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赟- 第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两人不约而同的端起最后半杯酒,他们都已经到了临界点,要是在喝下这杯酒而不吐或不倒者便是最后赢家。两人酒量在伯仲间没错,可是酒过三巡以后他们心里已经做出测算,自然明白最后一杯酒才是胜负的关键。

    半杯下肚,酒劲未散的两人迅速被一股强烈的力道席卷全身,脑中意识瞬间模糊一片。两人互相看了对方一眼,发现彼此的模样已经模糊,犹如灵魂出窍似的。

    猛烈地酒劲上头了,邋遢的那人率先一步倒下,白衣书生脚步晃悠不假,可他依然保持坐着的姿态,手中的筷子也拿不住了。看见对方比自己先倒下,白衣书生微微一笑,之后他也迅速倒下,暗骂一句:“这他么的是酒吗?”

    :。:m。x

    全本


………………………………

第一百三十五章 贡酒?

    虽说白衣书生醉倒,不代表着这次结果会有改变,他成为这次活动中的“酒仙”,至于另外一人也给予他一个雅称酒鬼。两人双双得到雅号,掌柜的根据之前的承诺,赠送白衣书生三十坛陈年佳酿,还有赏钱百两,也就十两金锭;至于另外一人,也到五两金锭,二十坛陈年佳酿。

    由于两人都是醉倒被抬下去,掌柜的也安排客店让他们暂住。次日,白衣书生被抬着回府,这次醉酒让两人整整睡了三天才醒来,人是醒了,精神状态还未完全恢复。

    这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随着“酒中仙”活动评选结束,众人也纷纷散去,这次活动的结果是十几万人参加有八成至少睡了一天一夜才醒来,余下睡了一天就醒了,这也导致第二天整个东西市人烟稀少。

    自此,酒肆的名头彻底打响,不仅京城就连周边的州县都听说过这家酒肆的酒。李宽的目的达到了,可他没有立即离开。因为他的目光锁定在李世民身上,见他亲临现场一直到散场才走。

    李宽满怀疑惑的回府,李世民也在众人护卫下回宫。回宫以后,李世民急匆匆的进了太极殿,又下令不允许任何人进入。虽然李世民是当今皇上,不代表他是圣人。

    曾经也是战场的将领,又加上李渊好酒,身为人子的李世民自然也不幸免。活动的壮观,烙印在李世民脑海中,尤其是酒香四溢的陈年佳酿,对他也是致命诱惑。

    离开以后,他便吩咐吴公公悄悄地买了两坛回宫,眼下正是迫不及待的想要品尝这酒是否真的很好。李世民不仅好酒,还酿酒,在他的带动下,大臣中也有很多人都懂得酿酒。

    吴公公刚刚将酒坛拿出来,还没等他打开,李世民就迫不及待的亲自动手将坛口的泥土敲碎,露出酒塞直接将其拔出。果然闻到浓郁的酒香,淡淡的果香也迎面扑来。

    “果然是好酒啊!”

    酒坛开封以后,李世民亲自将酒倒在金色花纹的酒壶中,旁边还有四只金色小杯。按照礼制理应放在酒樽中,再用酒勺一点点的盛入壶中,不论李渊还是李世民都不喜欢太过繁琐的礼仪,非必要时刻,几乎化繁为简。

    亲眼目睹过这酒的后劲,李世民可不敢贪杯,只是稍微倒点在酒壶中,然后盖上壶盖,又从酒壶中倒入酒杯内。酒香凝而不散,飘香四溢,这让吴公公都瞪大着眼睛。

    通常来说,不论是什么酒经过两三道程序酒香就会变淡,甚至有些酒的质感就会降低。按耐住好奇心,全神贯注地看着李世民的动作。接着,李世民倒满了一杯后又倒了一杯,示意吴公公也坐下来喝一杯。

    吴公公犹豫不决,他是殿中监,有着保护皇上安全的责任,要是他也喝了一杯,尤其是这酒的后劲太大,喝酒误事的教训太多了。另一方面,他也想试试这酒味道如何。

    左右为难之时,李世民笑道:“今夜不必拘礼,咱们就像往常一样!”

    吴公公犹豫片刻后,欣然坐了下来,迅速的拿起酒杯便闻了又闻,久聚不散的酒香让他有些迫不及待,本想一饮而尽,想起白天那些人一饮而尽后的惨景,还是决定先抿一口。

    君臣两人就像是朋友似的,抿了一口发现这酒真的好极了,越喝越精神,越是停不下来,仿佛有种魔力吸引他们似的。这酒的味道是李世民从未尝过的,赞不绝口:“果然是好酒,就算是玄成家的都不如此酒好啊!”

