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的生活着想,这样也给了他们一个活计。
这里有朕的具体一些章程,你们先下去议一下,如果可行,就由兵部侍郎李续宜任这公安部尚书吧。”
载淳只接就用这个公安部之事将刺龄案的两个钦差之事给揭了过去,这让瑞麟都没有机会开口,所以只得应下此事。
瑞麟心想,这样也好,就草草将此案给结,并且趁此机会将一些东西销毁,他们就是想再察,也没有证据了。
双方之人都各有各的打算,载淳与曾国藩的用意也很明显,就是要借此事将刑部尚书瑞麟与大理寺卿鲍源深给拖下水,准备就此事将这两个人也一并给解了。
不过到底是谁能算计谁,那就要看各自的实力了。
………………………………
第一百九十二章 刺龄案(六)
刑部尚书瑞麟离开养心殿之后,就回到了自己的刑部,安排了几名心腹,让他们回去做好准备,和自己一起去江宁。然后又派人去大理寺去通知鲍源深,约他落衙之后,同去恭亲王府,有要事相商。
其实刑部尚书瑞麟刚通知鲍源深时间不长,载淳的圣旨就下来了,所以鲍源深也知此是大事,并须要和恭亲王相商之后,方可南行,不要出现什么意外才好。
两人落衙之后,都相继来到了海子边上的恭亲王府。此时的恭亲王奕訢到是过得很悠闲。自打上次被载淳突然出手赶出朝堂之后,恭亲王奕訢就一直自己的王府之中,平时弄弄花,品品茶,好象是过着与世无争,如世外桃源一般的生活。
但是又有几个人能够真正的看得开呢!世人多是淮阴候,又有几人能做张子房呢。一个人得到过权力之后,再让他失去,那对这个人来说绝对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所以只要没有输得浑身精光,就肯定还会去想着再拿回来的。
其实这些人都是大的赌徒,他们对权力的渴望,就象是赌徒对钱财一样,越是输越想着翻盘。
此时的恭亲王奕訢与刑部尚书瑞麟、大理寺卿鲍源深、贾桢、周祖培、赵光等人正花园的凉亭之中。
刑部尚书瑞麟说道:“王爷,此次皇上令微臣与鲍大人一同前住江宁,微臣以为,我们是不是正好可以趁机将张汶祥整死,这样他们就是想翻案,也都没有了证据。”
恭亲王奕訢听后,微微一笑,就道:“瑞大人与鲍大人此去,大可不必如此,这个张汶祥什么也不知道,他只不过是一个小人物,被我们顺势利用的。这个人就留着吧。这样,皇上那边也说不出来,到时候就是想要对你们二人如何,也是没有借口。
其是皇上此次让你们二人前去江宁审案,无非就是想要寻你们的一些错处,然后好罢免了你们二人的官,使本王朝堂之上,就加没有了话语权了。我们决对不能给他们这个借口,这样他们也就不好无缘无故的将你们二人给罢免了。
如果皇上真要是硬来的话,那么那些个御史与清流们也不会做视不理的,他们现正闲得没事干呢。并且皇上还办了报纸,也可为我们所用,皇上不是说言论自由吗?到时我们刊发几篇文章,那时他就是搬起石砸自己的脚了。
你们二人管放心前往江宁,那里的事本王一切都会安排好的。现两江总督载龄也已经死了,漕运总督恒福也就可以从这件事中摘出来了。并且有些事情他也应该处理干净了,本王皇上这次还有什么办法来动漕运。”
刑部尚书瑞麟与大理寺卿鲍源深听后,心里也轻松了许多,虽然很多的内幕他们都不知道,但是此次江宁之行不让他们做什么非份之事,那此行也就不会有什么危险了,待审完案后,就可以踏踏实实做自己的官了。
恭亲王奕訢又接着说道:“明年六月之后就是吏部大考之年了,上次因为皇上挟西北大胜之威,我们没有机会下手,这次本王就会给皇上致命,再加上这个裁龄一案没有结果,看皇上怎样收场。”
刑部尚书瑞麟与大理寺卿鲍源深听后,心中都是一惊,原来王爷还有后手呢。看起来王爷这是准备要反击了,我们的夹着尾巴做人的苦日子看起来是到头了。凉亭中众人中后,都是精神一振。
贾桢说道:“王爷,此次我们行事还是要考虑周全,避免出现什么差错。”
周祖培笑着说道:“以前都是我们明处,而皇上一直示之以弱,暗处,使我们麻痹大意。而这次却不一样了。经过这么多年,皇上的底牌已经全都露了出来,已经处明处。而王爷这几年却是一直韬光养晦,处暗处,我们也可以给皇上突然来一个致命一击,到时候皇上也会措手不及。
