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赟- 第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m。x

    全本


………………………………

第一百七十六章 出风头

    “好酒!”

    这是在场所有人的共同想法,在喝下第一口开始味蕾被牢牢抓住,欲罢不能的接二连三的多饮几杯。每次喝完都会有不同的感受,第一次感觉到如同火烧的感觉刺激着喉咙,顺着喉咙而下让体内的五脏六腑犹如置身于火焰中;第二次喝下便觉得整个人更加清醒,那种灼热感从体内向外转移,一丝汗水从毛孔中渗出来;第三次喝下整个人犹如置身于仙境一般,身体也变得轻盈飘逸,飘飘欲仙的感觉让他们爱不释手。

    李宽之所以会准备大容量的酒坛,就是考虑到这些人都是爱酒之人,要是太少显得自己小气,倒不如一次性准备充足。至于长孙皇后喝着葡萄酒,之前抿了一口回味无穷,唇齿留香,最重要的是此酒中还有一丝微弱的葡萄酸味,让她与之前品尝过得有很大不同。

    “宽儿,这酒真的是你亲自酿的?”长孙皇后疑惑不解追问,李宽肯定的点点头,长孙皇后接着问道:“为何这酒的味道与众不同?”

    “因为这酒已经存放三年之久,不论什么样的酒年份越久越是酒香浓郁,味道更醇。”李宽简单明了的解释一遍,在座的几乎都是懂酒之人,自然明白这个道理。

    李世民闻言若有所思的低下头,长孙皇后看了一眼李世民,见他点头赞同也就没有再继续追问。虽说她喝点酒,可她真的不懂这些,而李世民深谙此道,研究颇深,自然明白其中原理。

    “如此美酒为何今日要取出来?”

    李宽微笑的回道:“回皇后,酒本就是供人饮用之物,不论多么好的酒没了大不了再酿。今日乃是喜庆日子,如此良辰美景自然少不了美酒佳肴作陪,要不然岂不是说我怠慢来宾?”

    长孙皇后闻言有些哀怨的瞥了一眼李世民,后者尴尬的笑了笑,李宽说话之时含情脉脉的看着武珝,那眼神长孙皇后比谁都清楚是什么意思,也就理解为何会拿出来。

    再好的酒也不及武珝!

    李世民也是酿酒行家,可他每次酿造的酒都会偷偷的珍藏起来,就连长孙皇后想尝尝味道还得看日子。两相比较之下,李宽对武珝的宠爱比李世民对自己的要高得多,这让长孙皇后略有不悦。

    “郑国公,您以为楚王殿下酿造的酒如何?”长孙无忌见李世民有些为难之色,急忙出面解决。

    魏徵赞叹道:“臣不及楚王也!”

    众人闻言均是震惊不已,武珝、李宽两人面面相觑不知所云,他们不知道大唐王朝中官员以酿酒技艺划分的话,魏徵若排第二无人敢认第一。根据相关记载曰:“魏左相能治酒,有名曰幔舜涮危R源蠼痼磕谥ⅲ暌话埽湮都词浪从小L谖幕实鄢⒂惺凸漆}渌胜兰生,翠涛过玉薤。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败。”

    简而言之,魏徵的葡萄酒酿造技艺就连现在最有名的缆绳、玉薤都有所不及,还得到李世民亲口称赞。可想而知,魏徵的评价比任何人都要有用,直接证明李宽的酿酒技艺远胜于自己。

    长孙无忌本意是化解李世民的尴尬,未曾想居然帮了李宽一把,这事所料未及。与此同时,李承乾出声道:“郑国公此言当真?”

    “皇上、皇后面前,臣岂敢戏言?”魏徵一本正经的回答,高昂的声音让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李宽,这下没有人怀疑他是谦虚,而是真实的想法。李宽、武珝两人没明白,只得陪着笑脸。

    魏徵恭敬地说道:“敢问殿下,此技艺可否传于玄成?”

    李宽爽快的答应下来:“有何不可?楚王府随时欢迎郑国公前来!”

    “玄成等等!”魏徵欣喜若狂的准备答应下来,却不想长孙皇后出言打断,魏徵、李宽等人纷纷看向长孙皇后,又听她接着说道:“如此高超的酿酒技艺,吾儿自然先传授于吾了,省得某人天天在吾面前炫耀来着!”

    长孙皇后故意看了一眼旁边的李世民,后者讪讪一笑,正如长孙皇后抱怨的那样,李世民学会自己酿酒还会种植葡萄树,每次都会在长孙皇后面前大肆炫耀自己的酿酒技艺。

    “儿臣自当遵命!”

