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八悲催
今天早晨起来,不知为什么突然上不去网了,修了半天,总算可以了,第一却延误了,小八这里向大家道谦
………………………………
更新说明
小八这一段时间一日五,被弄得很是精疲力,所以要好好休息休息,每日只能三了(早晚八点和下午两点),还请朋友原谅。不过小八过一段时间还会有暴发了,希望朋友们继续支持小八。
同时第一卷也要结束了,小八也正好准备一下第二卷的开始,女主角也该出现了,载淳是有些孤独了。
………………………………
第一百九十章 刺龄案(四)
载淳听张文亮说完之后,并没有急于表态,而是又看向善仁看去,对善仁说道:“功亭,你那边是个什么情况。”
善仁回答道:“回皇上,属下这边和张谙答的差不多。不过据说当时两江总督裁龄有一个幕僚,叫做吴汝纶,曾劝说要注意此事,他提出了几点疑问。
一个是漕运总督恒福为什么会这个时候离开漕运总督衙门,这是一点奇怪之处。
第二个就是,如果漕运总督恒福离开漕运总督衙门,还能有谁能阻拦两江总督大人前往漕运总督衙门查案。
第三个就是,漕运总督此时离开,两江总督手中有皇上的圣旨,肯定是没有敢阻拦,那漕运总督衙门肯定是有问题的,那恒福到时候也逃不了。
同时吴汝纶还提出了向皇家第三军刘铭传军长借兵,然后再去漕运总督衙门查办。但两江总督裁龄却没有完全听从,而是让这个吴汝纶去镇江找刘铭传借兵,而他自己却去了漕运总督衙门,认为自己是堂堂两江总督,不会有人敢拿他怎么样的,所以才有了被刺之事。”
载淳听后,心中暗叹一声,哎,没想到自己这样的安排是救了马贻,但鬼使神差的,却让裁龄做了替死鬼。小了一个张汶祥刺马案,却又出来一个张汶祥刺龄案,就叫天意难为吗?这个该死的张汶祥,这辈子他奶奶的注定就是一个刺客,早知如此就应该先将他给处理了,就省事了。
载淳心中腹诽了一阵这个死老天,就是和自己做对。然后对善仁说道:“功亭,你对此事是怎么看能?”
善仁对此看起来是早有准备,知道载淳会问自己,所以也没有犯想,就直接说道:“皇上,属下也不敢肯定此事是何人所为。
从表面上看,两江总督裁龄是查漕运总督恒福,此事肯定是应该与恒福有关系,而恒福又是恭亲王奕訢的人,那此事的幕后之人就应该是恭亲王奕訢,但这个也太明显了一些,这不是引火烧身吗?
而如果不是恭亲王奕訢所为,那就是两江的那群盐贩子所为,只有那些人这几年之中损失大。
两江总督裁龄先是对两江的地主们进行了打击,使们生丝上面损失不少,可是到后来却又将他们引到了办工厂上面来,同时对土地的收购也并没有亏次他们,所以这些个地主们对两江总督应该仇恨不是很大。
然后就是盐运方面,两江总督载龄彻底的改纲盐为票盐,同时聚多数散商为少数整商,票法为之一变,但两江总督载龄将大部盐运工人都安排到了台湾岛、琼州岛、吕宋岛,那里都分到了土地,这群人也应该不会有什么怨恨,但还有一部分人,那就是一大部分私盐贩子没有了出路。这些人肯定会非常憎恨两江总督载龄,他们也有动手的可能。”
载淳听完善仁的分析,觉得还是很详细和到位的,经过这么多年锻炼,已经彻底的成熟了。已经是一名合格的特务头子了。
载淳又看向张文亮,别看张文亮只是一个太监,但他从事特务这个行业的年头可是不少了,早咸丰之时就管过大内秘探。后来载淳又将名之后的皇家调查局交到了张文亮手上。
载淳本来也是有一些顾虑的,因为明朝的那些个太监们太出名了,可是一直也没有什么合适的人手,所以也就一直也没有换张文亮。
载淳经过这么多年的观察,发现张文亮皇家调查局方面做得还是很出色的,同时载淳也相信,有善仁的皇家情报局牵制,同时载淳也不许张文亮皇家调查局中用太监,所以也就息了换张文亮的念头。张文亮的忠心还是很可靠的。