这就是我们的机会到时候王爷就会重进朝堂,从掌握朝政,那时我们就不会再心慈手软了,直接将皇上与皇太后幽禁起来,彻底与外隔绝,那时皇上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施展不出来了。”
众人听完周祖培的话,都得意的笑了起来。
而贾桢还是有些担心。其实也是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绳。贾桢双说道:“王爷,贾桢还有一个担心之处,那就是皇上那有那么多的军,可都是皇上的心腹,如果皇上以军反击,那我们岂不是又……”
恭亲王奕訢说道:“贾先生此事也无需担心,此事就于一个快字,做到出奇制胜,先将皇上控制住,然后就先控制住户部与兵部。然后下旨先将皇上的那些个军召进京来,将他们也都软禁起来,那时的军就成了无头之蛇,必然后乱做一团。即使他们敢进京来,也没有圣旨,那就是造反,同时他们如果没有后勤供给,没有弹药,还拿什么来打仗呢?
本王这几年对皇上的军也做了一定的了解,别看他们打伏很是厉害,可是一但没有了弹药,那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我们先将这几个军的军长控制制,然后再派人去接管这些军,到那时我们的大事就成矣。这次我们可是计划多年的,肯定是万无一失的。”
贾桢听恭亲王奕訢这样一说,总算放心下来,笑着说道:“王爷这次计划同详,看起来是贾桢过于担心了。”
恭亲王奕訢笑着说道:“贾先生这也是为本王着想,多想一些总归不是什么坏事。此次我们虽然计划同详,但也不能大意,一切还要小心从事。皇上别看年龄小,但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能有今天这个地步,皇上也决非是投机取巧所得。
而慈安皇太后别看只是一个妇人,可也是一个心狠手辣之辈,上次多少的旗老旗少们都死了这个妇人之手啊。
皇宫之中这一大一小,都是难缠之辈,本王也是吃了多次的亏了,也该长一点教训了。不能总是如此啊。
好了,这些就是本王的计划,裁龄一案之是一个开始。为了不引起皇上的注意,瑞大人与鲍大人还是早起程,以免被皇上找到借口。”
刑部尚书瑞麟与大理寺卿鲍源深领命,然后众人也都相继离开了恭亲王府。
………………………………
第一百九十三章 刺龄案(七)
同治八年八月的时候,刑部尚书瑞麟与大理寺卿鲍源深离开了北京城。因现大清皇家运输公司的现发展很快,并且乘客轮也比走陆路要舒服许多,并且时间也大大的缩短了,这也加强了南北两方的交流。
刑部尚书瑞麟与大理寺卿鲍源深先乘坐火车到了天津。两人到了天津之后,发现现的天津变化的可太大了,天津城比原来扩大了将近三倍,宽阔的街道,络绎不绝的人流,同时还有很多的西洋人,金发碧眼,鼻高眼深。
但这两人也没有时间天津城继续欣赏,因为他们还有公务,所以天津港乘坐小客轮,向南驶去。经过十多天之后,小客轮经上海转入长江之中,又经过两天时间,到了江宁城。
此时的江宁城了发现与天津上海又有所不同,载淳的设计是想将江宁发展成为江南的文中心,而四周的向杨州、苏州、马鞍山等发展成为工业城市。所以江宁城并没有上海与天津的工厂嗓音,多的是一种文化气息。
现的江宁城中也有多所大学,象皇家江宁师范大学、皇家江南理工大学、皇家江南工业大学,皇家江南设计大学,皇家江南工商管理大学、皇家江南金融大学、皇家江南国学院等等。
刑部尚书瑞麟与大理寺卿鲍源深也深深的为江宁的文化气息而惊叹,他们不得不承认,江宁载淳的安排与设计之下,得到了快速的恢复与发展。
两人带着手下们直接去了两江总督衙门,此时裁龄的灵柩也已经奉旨回京。任两江总督马贻也已经上任,两任见到马贻之后,直接宣读了对旨。
然后刑部尚书瑞麟就笑道说道:“马督府,本官与鲍大人皇命身,就不再与马督府客套了,咱们还是先办公事,您看怎么样。”
马贻一看就是一干炼之人,也没有和二人打哈哈,接着说道:“如此甚好,待本督先为两位大人接风,然后本府派手下断案师爷吴汝纶与二位大人一同审案,如果有什么需要,可让吴师爷再告知本督,你们看如此安排如何?”
