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谦急忙搀扶住险些摔倒的魏徵,豪气干云的说道:“这酒我们都习惯了,这点酒算什么!”
魏徵朝他竖起大拇指,他的意识已经模糊了,脑子十分清楚,可是腿脚不听使唤,要不是赵谦扶着怕是已经倒下,跌跌撞撞的好不容易上了马车,赵谦见所有人都被安全的送走,急忙小跑至阴暗的角落处。
钱武看都没有看一眼,鄙夷的说道:“刚才是谁在那里吹牛,这点酒算什么?怎么人还没走远就在那里吐得厉害!”
赵谦刚刚是在吹牛,他巴不得所有人都早点离开,因为他已经撑不下去了。至于迟迟没有倒下,均是因为他代表的是楚王府,是李宽的颜面,身为主人家就算是醉倒也不能当着客人的面。
“你好意思说我?刚才谁去了小半个时辰才回来的?”
赵谦喝得实在是有些多了,能站着气定神闲的说话已经很不错了,现在四下无人,只有他们王府的人,赵谦也就不再假装坚强了,被他压下的酒劲瞬间难以抑制,一股脑的全部都吐了出了,而他的红润的脸颊瞬间涨红一片,毫不示弱的怼了回去。
“他怎么知道我是去吐了?”钱武寻思着赵谦是怎么猜到的,可他脸上没有任何尴尬,嘴上坚定自己没有吐出来,可他的脸色已经出卖了自己,走起路来与赵谦比起来,两人是半斤八两。
今晚李宽作为新郎官,本就不需要喝太多的酒,那么只能他们来陪客了,总不能让热热闹闹的婚宴变得冷清下来。可以说为了王府的颜面,两人都是豁出去的态度拼命地喝着,来者不拒,那些人醉倒的人有一小半是他们两人合力喝倒的,还有一些则是酒劲上来没抗住便倒了。
王府的下人看见两人醉了还在斗嘴,一时间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众人上前搀扶均被拒绝,就这样吵吵闹闹的各自回了房间。现在他们的任务完成,接下来的事情交给王槐处理,两人安心的倒头就睡。
全本
………………………………
第一百八十四章 双回门
李宽、武珝两人在后院的花园亭台一直待到卯时才返回,得知赵谦、钱武两人酒醉未醒,略显歉意。王槐也没叫醒两人,这次婚宴半途中撇下交给两人处理,可想而知喝了多少。
“殿下,你与王妃两人先吃些东西垫垫肚子!”王槐担心两人一夜未睡,又没怎么吃东西有些饿了,早早地吩咐人准备吃食,两人前脚回来,王槐后脚就命人送来饭菜。
李宽、武珝两人的确是有些饿了,不过吃得不是很多,简单地吃了一些后不等两人开口,王槐主动叮嘱道:“殿下,你第一次陪着王妃回府省亲,理应备些礼物聊表心意。”
李宽询问道:“岳母有何喜好?”
武珝沉思片刻,道:“母亲除了吃斋念佛外,还真的没什么喜好。”
顿时,李宽有些为难了,回门时间通常在第三天,也就是俗称的三朝回门,个别地区也有两天回门。在唐朝乃是次日回门以及满月回门,夫妻双方一起又称双回门。
若是夫妻一方中的丈夫有事不能陪着妻子一起回去,则是回门。在现代社会中,出嫁的女儿回门女婿都会一起,甚少出现女儿独自回娘家的情况。今时不同往日,唐朝亦是封建王朝,男尊女卑的思想同样严重。
回门时女婿忙于国家大事,就算不陪着妻子一起回门同样不会惹人非议,尤其是以妾的身份出嫁的更是如此。通常都是独自一人回门,有些时候干脆回门都免了。
要是三日后回门,还有时间准备回门礼,奈何时间不充足的情况下,就算有心也无力。王槐见李宽愁眉苦脸,微笑的说道:“殿下,回门礼的事宜我们早就准备好了,到时候保证荣国夫人喜欢。”
