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赟- 第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事情,至于天下楼的事情也是一笔带过。”

    “或者有些官员压根都不愿意提及,我是做东没错,不过他们依然来了,还吃饱喝足,就算是皇上怪罪下来我最多也就是批评两句,反倒是他们都是有实权的官员,到头来他们会受到更严重的惩罚也说不定。”

    王槐等三人见李宽深谋远虑,想得极其深远,他们自然放心!

    正如李宽猜得那样,当天晚上盖文达等一众官员并未多想,第二天他们醒来后才想起昨日的事情。如果据实上报,那么他们也脱不了干系,权文诞等人来到盖文达的府上商议这事该怎么说。

    盖文达苦笑不已,他也是第一次遇到如此棘手的事情,沉思许久以后,还是咬咬牙据实上报。但是,在奏章上着重的提及李宽与人下斗蹴鞠的事情,有关于天下楼的确是稍微提及一二。

    现如今天下楼在荆州地区名头很响亮,反倒是在长安默默无闻,朝中很多官员都听说过这个酒楼,对此慕名已久。虽说盖文达是稍微提及,仍然无法避免其他人的臆测。

    因此,盖文达决定提前奏报,平日里的公文都是每月呈报尚书省,然后经过繁琐的程序再呈给皇上。现在盖文达有故意提前禀报,自然是有关于楚王李宽的事情。

    这样的奏报不会经过尚书省等部门,直接送于太极殿呈给李世民批阅。当李世民看到盖文达提到李宽在荆州的所作所为时,眼中流露出一丝惆怅,脸上也浮现出失望之色。

    李宽在荆州江陵做的事情,盖文达都会一一奏报,可以说除了暗地里做的事情外,明面上的事情李世民知道的一清二楚。从最初的不管不顾,到后来李宽治好皇后的顽疾时,李世民才把目光转移到一直被他无视的李宽身上。

    本以为李宽会让他看到希望,没想到李宽在江陵城除携美同游荆州外,就是在天下楼大吃大喝,还带着大都督府上的人一起,现在更加离谱居然与人下赌约。

    盖文达将蹴鞠比赛时的情况描绘的十分生动,李世民脑海中形成一幅画面,联想到赌约的事情,李世民猜测李宽足不出户的这段时间肯定是玩乐去了,失望的叹道:“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皇上因何事伤神?”恰逢此时长孙皇后前来太极殿,正好瞅见李世民满脸的失望之色,不禁疑惑的出声询问:“眼下并无战事,国泰民安,何事让皇上如此烦躁?”

    李世民见长孙皇后前来,眼神满是爱意,示意长孙皇后坐在自己身边,又将有关李宽的奏报给长孙皇后看。虽然后宫不干预朝政,不过长孙皇后非旁人,她看了以后与李世民的忧伤与失望不同,反倒是深深地怜惜与喜爱。

    “楚王殿下年纪正是贪玩的年纪,况且他离京尚早又是独自一人前往,难免会因外物而荒废,皇上不必忧心。若是皇上对其失望,倒不如让其回京,由皇上亲自调教一番如何?”

    长孙皇后的话倒是提醒李世民,再过几个月李宽便是二十岁,而他答应先皇的事情必须做到。如果李宽是人才,李世民自然欢喜的承认他是自己儿子,奈何李宽是玩物丧志之人,这样的儿子李世民真心不愿意承认,甚至说是十分排斥。

    :。:m。x

    全本


………………………………

第一百零九章 左右为难

    长孙皇后是经历生死的人,她现在能完好如初得益于李宽出手相救,要不然她已经与李世民阴阳两隔,更别说还能活得如此幸福。两人做夫妻已经二十多年,不说知道彼此心中所想,却也能猜个大概。

    “皇上还介怀当年那件事?”长孙皇后见李世民半天不说话,小心翼翼的说道:“当年那事并未查清,事实到底如何仍未知晓,眼下楚王流落在外多年,是时候让他回来了!”

