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赟- 第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簿褪撬当久跎俣运送嘎丁

    李宽不是这个世界的,对于名字倒是不在乎,别人如何喊自己嘴长在他人身上,管不着也不想管。在他看来,名字本就是用来喊的,有没有字都是一样的。

    李恪的表字,李世民早已定好,取字“敬义”,在其本名的基础上取表字,也是提醒李恪做事谨慎些,另一个意思是让人尊敬,代表着他的地位;李泰的表字“惠褒”。

    同样是李世民的儿子,在取字的态度上已经看出两人在李世民的位置完全不同,反倒是李宽倒是欣然接受。毕竟自己的表字是祖父李渊所取,李世民不过是转述而已。

    李世民当众宣布三人的表字,三人立即行礼。紧接着,李世民的目光看向了王槐,心里有些紧张的等待着王槐宣读先皇遗诏内容,这事李世民还是很上心的。

    王槐与李世民对视一眼,又见李世民迟迟不愿意兑现当初的承诺,“先皇料想的没错啊!”王槐暗暗叹息一声,无奈之下只得从人群中走了出来,手中遗诏也被他摊开,铿锵有力地说道:“先皇遗诏,命楚王李赟卸下金色面具,日后以真面目示人!”

    短短的几句话说完,李宽皱了皱眉头,他倒是没明白祖父的意思。如果要卸下面具,为何要等到二十岁行加冠礼时,随便什么时候都比现在要强得多,疑惑不解的看着王槐。

    王槐见状微笑的继续宣读遗诏内容,大致的意思是说,楚王李宽已满二十,长大成人,不必戴着面具生活,好男儿当坦坦荡荡生活。至于他与李世民约定的事情只字未提,反倒是李世民神色紧张,聚集会神的聆听着内容。

    李世民见没有提及当年之事,稍稍安心,接着他的目光锁定在李宽身上。身为一国之君的李世民也十分好奇,这些年李宽一直戴着面具,从未在人前露出真面容,今日终于拨开迷雾见青天,倒是有几分好奇。

    长孙无忌、魏徵、房玄龄等人也十分好奇,他们身在朝堂中央,自然听闻过楚王李宽的事迹,尤其是先皇李渊驾崩的那段时间,朝中大臣几乎全都见过戴着面具的李宽。

    当时他们也十分好奇,却不敢多问,要知道李世民都不曾见过,他们又怎么会见过。既然李世民都无非让李宽卸下面具,露出真面目,只能说李宽戴面具的事情是先皇的命令。

    长孙皇后也好奇李宽长成什么模样,李恪、李泰两人面面相觑,心里暗暗冷笑:“我倒想看看是否真的如我之前所言那样,面目全非或是不能见人。”李泰、李恪两人统一战线,面具还未卸下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李宽皱了皱眉头,目不转睛的看着王槐等待着他的解释,后者如何不懂李宽的眼神意思,微笑的说道:“此事乃是先皇早已安排好的,待你成年时便可卸下面具露出真面容。”

    李宽脸上满是疑惑不解,他是真的不明白这事到底怎么回事,直言不讳的追问道:“为何要等到这个时候?”

    王槐面对李宽的指责与疑惑,他的目光投向了李世民。如果不是他迟迟不愿承认李宽的二皇子身份,王槐又怎么会宣读诏书,这一切的一切都像在李渊的掌控中。

    即便先皇李渊不在了,这道诏书依旧存在。在李世民与李渊促膝长谈以后,李渊就已经做好安排,秘密的将这道遗诏交给王槐代为保管。并且,李渊做出规定,他日李世民反悔便让李宽卸下面具,露出真面目便能成功逼迫李世民完成当初的约定。

    其次,卸下面具对于李宽而言不见得是坏事,前提是他必须留在京都才行。从一开始,李渊就已经做了进一步安排,从李宽离开京都到这次回京行加冠礼的一切都在算计中。

    李宽很快便理清思绪,对于祖父的安排,李宽是哭笑不得。如果是其他人,李宽不见得遵从。但是这次是祖父李渊留下的遗诏,死者为大,又是自己的祖父,李宽不得不听话照做。

    “姜还是老的辣啊!”