    吴公公没尝过,可他知道李世民提及的是谁。此人正是大唐有名的诤臣魏徵,字玄成。现在的魏徵还未成为太子太师,位列三公之列,故为被册封为郑国公,而是巨鹿郡公,负责门下省事宜。

    魏徵不仅仅是诤臣,还是十分精通酿酒的大臣。并且,他亲自酿制的酒还得到李世民的写诗赞誉:“醽醁胜兰生,翠涛过玉薤。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败。”

    这诗中所说的便是魏徵亲手酿制而成的两种酒:醽醁和翠涛,魏徵将这两种酒贮盛在小口大肚的瓶子里。因为味道世间少有,绝对是佳酿。但是,魏徵是名臣没错,可他每年都是拿薪俸的,并没有多少余钱大肆消费。

    勤俭节约亦是魏徵的性格,所以他将这两种酒放置在那样的瓶子内,也就导致这酒十年都喝不完,每次倒酒也是以滴数为单位喝,李世民亲眼看过,这才有了这样的诗句。

    一杯喝完,荡气回肠;两杯喝完,气血翻腾;三杯喝完,精神奕奕!

    李世民知道贪杯的后果,他是一国之君,言行举止皆是代表着大唐国威,要是醉得不省人事乃是最大的忌讳,最要命的是朝中直言进谏的大臣太多,被他们知道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烦恼,李世民只喝了三杯就不敢再喝了。虽然他有些恋恋不舍,奈何明日要早朝。大臣们每十天就会有一天的假期,身为皇上的李世民全年无休,每天都得早早起来。

    既然决定做个明君,一言一行都得做出表率!

    吴公公心中猜测李世民对此酒的不舍,而他也喝得满面红光,压低声音说道:“皇上何不将此酒纳为贡酒?”

    顿时,李世民的眼睛亮了,示意吴公公接着说下去,“这酒的味道极其特别,明明是超出认知的烈酒,偏偏易入口。若是借此机会查到是何人酿造而成的,可以赏赐其官职,让其监督酒坊酿酒工艺。”

    李世民想了想,觉得这个方法不错。身为一国之君的李世民,只要一声令下几乎都不会有什么阻碍。纵然三省六部有监督权力,可他是皇上,李世民要是坚持哪怕大臣不同意也不得不同意。

    与此同时,李世民心中又出现一个声音:“若是为了酒就让酒肆上贡,会不会有些不妥?”

    吴公公没有继续接话,相反他全神贯注地注视着李世民的动作,有些话他的身份不适宜说出口,点到即止就行。至于结果如何,不是他这个殿中监能承受的。

    :。:m。x

    全本


………………………………

第一百三十六章 恩宠

    吴公公的提议最后还是被李世民否决,他没有采纳这个建议。如果酒肆真的成为贡酒,那么这酒只能他一人所有,其他人喝酒就等同于有罪。李世民说到底还是为了多数人的福祉考虑,万事以大局出发。

    波澜壮阔的活动结束了,酒肆的名头打响以后,李宽不必操心自己的酒卖不出去,也不愁没有客人上门。因此,接下来的这段时间里李宽几乎不再出现在东西市的街道上,更多时候是与武珝腻歪在一起。

    进入轨道以后的生意,财源滚滚来是必然趋势,李宽就等着收钱就行,其它事情一概不管,也不参与酒肆掌柜的管理,任由他自由发挥。江陵、长安两地的酒坊也开始忙碌起来。

    短短一个月很快便过去,距离李宽行冠礼的时间愈来愈近,王槐、赵谦、钱武三人这几日都有些兴奋,三人脸上都挂着笑容,无论走到哪里都是如此,相反他们看见一如既往生活的李宽,无奈之情写在脸上。

    李宽对于这个加冠礼倒是真的不在意,再说就算是人生中十分重要的礼数,李宽毫不上心。对他而言,有没有这个加冠礼是真的没关系,他不在乎的事情,王槐等人十分在乎,这关系着李宽未来。

    三人初衷不改,定要想办法让李宽进入仕途,这也是先皇李渊期待已久的事情,不论用什么办法都必须让李宽走上李渊早已安排好的道路,中间有插曲很正常,只要结果是好的就行。

    “根据宫内传回来的消息,说是这次公子的冠礼有些特殊!”钱武皱了皱眉头,要不是他提前得知情况,真的到了那一天怕是会当场爆发,所以他才将这事说出来。

    “特殊什么?”

