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第三个目的,当然就是要保护住中华帝国在南非的利益,同时在印度洋上建立起中华帝国的军事基地。
………………………………
第六十七章 女子学校(一)
公元一八八四年七月,此时的北京已经进入了夏季,天气也份外的炎热起来,知了趴在树上,也是在无奈的‘知了、知了’的叫着。
载淳与琼琚四女带着子女们,早已经陪着慈安皇太后住进了圆明园之中。此时的海淀,已经不象是载淳刚登基之时,那样的人烟稀少。此时的海淀,已经是各大院校林立,俨然成为了中华帝国北京城中的一处校园区。''
此时的北京城,并不象那一世那样,工厂林立。此时的北京城,就是中华帝国的政治中心,而在文化上,与江苏的江宁,并称为中华帝国的两大文化中心,书卷之气相当的浓厚。
此时的北京城,也已经成为这个世界的大都市,很多欧洲人都来到中华帝国的北京城,或是淘金、或是求学。还有一些外国人,手中有一些小发明,来中华帝国来撞一撞运气,看看能不能打到为自己投资的人。
公元一八八四年,七月十八日,这是一个平凡的日子,同时也是一个非常不平凡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出现了一件,可谓是中华几千未有之事。
这一日,载淳空着自己设计的中山装,梳着小分头,显得很是精神。而在他的帝边,跟随着四位美女,桃红柳绿,各有千秋。
这四位美女,就是载淳的皇后琼琚、珣妃瑾瑜、瑜妃淑媛、瑨妃香韵。她们四人,也并没有穿什么旗装,脚下也没有踩什么花盆底。而是在中华帝国已经开始流行起来的裙装。
这也是在载淳的影响之下,琼琚等四女也在慢慢的改变,不再受那些个祖训老规矩的束缚,在文化、习俗上开始接受着欧洲人的影响。
琼琚等四女虽然不是第一次这样的穿着,但还是有些个不自然,觉得有些别扭。
琼琚小声对载淳说道:“皇上,今日的事就够大的了,一定会有很多人的关注。而我们姐妹四人又如此的穿着,是不是太那个什么了。”
淑媛也跟着琼琚后边说道:“是呀皇上,姐姐说得没错,这么郑重的场合,而我们却没有穿着大礼服,别人是不是以为我们有些太随意了。这样的空着,在宫里随便穿穿也就好了,如果要是在公开场合这样穿,那些个老学究们,是不是又该说三道四的了。”
载淳听完之后,笑着说道:“这又人什么。现在我中华帝国不是有很多人都这样穿着吗?正是因为你们四人受中华帝国所有人的关注,才更应该如此。淑媛不是已经说了吗,那些老学究,我们管他们做什么。嘴长在他们的身上,随他们去说吧!
当初朕改革之时,所受的阻力还小吗?不是也已经慢慢的走了过来了吗!只要我们坚持,这一定能成功的。
就象是这所我中华帝国的第一所女子学校一样,那些个老学究们还少说了吗?什么又三从四德、又女戒,又不守妇道的。让他们去说去吧!
女子上学又怎么了!在欧洲的女子都上学,又怎么不守妇道了。现在我中华帝国在经济与军事上虽然是大国了,但是在思想上,还很是落后的。
那些个老学究们还看不上搞科研的呢,可是要没有那些人,我中华帝国的军事实力能有这么强吗?我中华帝国的经济能发展得这么快吗?