    李世民皱了皱眉头,他对李宽的态度自己都说不清楚,小时候他根本不待见这个次子,直接将其过继给五弟李智云为嗣。自从李宽医治长孙皇后回京再次相见,两人真正意义上的说话,李世民又觉得对他有些愧疚。

    这份愧疚之心让李世民暗中命令盖文达多多注意李宽的动作,这也是为何盖文达的这份奏报不必经过尚书省直接送到太极殿呈给他批阅的原因。但是,李世民知道李宽这些年在荆州的所作所为时,愈发失望。

    回想起当年李宽在先皇的身边待了数年之久,每次见到自己时脸上的淡然与不屑,让李世民心里都有气。原本还想多看看李宽两眼,到最后直接无视他的存在。

    转眼间李宽便要满二十岁,真正的成人,这让李世民百感交集。他与长孙皇后生下的子女都在膝下承欢,除了已经出嫁的女儿不在京城外,其他子女都在,就连其他妃子的子女也都在京城,并未真的离开。

    只有李宽这个过继给李智云为嗣的儿子离开京城,就算先皇李渊不说按照惯例也得离开京城,除了李世民亲生的子嗣外,以及未出阁的女儿其他王爷都必须前往各州担任大都督,远离长安。

    楚王李宽是一字王,亦是第一位被外放的王爷!

    李世民每每想起此事都觉得有些奇怪,按照先皇对李宽的宠爱程度,李世民猜测他绝对不愿意让李宽离开长安城,怎么反其道而行之主动要求让他离开京城,李世民猜测这是先皇保护李宽的做法,加上王槐、赵谦、钱武三人也离开长安前往江陵留在大都督府时,李世民这种感觉更加明显。

    于是,李世民暗中调查是否别有目的,然而追查的结果是李宽除了吃喝玩乐外真的没有别的可取之处,身为大都督哪怕是名义上的一次也没有去过军营,就连府衙在哪都不知道。

    长孙皇后提及的事情,李世民脸色骤冷,犀利的目光望着前方,整个人看上去都像是随时要爆发的猛兽,这让长孙皇后心里一惊,眼中满是担忧之色,温柔地握着李世民的手,让他能平心静气下来。

    “皇上,事情都过去了二十年,真相都未查清仅仅是一面之词,并不能说明那事是真的!”

    即便过去了二十年,李世民听到那件事仍然难以保持冷静,对他而言那绝对是一种天大的侮辱。正如长孙皇后所言,他的确没有下令追查真相就武断的判罪,连带着这件事知道的人少之又少。

    “再说妹妹就算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这么做!”长孙皇后又补了一句,李世民闻言冷笑一声:“她有什么不敢?她的行事风格难道你不清楚吗?那个时候能别说你就连我都不被待见!”

    长孙皇后想起她时脸上露出一丝无奈,正如李世民说的那样,性子太过刚烈,就算是先皇在世时也不过是礼数上的招呼,沉浸在以前的回忆许久,长孙皇后接着说道:“那楚王这事您该怎么做?毕竟先皇留下遗命,皇上您必须信守诺言才是!”

    “真不知道父皇当初是怎么想的!”李世民想起此事就心烦意乱,他真的搞不懂为何先皇会如此安排,非要让李宽年满二十岁时行加冠之礼,必须让他认回并承认其皇子身份。

    长孙皇后是为贤妻良母,她不过问朝政之事,却懂得如何通过自己与李世民的夫妻感情委婉地劝谏,哪怕先皇李渊已经不在人世,身为人子的李世民也不该如此说他,不过这事又让李世民头痛,左右为难。

    长孙皇后沉思片刻,道:“皇上,或许先皇的本意是好的,只是我们并不懂!”

    “本意是好的,这有什么好的?”李世民苦笑的说道,“让我这个做儿子去猜他这个父亲的做法,皇后你又不是不知道先皇的本事,要是直言还好说,偏偏有话不明说,让我去猜怎么猜得到?”

    长孙皇后略显尴尬,对于先皇的本事她做儿媳的自然不敢妄加评论,只得当做没听见一样。但是李世民脸上苦恼,身为妻子的长孙皇后,自然愿意与他一起承受。

    “先皇的遗命必定不能违背,要不待他回京以后,便交给了妾身管教如何?”长孙皇后想了想只能这个方法,李宽回京乃是先皇遗命,再说李世民也亲笔写下诏书,要是违背遗命那就真的大逆不孝了,世人对于李世民的评价将会更差。

    李世民也是考虑到这件事的牵连甚大,这才迟迟不做决断,要是真的让李宽入京并且承认其皇子身份,他是真的一百个不愿意。如果李宽在荆州表现良好,那倒是无妨,奈何是扶不上墙,只吃吃喝玩乐,这样的李宽他是真的有些为难。

    虽然他是皇上没错,李世民做事却不能毫无顾忌,也不能一意孤行,必须以大局考虑。李宽从李智云为嗣的身份,又回到皇子身份,那些跟随他身边许久的老臣自然清楚其中缘由,然而二十年过去了,物是人非,朝中官员也换了一批,怕是会有阻挠。

    “你来管教他?”李世民狐疑地看了一眼长孙皇后,见她郑重的点头答应,想都没想便脱口而出道:“我看还是算了吧!那小子就连我都无视,你去教怕是宠爱多于管教,最后还是不了了之,这事容我想想再做决定吧!”

