为能有这样的儿子而骄傲,他没有让朕失望,朕为他高兴。”
载淳说道这里,眼睛只中,也已经湿润了,然后扭头向抢救室而去……
………………………………
第十五章 噩耗(二)
环县的难民营,为了能够更好的救治搜救出来难民,所以在环县城外的难民营中,搭建了一所临时的救治医院。
而此时,这所救治医院中,最好的医生都在抢救室中,正在抢救一位受重伤之人,而在抢救室中的医生,心里也都有一些紧张,因为这一位重伤都,就是中华帝国的皇太子,载淳的长子溥华。
而在抢救室之外,载淳就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的。此时的载淳心中非常的复杂。因为做了一位父亲来说,载淳并不合格,溥华在很小的时候,就被送到了宫外,直到十八岁之里,才又重新回到宫里。
而溥华自小就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这一点载淳是非常的清楚。同时,载淳又想到了皇后琼琚,那是一位母亲,当年虽然非常的伤心,但也知道,身在皇家,有很多的事情是身不由己的,所以还是支持载淳的决定。
经过这么多年的磨砺,溥华已经是一个非常合格的接班人了,可是现在却出现了这种情况。
此时载淳的心中,也是非常的痛苦,因为载淳也是一位父亲,也是有亲情的。可是在这个时候,即使自己再伤心,再痛苦,也不能表现出来。因为他是中华帝国的皇帝,在这个时刻,他更要表现出坚强的一面来。
而在此时,陪在载淳周围之人,象熊希龄、王士珍等人,也只能是默默的站在一边,也不知道能对载淳说些什么,因为他们知道,溥华是载淳最看重的一位皇子,一直是做为中华帝国皇氏继承人来培养的。
同时,当年载淳与皇后琼琚之事,他们也都是有所耳闻的,据说这么多年,载淳与琼琚一直就没有红过脸,而溥华也正是两人之子。
所以他们都不知道该说什么,来宽慰载淳,在此时,说什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