    李宽愣了片刻,当即点头答应下来,他也不知道长孙皇后是心血来潮,还是真的想学,不过这个时候他总不能不答应,魏徵也顾不得其它,连忙追问李宽让他答应自己先前的提议,李宽同样答允,魏徵这才没有继续纠缠下去。

    “就凭你这个孽种居然在我母后面前自称儿臣,真是不要脸!”李泰阴冷的看着李宽,鄙夷的眼神,脸上满是不屑之情,仿佛在他眼里李宽根本就不配与他相提并论似的。

    “母后,儿臣也懂酿酒,不如儿臣来教如何?”

    李泰不愿李宽出尽风头,当即自告奋勇的教长孙皇后酿酒技术,可他几斤几两长孙皇后身为母亲如何不清楚,他的那些酿酒技术基本上上不了台面,有些时候还得去向他父皇讨教,微笑的婉拒李泰的提议。

    李泰还不死心,想继续说服母亲,奈何长孙皇后心意已决,这是他第一次在母亲面前吃瘪,而这一切皆因李宽而起。所以,李泰将所有的怨愤都责怪在李宽身上。

    “都是这个孽种,这笔账咱们慢慢算!”李泰咬牙切齿的看了满脸幸福的李宽,恨得牙痒痒,又看了一眼李宽身旁倾国倾城的武珝时,他眼里满是欲望之色,心里盘算着更加龌龊的想法。

    太子李承乾只说了几句话后便不再多言,闷着头品尝着李宽亲自酿造的美酒。李世民看了一眼李承乾,眼里满是失望,默默地叹息一声,喝了一口酒继续吃着菜,而他的一言一行逃不过那些有心人,有些则是皱了皱眉头,有些则是喜上眉梢,唯独李承乾自己像是什么都看淡了似的,无视任何人对自己的看法,就连自己的父母看自己的眼神均是失落,同样毫不在意。

    :。:m。x

    全本


………………………………

第一百七十七章 来人,送客!

    爱之深,责之切!

    这句话用在李世民对李承乾身上再好不过了,贞观十三年李世民下诏令东宫置崇贤馆,简单来说就是李世民为了李承乾而设置的学馆。李承乾是嫡长子,是大唐王朝下一位君主。

    李世民为了李承乾能顺利继任,煞费苦心,前后挑选十余位老臣出任东宫辅臣,目的便是培养李承乾经事治国之道。事与愿违,这些老臣的方法与李承乾格格不入,甚至是咄咄逼人的地步。

    不论李承乾做任何事,一个接着一个的直言,言辞犀利不留任何情面,让李承乾颜面扫地不说,更是一言一行都在监视之中。久而久之,李承乾心生厌烦,加上他宠幸的一名太常乐人被李世民下诏处死,父子间的隔阂越深了。

    长孙皇后从中调和都没什么效果,渐渐地李承乾整日消沉度日,对于言辞犀利的老臣谏言等悉数抛诸脑后,更是将他们全部逐出东宫。李承乾的行为惹怒李世民而受罚闭门思过。

    今日难得出门,李承乾不顾太子身份,大吃大喝起来,俨然是想一醉方休的打算。对此李世民是怒火中烧,却又无可奈何,主要还是恨铁不成钢,长孙皇后同样担心父子两人又起争执,眼里藏着一丝惆怅。

    魏王李泰是众多皇子中最受宠的,相比较而言李承乾则是最受器重的那个人。现在太子荒废度日,又加上李宽,李世民越想越是掩盖不住心中怒火,要不是顾及今日特殊,怕是早就大发雷霆。

    “今日乃是大喜之日,太子又执掌崇贤馆,不如请太子赋诗一首如何?”国子监祭酒的孔颖达为了缓和李世民与李承乾的父子关系,让李世民重新看待李承乾,也不负李世民重托,这才突发奇想的提出这个建议。

    李世民闻言欣然点头答允,李承乾喝了一口酒。片刻后,李承乾吟道:“壮心如花更无花,并作新翻太液池。欲眠阿娇正相宜,出处宽心有日蚀。相与西楼兵又动,叶薄邑君日长时。”

    李世民脸色骤冷,长孙皇后脸色大变,孔颖达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其他人也同样沉默,唯独李宽、武珝面面相觑,明明是自己两人的大喜日子,怎么就变了味?