    长孙皇后眉头皱了皱,李世民的意思是不相信自己能管好李宽,这是对自己的怀疑,她管教子女的本事绝对有一套,就算是其他妃子所生的子女也不敢对她不敬,她不相信李宽敢。

    原本还想争辩的长孙皇后见李世民不愿意继续说下去,只好作罢,暗暗地发誓等李宽回京以后她一定要做给李世民看看,自己有本事重新让李宽走上正途的。


………………………………

第一百一十章 流连忘返

    自从蹴鞠比赛以后,李宽便再次带着武珝两人一起出游,府中大小事务全都交托给王槐、赵谦、钱武三人搭理,张冲、冷锋、李歙等人则继续守卫都督府,李宽出游几乎都是在他们不注意的情况下离开,避免他人跟随。

    每次离开都督府的李宽总是留下字条,王槐等人看到字条时也颇为无奈,如今李宽要想做什么,就算是武功高强的钱武也无法察觉。每次出去游玩没有十天半个月都不回府,总之玩尽兴了才回来。

    “咱们这样是不是不太好?”武珝觉得不好意思,每次都这样玩失踪,第一次没有留下字条整个都督府都差点沸腾了,如今他们也不是第一次了,不过武珝还是有些担心。

    李宽不以为然的笑道:“这又不是第一次了!”

    “可是……”李宽打断武珝要说的话,“没什么可是的,咱们这次玩上一个月再回去应该没什么问题。”

    武珝心里一惊:“一个月?会不会太久?”

    “不久,我还觉得少了呢!”李宽浑然不觉的有什么,他们是出去玩又不是做什么坏事,丝毫不惧没有精神负担,又接着说道:“等你生日过后咱们再回去不迟!”

    武珝见李宽如此坚持,她也不好说什么,自然点头答应。说实话,她也期待着一起出去玩。在现代时她也会独自去旅游,不过看到的风景与现在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

    现代工业化的发展使得很多地方失去了原本风貌,留下来的也多是人工的风景。虽说有些建筑现在没有建成,不过山水间的风景却是真正的原生态,不带丝毫污染的环境。

    每次游玩时都会选择风景如画的地方,两人都是喜欢游玩的人,自然不会错过这样的美景。如果有相机拍照,他们绝对拍成写真集,现在只能是走走看看而已。

    “这次咱们去哪?”武珝满脸期待的追问道,“还是荆州吗?”

    “荆州已经玩遍了,换个地方吧!”李宽反问道,“你是想去看海,还是看山水?”

    武珝沉思良久,还是决定去游玩山水。如果是去看海必须前往周边,目前大唐国内局势稳定,百姓安居乐业没错,不过从荆州出发还得经过重重关卡,最重要的是海域风险太大。

    李宽也觉得海域危险,现在这个时代的海上不平静,而且没有足够的防护措施,很容易出危险。与其冒着风险前往,倒不如选择更近的山水风景,不仅惬意,还能陶冶情操。

    两人商议后决定从荆州江陵城出发前往益州,益州属于剑南道,乃是四川一带的古称,成都古称是锦城,或是芙蓉城。在隋唐时期,成都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昌盛,而且佛教在成都十分盛行。

    当时,成都乃是隋唐时期的四大名称之一,其余三城为长安、扬州、敦煌,其中成都排名第三位。并且,益州的农业、丝绸业、手工业、商业都十分发达,尤其是蜀绣乃全国三大名绣之一,被视为上贡珍品,也是雕版印刷术的发源地之一。

    当然蜀地风光也十分吸引人,唐顺宗时期的宰相武元衡曾赋诗曰:“游人西去客三巴,身逐孤蓬不定家。山近峨眉飞暮雨,江连濯锦起朝霞。云深九折刀州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