而我们呢,很多的人都在看着朕与爱妃们呢!我们更好做出很好的榜样,对那些个敢于冲破枷锁的人们以带头作用。”
载淳与琼琚四女,就是要出席中华帝国第一所女子学校的剪彩,这也是载淳经过这么多年的不断努力,并且还不断的鼓动琼琚等人,出来作事情。
比如说,此时的新青年报社,就有很多的女编辑。还有就是在部队之中,也出现了女护士,在医院之中,也开始有了少量的女护士。
同时,载淳还不断的在中华帝国各大报纸,现存的很多陋习进行了抨击。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就是这个时代女人缠足的问题,这是载淳最深恶痛绝的。载淳就让琼琚四女在报纸之上不断的发表文章,从医学与现代审美方面,对缠足进行了否定,在社会之上也是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而在这件事情之上,还出现了一段小插曲。那就是李鸿章的女儿李菊耦,也到了该缠足的年龄了,正好赶上了琼琚她发表文章。小李菊耦自从随载淳的出访之后,就更加的崇拜载淳,在知道这是载淳的号召之后,立即就做出了决定,响应载淳此举。
这令李鸿章夫妇非常的懊恼,认为女子天足,就会没有敢娶。虽然对载淳的号召、对皇后琼琚的文章不敢说什么,但是对李菊耦的决定还是坚决反对的。最后李菊耦以决食相抗。
载淳在听到此事之后,与皇后琼琚亲自到了李鸿章的府中,来劝说李鸿章,李鸿章见载淳都来了,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可是李夫人却说道:“皇上、皇后娘娘,臣妇听闻圣人重女,而不使其轻出,是以裹其足。故所居不过闺阈之中,欲出则有帏车之载。”
载淳听完之后,不怒反笑道:“李大人夫妇也都是饱学之人,又怎能如此的不通能。朕的皇后与三位爱妃皆为天足,这又如何?难道就有人说些什么吗!
朕先不说这个,菊耦与是李大人夫妇的掌上明珠,难道就忍心菊耦受此大罪吗!朕说过,女人又如何,也是我中华帝国的一份子,也要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我中华帝国的女子,也可以出来做事,不再只是依附于男子才能生存。
象一些职业,就是需要女子的细心,便如说医院中的护士、纺织厂中的工人,这些女子做来是更适合的。”
李夫人还是懦懦的说道:“可是菊耦是大家闺秀,如果是天足的话,今后还有哪个大户人家敢娶她呢?”
载淳说道:“怎么没人敢娶?你们不也看到了吗,朕的皇后与三位爱妃哪一个不是天足,与朕的感情不都是很好吗?
如果李夫人只是此想法,那大可以放心,菊耦的终身大事包在朕的身上了。”
李鸿章夫妇见载淳如此,也都无话可说了。这件事到此本应是一个不错的结果。可是这位李菊耦小姐也不是一个安份的主,后来在北京城中,竟然成立了一个‘天足会’,同时还有很多的青年纷纷响应,不与小脚女人为妻。
而这一次的女子学校,也是这位才十七岁的李大小姐首倡创办的,并且得到了载淳的大力支持,在酝酿一年多的时间之后,终于在北京城中建校。
………………………………
第六十八章 女子学校(二)
李菊耦虽然年龄不大,但在此时的中华帝国来说,绝对是一位刚强而独立的知识女性,但对载淳却是极其的崇拜。在这个青春萌动的少女时代,一丝情愫系在了载淳的身上。李菊耦并没有太多的奢望,能与自己心目中的真英雄在一起。但是对载淳的每一个政策都非常的支持。
由其是在要菊耦拒绝缠足之事上,与父母闹矛盾之时,载淳能为了自己亲自登门,与劝说自己的父母。令李菊耦也是非常的感动。
李菊耦的心中经常想到,我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女子,而皇上身边又已经有了四位姐姐,哪一个都是倾国倾城。皇上的心中又怎么有自己呢?但是皇上为什么总在自己需要的时候,就会出现呢,难道皇上的心中也有自己吗?每当菊耦想到这里,俏脸就会不由得飞上红霞。
而作为母亲的李夫人,对自己女儿的小心思当然已经看出来了。李夫人想的是,这个痴女儿,怎么能有如此想法呢,这不是苦了自己吗?但是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有一次,李夫人与李鸿章说道:“老爷,如今咱们的女儿也渐渐大了,总是时不时的向宫里跑,这有些不好吧?”
李鸿章叹了一口气,无奈的说道:“那又能如何呢。女儿自己从懂了皇上那一篇少年中国说之后,就开始崇拜皇上,我本想菊耦还只是一个小女孩,随着年龄的渐长,此事也就会淡了。
这也许是造化弄人,在出访之时,又加深了女儿的心思。也不知皇后娘娘是出于何想,居然还给了女儿一块金牌,可以自由进出后宫之中。哎……”
李夫妇又说道:“老爷,要不然给女儿找一个婆家吧!老爷看看有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让女儿相看相看,也许就能收回心呢!”
