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定之礼已成,李世民又拿出礼单,杨氏郑重的接过来,再次细细的看了一遍,看到清单上琳琅满目的物品,杨氏有些吃惊。聘礼礼单既是必要礼仪,亦是彰显男方家庭条件,大大小小三十种物品,数量翻了数倍,李世民看到聘礼礼单时也是吓了一跳,尤其是聘金就连太子李承乾成婚也没那么多,相对的物品均是上等材料,这让李世民不得不重新审视李宽的财力。
杨氏将聘礼礼单交给长女武顺,由其一一接下。此时的武顺早已嫁给豫州参军贺兰安石,贺兰安石远在豫州并未回来,武顺身为长女,亦是武珝的亲姐姐,自然回娘家帮忙。
武顺在江陵时知道李宽是王爷,不知他居然是当今二皇子,她出嫁时贺兰安石的聘礼自然无法与李宽相提并论,武顺不仅没有嫉妒,反而很欣慰,庆幸自己的妹妹找到如意郎君。
聘礼悉数陈列出来,足足堆放一间屋子,琳琅满目的物品种类繁多,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可以说聘礼贵重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种类,均是成双成对的寓意,这份心意远比贵重聘礼更值得拥有。
“荣国夫人,你认为何时可迎亲?”杨氏收下聘礼,代表着提亲进入最后阶段,也就是询问迎娶日期与时辰,李世民直奔主题,杨氏看了一眼竖着耳朵听着的武珝,心里叹息女大不中留,回道:“皇上以为何时?”
长孙皇后接话道:“下月初七如何?”
李世民沉思片刻,也没反对,下月初七就是七夕,那天迎亲必定十分热闹,有些待字闺中的女子,尚未婚配的男子,趁着这节日寻求佳偶良配。
“七夕情人节!”
李宽与武珝对视一眼,彼此都觉得这个日期很不错,传统节日那天正好成婚比任何时候都要好。原本李宽打算在武珝生日时迎娶,不过再耽搁又是一年时间,第二选择便是这个时间,长孙皇后说到他们心坎里了,两人均是点头示意。
李世民、杨氏自然也看见了,心照不宣的点头答应下来。杨氏想起武珝便要出嫁,心里有些不舍,距离七月初七也不过二十来天,嫁人的武珝想要时常回来怕是难了,再说武珝嫁给李宽便是楚王妃,身份地位前后截然不同,杨氏高兴的同时又有些伤心,好不容易盼到女儿出嫁,真的想到那一天到来,心里还是不舍得。
定下迎亲之日,整个提亲过程也就彻底结束,接下来便是准备两人大婚事宜,其中女方的陪嫁等物,杨氏也需要好好准备,不能落人话柄,李世民、长孙皇后提亲结束,自然告辞离开。
全本
………………………………
第一百六十六章 承认
“你,随朕来!”
武珝晕乎乎的就被李世民喊了出去,李宽有些不放心却被吴公公摇头阻止,李宽皱着眉头只得在府外等候,长孙皇后自然与李世民在一起,武珝忐忑不安的小步跟了上去。
提亲时,李世民不是一国之君,乃是李宽的父亲。如今提亲事宜结束,李世民便是当今皇上,武珝寻思着皇上、皇后找自己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交代,或是说对自己有话要说。
李世民上下打量着武珝,沉默不语,这让武珝有些坐立不安;长孙皇后面带微笑地打量着武珝,专挑武珝身上重要部位打量,这可把武珝尴尬坏了,可她没有低头不语,等待了太久实在是憋得慌,忍不住出声道:“小女不知皇上、皇后有何事?”
在不出声她真的要走了,自己一个人搞得跟个展品似的,心里憋得慌不说,要不是当今皇上、皇后,武珝当即转身就走,哪有人这样打量自己的,长孙皇后含笑道:“挺不错的!难怪是楚王看上的女子,果然与众不同!”