“王老,您准备了什么?”李宽好奇的追问,武珝同样好奇的看了过来,王槐笑着回答:“荣国夫人乃是信佛之人,回门礼自然是她喜欢之物,所以我们准备了道宣大师注释的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十二卷,以及四分律含注戒本疏四卷。”
李宽、武珝面面相觑,王槐提及的道宣大师他们是真的没听过,名声最广的自然是玄奘法师。事实上,他们两人都不信佛,自然不知道道被后世尊称为“南山律祖”的道宣大师的美名。
他们不知道,不代表其他人不知道!对此李宽也没过多询问,总之有了荣国夫人喜欢的礼物便行。
至于其它礼品,王槐同样准备妥当,李宽几乎不必担心礼物的事情。与此同时,两人又再次沐浴更衣换上干净的衣服,回门时着重也十分必要。若是穿着随意,则是不尊重女方娘家,甚至被拒之门外也会发生,等同于迎娶时一样隆重礼数规矩。
两人都是初次成婚,就算现代朋友成婚,也曾出席参加,后面的事宜还真的不知道,完全就是一个小白。接着,王槐又再三叮嘱李宽回门注意事项,提醒他千万不能有失体统。
李宽点头答应下来,王槐再怎么不放心这次也无法随行。回门时不是他们直接前往,而是女方娘家派人前来迎接,否则便是失礼。巳时二刻,荣国夫人派来迎接的轿子准时停在王府门口,这次是武珝走在前面,李宽跟随其后上了另一顶轿子。
“夫人!二小姐与二姑爷的轿子来了!”午时一刻轿子便抵达荣国夫人府前,下人急忙将消息传递出去,荣国夫人杨氏与武家姐妹纷纷出迎,盛装打扮的武珝从轿子走了下来,李宽也走了出来。
杨氏见女儿神采奕奕,端庄优雅的气质,十分惊讶。武珝已经是楚王妃,杨氏与武家姐妹两人向她躬身施礼,武珝急忙说道:“母亲不必如此,我是您女儿,不论何时都不必行礼。即便行礼,亦是女儿,岂有母亲向女儿行礼的道理?”
“您现在是楚王妃,按礼数理应行礼!”杨氏微微躬身,武珝急忙回礼,道:“纵然是楚王妃,您是我母亲这是事实,不论何时都不必遵循这些礼仪,您只要记得我永远是您女儿就好。”
杨氏见武珝坚持,只得省去这些礼仪。武三妹越过武珝,径直走向李宽面前,脸上挂着笑容犹如月牙一样的眼睛,甜甜的喊道:“姐夫,按照礼数,我应该有礼物的,我的礼物在哪?”
李宽与武家三姐妹关系都不差,杨氏有些拘束,可是武三妹浑然不在乎这些,主动的询问礼物,李宽指了指后面的箱子,道:“那里你有什么喜欢的尽可拿去便是。”
顿时,武三妹欢呼雀跃,手舞足蹈起来,李宽笑脸盈盈的看着武三妹,又给了她一两金锭,武三妹笑眯眯的收下,对李宽姐夫的身份没半点不适,喊得越来越顺口。同时,武顺同样收到一两金锭,杨氏则是十两金锭,这便是“回门钱”,相当于现代的红包。
接着,李宽又拿出回门礼的礼单,除了一些生活用品外,以及布匹等丝织品,真正让杨氏欢喜的自然是有她最喜欢的佛经经典,还是赫赫有名的道宣法师亲笔注释的佛经。
“郎婿,这些是从何而来?”杨氏瞪大眼睛指了指道宣法师注释的佛经,难掩激动心情的追问来由,李宽只得如实回答,他对这些一窍不通,不懂任何一个有名的高僧亲笔注释的佛经对于信徒而言的珍贵价值。
杨氏得知是王槐三人特意准备的礼物,感慨道:“有心了!”
不论什么时代要想得到高僧亲笔注释的经典著作绝非易事,这绝对是孤本,可想而知杨氏此时此刻的心情是怎样的。
“岳母喜欢便是!”李宽微微一笑,杨氏中意便是最大的幸福。虽然是岳母,在他心里等同于母亲,母亲喜欢比什么都重要。
杨氏因佛经带来的惊喜险些忘了请他们夫妻入府,要不是武顺提醒这才想起,怕是几人依然在府外站着。当李宽前脚刚走进府,突然感觉到一丝危险,迅速的闪身避开,回头望去只见府中丫鬟手拿木棍虎视眈眈的看着自己,就连武三妹、武顺手中同样拿着木棍,之前避开的便是武三妹的攻势。
武三妹撇着嘴道:“姐夫,你怎么能躲呢?”