    李承乾脸上的哀伤与悲痛,肉眼可见绝非虚言,此诗就是他内心真实写照,懂得人自然懂得其中意思,不懂得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等李世民发作,也不等长孙皇后说话。

    李宽笑着说道:“孔祭酒,您是不是忘了今天是什么日子?”

    孔颖达还没从李承乾语出惊人中回过神来,面对李宽的追问,也没反应过来,木讷的说道:“什么?”

    “您老真是贵人多忘事啊!”李宽淡淡的说道,“若是孔祭酒忘了,我不介意提醒您老一句,今天是我楚王李宽大婚之喜。您老再说话之前,能否经过大脑考虑一下现在是什么情况?”

    李宽话音刚落,孔颖达立即明白李宽是在责备自己,没有明说却是暗示自己不该将他的婚礼当做其它舞台。孔颖达乃是老臣了,又是有名望之人,他是第一次真正被人骂了,还是一个后辈。

    “这是一次警告,不论您老德高望重也好,还是其它什么也好,这些都与我的婚事无关紧要。若是再有下次,不论您是什么身份,我这里不欢迎。”李宽大喜之日居然三番五次的出现冷场不说,气氛愈发凝重,搞得跟上朝似的,这样的感觉让李宽很不舒服。

    李宽脸上挂着笑容,可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不容拒绝的意思,这一刻所有人都不得不重新审视他来,就连心生怒火的李世民也投来诧异的目光,王槐、赵谦两人倒是没说什么。

    事实上,他们两人与李宽站在统一战线上,本就是李宽大喜之日,他这个主角居然被人忽视,反倒是跟上朝似的,这让他们两人也十分不喜欢。初时,魏王李泰故意刁难时,王槐、赵谦便有些不乐意,没想到孔颖达居然也横插一脚凑凑热闹。

    在他们心里是想借着此次机会,让皇上重新认识李宽,这样才能让李宽步入仕途。偏偏李宽对此不在意,两人也不好勉强,只得伺机而动,眼看话题越扯越远,两人心里着急却又不好阻止。

    现在李宽作为主角亲口提出要求,代表着整个楚王府的意思,就算是李世民、长孙皇后两人也不得不刮目相看,尤其是李世民这才明白这次李宽大婚时牵扯太多的政事,沉默不语便是他的默许。

    “殿下此言差矣!”孔颖达毫无惧色,面不改色的沉声道:“太子赋诗一首,本就是庆贺之意,何来忘记一说?再说了,今日有皇上、皇后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乃是自古相传的道理。殿下乃是皇子,上有皇上、皇后在,自然听从才是。”

    “您老那一套大道理在我这里用不上!”李宽见孔颖达倚老卖老跟自己说大道理,这让他很是反感,还是十分客气的说道:“思想若僵化,社会又怎么会进步?别用以前的道理来衡量现在,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未来会怎样!所以我奉劝您老一句,别在我这多费唇舌,您老要是愿意继续参加我的婚礼,那便吃吃喝喝,与好友对饮都无伤大雅;若是您老不识趣,那对不起这里不欢迎!”

    李宽对孔颖达的容忍已经到了极限,第一次提醒是让他明白这里是楚王府,不是太极殿,也不是东宫太子府;第二次提醒是给予他大学者的尊重,第三次提醒是念及他年事已高。

    事不过三,奈何孔颖达还以为自己说的很对,就算是面对太子李承乾时也同样直言不讳的劝谏,可他忘了李宽不是李承乾,也不是李世民,没那么多约束。

    李宽见他依旧如故,从容的笑道:“我这座府邸容不下您老这尊大神!”孔颖达不相信李宽会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尤其皇上、皇后都在的情况下敢如此做,可他想错了。

    李宽开门见山的说道:“来人,送客!”

    “你……大胆!”孔颖达涨红着脸气得不行,没想到李宽真的敢这么做,可他说得越多,李宽越是心烦意乱,二话没说的让冷锋将他请了出去,还特意嘱咐亲卫将孔颖达安全送到家才行。

    顿时,所有人全都傻眼了,目瞪口呆的看着依旧镇定自若的李宽,他像是没事人似的吃着菜喝着酒,仿佛这个事并非他所为一样,这让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m。x

    全本


………………………………

第一百七十八章 辩解

    孔颖达被李宽请出府时,嘴里不停地絮叨着,均是控诉李宽的行为。纵然孔颖达不依不饶,李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仿佛孔颖达说的那个人不是他似的。与此同时,整个王府鸦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