武珝没明白长孙皇后的话中意思,只得陪着笑脸,长孙皇后接着说道:“当年乾儿之妻初见我与皇上时,可与你完全不一样,喜怒于色,敢直言不讳算得上第一人。”
武珝窘迫的笑了笑,她还以为是什么好的赞美之词,早知道还不如不听长孙皇后的解释,给自己留点美好的遐想。如今倒好,这话意思就是说自己不知礼数,端庄贤淑更是谈不上。
李世民已经不是第一次见武珝,之前那次是远远的看着,这次是细细打量之下才发现自己的确是看走了眼。从他们两人保持缄默,武珝就有些坐不住了,不仅脸上写着满满的想走之意,就连语气中也有些急躁。
武珝容貌姣好,身材尚未发育完全,却有不输于任何人的资本,面对他们时毫不怯弱,甚至敢直言,放在任何女子身上都没有的特点全都被她一人占据,这样的性子与李宽颇有几分相似,的确很般配。
“朕起初不喜欢你,甚至说你们俩的婚事朕也是极力反对。”武珝竖着耳朵全神贯注地听着李世民开门见山的话,她知道这事对此倒是没有在意,李世民继续说道:“直到那日宽儿消失无踪,你临危不乱指挥王府上下寻找,朕对你稍有改观,加上宽儿对你情深意浓,朕才准许这门婚事。”
长孙皇后见李世民话有些说重了,连连给他使了好几个眼神,有些话李世民知道说得有些重了,却也是自己的心里话。如今这门婚事定下,一切尘埃落定,李世民又是亲自登门提亲,这里面包含的意义极其重大。
“既然皇上不喜小女,为何又同意?”武珝一点都不畏惧李世民这个皇上,心直口快的问道:“是不是因为殿下?”
这个问题李世民没有直接回答,心里默认了武珝的猜测,他的确是因为李宽而改变主意。虽然武珝的印象有改变,仍然不是他最中意的儿媳,奈何李宽非她不娶,甚至为了她敢与自己对抗,这让李世民不得不妥协,心中的那份愧疚使得他退让成全李宽心中所愿。
长孙皇后也被武珝的大胆而吓倒了,敢这样质问李世民的人除了魏徵、李宽外,多了一个武珝,心想:“这女娃不得了啊!”
气氛瞬间变得微妙起来,武珝怡然不惧,李世民这个皇上也拿她没办法,他有种想要退婚的念头,已经有了一个李宽这个不听话的儿子,再加上同样胆大包天的儿媳,那岂不是要闹翻天了?
武珝见李世民话说开了,在他们面前说话自然也就放开了,她是现代人,没那么道德规范自己,想说便说是她的本色,再说曾经的她也是风云人物,什么大人物没见过,再说她相信李世民不敢真的因为这事治自己的罪,要不然历史上的评价怎么会如此高?
“小女还有一事不明白?”李世民示意她说下去,武珝自然不能错过这机会,道:“大婚之日,皇上、皇后您们还会来吗?”突然间,李世民愣住了,长孙皇后也傻眼了,两人均是不解的看着武珝,“其实小女并不是因为自己,而是为了殿下。”
长孙皇后狐疑道:“这话怎么说?”
“殿下自从先皇仙逝后提及京城皆是伤感之色,又在江陵独自一人待了一年有余。若非回京一次,才让王老三人一起回江陵,怕是殿下将会一人独自生活下去。”
武珝回忆起初见时李宽心事重重的模样,他们相处许久一直没有相认,后来王槐等人的出现使得李宽脸上满是笑容,这些都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直到后来才知道李宽心里很苦。
想到此处,武珝的眼眶红了,掷地有声地说道:“殿下乃是皇子,可他不知皇上是他的父亲,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人。若是大婚之日,并无高堂,殿下又如何开心?虽然殿下嘴上不说,心里还是很欢喜的,因为父母的位置无人可替代。不论皇上您是否喜欢殿下,又或是殿下对您有偏见,身上流淌的血液改变不了。”
李世民、长孙皇后两人沉默了,尤其是李世民第一次从他人口中得知李宽真实的内心情况,这些都是武珝自己观察知道的,依照李宽的性子绝不会说半个字。
渐渐的一番话彻底让李世民、长孙皇后对武珝另眼相待,他们相信武珝对李宽的感情是真的,也明白为何李宽非她不娶的原因。两人对视一眼,又相视一笑,曾几何时他们也经历过同样的事情。
“你这个媳妇我承认了!”长孙皇后点头称赞,李世民同样点点头,可以说这一刻起他们完全打消疑虑,这样的女子配得上李宽,李世民突然觉得这门婚事是对的。
“大婚还有些时日,到时再说!”