张文亮知道载淳的意思,也说道:“奴才和功亭的看法差不多,也很是拿不准。此事从表面上看是恭亲王奕訢的嫌疑大,但也许有人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敢做这件事,让人都认为是恭亲王奕訢等人所为。
但奴才又想,如果真是恭亲王奕訢所为,那这个计策看似低略,但同时也是很高明的。正是因为人们都认为恭亲王奕訢的可能性大,所以才不会怀疑是恭亲王奕訢所为,这一计到是有些大智若愚。”
载淳听完张文亮说完之后,觉得脑仁儿都有些疼了,这还真是让人费脑筋之事。载淳突然灵光一闪,好象是要抓到了什么似的,但又怎么也想不透。
载淳脑中闪着这些人的名字,恭亲王奕訢、裁龄、私盐贩子、吴汝纶、恒福、张汶祥等人一一闪过。
这个刺杀案看似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如果两江总督听了幕僚吴汝纶的话,也就不会发生刺杀之事。如果两江总督裁漕运衙门见到漕运总督恒福也就不会再去漕运码头,当然也不会发生刺杀之事。如果漕运衙门的主事漕运衙门而不漕运码头,那么也不会有刺杀案发生。
这些都只是如果,但是现这些事情都发生了,难道这只是一个巧合吗?一个巧合、两个巧合,怎么这么多的巧合,这也真是太巧了吧。
载淳的手指不停的敲击着桌面,并且越来越快,善仁与张文亮都知道载淳这个习惯,是想什么事情到了关键的时候,所以两人都没有出声。
载淳现脑中努力的回忆着后世对张汶祥杀马案的种种分析,都说是湘军曾国荃等人所为,可是现的湘军已经被自己整编完了,同时湘军的所有将领都被自己调离了两江之地,再有就是湘军也没有得到太平天国留下来的金银财宝,而是都被自己得到了,他们肯定是没有什么纠集一起的可能了。
当初都说是湘军曾国荃等人雇用的张汶祥,为张汶祥提供了马贻的行踪,那两江总督裁龄去漕运码头又是谁告诉的张汶祥的呢?
载淳突然想明白了,此案的关键之处,载淳抬起头,向善仁与张文亮问道:“张汶祥是怎么知道两江总督裁龄要去漕运码头的?”
善仁与张文亮听后,也同时都愣住了,都没有想到载淳会有此一问。不过两人也同时明白了过来。
载淳说道:“两江总督府内肯定有内奸,提前泄漏出去了裁龄的行踪,然后漕运总督府的主事才故意去了漕运码头,将裁龄引了过去,然后再故意引起漕运码头工人的愤怒,为张汶祥制造出了机会。
善仁,你亲自去一趟江宁,带上锋镝营天组,暗中调查当日与裁龄议事之人,同时也秘密监视那个漕运总督衙门的主事,先不要有任何行动。主要是先掌握资料。
张谙答,你让皇家调查局的人给朕盯紧恭亲王府,但不能暴露出来。朕这个六叔即然又出手了,那朕就只能接招了。”
………………………………
第一百九十一章 刺龄案(五)
载淳知道此事的第二日,军机处也收到了两江总督府的八百里加急快报,曾国藩接到快报打开一看,当时就目瞪口呆了,而此时的曹毓英也军机处。现到曾国藩的表情,心里也很是惊讶。心道,到底是什么事啊,能将军机领班曾大人惊到这个份,肯定不会是什么小事情,而且还用的是八百里加急。
就曹毓猜测是什么事的什么候,曾国藩将快报转交给了曹毓英,同时吩咐一名章机道:“赶快去将其他军机大臣、外务部李尚书以及刑部尚书瑞麟请来,就说这里有重大事情,让他们马上就来,不得耽搁。”
曾国藩吩咐叫人的时候,军机大臣曹毓英也看完了,内心之中的波涛不比曾国藩的小,两江总督裁龄遇刺身亡,这可是堂堂的朝廷二品,封疆大吏,是谁有这么大的胆子。
曾国藩说道:“曹大人,朝廷刚稳定没有两三年,现又出了这么大的事,这还真是多事之秋啊。哎,弄不好又要掀起一声血雨腥风啊。”