“为什么不能躲啊?”李宽反问道。
武三妹支支吾吾半天愣是没解释清楚,还是武顺笑着解释道:“这是回门时的习俗,让你知道二妹有娘家的,以后不准欺负她。”
李宽恍然大悟的点点头,欣然接受木棍的洗礼。那些府上的丫鬟自然是做做样子,真正打在他身上的只有武顺、武三妹两人,不过用的也不是很大力气,基本上属于走走形式。即便如此,也是让李宽知道武珝是有娘家人在的,要是过得不好随时接她回娘家,提醒他好好爱护武珝。
全本
………………………………
第一百八十五章 谆谆教诲
李宽跟随武珝入了正堂坐在主宾位置上,今天李宽作为女婿回门的重要日子,以他们两人为首。杨氏坐在平等位置上,武顺、武三妹则是坐在下首位置,一家人其乐融融的聚集一堂。
“二姐,是不是很快我就甥子了?”武三妹歪着脑袋,十分认真地看着武珝的小腹处,既是欣喜又是忧愁的说道:“等甥子出生,我这个小姨该准备什么礼物呢?”
武珝险些摔倒在地,李宽更是吃惊的看着语出惊人的武三妹,见她满脸认真的模样不像是假的,下意识的看了一眼武珝的小腹处,心想:“哪有那么快就有了?”
杨氏、武顺两人顿时尴尬不已,武顺连忙劝阻武三妹再次说出什么惊人的话来。若不是昨日武珝出嫁后,武珝哭得稀里哗啦,武顺也不会与她多说这些事情,没想到今天武三妹就说出心里的疑问,还十分认真的模样,这让她们母女两人都有些哭笑不得。
李宽咳嗽两声,故意问道:“三妹,你是喜欢女儿呢,还是儿子呢?”
“当然是甥男啦!”武三妹不假思索的回答,解释道:“男儿多好,不像我们女儿只能留在闺中哪里也去不了。”
武珝羞红了脸,狠狠地瞪了一眼有意捉弄自己妹妹的李宽,连忙岔开话题:“这事没那么快,生男生女都是我的孩子。”又看了一眼若有所思的武三妹,“三妹,你是不是也想嫁人了?”
武三妹连忙回道:“我才不嫁人嘞!”
“胡说!”杨氏听武三妹如此回答,厉声训斥道:“怎么能不嫁人呢?再过几年等你成年了便要出嫁的,哪有一辈子不嫁人的道理。”
武三妹脖子一缩,伸出小舌头,言语不敢反驳,可她行动上却表示不赞同。武顺接着杨氏的话题,同样对武三妹一顿训斥,没想到武三妹急了,反驳道:“我若嫁人了,那母亲独自一人怎么办?大姐、二姐都嫁人了,现在整个府上只有我一个女儿在,我不照顾母亲谁来照顾?”
少不更事的武三妹此话一出让武顺、武珝两人面面相觑,就连李宽对她都有些刮目相看。平日里最活泼的人自然是武珝,自从与自己在一起后,武珝变了许多,不像从前那样无拘无束,反倒是被两个姐姐爱护的武三妹更加闹腾许多。
“你照顾我?”杨氏满脸鄙夷之色,毫不留情面的说道:“也不知道是你照顾我,还是我照顾你!”
顿时,武三妹脸红了,母亲杨氏的话让她无力反驳。年纪最小,备受宠爱的武三妹自幼没吃过什么苦,而她的性子也与武珝相似,三姐妹中承受最多的自然是大姐武顺,早早地许配与人,后来成婚时也没多热闹,尤其是武顺还是远嫁,回来一次真的不容易。
李宽接话道:“待三妹出嫁后,岳母便搬来我府上住!”
武三妹觉得这主意不错,唯有杨氏笑而不答,语重心长的说道:“郎婿心意我领了,这事以后再说吧!你们昨日大婚,三妹说得也没错,是时候该有子嗣了,毕竟郎婿你也老大不小,要是没所出的话必有流言蜚语。”
以前杨氏阻止武珝与李宽走得太近,因他们两人已经偷尝禁果,没有名正言顺的情况在一起要是有了孩子,就算李宽娶了武珝,日后必会对武珝的名声有影响,尤其是在皇室宗族间这更加的重要。
现在两人已经成婚,杨氏自然不会阻止,反而极力催促两人早早生下子嗣。李宽对于生孩子的事情极为慎重,武珝已经成年也不过十六岁罢了,以现在的技术来说,这个年纪有身孕生产时承担的风险极大,稍有不慎便会发生意外。
从一开始李宽便笃定主意,就算真的要生也得等等,不能因为他人的流言蜚语或是承受的压力而做出让自己后悔终生的行为。武珝对此十分感动,这个时代的女性地位相比其它时代要好得多,总归到底女子多是陪衬或是生儿孕女的工具,真正懂得爱护妻子的丈夫少之又少。
“你们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