李世民没有一口回绝,反倒是委婉的说了一句,武珝闻言细细体会大喜过望,她知道还有机会。其实,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武珝不希望李宽与李世民对着干,两人始终是父子,能化解心中嫌隙最好,抛掉父亲这层身份外,李世民也是当今皇上,民不与官斗,尤其是当官的真正上级,那更加不能得罪。
全本
………………………………
第一百六十七章 拒收
武珝的与众不同,以及她对李宽的关心使得李世民、长孙皇后均是点头称赞,也得到了他们二人的认可,尤其是武珝说得话让李世民颇为吃惊。现在他相信王槐等人说得话是真的,因李宽而甘愿收敛锋芒成为其背后的女人。
初见见面时,李世民并未与她交流,亲眼目睹她的冷静与从容,面对突然消失不见的李宽镇定自若,以强大的气场支撑着整个王府而不乱,就连王槐等人对她赞不绝口,李世民认同她是楚王妃身份。
第二次见面,武珝给他带来的惊讶更多,面对他们两人是没丝毫的紧张与怯懦,没半点拘束,还能做到从容面对,甚至因李宽而敢于当面询问答案,李世民再无半点不喜,打从心底认同她的身份。
身为王妃就必须有王妃的气质与魅力,彰显皇室风范,不能让皇室蒙羞。武珝的机敏聪慧、冷静过段、落落大方等气质与姣好容貌并存,的确配得上李宽,也配得上王妃身份。
长孙皇后见皇上李世民不说话,眼里满是赞赏之色,微笑的说道:“宽儿虽不是我亲生,可他按照礼制便是我的儿子,再过二十来天你便嫁入楚王府,那便是我李家的人,这个算是我身为母亲的见面礼。”
长孙皇后直接从手中取下一对手镯递给武珝,武珝看都没看断然拒绝道:“此乃皇后随身之物,小女不敢接受此等厚礼,还请皇后收回。”
“既是见面礼,又有什么区别?”长孙皇后低声说道,“莫不是你看不上此物,还是说我随身之物你不愿接受?”
“皇后随身之物必是不凡,小女怎会嫌弃?”武珝恭声回道,“贤者不炫己之长,君子不夺人所好。此物乃是皇后随身佩戴,观其外形晶莹剔透,羊脂白不是纯白,而是带有油脂光泽的白,白色中还有一丝微微的黄色,乃是极品中的羊脂玉,极其罕见之物。若是小女没猜错的话,此物乃是皇上送于您。纵然小女有天大的单鞋,也不敢夺皇后心爱之物,小女是小辈,又无任何功绩,受之有愧!”
长孙皇后与李世民面面相觑,两人均是震惊的看着武珝,长孙皇后惊诧道:“你是如何知道此物是皇上送于我的?”
武珝看了一眼李世民,笑嘻嘻的说道:“因为您刚才取下手镯时,皇上眼睛都快掉下来了,欲言又止的明显是想阻止却又不好明说的样子谁都知道这玉手镯是皇上送于您的心爱之物哟,小女岂敢夺人所爱!”
长孙皇后又喜又怒的瞥了一眼李世民,眼神里均是嗔怪之色,李世民尴尬的陪着笑脸,正如武珝说的那样,这对羊脂玉手镯的确是李世民送于长孙皇后的,更是两人定情信物,意义非凡。
长孙皇后出宫与李世民同行提亲,并未准备什么礼物,初见武珝便深深的喜爱上这个与众不同的女娃,犹如当年的她一样。虽说长孙皇后母仪天下,以端庄贤淑之德而名扬天下,实际上她出生于将门之家,父亲长孙晟更是威震突厥,令突厥人闻风丧胆。身在这样的家庭,又是最小的女儿,长孙皇后自然备受父兄宠爱,不仅知书达礼,更是不可多得的军事参谋,对于兵法耳熟能详,甚至曾暗中相助李世民夺得天下。
长孙皇后之所以能统领后宫嫔妃,无人敢与其争夺皇位,除了她是李世民结发妻子,自身又是才德兼备,又是李世民最信任的人,端庄大气,贤良淑德的气质外,更因她的手段,恩威并施,刚柔并济,要不然也不会稳坐皇后之位而无人敢与其争宠。
但是年轻时也曾被同父异母的兄弟将他们兄妹二人赶出家门,无奈投奔于舅父高士廉,幸得舅父视其兄妹如己出,又得知长孙氏与李渊有婚约,便极力促成此事。另外,长孙氏兄长长孙无忌少年时便与李世民关系较好,顺理成章的下嫁给李世民为妻。同时,嫁给李世民为妻,长孙氏不仅将府中事务安排的井井有条,在她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