李鸿章苦笑一声,说道:“夫人,菊耦经常出入后宫,又有哪一家能与我们做这门亲呢?也许这就是女儿的命吧。”
李鸿章对女儿菊耦之事,很是一筹莫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李菊耦有一次进入宫中,无意之中,听到载淳说起欧洲女子读书之事,说道欧洲的女子也可以进入学校读书,而中华帝国的女子却是不能,男女之防太甚。如果中华帝国要是有一家专门学校,供女子读书就好了。
李菊耦听了之后,心中就是一动,皇上对此事烦心,也已经是很长时间了。如果我要是能创办一家女子学校,那皇上一定会很高兴的。只要能帮到皇上,看到皇上开心,自己也就满足了。
李菊耦想到做到,开始找了很多关于欧洲学校的书藉,由其是有关女子上学方面的书藉。经过数月的努力,李菊耦写出了一份章程,并与皇后琼琚等人一起商讨此事。
当琼琚等人看到这份章程之后,都很是惊讶,没有想到这位小姑娘,能有如此的胆魂,行常人所不敢行之事。琼琚是一个稳重之人,并没有立即确定此事,而是将载淳请了过来。
载淳看了菊耦的章程,入眼皆是娟秀工整小字,带着一丝的秀气,但又不失坚韧。洋洋洒洒数万字。载淳看完之后,都忍不住叫了一声‘好’。
菊耦看到载淳对自己章程的认可,同时还有那一份兴奋之色,自己的心里是甜甜的,同时脸上也有一种溢于言表的喜悦。
载淳说道:“菊耦的章程定得很是不错,也十分的可行。但是我们却不能贸然的创办这个女子学校。我们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因为这是行几千年中华未有之事,一定会遭到很多人的反对。”
当载淳说道这里,菊耦的心一下就失落了,差一点都要流下了眼泪。琼琚在一旁,早就看到了眼里,轻轻的拍了拍菊耦的小手,以示安慰。
随后问道:“皇上既然觉得菊耦这个章程这么好,难道就没有办法施行下去吗?这不也是皇上多年的夙愿吗?难道菊耦妹妹的心血就白费了吗?”
瑜妃淑媛也说道:“姐姐,要是皇上不管的话,我们姐妹出私房钱,也要办成这个女子学校,一定不会让菊耦妹妹失望的。”
而此时李菊耦更希望的是载淳的认可,菊耦的目的就是能帮助载淳做一些事情,其他的什么都不在乎。所以眼巴巴的盯着载淳。
载淳听完几人的话之后,笑着说道:“哪一个说这个女子学校不办了,朕不光要办,还要让天下人都知道,我中华帝国的女子也可以上学读书。而且,在今后,还会有更多学校,供女子读书。
朕所说的,是这件事我们不能硬来,否则会适得其反的。你们想过没有,这办学校,可不光是找几间教室、请几位老师,就算是学校了,如果没有学生,那还是学校吗?所以此事我们只能成功,如果此次失败了,那真不知道那些个女子什么时候才能有书读了。
朕的意思是,我们还是先在报纸之上,发表文章,在社会之上先进行讨论,而后,朕也会让诸位大人们议一议的。
再有一点就是,此事可由菊耦牵头去办,但是这个校长却不能由菊来担任。因为菊耦的名望不够。朕已经想好了一个人,那就是当年的壬子的探花郎潘祖荫,此人才高八斗,早年朕初下江南之时,与其相识。
当年为季高先生的一本奏折,而享誉大江南北,威望是极高的,所以,如果是由他出任这个女子学校的校长一职,一定会有很多人慕名而来的。不过朕这样做,对菊耦来说,却很是不公平。被别有摘了桃子。”
菊耦听到载淳的认可,心情立刻就多云转睛,高兴的说道:“皇上,只要能成功创办这家女子学校,这些虚名对菊耦来说都不重要。”
载淳说道:“这怎么可以呢,朕这不成了功过不分之人了吗?在朕这里,有功就赏,有过必罚。既然菊耦敢为常人不敢为之事,那么朕也做一件另天下人刮目之事,朕会任命菊耦为女子学校的副校长,也是我中华帝国的一位教育官员。”
菊耦听了之后,小手连摆,小脑瓜儿摇得和拨浪鼓一般,小脸也红红的,说道:“皇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