    千算万算还是被算计了,李宽也不想背地里说着祖父不是,奈何事实摆在眼前,百分百的老狐狸,要是其它时候李宽绝对愿意,可他偏偏不愿意在李世民面前卸下面具,露出真面容。

    众人好奇的目光都聚集在自己身上,李宽知道自己是骑虎难下,绳索解开,面具从他的脸上缓缓地移开。片刻后,李宽的真实面容展露无疑,面具已经被他拿在手上。

    当他的目光看向李世民时,发现对方眼里除了震惊外还有其它情绪,又看了一眼其他人的表情,除了李恪、李泰外,所有人都是瞠目结舌,目不转睛的盯着李宽站在原地一动不动,所有人看到李宽真容的那一刻都傻眼了。

    “像,太像了!”

    众人的脑中的想法出奇的一致,就连空气都像是凝固似的,整个太庙中除了香烛燃烧的渺渺青烟外,再无任何动静,落针可闻,寂静无声。与此同时,众人的目光在李宽与李世民两人身上来回对比,尤其是长孙皇后更是瞪大着眼睛,惊得合不拢嘴,就连身为皇后的凤仪都忘得一干二净,心里泛起滔天巨浪,曾经的回忆浮现在心头。

    :。:m。x

    全本


………………………………

第一百四十二章 迫不得已

    二十五年前的上元节,在长安城的西市她与李世民在兄长长孙无忌的撮合下第一次相见,那时候的李世民犹如现在的李宽一样,同样的风度翩翩,也因为那次上元节两人定下婚约,一直经历风风雨雨这么多年始终不离不弃。

    长孙皇后看见李宽真面容的那一瞬间,脸上浮出的幸福与回忆,让李世民心里一颤,他看见李宽的那一瞬间整个人都呆住了。现在的李宽模样与自己如出一辙,九成相似的容貌特征,没有关系说出去没人相信。

    那光洁白皙的脸庞上有着棱角分明地精致五官,乌黑深邃的眼眸像是清澈的湖水泛着迷人色彩;浓密的眉毛、高挺的鼻梁,这是高贵与优雅的结合,加上挺拔的身躯,使得李宽看更加风度翩翩。

    举手投足间透露着桀骜不驯,没有任何表情的李宽乍看上去都是那么俊美,要是带着笑容绝对是偏偏美男子,吸引无数女子的眼球。李宽对于自己这张脸不怎么喜欢,因为他与李世民有九成相似,唯一的区别在于眼睛。

    李宽拥有一双丹凤眼,还是内双的最具格调与神秘的眼型,眼角内勾,眼眉很长,略微上挑且很长的眼眉,黑色的眼瞳与眼白相得益彰,使得眼神内敛。若是在女子生有丹凤眼就算是脸型不好,也会给人惊艳的感觉,更别说天姿国色的女子绝对倾国倾城之容貌。李宽的丹凤眼是真正的内双,武珝亦是丹凤眼不过她是外双。

    至于李世民的眼睛则是瑞凤眼,李宽猜测自己的眼睛遗传素未谋面的母亲,而他的手指纤细皮肤白皙就连武珝也有些嫉妒,总觉得露出真容的李宽太过迷人。

    李世民与李宽四目相对,望着那双丹凤眼,眼里流出复杂之色,悔恨与叹息皆有。长孙无忌见过年轻时候的李世民,自然看得出来李宽与李世民之间绝对有关系,除了眼睛外犹如一个模子刻出来似的,天底下除了父子外怎么可能会有如此相似之人。

    魏徵、房玄龄倒是没见过年轻时候的李世民,房玄龄跟随李世民打天下时随着时间的变化,李世民的年纪越来越大之后,长年累月的居住在皇宫中,平日里吃得好住得好,使得早年的体型消失不见,整个人变得大腹便便,而且李世民蓄其胡须,可他的容貌特征没多大变化。

    魏徵是有名谏官,观察细致入微是他的习惯,所以他看到李世民与李宽的容貌九成相似,心里咯噔一下,他们几人面面相觑除了长孙无忌、长孙皇后外,其他人都沉默不语。

    王槐、赵谦、钱武三人再次见到李宽的容貌时,依然被震惊到了。毕竟,李世民这次在场,二十多年前的他就像是今天的李宽一样,同样的意气风发,同样的内敛,这些品质全都一个不拉的出现在李宽身上。

    他们心里清楚,只要李宽的容貌露出来,意味着他的道路将会艰难无比,其中有幸运也有种种困难摆在他面前。赵谦走上前去,接过李宽手里的金色面具放在盒内装起来。

    同安公主看见李宽真面目瞬间也是吓了一跳,要知道他见过儿时的李世民,那个时候又怎么会想到有朝一日大唐在兄长等人的拼搏下推翻前隋,继而建立大唐帝国。

    那个时候的李世民与自己并不亲近,不过对李世民当年的容貌与气质十分清楚,满是皱纹的脸上露出不解之色,喃喃自语:“为何兄长如此安排,莫不有什么深意不成?”