    李宽露出疑惑的表情,心里倒是没有在意冠礼是否特殊。于他而言,有没有加冠礼都是一样的。李宽来到唐朝也有十几年,大部分性子与话音都改了,来自现代的李宽骨子里还是现代的人,有些话还是不要乱说的好,因为他们听不懂,避免一个个解释李宽才入乡随俗。

    “这次冠礼的人还有吴王李恪!”钱武眉头紧锁,沉声道:“吴王与公子乃是同年同月不同日出生,故而这次加冠礼连同他一起参与其中,这也是皇上的意思。”

    李宽对于李恪的记忆停留在六岁以前,两人见面的次数不多,几乎不怎么说话。虽然一起长大走的路完全不同,他脑中记忆浮现出当年自己失足落水险些淹死的画面,寻思道:“若是有机会,还得摸清楚当年是怎么回事。”

    “吴王也就算了,偏偏魏王也参与其中。”钱武叹息一声,行加冠礼这事轮不到他安排,再说先皇李渊已经不再多年,就算当今皇上念旧情也不愿意听得太多。

    “那个小胖墩有二十了?”

    提及魏王,李宽脑中想到了曾经见到过的一个肉乎乎的小子,一直跟在太子李承乾身后。因为魏王李泰是长孙皇后所生,与李承乾乃是一母同胞的兄弟,李承乾对其也十分照顾,平日里都带着这个弟弟玩耍。

    幼年时的李泰十分聪明好学,而且懂得尊师重道,深得李世民欢心,对十分溺爱,就连李承乾都无法得到的赏赐与宠爱,悉数落在李泰身上,就连李泰逾越礼制的事情都可以视而不见,要不是魏徵的据理力争,怕是真的要被宠上天。

    毕竟,逾越礼制的事情就在前不久才发生的,哪怕是房玄龄等老臣都不敢对李泰有任何责备之声,要不然就会被李世民一顿批评教育,唯有魏徵敢直言不讳。

    李宽的话让三人忍俊不禁,李宽说的并没错,小时候的李泰身宽体胖,走起路来就像是一个胖乎乎的肉球在滚动似的。那个时候的李宽还是原本的他,停留的印象对于现在的李宽而言只能参照。

    “年仅十九!”王槐咳嗽几声,让自己不至于发出笑声来,也收敛自己的情绪,沉声道:“虽说二十未满之前都可以,十九岁却有些早了。但是,魏王却早已有了子嗣,如今就在宫中生活。”

    赵谦、钱武两人不由自主的看向李宽,那眼神看得李宽头皮发麻,尤其是王槐说到魏王李泰有子嗣时,那脸上的焦急显而易见,还特意提高声音,目光投在自己身上,这让李宽毛骨悚然。

    前世的他被催婚,现在的他跳过成婚,直接奔向子嗣,这让李宽着实无语。同时,李宽想了想年满十五岁以上的亲王等几乎都有子嗣,有些则是长女等,唯独他李宽孑然一身,想想还真是自己动作慢了太多。

    王槐点到即止,李宽已经明白了,这次冠礼的举行自己不过是附带的,真正的主角不是自己,他就是个配角,或许就是跑个龙套罢了。因为三人中就他势力最单薄,吴王李恪背后有其生母杨妃,魏王李泰更是不得了,有当今皇上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双重溺爱,特殊待遇已经在他这里成为家常便饭似的,完全没有在意。

    王槐等人也将李泰、李恪两人的情况说与自己听,重点提及的人是李泰。因为他最受皇上李世民的宠爱,在他九岁的时候改为越王,并且授封于扬州大都督、越州大都督,督常、海、润、楚、舒、庐、濠、寿、歙、苏、杭、宣、东睦、南和等十六州军事扬州刺史,又督越、婺、泉、建、台、括六州。

    不论怎么对比,他在江陵的封地与李泰的封地比起来小巫见大巫了。除了太子李承乾之外,李泰才是真正得到李世民的喜爱与宠溺。这次李泰之所以提前举行,也是因为占卜时提及今年最佳,这才三人放在一起行加冠礼。

    “特殊待遇吗?”

    李宽冷笑一声,与此同时,他又想起曾经的那次意外,依稀间感觉是有人推了自己这才导致失足落水,原来的李宽的确死了,而他也差点被淹死!这事他本就没打算就此结束,到底是何人所为,必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