其实马贻接到圣旨之后,本应回京陛见请训的,但载淳并没有让马贻回京,因为两江地面出此大事,所以让马贻直接赴两江上任,同时嘱咐马贻不要参与到此案中来,重点就是快稳定两江,不要因为原两江总督遇刺之事而引发什么骚乱。
刑部尚书瑞麟与大理寺卿鲍源深听说作两江总督马贻不与他们一同审案,两人也是巴不得的,这样两人也可随意而为了。
大理寺卿鲍源深说道:“马督府也是上任,事务也很烦忙,如此就按马督府的安排,到时如有什么事情,我们二人再告知马督府。”
然后任两江总督马贻为两人摆下接风宴,两方份属帝党与恭王党两派,所以也没有什么好聊的,可谓是话不投机半句多,这场接风宴很快就草草了事,双方也都感很累,就都各自回去了。
马贻回到两江总督府之后,就叫来了吴汝纶,说道:“吴师爷,本督此次上任,也是承蒙皇上皇重。而本督来到江宁之后,与刘军长也见了面,刘军长也是极夸赞吴先生的能力。
本督来,对两江的事务还不是很熟悉,但看到两江的变化,也知道裁大人是费了很大心力的。本督也是想萧规曹随,按着裁大人的政令继续下去,所以今后吴师爷还要多多费心才是。
同时本督上任之前,皇上也有密旨,所没有明言对裁大人遇刺一案的圣意,但本督也能看出一二,皇上对此案也应做出了相应的安排,不让本督参与其中。
但刑部尚书瑞麟与大理寺卿此定是要二堂会审凶手张汶祥,所以本督就安排吴师爷一旁多听,吴师爷可明白本督之意?”
吴汝纶原来历史之中也是一个小牛人物,马贻都说道这个份上了,还有不明白的。一是皇家第二军军长刘铭传这位总督面前推荐了自己,虽然自己与这位刘军长只见过几次面,但能够如此,也足见对自己的看重,吴汝纶心中对刘铭传也是充满了感激之情。
而这位总督马贻一看也是一位果敢之人,接受刘铭传的推荐之后,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前任总督的人就弃之不用,而是大胆的用,并拿自己当成了心腹之人。
吴汝纶立即说道:“督府大人之意,属下明白,定不会让大人失望。”吴汝纶也是直接表明,我愿意和你一起干,所以自称属下。
马贻又接说道:“吴先生,不知可否为本督再推荐几位有识之事,现本督甚感身单力孤,缺少人手。”
吴汝纶听后,也没有客套,直接说道:“现督府之中就有一位,也是裁大人的师爷,此人名叫黎庶昌,与汝纶是同窗,大人可放心而用,必不会让大人失望。”
马贻听后,非常的高兴,说道:“本督能得挚甫相助,必不负皇上所望。本督听说挚甫与叔耘同位曾大人的得意弟子,而叔耘现甚得皇上器重。现皇上也是求贤若渴,他日本府心会皇上面前举荐两位,也不负两位一身所学。”
吴汝纶与薛福成、黎庶昌、张裕钊四人同为曾国藩四大弟子,而张裕钊年龄比三人要大很多,所以三人的关系近。现吴汝纶也知道薛福成被皇上重用,但却不知道何处。但吴汝纶也是有抱负之人,也不想比薛福成低,所以听了马贻的话还是很兴奋。
吴汝纶也知道,现的皇上也是一位勇于创、锐意进取之人,这正是自己等人所盼望之事。此变革之时,又有谁不想一展心中所学呢?
而此时的两江总督马贻给了他这次机会,所以吴汝昌也很感激马贻,自己也暗下决心,一定要将此事先办好,才不能让这任的两江总督马大人看轻,同时也不给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