曹毓英听到曾国藩的话,也立刻明白了过来,说道:“是啊,大清经过这两三年的休养生息,刚刚恢复一些元气,就又出了这么一档子事,看起来有些人又是不甘寂寞了,这是拿大清的前途开玩笑啊。”
曾国藩也是一脸的苦笑,心中也生出了一丝的无奈,暗道,难道此事真的会是恭亲王奕訢等人所为,本来还认为他是个识得大体的人,可是没想到刚消停没几年,又不甘寂寞了。其实你就做一个逍遥王爷不就得了吗。
哎,这个权力对人的诱惑是太大了,可皇宫中的那两位,一大一小,哪一个又是好惹得,大的要是真狠起来也是够人看的。小的别看年龄小,可心机颇深,当初的湘军被皇上谈笑之间就给解决了。同时还老早的就将自己拉上了船,自己这一家子人谁都没有跑了。
不过皇上也真对得起我们老曾家,这个军机领班不用说了,曾国荃如今也是总督封疆大吏,纪泽也是海关总署的侍郎,纪鸿就不用说了,那可是皇上的侍读,皇上对这几个侍读可都是非常的看重。
看起来这次要不是不恭亲王奕訢点颜色看看是不行了,食君之禄,分君之忧,这次老夫也不能手软了。
曹毓英低声说道:“曾大人,您看此事真的是那位所为吗?如果真是大话,曾大人准备怎么办。”
现的军机处都已经是帝党之人,所以也是空前的团结。
曾国藩听了曹毓英话,冷笑着说道:“此事不管是不是恭亲王所为,看老夫眼色行事。老夫也这么大的年纪了,就让老夫再为皇上冲锋一次吧。”
就两人谈话之时,其他几位大臣也都相继过来了,这些人将快报一一传看之后,也都面露惊色。
曾国藩说道:“滋事体大,我们也做不了主,咱们还是一起去见皇上吧,也好一起议个章程出来。”
这些个大臣们之中,只有瑞麟一个外秧儿,所以当曾国藩说完之后,也没有人反对,就一同去了养心殿。
众位大臣见过礼之后,就将快报递给了载淳,载淳皇完之后,面色平静,说道:“都说说吧,此事应该怎么办?”
众位大臣都低着头,没有一个言语的,因为都知道此事重大,但看皇上的样子好象是提前知道此事似的,但又没有任何表态,所以都拿不准皇上是怎么想的。同时这里还有一个刑部尚书瑞麟,也有一些做样子。
载淳见众人都不言语,也没有生气,而是又接着说道:“曾爱卿是军机领班,还是你先说说吧,看看总要有个章程不是。”
曾国藩面色平淡的说道:“皇上,微臣认为,此事要先从两方面去做。第一就是两江总督现无人,而两江之地又是大清的财赋重地,不能受此事影响太大,皇上应早做安排。
第二,被刺之人乃是两江总督,堂堂朝廷二品大员。所以臣以为皇上应该派人前往江宁审问此案,也好给两江百姓以及裁龄大人的亲属一个交待。”
载淳听后,点了点头。其实载淳一看到这些进来之时,就已经明白了他们所想。载淳又接着说道:“曾爱卿所言极是,朕看这两江总督就由浙江巡抚马贻署理吧。马贻浙江也是成绩斐然,也是该升一升了。
这个去江宁审案之人要有足够的份量,才能显出朝廷的重视。并且此事还关系到了漕运总督府,所以朕以为就让刑部尚书瑞麟去吧,众位爱卿以为如何?”
曾国藩听了载淳的安排之后,不紧不慢的说道:“皇上,臣以为此事关系重大,两江之地影响颇深,所以臣以为,即使不三司会审,也应该是刑部与大理寺二堂会审,这样也可早查个水落实出。”
载淳听后,心中一乐,这曾老爷子这次怎么改了性子了,居然完得这么狠,朕还想小刀子拉肉,慢慢来呢,没想到这老爷子都急了,也好,朕就给这个六叔点厉害颜色瞧瞧。
想到这里,载淳说道:“是朕考虑有些不周了,那好朕就任刑部尚书瑞麟与大理寺卿鲍源深为钦差大臣,赴江宁审理两江总督裁龄遇刺一案。
同时朕感现的各周城府县的治很是不稳,所以朕欲再立一部,名为公安部,意为公共安全之意,下面之人名为警察,专门负责各周城府县缉贼拿盗等不法之事。这些警察的来源主要是以后退伍之军人,这些人都是大清的有功之人,所以朕也要量为他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