    同安公主难怪疑惑的看看沉着脸的李世民,又看了看从容淡定的李宽,寻思着这事该怎么处理,她是长辈面对这个事情只能保持缄默,默默的看着事情的发展。半个时辰,李世民看了李宽不下百余次,每次看到他的眼神都不相同,两人都没说话,相顾无言,太庙中的气氛显得格外凝重。

    李世民心里很复杂,一方面他并不愿意认下李宽这个儿子,不愿意承认两人父子关系,皆因李宽的所作所为让他很失望,这次冠礼也仅仅是承认其成人罢了,没打算兑现当年承诺;另一方面,认下李宽这个儿子,代表着很多事情接踵而至!

    首先,李宽是二皇子,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眼前李宽与他的关系就不公开,不承认,看过李宽容貌的人焉能不知真相。只要李宽以真面目示人,可以说事情发展将会超过他的预期,甚至有可能影响朝中平衡。

    先皇李渊的旧臣大多都退居二线,或是颐养天年,不可否认的是只要这些人还在人世,影响力还是有的,这次王槐以先皇遗诏抢占先机,逼得李世民不得不正面面对他与李宽之间的关系。

    如果不承认他的皇子身份,王槐等人不会就此罢休!李世民沉默不语,思绪万千,他再一次因为认与不认而烦恼,余光看向李宽就他神色自若,好像很排斥跟自己的父子关系,这让李世民心里不是滋味。

    李世民猜得没错,李宽的确不愿与李世民有关系,奈何这张与他有九成相似的脸,不愿意又如何,事实摆在眼前容不得他愿不愿意。因为两人是父子关系,这是事实,无法否认的事实。

    李宽看似不懂实则看得很清楚,他明白王槐等三人为何在冠礼前以先皇遗诏出现,步步为营,逼迫李世民承认两人的关系,还有就是以防万一李世民出尔反尔,事实证明李渊有先见之明。

    若非先皇遗诏出现,李世民绝口不提当年的承诺,甚至对李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但是,现在的情况已经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地步。如果李世民选择无视,或是坚持自己的想法,一意孤行的话,李宽猜测王槐必会有下一步动作。

    李宽知道,李世民同样也知道,他之所以没邀请王槐等三人参加李宽的冠礼,就是担心三人会逼迫自己。即便如此,王槐等人依然想法设法出现,直接雷霆一击即中要害,让他正面面对这个问题。

    此时,李世民看着李宽的眼神更加复杂,有无奈,有烦躁,有愤怒……

    :。:m。x

    全本


………………………………

第一百四十三章 名正言顺

    李世民沉默许久,一直拿不定主意,长孙皇后等人只能默默的等待着,李恪、李泰两人略显诧异,他们出生时李世民已经蓄胡须,大唐王朝已经建立起来,不再常年累月的领兵作战,体型慢慢横向发展,这些年做了皇帝也没好好保持体型,所以他们两人对于父亲与李宽的关系一知半解,更多的是不明白现在的气氛为何如此凝重,所有人沉默的同时,目光在父亲李世民与李宽身上来回转动。

    李宽本就没打算承认自己是李世民的儿子,对此丝毫不在意,不过长时间的沉默倒是让李宽有些不耐烦。王槐见李世民犹豫不决,心里一沉,不等李世民传唤,主动地站出来,掷地有声的问道:“陛下可是怀疑先帝遗诏?”

    李世民闻言抬起头正准备摇摇头,却见王槐已经主动将遗诏呈给他看,无奈之下只得接下先帝遗诏认真仔细的观看。正如他猜得那样,这份遗诏是真的,还是先帝李渊亲笔所书。

    “世民,别怨为父一直隐瞒!”

    李世民突然发现遗诏最下方有一行小字,乃是李渊对自己说的话,看见这句话时李世民呆住了,或许从一开始自己的父亲就知道李宽与自己容貌相似,始终三缄其口,搞得如此神秘,也导致李世民身为皇上都左右为难。

    “在宽儿的身上有你当年的身影,我知你顾虑颇多,然而这份关系始终存在。不论你是否心甘情愿的承认宽儿的身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